一段不容抹去的记忆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已过去五年。这五年里,灾区人民的生活已越来越接近正常,相关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少,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震区之外的人来说,那段记忆也越来越淡。就好像,灾难一旦过去了,就不会再来。
  在任何一个历史大事件背后,都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记录文本
  这是《汶川地震168小时》后记中,作者自己写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打动了我,让我确定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策划方向,我也越来越确定,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它的分量不在于销量或各种经济利益,而是在于它本身的文本价值,对历史真实记录的行动。
  首先得说明,刚接手《汶川地震168小时》时,我自己也懵了一阵:这种书现在谁还要看?这不是“炒冷饭”吗?所以,带着这种怀疑的心情,我开始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但随着对文本内容的越来越了解,我的想法和心态也发生了转变,唯一更加确信的是,如总编辑刘按所说:“这段历史需要有扎实的文本记录,这是它最大的价值,每到灾难时,大家能想到这本书。这种记录和媒体报道是不一样的,它的价值是长久的。另外,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些对灾难更深的认识,就是亲历者沉淀之后的一些讲述,这使得这些记录显得更客观,更有深度。”
  除此之外,作者张良本人的经历也让我深受感动。张良是一位资深的杂志主编,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放下了已有的工作,毅然决然地走入震中,耗时三年多采访,只是为了忠实地记录这样一段历史。我们不谈他的社会责任感如何之崇高,单就这样一种坚持的精神,现在真的已经很难再看到。
  所以,本着上述理性的、感性的,社会的、个人的各种因素,我们签下了这本书。我们也相信,它将给我们带来一次不一样的感动。
  “你哭了吗?”
  记得我做完初审,和同事谈起这本书的阅读感受,他一来就问了我一句“你哭了吗?”当时觉得挺好笑的,但现在想来这就是本书给人带来的第一感受。这是一本将近三十万字的文本,全文开局铺得很大(作者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场景),所以涉及的人物、地点、时间也很多(书中仅采访名单和参考用书就罗列了十来页),所以在编辑时工程量自然不小,但这不是最难把握的;最让我伤脑筋的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上一个“泪点”,然后就这样哭一阵、改一阵地完成了改稿。但改稿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你需要反复看,反复核对,所以就是反复地红了眼圈。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故事本身就是真实事件,这些真实事件背后有太多我们似曾相识的情感。
  当然除了哭以外,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许多作者留下待人们去思考的方面。比如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公关、国家救援体系的设置以及新闻报道的正面性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再去回味,再去考虑的地方。
  关于封面,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对于一本纪实文学作品而言,“写实”是它的特性;而对于一本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来说,发挥它的引导性更是意义所在。所以,在为这本书选择适合的封面创意之前,如何定位它的封面特性对于我们是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我们也参考了相当多的图书封面信息,最终,确定用灾区现场照片作为蓝本,突出纪实感。
  想法虽然确定下来,但要找到适合的图片却很难。首先,时隔五年,在网络上搜索的很多照片都已经找不到了。既然网络不行,找相关图册也许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那段时间“全面扫雷”,找到了几本以汶川5·12地震为主题的画册。从画册中,我注意到几位新闻记者的名字。我先是找到了他们的微博、博客、邮箱等,反正能联系的不会放过。最终,真的是不负有心人。
  每一个好封面,都是若干个细节的到位搭配
  拿到《汶川地震168小时》,乍一看肯定是被封面的颜色吸引,接下来可能是中间人物的眼神,或是右上角醒目的红色蜡烛;之后你肯定也会发现背景画面中的裂缝设计。而这些,其实就是封面设计中最耗时费力的“小细节”。
  以背景图片为例。它是由五张新闻照片合成。而仅是这些建筑场景的摆放位置、高低色调、远近大小就耗时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当中。插画师不断地调整,仅样图就存了四十多张。样图基本确定之后,是进行裂缝设计,以增加地震的真实感。裂缝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一笔、每一画,每一处折断、沟壑都是插画师对比着真实裂缝照片的细心打磨。
  而今这本书终于要上市了,作为本书的编辑,我心情复杂。但就像作者张良曾说过的,这本书记录的,不仅仅是灾难。而现在我所记述的,也不足以囊括这本书的所有。我们该做的,可以做的也许就是忠实地记录,理性地思考。
其他文献
走出去不仅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也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自走出去战略提出,至出版走出去战略推行,以及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原广西出版总社)对旗下各家社版权输出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广西教育出版社逐步制定、明确了走出去发展战略——以版贸输出为突破点,带动中外出版合作,最终实现中国出版走出去。  一.以版贸输出带动文化理念走出去  2013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实现版权输出12种,其中《青少年成长教育读本》系列
期刊
本刊讯 2014年1月1日,重庆出版集团旗下的五洲文化传媒(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五洲公司”),以资本联合形式兼并重组的两家民营文化企业北京五洲时代天华文化传媒公司、五洲博尔文化传媒(北京)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在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据介绍,五洲公司由重庆出版集团控股,是西部地区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教育图书发行公司联合推出的首家跨所有制企业,2009年1
期刊
《人民日报》报道:如果将“微阅读”视作洪水猛兽,那确实为过。事实上,“微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针锋相对的关系,相反,在信息化时代,“微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已经成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  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的1.42本增长了0.93本,
期刊
2013年在美国电子书发展历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零售商控制了出版商所有电子书的价格,并导致价格急剧下降。与此同时,电子书收入增长放缓。几家提供电子书订阅服务的公司取得了很大成功,而图书馆则在与出版商的博弈中打了漂亮的胜仗。在电子书和大众数字出版领域,2014年将会发生什么?数字图书世界网站精选并汇集了十个大胆预测以飨读者。  1.巴诺:关闭或出售Nook,或者私有化  巴诺一度似乎有望挑战亚马逊在
期刊
鲍克调查:英图书线上销售增加  英国鲍克市场研究公司(Bowker Market Research UK)公布的年度图书与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消费者网上购书量首次超过实体店的购书量。  据报告称,2012年英国电子书消费总额达1.25亿英镑,是2011年的两倍多。2012年英国图书销售共2.69亿册,销售额21.08亿英镑。  2012年电子书销售量占图书销售总量的11%,由于圣诞期间消
期刊
本刊讯 4月的榕城书香洋溢!从月初的“世界儿童图书节”,到月底的“世界读书日”,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在福州闪亮登场,可谓精彩纷呈。在这些活动的背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及其下属机构——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的身影随处可见。  为纪念安徒生诞辰,迎接世界儿童图书节,福建少儿出版社与福建省少儿图书馆共同邀请到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深圳三叶草故事家族发起人周其星老师,到福州进行一场名为“无限相
期刊
第23届书博会圆满落幕 下届移师贵州  本刊讯(记者韩阳)4月22日,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口主会场和三亚、儋州、万宁三个会分场同时落下帷幕。本届书博会规模宏大,共有6个展馆,2141个国际标准展位(其中各省区市展团展位1184余个,民营出版企业展位692个,专题展位178个,零售展位87个)。本届书博会举办的形式多样、突出展示新闻出版文化特点的各类活动达136项,莫言、王蒙、于丹、阎崇年
期刊
岁末年初,各行各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动作,那就是做自己的年终总结,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成果,规划下一年度的目标与重点,出版行业也是如此。2013年,各出版社到底在哪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2014年,他们又将有哪些新规划、新目标要推进?在被行业称为出版风向标的201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他们将着力打造哪些重点产品?  2013主题书、精品书唱响主旋律  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进一步深化
期刊
本刊讯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走访调研。原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范卫平、原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副司长袁亚平等一行四人陪同调研。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魏玉山,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荣庆祥,副院长范军、刘拥军、张立,以及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座谈会由郝振省院长主持。  在
期刊
5月9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在京举行“方正字库授权出版用户交流会”。原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到会并与来自30多家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听取了方正字库产品及授权政策介绍。  于慈珂表示:出版行业与字库行业密不可分,两者都是版权经营行业,出版行业购买和使用字库,充分表明了对字库版权的尊重和认可。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中文字库有关工作非常重视,一方面,积极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