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小院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城重庆,嘉陵江畔,浓荫如盖的黄桷树、爬满青藤的小楼……化龙桥南华村48号,那个此生难忘的小院。
   1958年8月,我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刚满20岁。按我当时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进入中央美院本科继续深造,但我听说四川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油田,号称四川的“克拉玛依”。于是我就坚决要求到火热的油田工作。来到重庆后,却被留在了重庆美协(现在的四川美协)工作,后来才知道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把我和吴强年介绍给时任美协负责人的李少言,说我们专业成绩很好,让我们留在美协工作,更好发挥我们的艺术专长。
   当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位于重庆市郊,依山傍水,紧邻嘉陵江边一个幽静的院子里。这里有从解放区来的老一辈版画家李少言、牛文等;还有已在新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的版畫家李焕民、吴凡、宋广训等,这里是四川版画创作的摇篮。我和吴强年一到这里就感到浓浓的创作氛围,体会到一种和睦友爱的大家庭般的温暖。少言对我们青年人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督促我们下基层,去农村,到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亲自教我们如何挖掘好的题材、怎样构思与创作。在这个创作集体中大家坦诚相待,没有领导和下级之分,创作上相互切磋,一起讨论草图、画稿,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与个人独创相结合的创作模式,成为四川美协的优良传统。我记得少言曾说过,“在创作上,领导的意见只作参考,怎么画自己决定,任何人不能搞特殊”。正是在这种“出作品、出人才”催人奋进的创作环境中,我们集体创作了大型组画《红岩》插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抗日锋火》《南方来信》等,受到美术界的一致好评,当时的四川版画在全国独树一帜,名列前茅。
  我的第一张作品《待渡》在这里创作,第二年就被选送参加了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版画比赛。这对我是一种激励。接着我又创作了《乡村小学》《草地诗篇》《主人》《高原阳光》等等,这些作品都陆续在历届全国美展中获奖。我一生的创作之路正是从化龙桥美协小院起步、成长,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难忘那个小院里的一草一木,难忘那个年代纯真的同志情,虽然如今小院因城市建设而拆除,但那逝去的一切仍魂牵梦绕,永远不会忘记。
  2018年10月于成都锦江河畔
其他文献
由杨英编排的舞蹈《我的阿爸阿妈》以接地气、贴近生活的素材和舞美、质朴的情感表达,深受大众好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奖项。本文从《我的阿爸阿妈》感人至深的情感,浅析该舞蹈的文化内涵。  舞蹈《我的阿爸阿妈》展现了一对夫妇对孩子百般呵护,直至抚养成人。等孩子长大,父母却已白发苍苍,行动不变,这时候孩子成了父母的支撑,当孩子背起年老的母亲,向前迈步之时,也是整个舞蹈的高潮。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舞蹈是人体动态的美,是确定无疑的。从视听感官的受冲击感受和愉悦角度看,从古至今的舞蹈,尤其是流传下来的舞蹈都具有“好看”的特点,“好看”便是视听感官愉悦。“舞蹈美”的通俗说法,从视听感官的愉悦“好看”,到直达心灵,激荡的思想情感的身体动态表达,舞蹈在动态的好看和情感的激荡中向世人呈现着自身的美。  舞蹈是美的,美在动作姿态。舞蹈,无论是生活舞蹈还是艺术舞蹈,只要是舞蹈,动作和姿态
古今流传的诗歌经典无不具有以下特质,即语言、意境、情怀、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艺术性、思想性、独创性。以以重境界论诗,则高下立见;以以重境界赏诗,常能见名作经典熠熠闪烁着诗歌九重境界的光辉!   时间,只有时间,才是检验诗歌作品优劣的最高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判断诗歌作品好坏的最高法官。古今流传的经典诗作,是经一代代人民大众反复甄别筛选出来的,这样的诗无疑是好诗!百思求解这些诗作的妙处,最大
先后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乐山市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嘉州画院副秘书长,乐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乐山市政府第七届“郭沫若文艺奖”获得者。  作品入展“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巴蜀画派系列——第二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并获得优秀奖,四川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展并获得优秀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在成都画院建院4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表示热烈祝贺。  成都画院是改革开放中国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繁荣的重要象征,建院以来,广大画家同仁立足天府之地,传承巴蜀文化,坚持深度生活,反映时代发展,精研艺术语言,勇于探索创新。许多艺术名家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涌现出一大批艺术人才和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希望画院认真总结经验,在新时
正当战“疫”战斗得十分激烈之际,王富强以强烈的使命感、饱满的创作欲,为我们创作了六首反映此次战“疫”的公益歌曲,它既描写了战“疫”,也展示了王富强的一片赤诚和绚美才华。  多少双眼睛遥望着武汉,  多少颗爱心牵挂着武汉,  多少名战士飞奔向武汉,  多少位同胞支援着武汉!  在这病魔横行、疫情严峻的时刻,武汉,成了全国抗击冠状病毒的中心和前线。  正当战“疫”战斗得十分激烈之际,王富强以强烈的使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广播影视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代表著作有《爱的文学》《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审美心理与诗学话题》《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等。  推荐理由  2017年1月,出版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影像诗学”的专著《图像文化时
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一定是妈妈,可是,我的妈妈却是个“大骗子”,你不信吗?请听我一一道来。  我小的时候最爱挑食,长得又黄又瘦,上幼儿园时,天天念叨着想学游泳,哪知道,这以后她一直拿游泳说事。那天,妈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大鹅蛋,中午煮熟剥掉壳放在我的碗里,我一看就不想吃。这时,妈妈突然问我:“唐诗《咏鹅》还会背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赶紧背起来。妈妈笑着对我说:“看!鹅可会游泳了,你不是
如果我们有心对当代文学的苦难叙事进行一番考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已选择性回避甚至抵触苦难阅读,但作家仍然层出不穷地进入苦难叙事这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他们的命意很明显:不在于煽情和渲染苦难,只在于通过文学的方式铭记与反思苦难。  《十月》长篇小说专号2020年第6期推出的杜阳林长篇小说《惊蛰》,以川北农村少年凌云青的成长史为主线,以“密不透风”的苦难叙事和随处可见的年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