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为 “小人儒”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告诫子夏说:“女(你)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但他未具体说明何为“君子儒”、何为“小人儒”,想必聪明如子夏,听了老师的话,心中定然有数。倒是荀子对此做了解释,说“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子夏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故作谦虚的“贱儒”,是“小人儒”的一类。
  太史公在为孔门弟子作传时,写子夏写得很高明,可“成一家之言”。他肯定了子夏的文学才能,但笔锋主要转向道德一面,认为一个人的学问和能力并不能代表其人品。他引用了孔子的话,其中就有这句“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太史公用的是春秋笔法,看似没有做出自己的评价,实际上肯定了品德才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的观点。他借孔子的话,告诫读书人、为官者,处世要问心无愧,做人要坦坦荡荡,做官要清清白白,要为“君子儒”,莫为沽名钓誉、贪图功名富贵的“小人儒”。
  整部《史记》,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小人儒”以警世人,公孙弘就是一例。公孙弘,西汉时菑川人,自幼家境贫寒,靠放猪养家糊口。到了四十多岁,他才恍然有所悟,这辈子不能就跟猪打交道了吧?于是,立志读书,专治《春秋》。功夫不负有心人,加之天资聪颖,公孙弘逐渐学有所成,成为远近闻名的《春秋》学家。建元元年,汉武帝下詔举贤良方正之士,菑川国便推举了公孙弘。他以耳顺之年西入函谷关,应征为博士。一大把年纪的公孙弘,自然倍加珍惜这次机会。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归来后,他口若悬河,却不合武帝意思,被认为是庸才。公孙弘只好告病还家。
  十年后,汉武帝再次下诏举贤良,公孙弘又背负众望入京。鉴于之前的教训,公孙弘这次“学乖”了,以揣摩上意为能事,皇帝的脸色就是他的行事准则,一跃成为皇帝的高级顾问。他在长安城遇到了大儒辕固,同样应征为博士的辕固此时已九十高龄,对人对事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洞察力。辕固从公孙弘的言谈举止中看到了他的灵魂,并告诫他:“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显然,正学以言便是“君子儒”所为,曲学阿世则是“小人儒”所为。
  公孙弘却从辕固的话里有了另一番“醒悟”。有人在皇帝面前指责他做了大官,每顿却只吃一个荤菜,睡觉只盖一床旧棉被,是极阴险的沽名钓誉行为。他说自己确实有沽名钓誉之嫌,这个弹劾他的人很忠诚,要不然皇帝您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一顿花言巧语说得龙颜大悦,事后却对那人设局构陷,欲除之而后快。朝堂议事,公孙弘尽讲些模棱两可的话,而每次进谏,都事先约好几位大臣一起,先让别人发表意见,自己立在一旁察言观色,以决定哪些话当讲,哪些不当讲,然后迎合拍马,顺水推舟,得武帝欢心。如此,公孙弘一路平步青云,七年时间,连升三级,位列三公之首。本来,只有侯爵才能担任丞相一职,公孙弘一介布衣,却位极人臣,然后封侯,开创了汉代拜相封侯的先例。为了稳固权位,公孙弘阴险圆滑的一面暴露无遗,先是落井下石杀死主父偃,后又想借刀杀人除掉董仲舒。表面看,他与人为善,一派正人君子之风,私下却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汉武帝后期,皇帝好大喜功,吏治腐败愈演愈烈,农民起义时有发生,这与官场生态的恶化不无关系。“小人儒”尤其污染政治生态,很容易形成官场酱缸文化。像丞相公孙弘,一个出身贫寒的饱学之士,才干优长,本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名谔谔“君子儒”,却为了功名富贵,非要蝇营狗苟,趋炎附势,道貌岸然中透出虚伪和奴性,堕落为诺诺“小人儒”,耐人寻味。然而,史册昭昭,“小人儒”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更骗不过后世。因此,劝君要为“君子儒”,莫为“小人儒”!
  瓦吉吉荐自《中老年时报》2017年6月11日 王青/图
其他文献
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比如说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为了健康计,为了避免“三高”,避免得癌症,开始对吸烟、喝酒、吃肉等一系列可能造成上述疾病的“美食”避之三舍。其立场之坚决,措施之严厉,态度之谨慎,令人动容。所谓的“高危”食品从骨子里说,他们还是非常喜欢吃的。就是说,好吃与不吃是两回事。  类似的“故事”还有。我常发现一些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村同胞,尤其是一些中青年人到了城里通過奋斗与各种途
期刊
1991年夏季,皖省遭受重大洪涝灾害,位于江淮之间的省会合肥也被惊人灾情震撼,滚滚洪涛淹没了地居巢湖西岸、与合肥相隔仅四十余公里的“千年古镇”三河和许多滨湖村庄。为帮助灾区乡民安全度冬,当年秋天,合肥市抽调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百余支救灾工作队开赴灾区。我作为一名救灾队员,曾在濒临巢湖的肥西县刘河乡沿河村待了三个多月,负责村内灾情调查上报和救灾食品、衣被等物资的发放监督。  工作余暇,我们几名驻村队
期刊
某大型食品企业欲招兵买马,扩大经营。企业老板耳聪目明,八面玲珑,联系当前之社会现状,苦苦思索后,即把人事部头目喊来,耳提面命,一番吩咐。  于是,人事部门掌握了此次招聘的核心要点(当然是只记在笔记本上):  一、只招本地人,外地人一律免談;  二、通过交流,必须能证实对方听话、懂规矩;  三、应征者必须胆小怕事、老实,木讷者优先;  四、工作之余不喜欢上网者优先;  五、应征者还必须……  老板明
期刊
一  十年前,同事小喵准备考研。因为經济拮据,不敢辞职,只能边工作边备考。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个相当苦逼的自虐行为。  我隐约记得她当时的日程表:五点起床,看书到七点。上班。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半看书。晚上七点到十点,去附近大学图书馆看书。周末全天在辅导班上课。  印象里,她瘦瘦小小,永远背一个跟身形不成比例的大包,走路带风,吃饭速度极快,常常是我们刚开动,她已经风卷残云吃完了。  最后她考上了。投
期刊
他是如此地谦逊。有一回,几位记者称他为大师,他听了连续两夜睡不踏实。就问老友,什么叫大师。人家告诉他,在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不朽人物,叫大师。他忙说,那请你写篇文章告诉大家,大师不能满街走,我不是大师,只是个普通演员。  他是一位朴实的老百姓。尽管塑造的《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等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但他还是只去街边小店吃早点,去小铺子剃头。  他又是公认的艺术大师。著名戏剧家曹
期刊
一次去香港某大学座谈,一开始,我就信马由缰地从童年所听到的神话讲起。我说,我生长的那个地方,是个小村子,非常寒冷,每年有大半年在飘雪。那时候不通电,没有电视,冬天黑得早,我们吃過饭,就搬着小板凳,围聚在火炉旁,借着炉火的光,一边喝茶一边讲故事。  说故事的都是老人,他们讲的,大都是神话故事。什么年画中的姑娘每天从画中下来,为贫穷的小伙子做饭;什么赶考的秀才在夜晚的花园遇见花神,花神护佑秀才,使他中
期刊
散 步  一女在违背父亲意愿下结婚,离婚,父女反目,生活贫困并携一子。  其母心慈,劝女儿趁其父散步的空闲带着儿子回家吃顿热饭,于是女儿便常带着儿子刻意避开父亲回娘家吃饭。  直到一日下雨,父女两人在社区偶然相遇回避不及,父亲尴尬道:以后回家吃饭就别躲躲藏藏的,害得我下大雨都得出来!  墙 下  有人高中时沉迷网路,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  一日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问之不
期刊
很多年前读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巨流河》,感佩中国人民为抵御日寇侵略而抗战到底的顽强意志,痛惜作者与空军飞行员张大飞的生死恋情。其实,生死并非永别,音讯也未隔绝。齐邦媛六十多年后还能记得张大飞绝笔信里的一字一句,所有的思念一经记忆的闸门打开,即如洪水滔滔不绝,不可阻挡,他在她心目中永远“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半个多世纪后,齐邦媛已从当年的
期刊
历史学家问:“在你们看来,谁才是好同志啊?”  秦始皇说:“赵高是个好同志,精通律法,对朕忠心耿耿。”  赵高说:“公子扶苏和李斯都是好同志,抹干净脖子,等咱家动刀,痛快!”  汉高祖说:“韩信、张良、萧何都算不得好同志,还是朕的老婆吕雉更加的贴心,是最好的同志。”  漢武帝说:“朕认为司马迁是个好同志,所以朕把他宫刑了,让他专心著述。保护人才嘛。”  隋炀帝说:“宇文化及是个好同志,实乃本朝的第
期刊
巴金先生《随想录·合订本新记》的最后一段话,仿佛是墓志铭:“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后一句,令人心酸。重读《随想录》,笔者产生了一些零星的思想碎片,却总觉得难成篇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确实难以言说,因为巴金先生留下的是两个无法面对的难题:“讲真话”和“博物馆”。面对这两个难题,我们一切的说和做,未必不是成了鲁迅所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