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太太》:谁的心灵更深邃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作家毛姆是于19世纪末叶开始写作的,但是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却发生在20世纪初的四十多年里。《上校太太》是毛姆的一篇短篇名作,小说中的佩里格林夫妇虽然是一对共同生活多年的老夫妇,过着表面上平静而和谐的生活,但他们的思想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丈夫乔治视妻子如同平凡之辈,但是让他完全没要想到的是,妻子竟然才华横溢,一鸣惊人。作者正是要透过这对夫妇外表的和谐与平静,揭示出人物精神世界的波折,透视着人物的心灵深度。本文试就毛姆的短篇小说《上校太太》里的人物性格进行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上校太太》 心灵 深邃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于19世纪末叶开始写作的,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却发生在20世纪初的四十多年里。毛姆先是创作成绩平平的小说,后改为创作剧本却大获成功,这对毛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也使他看到了小说创作与剧本创作的相通之处。毛姆将剧本创作里的人物冲突与悬念感带进了小说创作,很快就使他的短篇小说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毛姆以其短篇小说丰富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给他的读者带去阅读上的惊喜。
  《上校太大》是毛姆的一篇短篇小说名作。小说中的佩里格林夫妇虽然是一对共同生活二十四年的老夫妇,过着表面上平静而和谐的生活,但他们的思想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丈夫乔治完全不明白妻子内心的追求,视妻子如同平凡之辈。作者正是要透过这对夫妇外表的和谐与平静,揭示出人物精神世界的波折,透视出人物的心灵深度。本文试就毛姆的短篇小说《上校太太》里的人物性格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 夫妻二人生活爱好上的差异
  从表面上看,佩里格林夫妇是那种生活最平静、在乡村最受人羡慕与欢迎的夫妻,他们经济条件宽裕,有着一座“祖先于乔治三世在位时建造的”宽大房舍和“一千五百英亩”的地,乔治本人也“得过一枚军人十字章和一枚卓越服役勋章”,而且因为热心于当地的公益事业,乔治在“郡选举或者普选时”有足够的支持票。中年的乔治“近来体重在增加,不过他仍然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人”。乔治还是好几个地方团体的主席,在“上流社会中也很得人心”,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成功也非常快乐的上流社会男士。而他的妻子伊娃也是个优秀的主妇,有教养,很能干,能把这幢房子收拾得极好,“虽然已是中年,却总是穿得整洁合身”,从能够替乔治处理好日常生活里的一切这一点来看,伊娃与乔治算是很般配的夫妻了。
  但说到生活情趣上,夫妻二人就有了巨大的差异:乔治喜欢纵马狂奔,喜欢打猎和钓鱼,对摆放伊娃书房里的“那种书(指一些哲学著作)他全不感兴趣”。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乔治欣赏的是那种“白肤金发碧眼和富有肉感的女人”,而不是像伊娃那样头发干干的,“人瘦得像根木干”的女人。乔治认为“富有肉感的女人”的女人才叫做女人,因为她们可以调动起男人原始的激情,乔治甚至想到要用这样的女友去代替妻子伊娃,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罢了。所以他对自己的妻子内心毫不知情也无法介入,更不相信自己已经中年的、毫无韵致的妻子,会有什么婚处恋情和情感上的需要。
  特别是对于诗歌欣赏上,乔治简直是完全无知,他认为诗歌就应当是规规矩矩的,如同他在伊顿中学的课本上读过的那样,“让人硬着头皮读下去”十四行诗,而不应当妻子写出来的一句长一句短的奇怪样子。所以当他拿起妻子的诗集的时候,乔治关注的是“出这本书花了不少的钱吧”,“写诗是挣不到钱的”。面对被评论家称之为“它是如此清新,有独创性和富有现代气息,毫不晦涩”的伊娃的诗歌作品,乔治一句也读不下去,并用“可怜的伊娃”来评论妻子的诗集。妻子出了一本诗集,在乔治眼里是“一件丢脸的事”,“一桩怪事”,因为这本诗集的存在,这对夫妻之间竟然无法沟通,反而有了一些生硬隔膜的感觉。
  伊娃性情平静安祥,她外表“温和,娴静,沉着,是一个“不求显得更年轻一点的中年妇女,一个丝毫没有他称之为‘性感’的女人。”她不喜欢打猎和钓鱼,不喜欢和乔治一起在树林里纵马狂奔,而喜欢安静地在起坐间里读那些高深的书。伊娃很能干,“她把家管得有条有规,我们从来没有什么佣人惹出的麻烦,她把花园料理得妙不可言,她跟村上所有的人都相处得极好。”在乔治的眼里,她的存在就像“他书房的壁炉架上的玻璃缸里的鳟鱼,那条捕来的最好的鱼”,一直是安静地生活在家中的小天地里,没有可能突破这种平静的生活。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伊娃平静的外表之下,有着深厚的不为人所知的情感追求。在她文文静静的淡蓝色眼神里,隐藏着的却是一种深邃的、审视生活的能量。
  二 夫妻二人处世风格上的区别
  很显然,小说里的男主人公乔治是强势的,他身材高大,体格壮硕,有着很好的社交圈子和社交能力。在女性眼里,乔治是个漂亮的男人,在舞会与酒会上,常会有女性注意到他,并为他着迷。然而乔治最大弱点正在于他的过于外露的性格,他不会将情绪埋藏起来,更不会用温和平静的态度去对待突事件。他认为自己那强大的社会声誉,足以将不声不响的妻子所掩盖,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比如在情人的问题上,乔治与情人的关系是半公开的,伊娃没有对乔治的举动进行干涉,允许他与自己的情人在伦敦私会,乔治对这件事很得意也心怀感激。
  但这些都是乔治的表象,其实,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交场合,乔治都没有真正掌握局面,因为他缺少那种对透视世界和人生的能力。在家里,他不了解自己的妻子,他甚至不知道妻子会写诗并且还可以写出好诗。当妻子在诗集已在外面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乔治还一直以为这是别人对“可怜的伊娃”的奉承;面对公爵对妻子的邀请,他坚持认为请的是他们二人;当美国出版商要求伊娃照张相给美国公众的时候,乔治想着“美国的公众一见他妻子这个其貌不扬、于枯萎蔫的小妇人的相片,准会感到惊愕的。他始终记着,美国人欢喜的是妖娆的女人”。所以对于妻子诗中所记录的与一位青年人的婚外情,乔治真正的感觉是“有一件事我至死也不会明白:那个家伙究竟是看中她什么”。   从表面看去,伊娃是与乔治完全相反的人,她姿色平平不饰脂粉,俨然是一个整天在家里操持家务的上流社会传统女性,理应处于家庭的弱势。然而正是在这种表象之下隐藏着伊娃火热的心,她不动声色地将自己与一个青年的恋情保持了三年,就在她的情人突然死去的那些痛苦的日子里,也任何人没有看出伊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所以,当伊娃已将自己的私情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公之于世之前,乔治对此事一无所知。这正是伊娃性格的不同寻常之处,她既可以用深邃的内心掩盖住世间的一切,也敢于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痛公开于世,虽然伊娃看起来内敛而低调,但伊娃完全具有掌控世界的气场。
  同时,伊娃之所以敢于用诗集的形式公开自己的隐情,也基于她对丈夫乔治心理的把握。在以往的时间里,伊娃有意地放松了对乔治的约束,让他在外面公开与情人同居,让他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既是伊娃对乔治的补偿也是对乔治的一种管理方法。从心理学来看,伊娃的长期退让使她占据了局面上的优势,使她更有理由在关键时候掌握乔治,这也是伊娃为自己后期可能会产生的震撼效果所做好的铺垫。所以当伊娃的诗集出版后,《泰晤土报文学增刊》、《新政治家》和《旁观者》都发表了大篇的评论,伊娃受到了包括公爵夫人在内的读者追捧,甚至连乔治已明白其中的奥秘之后,伊娃仍然可以保持着家庭表面的和谐,让乔治的怒火没有理由公然发泄。当夫妻二人一起出现在出版商的酒会上的时候,乔治 “眼花缭乱”,伊娃却一直在平静自如地面对着涌来的崇拜者,“应付得十分得体”,看得出“她是个有教养的妇女,自有一种这儿哪个人都没有的风度”。这一切都表明,伊娃是一个有着全面的掌控能力的女性,她以柔克刚,不仅可以掌控家庭现在的局面,更可以掌控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
  三 伊娃诗句里流露出的心灵深处的信息
  正如小说中的评论家亨利·达什伍德评论的那样:“使这本书如此出色的是在每一行诗句中悸动的激情。有许多年轻的诗人都是些贫血的、冷漠的、苍白的、迟钝的知识分子,但是这里,你却有真正赤裸裸的、世俗的激情。像这样深沉、真诚的感情,却是悲剧性的。海涅说得好:诗人凭大量的悲哀创作少量的诗歌。你知道,当我不时地一次又一次阅读那些伤心的书页时,我想起了萨福。”萨福是公元前七百年的希腊女诗人,是西方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的女诗人,她的诗风优雅精致、性感香艳。萨福喜欢在诗里自爆隐私,所以在她的残篇里明确看到她神魂颠倒的同性恋情。评论家把伊娃的诗句比作萨福,可见其诗句给读者带来的震惊有多大。虽然整个小说里并没有过多地引用伊娃的诗句,但从读者的强烈反响之中,完全可以到伊娃的诗句给社会造成的震动。当然,这种震动里包含着读者对伊娃的婚外情的猎奇心理,但评论家对于诗集的评论却是公正的,也是高水平的。
  我们完全可以透过小说中穿插的伊娃的诗句,来透视伊娃的内心。如:“诗集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一上来就写那个青春已过的女人,觉察到那个青年人已爱上她而感到心惊肉跳。”诗中的女主角经历了害怕、担忧、渴望,最后到了“一个心醉神迷的幸福时期”。在她眼里,“这个世界,这个阴郁、沉闷的日常世界荣光辉耀了”(这有可能就是原来的诗句)。因此中年女主角崇拜她情人的“宽阔的胸脯、细长的腰窝,称赞他优美的双腿和扁平的肚子”。正是这些直白大胆的火辣诗句,流露出一个中年女性对于青春的热爱、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于生命的颂扬。她中年的生命在这场爱情里重新焕发出光芒,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颤栗的夜晚之后,女主角的心“已一度享有过巨大的幸福”,她顺从了感情的呼唤,并饱尝了爱的甘露。
  因为“那个青年人死亡”的变故,那青年带走了幸福的一切,带走了女主角的生命之光,她已被极度的痛苦压垮。但在这个时候,女主角必须因为“不能纵情发泄的悲痛,只好把它隐藏于心底里”,做出与平常一样的模样来掩盖这一切。这对于女人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对于这种极大痛苦的隐藏又再次对女人的心理承重量做出考验,也再验证了女人的心灵深度。在痛到极点的时候,女人只好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她感谢那冥冥之中操纵人的命运的神,至少已经使她有过特权,享受了一会儿我们这些可怜人所能企求的那种最大的幸福。”这种逼真的、带着强烈的自我痕迹的诗句,不得不让乔治认为:“到处都听到了伊娃的声音,他一次又一次地碰到他听她使用过的那种措辞,这已毫无疑问;她讲的是她自个儿的故事。”
  更为深刻的是,诗歌里那些对于青年死亡事件的诠释,在诗的结尾处,“她也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欢迎这一死亡。这是因为她一直就知道,那根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纽带是脆弱的。他在狂热的初恋中死去了,始终不知道爱情是如此短暂,他只知道爱情的幸福和美好。”这样的诠释让女主角找到了安慰,也让她的爱情在最美好的时期戛然而止。而能够看透这一切的人,才是真正具有洞察人生理慧的大智之人,因为她明白,无论爱情长短,只要它存在过,这就足够了。
  因此,在《上校太太》的结尾处,毛姆通过一位律师之口,道出了乔治与伊娃之间的心灵上的巨大区别:“你们俩都是中年人了。她为你做的事,可能远远超过你所想到的,你没有她将会寂寞不堪。要是你的笨脑袋瓜能够想到,伊娃身上有许多东西远不是你的智力所能发觉得到的,那就上上大吉了。”
  参考文献:
  [1] 《外国文艺》编辑部:《现当代英国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2] 薛相林:《忆毛姆》,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
  [3] [英]罗宾·毛姆:《盛誉下的孤独者——毛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4] 张中载:《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张薇,女,1980—,吉林临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棚屋》出版于2007年,是2l世纪在西方世界影响面很广的一本书。此书出版半年后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无数文人学者也对此大加评论,基瑞·沃克(学者)说:“我的眼
矿务局研究了一种生产细粒度氮化钛、碳化钛和碳氮化钛粉末的工艺。因为这些粉末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所以它能够代替碳化钨在某些切削工具方面的应用。氮化钛和碳化钛粉末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这一周气温回暖,一宿之间已是风暖当道了。上班途中,风和日丽、满目春光,迎面而来的都是清新和惬意。或许阳光灿烂了,心情也就灿烂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冲着门卫保
晚年的博尔赫斯两眼黑暗,但不影响过马路时滔滔不绝(一刻不停)。街上的人用华丽的词藻招呼他,抓住他的手用力摇晃:“博尔赫斯,你是不朽的。”博尔赫斯则回道:“别那么悲观,先
1 SHU UEMUR毛孔柔细泡沫隔离液防晒指数:SPF35 PA+++参考价格:50ML/390RMB毛孔柔细泡沫隔离液秉承植村秀畅销全球的妆前泡沫底霜的突破技术,独有20倍超轻盈泡沫质感,以全新
问:我们今早去了您的故居,您童年一直住那儿吗?答:是的。我父亲住在农场的那座房子里,直到去世,那是养狐狸和水貂的农场。如今大变样了。现在,那里是一座美容院,在房子后半部
颅内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男,32岁。因进行性右眼活动障碍伴不规则头痛6个月、复视1月入院。查体:右眼外展障碍,双侧视乳头水肿。CT平扫:鞍上
走了许久,终于,隐约能够看到维特辛瑙的屋顶了。两人从大路拐下去,来到一个田间的小棚屋后面。“这地方不错,”克拉巴德说,“我在这里变成一匹马,谁也不会看见。记住,千万不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胸腺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4例胸腺瘤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密度和分布。结果:发现P53表达与胸腺瘤浸润与否密切相关,26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