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擂鼓墩二号墓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XRF、ICP-AES对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部分曾国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墓区原生土、附近出土的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典型红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泥芯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方面与墓地出土陶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侯马陶范及典型红土皆有显著差别,说明这批青铜器应在随枣地区铸造而成。
  关键词:泥芯;铸造地;青铜器;随州;擂鼓墩二号墓
  
  0引言
  
  擂鼓墩二号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城关西北2.5公里的擂鼓墩,与其东侧的一号墓即曾侯乙墓相距102米,是一座战国中期曾侯国君的墓葬[1]。较一号墓曾侯乙墓,其规模等级略次,年代略晚,出土文物449件,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玉石器,是继曾侯乙墓发掘之后,随州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发现。出土青铜器约328件,礼器有鼎、壶、缶、钫、鬲、簠、簋、甗、编钟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中出土的36件青铜编钟,与曾侯乙编钟构成百钟之势,音律互补,珠联璧合,形同“姊妹”。这批出土的青铜器为深入探讨曾随历史、曾国埋葬体制、曾楚文化关系,提供了珍贵而详实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关于曾国青铜器,在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诸多学者做过研究,但关于其铸造产地问题,未见相关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大都经过制模、翻范、制芯、合范浇铸等工序,采用范铸工艺浇铸成型。青铜器浇铸成型后,泥芯会被封闭或半封闭在器物里,不再取出。因此,在出土青铜器的耳、鋬、足等部位经常会发现有泥芯或陶范残留。铸造青铜器时,泥芯和陶范都是以铸造作坊附近的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焙烧而成。由于成土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粘土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上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前人已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在陶器烧成过程中,粘土中除Br、S、Cl、As、Sb等元素外的大部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在烧制的过程中均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2]。泥芯和陶范虽是粘土经高温焙烧而成,但均未达到烧结温度 [3]。故其化学元素组成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其化学成分应能代表其焙烧前的化学组成。因此,青铜器中残留的泥芯或陶范必然蕴含着其所附青铜器原铸造产地的信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对出土青铜器内残留泥芯与当地原生土或陶片的对比分析来判断青铜器是在当地或附近铸造而成,还是来自其他地方。为探讨曾国青铜器的铸造产地问题,我们对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青铜器中残留的泥芯进行了采样,拟通过对泥芯的分析测试来探讨其所属青铜器的铸造产地问题,以期有助于更多关于曾国青铜器研究问题的深入探讨。
  
  1 样品简介
  
  
   共采集残留泥芯样品7件,墓葬出土陶片样品1件。样品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 主量元素分析
  
   所有样品的主量元素检测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完成,测试仪器为WD—1800波长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生产)。工作条件:该仪器配有4kW端窗铑(Rh)靶X光管,管口铍窗厚度为75μm,并配以最大电流140mA的X射线电源及发生器,高精度的θ-2θ独立驱动系统,双向旋转的10位晶体交换系统,3种狭缝可交换,灵敏自动控制系统,为获取高可靠性的成分数据提供了保证。对于青铜合金,其检出限可达0.1ug/g-1ug/g,误差在1%以下,电压、电流分别为40kV和95mA。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已有与擂鼓墩M2时代接近的几个遗址的陶范、原生土样数据也列于表中。
  
  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样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钙、镁两种元素上,其他元素差别较小,区分不明显。侯马陶范样品(63H4T661、92H4和 hmt)具有较高的钙、镁、钠,与北方黄河流域黄土的化学成分特点吻合;盘龙城土样(plct2-1和plct2-2)的钙、镁、纳均较低,这也与南方红土的化学成分特征一致。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曾国青铜器中残留泥芯的化学成分比较统一,几乎一致,说明它们是采用相同的泥料制作而成。而这种泥料和山西侯马等中原黄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红土均有一定差异,明显是介于它们之间。从其和同墓葬出土陶片(M2:27)很相似的化学组成来看,当时铸造这批青铜器的作坊不会离此地很远。
   由于没有采集到附近其他土壤,便将同时分析的时代相近的襄樊陈坡墓地(cpt1和cpt2)、丹江口吉家院墓地(d41tu)附近原生土样品数据也列于表中相比较,它们都有所相似,似乎和襄樊陈坡墓地附近原生土更接近些。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类样品主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做了CaO-(K2O+Na2O)和CaO-MgO 散点图(图1、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擂鼓墩样品均较集中的分布在一个区域;丹江口战国陶片、侯马陶范及盘龙城土样集中的分布在一个区域,与擂鼓墩样品明显不同。
  
  3 稀土元素分析
  
  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和组成与母质岩石类型有关,不同母质岩石发育起来的土壤,其稀土含量及组成均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还会由于气候等原因产生新的变异[4]。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粘土的稀土元素含量及组成不同。通过稀土元素的区分,应该能够区分不同区域的泥芯、陶范等,进而实现对不同区域铸造的青铜器进行区分。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各类样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又对部分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为了便于比较,同时也将已有的几个样品的数据一同列于表中。
  稀土元素分析在国土资源部安徽省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测试仪器为全谱直读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美国热电公司生产)。工作条件:波长范围175~1051nm,200nm处的分辨率0.007nm;等离子气流量15L/min,辅助气流量0.5L/min,雾化气压力0.22mPa,高频功率1.15kW,蠕动泵转速100r/min,积分短波时间:长波(>265nm)10s,短波(>265 nm)10s,检测器(CID)为512×512感光单元。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表4不难看出,各类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地球化学参数差别不大,区分指标不明显。然而仔细观察,仍可发现各区域样品稀土元素含量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探索其差别。我们以样品与球粒陨石[5]之比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十四个稀土元素为横坐标,做了各类样品的稀土元素的配分曲线(图3、图4)。
  
   从各样品的稀土元素的配分曲线(图3、图4)可以看出:所有样品稀土配分模式比较接近,都向右倾斜较大,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曲线规律性很强,但各地样品个别稀土元素含量仍有差别。擂鼓墩出土铜器残留泥芯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同墓葬出土陶片接近,与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t663L)、长江流域的典型红土(plct)及丹江口吉家院墓地有差别。分析结果与XRF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4结 论
  
  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暗示了其原料成因的相似性。擂鼓墩二号墓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与同文化层陶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与黄河流域侯马陶范、盘龙城红土及丹江口陶片有显著差别,表明湖北样品原料成因应该相同,来源于同一区域,也就是说这批青铜器应该在随枣地区范铸而成。
  
   参考文献:
  
   [1]刘彬徽.随州擂鼓墩二号墓青铜器初论[J].文物,1985,(1):37-39.
  [2]赵丛苍.科技考古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12.
  [3]谭德睿.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J].考古学报,1999,(2):211.
  [4]陈德潜,陈刚.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158-162.
  [5]陈德潜,陈刚.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195-197.
其他文献
201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于12月中下旬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办,赵朴初先生的一批重要书法作品和诗词书稿公开呈现在世人面前。  赵朴初先生出生于20世纪初(1907年11月5日),往生于20世纪末(2000年5月21日),是20世纪世界文化名人。他不仅是卓越的宗教领袖,更是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诗人、书法家。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北京中华世纪坛上,他的
期刊
作为扬州市最早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主题展馆,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于2007年11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七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计接待游客计50多万人次,举办古琴雅集活动80余场。  一、建馆背景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中国第二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于扬州地区的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流派中影响力较大的
期刊
“亿元拍品”,这个还得必须有!  这个冬天,依然有媒体煲着浓浓的“鸡汤”——“艺术市场回暖了!信号首先来自2015年秋拍北京第一轮。中国嘉德秋拍第一天的现当代艺术夜场上就拍出了好成绩:26件拍品仅1件流拍,全场总成交额逼近1.28亿元;次日,这个信号又在书画板块的大观夜场得到了确认:全场成交率79%,总成交额逾9.2亿元。这两个业绩表明现当代艺术与书画这两个主要板块的行情回暖。”  是吗?  去年
期刊
齐白石(1864-1957年),幼名纯芝,后更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萍翁、三百石印富翁等。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放牛娃、乡下木匠,凭借过人的天赋,经过不懈训练与探索,终成为后世景仰的一代宗师。齐白石祖籍湖南湘潭,他在老家度过了前半生,并在湘潭、长沙的文人圈中长期浸淫,转益多师,在家乡留下了不少生活印迹以及作品。湖南省博物自成立以来,即以保护湖湘文化艺术为宗旨,收藏了众多湘
期刊
从原本意义说,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丝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西域)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西安是丝路通道东端的门户,是丝路的源起与兴盛时期重要的历史舞台。西安博物院是西安地区最重要的文物收藏单位之一,其藏品基本是本地区发掘、留传的出土文物,本文主要择其与丝路有关具代表性的藏品加以介绍,希望以此见证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人类共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一、西风渐近——商、周、秦代西方和北方草原
期刊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青铜器作为记载这漫长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曾大放异彩,璀璨耀眼,并成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到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青铜器以其奇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而又简练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史学家们对青铜器有着很高的评价,称之为
期刊
一、引言  何谓“漆”?中国古代对“漆”字定义很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桼”字释曰:“桼,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木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从漆字可以看出,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白色液汁,称之为“生漆”、“天然漆”、“大漆”等,主要成分为漆酚。漆树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图一至图三),中国是漆树的原产地,至今漆林分布极广,主要分布于甘肃南部至山东一带以南各地(图四)。天然生漆精制后才能使用(图五、图
期刊
人类居住大地,生态环境千差万别,而人类创造之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文化多样性与价值相对性的肯定已然成为普世准则。而纵观现代公共博物馆之诞生,天然打上了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传承的烙印。“文化多样性”对于博物馆而言有着特殊的意味:多元文化通过附着于特定的“物证”或“介质”得以代代相传、渊源不断、生生不息,而这类“物证”或“介质”恰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基础,我们称之为“
期刊
虽然媒体对非法流失文物交易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公众对流失文物回归问题的广泛关注,但媒体的报道大多将圆明园兽首铜像与爱国热情联系在了一起,夹杂了过多的民族情绪,夸大了兽首铜像的实际价值。就传播效果而言,相当于免费广告,是在为交易“造势”。媒体的这类报道在客观上造成了非法流失文物价格的大幅度攀升,并且大大增加了流失文物回归的难度。事实上,媒体不要过多地关注非法流失文物的交易,尽量不要报道或转载关于非法流失
期刊
一、曾经的浩劫  民国初建,伴随着清帝国的垮台,满清贵族的衰落,明清官窑瓷器散失民间。在社会的大动荡中,一顶顶王冠落地,一批批新贵产生,导致珍贵古代瓷器流通加剧,新一轮收藏热又蓬勃兴起了。  在四川,在成都,为了生计,为了发财,精明的人们发现成都琉璃厂古代陶瓷窑址和邛崃十方堂古代陶瓷窑址是聚宝盆。  1935年,一支军队在成都琉璃厂揭开了大规模非法盗掘古代瓷窑的序幕。由于军队严加保密或移防,这次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