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启智的教研引领实践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康地处汉江中上游、秦巴山腹地,国家级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市初中在校生90867人(以下数据均为2018年市教育局统计),高中在校生61526人。初高中历史教师669人,79.52%为村镇教师;初中441人,80.27%为村镇教师。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调研发现,规模较大(多为高中)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取代教研组活动现象严重,学科教研组活动呈现弱化趋势;规模小(多为村镇初中)的学校历史教师人数少、专业老师少(非专业老师占八成),缺乏专业引领和同伴交流研讨的机会;学科教研活动缺乏主题,只有“研”的被动参与,缺乏“修”的主动思考;县区教研员配备不足,全市九县三区历史专职教研员2人,兼职教研员5人。
  贫困山区缺乏专家引领、教研经费匮乏。身为市级教研员,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如何体现历史人的担当?“扶贫先启智”,启师智方能开民智。笔者立足现状、拓展思路、盘活资源,围绕搭建研修平台、创新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内涵等方面,以“历史学科主题式校本研修”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专家引领探明研修方向、活动引领探索研修模式、主题引领探讨研修内容、网络引领探寻研修视域、骨干引领探求研修效度”五大策略,多年持续组织较高层次(专家水平高)、较大规模(百人以上)、较多主题(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大”校本研修方式。
  1.“研训一体式”。这是专为提高专兼职教研员、教研组长的教研指导能力设计的培训方式。通过“三个展示”(即“研讨课及示范课展示” “参训者同课异构展示” “众议后的微型课展示”)使每位专兼职教研员有备而来;形成“三大板块”(即“你讲我观”“众讲众议”“我讲众议”)展开观课议课。研训一体,既是培训者、又是受训者,培训实效和培训形式的示范借鉴作用非常强。
  2.“小组合作式”。“学而不思则罔”,为了让每一位参加培训活动的教师都能够有所思、有所获,实现充分研讨和及时分享,提高研修效果。笔者多次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观课议课、主题研讨,通过“讨论—展示—交流—评价”,让教师在合作互助的学习型组织中充分交流,体验合作的愉悦,感受智慧的激荡。
  3.“团队指导式”。十年来,以任鹏杰、郭富斌、徐赐成、闫璟、李树全等为代表的西安市专家名师团队多次来安康送教,使我市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方向和目标。为打造培养本土专家指导团队,笔者以学校教科室主任、历史教研组长和骨干体系为核心组建核心团队,在新课程、高考、教材、教学能手等培训中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团队指导在发挥集中培训优势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三年来,在团队的指导和培养下,我市历史学科共有16位老师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2019年就有8位老师参加市级能手比赛,全部获得市级能手称号,其中1位获得省级能手;省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名师1人。
  4.“主题深入式”。活动板块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不断深入。2018年安康市历史年会围绕“戊戌变法”设计说课比赛、课堂教学展示、经典阅读、成果展示交流(征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等系列活动。2019年是陕西省中考开卷考试的最后一年,为提高中考备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召开“初三历史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研讨会”,围绕中考新增考点“民族解放运动”、常考热点“一带一路”,设计“教学设计征稿”“优秀设计展示”“名师课堂展示”“名师专题讲座”四个研讨板块,参会教师经过前期准备和会议交流,提高了交流研讨的有效性。同时还展示了两所学校学生历史社团活动、历史剧展演等,并分享了经验。将研修活动深入到学科内涵,在深入指导教师“如何教”的同时,拓展到指导学生“如何学”,有效提高一线教师的“胜任力”。
  5.“同课异构式”。也称“一课多上”,该方式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又赋予其新的内涵:
  一是跨区域同课异构。2015年,组织承担大同、遵义、惠州、安康、西安“四省五市”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同课异构活动,跨区域加强交流和学习。
  二是跨学段同课异构。历史学科在初高中教学中知识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围绕同一历史事件,初高中的教学截然不同。如“戊戌变法”,在高中人民版教材必修三“顺乎世界之潮流”中以“维新变法”一个子目的形式出现,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九“戊戌变法”则占2课,如何体现“戊戌变法”在“顺乎世界之潮流”中的作用,如何探讨回眸“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面对初高中学生的不同和教材侧重点的不同,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为此,2018年12月特举办“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主题年会。
  三是跨时段同课异构。“宋明理学”专题无论从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性还是教学的难度看,一直是高三老师的共同困惑。为此,笔者在三年的高考研讨中都设计了“宋明理学”的专题研讨活动。
  四是跨课型同课异构。邀请西工大附中王国栋、西铁一中李元亨及市内多名老师从新授课、复习课、高三专题复习、试题评价、活动课等不同课型进行课堂展示活动。
  通过多次研修、连续性地解决同一个主题,形成“跨区域、跨学段、跨时段、跨课型”的“四跨同课异构模式”,丰富研修方式,有效引领教师立足岗位,开展研修活动。
  6.“研修一体式”:“研”字强调过程,“修”字强调结果,强调对研修目标的达成。如何体现出“修”的成果呢?笔者指导老师积极撰写论文,并寻求各历史教学杂志、安康教育等媒体发表。既达成“研修一体”的目标,又能够有效督促老师及时反思总结,形成显性成果,一举三得。
  研修活动要想吸引老师们积极参与,研修主题的选定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更是研修内容的灵魂。针对教师们的研修需求,将他们的共同教学困惑转化成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精心设计和打造研修内容主题。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围绕任务目标设计主题(中高考、教材课标、课堂教学、能手培养);
  二是围绕活动方式设计主题(研训一体、小组合作、团队指导、主题深入、同课异构等方式);
  三是围绕阶段任务设计主题(如“开学第一课”、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
  四是围绕学生的“学”设计主题(如“原典阅读”“走进博物馆”“话剧写作”)。力图实现由关注“教”到关注“学”的研修引领。
  顾泠沅说过:“新时代校本研修确有大量的问题和困难需要研究,丰富的经验需要总结和提升,也许还有以往尚未涉及的工作需要深入探索。”筆者主持的“历史学科主题式校本研修创新研究”课题虽已结题,但面对新时代,历史学科主题式研修工作仍需深入探索。后期我们将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继续设计有效的研修活动,带领更多的历史教师从“要我研”的被动参与转化为“我要研”的主动修为。
其他文献
何建明讲党课后与少年学生合影。  从北京到南京,今天只为一件事:为准备了10年的活儿画个句号。  4月20日清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当天,由他创作的纪实文学《雨花台》,在南京举行首发式。  前一天,他在北京给两家单位上了两堂党史课,这是最近一个多月来何建明的工作常态。  课堂上,他从细节入手,将尘封多年的历史一一呈现了出来。他的讲述,视角独特,人物可触摸,被誉为立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1]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培育、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当下学界讨论的热点,更是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重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近年来福田区开拓出核心素养培养的另一途径——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田野实践研习活动,使核心素养于潜移默化中
近年来,以博物馆为主体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在获得高收视的同时,也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出来。馆校合作是联结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方式,高中历史教育因与博物馆教育在目标、资源、方法上有相通之处而成为馆校合作中常见的对接科目。  学者们由于立足点不同而对馆校合作有不同的定义。[1]笔者更倾向宋娴的观点,她将馆校合作定义为:“博物馆与学校在国民教育活动中,基于各自的目标,主动调整各自的行为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来,医用物资紧缺问题一直令人揪心。医院物资告急,全国各地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陡然增加了人们在疫情之下的焦虑感。  “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医用物资供应已经从严重不足到总体得到保障。”2月20日,在武汉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  这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医用物资供应状况改变背后,是一系列关键举措:鼓励企业扩产、转产医用物资,抗疫保供,对
位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秦巴山区的陕西省镇巴县,近年来,面对因病致贫率高达38%的困境,探索出“四步筛查”精准识别法,创新“2 2 1”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搭建“互联网 ”服务载体,强化健康知识普及,破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难题,补齐了贫困群众医疗保障短板。  2018年镇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9年底脱贫摘帽。同时,镇巴紧扣防和治两条主线,强化党政统筹,在全面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全方
李书伟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工会干部  作為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的工会干部,让李书伟振奋的是,由于勇策划,陈家甫作词、他作曲并演唱的抗疫公益歌曲——《逆行者》播出后,“李双江老师第一时间听了这首歌,认为很接地气,说我唱得有气势。”  《逆行者》发布前,41岁的李书伟还演唱过一首抗疫公益歌曲——《都是为了你》,获得好评无数。他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说:“音乐是世界上最有感召力的语言,它会激励深处困境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 乔永清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大战略目标,提出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
高中历史新教材已经在部分地区率先使用,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这是当下高中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新教材实施中,问题聚焦在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上,所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教材是教师必须着力去做的事情。虽然江苏地区尚未使用新教材,但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核心素养指导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也是向新课改过渡的一种尝试。以下,笔者围绕《祖国统一大业》一课,谈谈如何在教材断裂处补充史料,重组教学内
当前,历史解释已成为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一个重要概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仅将历史解释列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还特别强调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指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那么,何谓“历史解释”呢?新课标将其定义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1]据此,朱可先生认为历史解释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实证的意识、思辨的
一、问题的缘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的时间跨度从先秦到明清,其核心内容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以构建知识框架展开的常规式复习,一方面会导致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其思维品质难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会忽视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的全貌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关于儒家思想的考察,2018年的两道高考试题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全国文综Ⅰ卷第27题以域外进献的奇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