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建立方法和病理检测指标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be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寻理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小鼠模型建立方法。

方法

分别使用BALB/c和C57小鼠,采用5种不同的建模方法[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水杨酸钠、脱氧胆酸钠诱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组合]建立CAG小鼠模型。通过胃黏膜组织学观察、血浆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炎症反应评分、抗炎因子表达检测判断各建模方法的效果。

结果

胃黏膜组织学观察可见5种造模方法均成功建立CAG小鼠模型。对于BALB/c小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NNG自由饮用+2%水杨酸钠+20 mmol脱氧胆酸钠模型组小鼠显示出显著的CAG特征伴随肠化生;从血清学检测角度来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的相关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生长分化因子-15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说明各CAG模型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血浆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模型组血浆中胃泌素含量均降低,模型三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下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对于BLAB/c小鼠,MNNG自由饮用+2%水杨酸钠+20 mmol脱氧胆酸钠模型组优于其他4种方法。对于C57小鼠,同样发现单纯的化学药物诱变和幽门螺杆菌复制法均能成功建立CAG模型,但无论从病理观察和抗炎因子相对表达量的分析,还是从血浆生物化学指标分析来看,将两种方法结合后的效果更好。

结论

采用MNNG自由饮用+2%水杨酸钠+20 mmol脱氧胆酸钠建立的CAG小鼠模型,可为今后药理研究CAG实验中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是胃癌大国,积极推行早期胃癌筛查刻不容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是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我国学者于2019年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通过定量评分的方法精准筛选出真正的胃癌高危人群,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工具。
在介绍胃腺功能解剖的基础上,阐述了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的功能和分泌调控机制。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受神经、激素和旁分泌多种形式的复合调节,肠神经系统释放的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和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的组胺促进胃酸分泌,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是主要的负性调控多肽,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胃酸分泌。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最重要的生理性神经递质是胆碱能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有助于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状态,其癌变风险与萎缩的范围、程度和是否有胃癌家族史等有关。定期胃镜监测是萎缩性胃炎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对胃癌发生的风险进行分层,依风险高低采取相应的监测策略;对胃体或全胃萎缩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者应每1~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胃镜监测中要关注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判断,仔细寻找异常病灶,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长期或反复感染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甚至导致癌变。对胃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大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内镜随访是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重要措施,联合血清学检测、内镜检查和病理分期有助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从而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基于中医脾胃学术思想,运用中医的哲理和思维,指出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皆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尤其须重视脾胃虚弱;对微观病理的辨识,认为萎缩是"虚",肠化生是"逆",内瘤变是"瘀(郁)";治则应遵循从"虚"论治,从"和"论治,从"瘀"论治,从"心"论治,并强调整体论治。特提出CAG应按消化心身疾病管理,重视医患沟通,实行"心胃同治"。
慢性胃炎病情长期反复,难以被完全治愈。现代医学治疗措施多样,如抑酸、胃黏膜保护、促动力、根除幽门螺杆菌等,虽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始终不理想。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可发挥整体辨证和多靶点作用的优势,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为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师需寻找慢性胃炎患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的共通点,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真正做到长期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规避西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地区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生活习惯、用药情况和治疗现状,包括治疗方案的选择、依从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至9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慢性胃炎伴糜烂(就诊前2周经胃镜检查确诊)门诊患者,对其进行非干预性观察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277例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有完整随访数据,其中男性占49.8%(138/277)。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
目的探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规律治疗(110 U/次,3次/d)半年,并于治疗结束后行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胃炎评价系统(OLGA)和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分
目的研究羔羊胃维生素B12胶囊原料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用0.9%氯化钠溶液提取,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采用二乙基氨乙基纤维素52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离、纯化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HPLC分析原料药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依次用水、磷酸盐缓冲液和碳酸氢钠完全提取原料药,并进行体外1,1-二苯基-
目的探索羔羊胃提取物维B12(以下简称羔羊胃)胶囊对大鼠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2只Wistar大鼠中的32只(造模组)进行造模实验,造模组中因灌胃有6只大鼠死亡,为观察造模结果处死10只,剩余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8只)和非给药组(8只);造模实验结束后,在未经造模处理的10只大鼠中选取5只作为造模组的正常对照,其他5只大鼠(阴性对照组)纳入药物干预实验。药物干预方案如下: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