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根”里的规矩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仪式,都是一段历史
  腊八那天,吴云增带5岁的儿子回到老家陕西富平淡村镇。19岁考上陕西师范大学后,他把户口迁出淡村镇落户到了西安。后来又把父母从老家接来同住,乡音与习俗都渐渐被西安浸染进城市的味道。
  2013年春节前夕,父母想回老家过年,城市里的年没有味道。吴云增明白这种“没味”,不只是不热闹那么简单。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春节,人多、习俗多、讲究多,吃的穿的虽然远不如今天,但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满足”。不像今日,写着“无聊”和“冷清”。
  回家那天,家家户户都在做腊八粥,隔房的堂叔特地给他们送来了一份,兴奋地摸了一把吴云增儿子的头:“添丁啦,咱吴家又有后人啦。”
  “这才是过年。”他捧着腊八粥自豪地对儿子说。回家不过半会儿,他就找到一种归属感。
  住了半个月,到了年前另一个重要的日子: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仪式还是在堂叔家办的,儿子已经和几个同龄的小伙伴打成一片,嘻嘻哈哈看大人忙里忙外准备祭品。
  富平有“柿子之乡”的美誉,看到贡品里的柿饼,“那能吃吗?”儿子眼馋地问他。在城市孩子眼里,食物只有“不能吃”、“好吃”和“不好吃”之分。
  不能吃。吴增云捏他的脸,“那是给灶王爷的,所有的水果糖点都是给灶王爷的。”儿子没见过灶王爷,他不知道还有这么一路神仙的存在。
  所有的仪式都有历史渊源。腊月二十三的祭祀是送灶王爷升天,让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吴氏族人焚香吊表、全家跪拜、献麦麸,最后取灶君画像焚烧。儿子新鲜感十足地跟着大人们做,“为什么要做这样?为什么要做那样?”他不停问。有些问题,做父亲的知道答案,比如在看天吃饭的过去,人们把幸福寄托于神灵,以诚心祈祷祭祀换不饿肚子。
  但儿子听不太懂。没有经历过灾难、饥荒等经历的孩子们,怎么能理解人对天的畏惧。
  吃食里寓意无穷
  送走了灶王爷,吴家人开始扫屋子,这是老家的习俗,“不然第二年会带来厄运。”
  作为大学教授,吴云增已经不太信这些东西,可习俗代表的不只是风俗,还是规矩。规矩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必须遵守。
  除夕那天,家里又重新请了一次灶王爷。儿子已经认得这个神仙,强烈要求自己贴灶王爷的年画。对不能吃的贡品,他也没了兴趣。贡品是用馍垒成塔状、上面点缀有大枣的“枣山”,供在灶房中墙上,寓意来年的丰收能够再早一点。
  儿子照例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要做“枣山”。吴云增只好上网查,他没想到这竟然和岳家以及儿子还有关系,“那是说明姥姥疼你、提醒你不要忘记姥姥。”他对儿子说。孩子闻言,喜笑颜开。
  民以食为天,所有的吉祥寓意,都在春节的吃食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了除夕下午,母亲准备了一大锅饸饹。很多年都没做了,手艺都生疏了,她有些不好意思。
  在老家是“钱串子”的意思,它的形状很长,很像过去穿铜钱的绳子,“串子吃得越多,来年得的钱越多。”5岁的孩子对钱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立刻嚷嚷着要吃最大的一碗。
  吴云增给儿子的饸饹拍了照,发到微信上。虽然不是研究民俗的,但只存在于老家的习俗让他生出许多感慨。吃食里的文化,老人们只是照着“过去是这样,那就这样”沿袭下来,“很多东西,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但已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存在。就像高考时我们背历史,能把年代、大事记倒背如流,却不能理解历史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发生。”
  
  真正的祭祖与守夜
  吃完饸饹,堂弟上门催他们:“要去请祖先咯。”祖先是大家族最神圣也最神秘的存在,离开老家的后人渐渐少了这道敬畏,过年的味,也因此失色。
  吴云增把儿子也带上,回老家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儿子认祖。男人们在村口汇合,然后去半山腰的祖坟磕头烧纸,请祖先回家过年。淡村镇的磕头方式是最讲究的。按照传统,未成年的孩子在串门拜祖先的时候,大人们会拿一根棍子,让孩子牵着另一头。“孩子太小了,魂还不全,担心孩子的爷爷们太喜欢娃把娃带走,不满三岁是不让去上坟的。”
  吴家今年的守岁因为三房的吴云增一家回乡,变得特别正式。现任族长是幺房86岁的老太爷,他特意开了祠堂,请所有族人在祠堂里守夜。
  在西安多年,吴云增对守夜的记忆已经被春晚代替。“以前守夜,就是全家人看春晚,等零点钟鼓楼钟声响,然后全城放鞭炮。”听上去热闹,过起来却有些无聊。老家的守夜没有电视可看,聊天是唯一的内容,时间却过得特别快。族长听各房男人们“汇报”家里的大事,比如来年想翻修祖祠、修订族谱、起新房这些,“很久没有这么与人交流过了。”吴云增的父亲一脸激动,在这个大家里,“大半身子都在土里”的他找到了新的位置。
  真正的走亲戚不会让你烦
  吴云增家一直待到元宵节后才回家,他想让儿子感受一个完完整整的民俗春节。“城市里的春节,基本在大年初七那天就结束了,生存的压力会冲淡节日的氛围。”为此,妻子特地向公司请了一周的假。
  大年初一早晨,吴云增和儿子惊喜地在枕头边发现了新衣服。这是母亲提前准备的,淡村镇的习俗里,除夕之夜拿出缝好的新衣放床头然后初一起床换上,是和发红包一样不可或缺的仪式。
  在那个缺衣少料的年代,能给孩子们制作一件新衣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母亲每年都会提前收集很多碎布料拼接成一件新衣。在吴云增的幼年记忆中,多数家庭的孩子穿的都是这种新衣。那时没有攀比,只有快乐与幸福。“没这些习俗,你会发现亲情间的交流总少点什么。”
  初二到初六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对走亲戚,吴云增其实有些不耐烦,红包、份子钱、没法和人聊到一块……但今年为了要让儿子体验,他真正按照习俗走了一圈,然后发现:“你要是真正抱着和亲戚们交流感情的目的去,会比想象的有趣。”
  大年初二,他陪妻子回了娘家。一些习俗已经淡了,比如吴云增没背“枣山”来,岳父母也不在意,倒是岳母给他准备了最传统的荷包蛋,双数,四个。“记得别喝汤。”老人笑眯眯提醒女婿。
  离开那天,儿子特别宝贝地提着一盏兔子灯笼,“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他大声念着。灯笼是大舅兄亲自扎的,他给家里的每个外甥都准备了灯笼和10支小蜡烛,寓意孩子们挑着灯笼玩耍能得到健康、聪明。
  “明年舅舅还能送我灯笼吗?”儿子问吴云增,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老家的舅舅,却因为灯笼彼此间亲近了不少。按照习俗,舅舅的灯笼会一直送到孩子满12岁,但明年春节是不是还会回老家?吴云增却不能肯定。
  
  他会记得这些
  吴云增体验的习俗,很多都只存在于上了年纪的人记忆中,而且能完完全全按照古老习俗过年的人家也已经不多。
  老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不少已经在正月初十时就出发了。“明年一定要记得回来过年。”堂叔热情地邀请他。
  “你喜欢在老家过年吗?”回西安的路上,他问儿子。小家伙两眼放光:“喜欢,明年还想来。”对儿子而言,回老家是一次旅行,一段和城市里过春节截然不同的体验。5岁的孩子能记得多少?吴云增不清楚,这段体验能在他的小伙伴炫耀自己今年又拿了多少压岁钱时,弥补不如人家的缺憾吗?
  儿子不懂什么是“根”,吴云增给儿子解释的是:淡村镇是他们的另一个家,是爸爸小时候长大的地方,是爸爸有时做梦都会梦到的地方,是爷爷以后要回去的地方。
  也许很多年后,他们家在村里的房子已经没了,再回去是以客人的身份,那些久不联系的亲戚们会先用陌生的眼光打量他们,可长大成人的儿子,会因为这些特殊但淳朴的传统仪式记住一些家族成员,然后告诉人家:20年前,我就是在老家过年的,二房的堂爷爷还送了我家腊八粥。
  这些與春节习俗有关的记忆,会牢牢拴住儿子和老家。现代人即便已经不会饿肚子,但总会饿着其他地方,寻根的意义便在那里:“搞清楚你的家族是什么样的,很多欲望就会得到遏制,人就会满足。”
其他文献
不久前,35岁的艾米·珀迪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感动了无数网友。“失去双腿并没有让我失去一切,我还有想象力,我可以做任何事、成为任何人!”从视频中,你完全看不出这个穿着假肢却活力迸发的女人背后曾经历过怎样的生死。  如果不是一场重病,艾米仍只是个普通的美国女孩。19岁这年,高中毕业的艾米找到一份按摩治疗师的工作。“这份工作只需要用到手,轻松、不费脑筋,还有假期,我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那时,她觉
期刊
徐忠把一叠白纸和他惯用的钢笔放在桌前,这是他接受采访的习惯。思索时,他会转动笔;谈到关键处,会“唰唰”在纸上疾书关键词;当问与答的思路出现偏差时,一连串“No”会从他的嘴里蹦出。  那个曾经桀骜不驯、长发披肩、以成为中国商业摄影牛人为目标的文艺青年,已真正炼成庞大企业的掌舵人。但商业与文艺、霸道与慈悲,在他身上从未发生过冲突。  “我的内在其实是一个诗人,是怀菩萨心肠,使霹雳手段。”  不做匠人,
期刊
巴西球星卡卡与妻子卡洛琳一直是人们心中对于婚姻最美好的向往:在一起12年,结婚9年,生了一对同样外貌出众的儿女;不仅门当户对、外貌匹配、青梅竹马、有共同的信仰,最令人赞叹的是,他们身处喧嚣浮躁的足坛世界,却从没闹过绯闻,就像童话里的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他们的离婚新闻摧毁了人们对于婚姻的最后一丝向往。然而,这正好说明了一点:外在条件的匹配,并不能决定婚姻的幸福,也不能决定它是一
期刊
中国修谱的热潮,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发起运动的有海外归国华侨,也有少年离家后的衣锦还乡者。数字化时代里家谱也被搬上互联网:在“中华寻根网”的“家谱”栏目里,102个大姓下均有不止一本家谱可供查询。  傳统文化里维系家族的除了家谱,还有宗祠。自1990年代刮起宗祠重建风,20多年间这股风已经从沿海的浙江福建、中原的山西陕西等地,席卷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那些在动荡中幸存的祖祠更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一个古
期刊
采访还没开始,张富源先打开他的“百宝箱”掏出一堆红红绿绿的绑带。没等在座诸位反应过来,就被绑带紧紧束住了小腿。张富源最后一个绑的是他自己,“我上飞机都会这样,血液没地方囤积,小腿才不会变粗。”  所有人都高高兴兴地“束腿就擒”,能被张富源“绑一绑”可是多少明星梦寐以求的待遇——只要经他的那双手“打磨”片刻,就可以立刻变瘦变美。  红遍娱乐圈  几乎所有的台湾明星都是张富源的客户,尤其在有各项重要活
期刊
刚刚新婚燕尔,张淑英却不得不把钟崇鑫送上前线。“我这辈子只哭过三次,上辈子欠他的,都是为他哭的。”七年后得知他战死,她一路哭着回家。  77年后张淑英拿着与钟崇鑫的合照时,又流泪了。她说是记事以来第二次流泪。  93岁的张淑英来到钟崇鑫牌位前,她流下了一生之中的第三次眼泪:“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  电话过后杳无音讯  一通电话后,杳无音讯的七年,张淑英就这样让钟崇鑫走了。几十年里,一想到那个画面
期刊
寻根游:  1旅行活动:  在基本了解祖籍、故乡、姓氏等相关知识下,个人或家庭、团体以缅怀祖先、追寻家族史的方式游玩。这样既能欣赏途中的风土人情,缓解生活、增添乐趣,又能对家族历史有更深的了解,还可寻找到失散的族人。  目前国内最著名的寻根游活动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织的“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开始于1999年,针对海外华裔青少年而设,帮助他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
期刊
因“钉子换大楼”的奇迹实现,为孤独症儿童做公益的周勇在圈内小有名气。上了四次《鲁豫有约》节目,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做过此事的连续报道,纷沓而至的记者让他已经能驾轻就熟地面对采访镜头。影响力出来后,他的“星星乐园”还得到了黄晓明、伊能静等明星的资助。  想做的事、向自闭症家庭许下的承诺,都已圆满达成。乐观、向上,周身都散发着正能量,似乎是这个爱心青年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唯一形象。  但采访开始,他的开场
期刊
三人行  直到猝然去世前,茂名富商戴浩生都保持着春节带妻儿回老家“起年例”的习惯,这是他光宗耀祖的大事。  1995年春节,回乡“起年例”的队伍里多了一个人。“那个女的也来了。”时隔多年,原配彭玉涵提及此事仍语带嘲弄。  戴浩生忙,忙生意忙应酬也忙女人,彭玉涵清楚地知道这些。1990年代,广东富人多,二奶和情人也多。于是原配们在麻将桌上可聊的话题,除了华服珠宝子女,便是某家男人又在外“金屋藏娇”的
期刊
总公司从各地分公司选了三十个人来集中培训。一起上完课,有人提议去郊游、打球、吃饭,他与她就被安排去超市买饮品。  时近下班,超市人正渐渐多起来,其中也有许多小两口模样的人。在别人眼里,他们也是吧?他推着车,她走在他身边,留意着降价的标识,计算买几送几哪样更划算,举着加多宝和王老吉比价的样子,像极了一个温柔的妻。  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告诉了她。他还说到自己的孤单:和不熟的人强颜欢笑多么累,能安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