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文化学和现代社会学业已研究证明的中层制度文化、外层物质文化和内层精神文化密切相关的理论,从法制的角度研究在社会最基层筹建小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法规保障问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专家咨询和座谈等调查法,就全民健身体系的概念、在全民健身纲要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我国现有地方全民健身法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呼唤地方法规要提速建设,促进中层制度文化与外层物质文化、内层精神文化相互之间的推动与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计划;健身服务体系;方法规建设;乡规民约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1-0017-04
  A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ocal National Fitness Training
  LI Jinti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at culture of principles, culture of materials, and culture of spirits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research analyzed,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law, the problems of law and regulation of establishing small type national keepfit service systems.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consultation from experts, and formal discussion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the system, the function of system, 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such system need to call for updated law and regu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cultures of principles, materials, and spirits.
  Key words: WholePeople HealthBuilding Plan; fitness service system; the constitution of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 informal regulation
  
  1 研究方法
  
  本项研究侧重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系统综合分析法、专家咨询和座谈等调查法,尤其是在研究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的现状与策略过程中,曾多次到经济发展较好,群体工作起点较高的小康地区,与资深群体干部作多轮座谈和面访,充分吸取了各宽裕型小康地区建设服务体系的实践经验。
  
  2 全民健身法规的内涵与意义
  
  2.1全民健身法规的内涵分析
  2.1.1全民健身法规的概念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应包括:以体育活动为健身基本手段、具备群众性健身场地、有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及章程、开展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的上下协调、左右纵横配合的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模式。这一模式的组织网络、活动内容与场地,以及服务方式做到亲民、便民、利民、并力求符合时代的要求、反映时代的精神。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民健身法规的建立和健全。
  全民健身法规是指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由国家机关依其立法权限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调整各种全民健身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1.2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建设的目标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的目标是: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以宪法为指导,以体育法为龙头,以行政法规为骨干,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基础,结构合理、层次衔接有序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执法监督及法律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法规建设,强调要在全民健身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全民健身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等各个环节上协调统一。
  2.2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建设的意义
  2.2.1是完善国家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建设的需要全民健身法规体系,是指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依法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各方面全民健身关系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专门法规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作为体育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方面和相对独立系统的全民健身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构建自身法规体系的任务。
  建立全民健身法规体系是一个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法制甚至整个国家法制建设都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它有利于为全民健身工作提供完备的法规保障,有利于全民健身法规之间的协调配套,有利于全民健身法制建设的发展。
  2.2.2是完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地方全民健身法规体系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法》的颁布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只是解决了一个有法可依的问题,只是实现了全民健身法制建设的第一步目标,而怎样加强和完善从上至下全民健身法规协调配套建设,使全民健身工作全面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却是体育立法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因此,加快地方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的步伐,对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2.2.3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基层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一般来说,体育由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三个领域组成。由于前两者的社会竞技性、教育性和有组织性,呈现出指令性和明确的规范性特征,而得到重视。而作为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体育”一直呈现个人余暇性的基本特征。直到 1995年,在全国人大通过的《体育法》中,把我国体育事业的三分结构(或三领域)的该部份定名为“社会体育”。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社区建设的扩大化,对上述我国体育事业三领域之一的同体异名的部份,已有学者、专家建议改称为“社区体育”。但是“社区体育”的基本特点仍然具有完全的个人余暇性特点[2],呈现高松散性、低竞技性、重自愿性、轻规定性、投入性小、随意性大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社区体育”逐步凸现出重要地位,1995年才由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4],提出了全民健身的“目标与任务”、“对象和重点”、“对策和措施”等,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保障,而没有真正让《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到实处。因此,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过程中极需加快其相关法规的建设,特别是各级地方相应法规的配套建设。这是因为文化学和现代社会学业已研究证明的理论[5];起决定和支撑作用的中层制度文化和起主导作用的内层精神文化(思想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由某种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引发的技术和设施等外层物质文化的发展将强化和扩展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观念等内层精神文化,这三层文化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
  3 地方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的现状分析
  
  3.1地方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的现状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第一个权威性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带动了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全民健身的政府文件、规章、条例和办法[6],它们对促进当地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笔者对现有全民健身法规性专门文件进行了广泛收集和整理,并把这项不完全统计资料[7-11]列入表1。从数量方面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汇编》(上)收编的北京市等地方立法为94份(部)[12],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性文件共103份(部),除国家部委(局)发布的文件之外,各省、市平均约3件。在24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目中,以湖南省(15件)、广东省(13件)、宁夏区(9件)较多,其它省份数量不多。
  3.2对各省市现有全民健身地方法规建设的分析从不完全的统计结果看,1) 地方全民健身法规数量偏少,特别是基层法规文件相当缺乏;2) 不规范,很多是地方的规定、暂行办法、意见和通知等,还没有上升到地方法规的层次;3) 操作性不强。很多规定都是原则性的,表现为理念多,要求少,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4) 无特色,大多是国家文件的翻版,内容相差无几,大面积宏观指导多,小区域规范少,无地方特色。
  由上述分析可见,全国大部份省、市级均有配套性政府规范性文件、以及规章、制度等相关规定,全民健身法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全民健身法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不平衡,更欠深层次、精细的规范,现有出台的地方全民健身地方性法规,多数停留在省一级,顶多在地、市一级政府规范文件的层次上,它们的时效性和地域性均较差,小地区、地段、地域的基层全民健身法规、制度、章程,以及小集体公约等乡规民约在期刊文献报导中很难发现,在本课题专题的社会调查中小区域性法规也甚为罕见。要使全民健身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并有明显的成效,必须加强全民健身的地方性立法,进一步建立全民健身的法规保障体系。
  


  


  4地方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的研究结论
  
  1) 根据社区体育的外、中、内层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与支撑的密切相关的理论;在分析社会成员参与社区体育的个人余暇性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为避免和克服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松散性、不稳定性等负面因素,急需加快制订和健全相关法规,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百余件全民健身专门性制度、法规的基本状况是“五多五少”,即理念性多,可操作性少;原则性多,具体要求少;一般号召多,奖罚细则少;抽象条款多,法规效力少;大面积宏观指导多,小区域规范少。
  3) 由于省级的大行政区域全民健身法规的全局性、统一性和规范性与全民健身运动的个人余暇性的矛盾,使现行的地方全民健身法规建设与小区域的全民健身活动脱节。因而研究小区域的相应配套法规建设,将有利于规范社会最基层的全民健身活动。因此,应多提倡制定生活小区的体育法规及其乡规民约。
  
  5 完善地方全民健身法规的建言
  5.1提高地方性全民健身法规的层次性,保证地方性全民健身法规的权威性
  目前,在全民健身的制度建设方面,多数是行政主管部门,如体育局下发的方案、规定、暂行办法、意见和通知等,还没有上升到依法定程序制定的权威性、普适性的地方性全民健身规范性文件,因此,各省、自治区、市政府应该依据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建立和完善适应本地区的权威性、普适性的地方性全民健身方面法规,并在全社会普遍实施,发挥出其效力,才能使全民健身活动在规范法规保障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5.2地方性法规建设与小区域制度建设同步进行,制定适合地方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
  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的难点,首先是大行政区政府的高度统一性、规范性与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运动分散的个人余暇性的基本矛盾。其次是该项成效性检验——成年人体质监测难以强制推行,其效应或作用难于短时间公认;再次是筹建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难以推行统一模式的统筹措施,也难于明确和落实。
  然而,在小范围的基层、自然地段或区域、社区中的居委会、农村中小村庄里,上述法规建设的难点却不成为其难点,甚至可衍变为易突破点。因为在几千万人的大行政区里要制定十分具体可行的“全民健身条例”、或“全民健身工程实施办法”,很难在锻炼者的组织、场地安排、经费投入、咨询指导等管理要素方面做出操作性强的安排。可是,在几十人至千人左右的小区域的群体中构建健身服务体系,拟订建设方案,在组织人员,确定练习时间、选择场地器材、社会筹集和自筹经费、聘请指导、咨询人员等方面就容易突破上述大行政区、大范围的相关难点,成为容易办到的事。
  5.3通过法律规范形式赋予群众“健身权”,通过法规来保障社区体育的规范性
  当前,步入宽裕小康阶段的地区,只要找准项目、选准捐赠对象、看清群众需求,瞄准时机,组织中、小型的群众体育赛事己非罕见。通过制度法规形式规范社区体育活动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群众体育工作管理中比较成熟、稳定、带有规律性、周期性的原则、方法和方式用法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法规延续和保障群众体育活动的长期积极性。为此,一方面寄希望于通过国家立法形式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转变为《全民健身条例》,同时把老百姓的“健身权”写进法规[14];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法规,尤其是社会基层的规章制度加以配套和完善。
  基于上述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特点、以及制定全民健身法规的难点,为提高在小范围的社会基层实施该项法规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建议这类法规的拟研、制订宜小不宜大,多提倡制订小群体及其个体成员自愿遵守的能维系、聚集、联络、督促他们的民间规程、群体公约等乡规民约,这是解决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依据中层制度文化与外层物质文化、内层精神文化相互依托与互动的结构理论,地方体育法规的创新和完善是解决全民健身活动在基层高效开展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体现国家政府的心愿、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并使全民健身有法可依,从而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N].中国体育报,2002,1.
  [2] 王锋.城市社区体育基本及衍生特点的认识[J].西安体院学报,2002(1):39-40.
  [3] 许仲槐,王国辉.体育原理讲义[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5:81.
  [4]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新体育,1995(8):6-7.
  [5] 林炳熙,等.文化结构的整合功能与文化结构的改革[J].广州研究,1988(1).
  [6] 王忠信.全民健身法规研究[M].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全国群众体育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2000,1:576.
  [7]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全民健身计划文集[M].(二~八)2001.3.
  [8]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全民健身工作情况[M]. 2002.
  [9]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全民健身计划文集[M] .(九~十),2003•4-2004•6.
  [10] 中国体育年鉴编辑部,中国体育年鉴[M].1996、1999:299.
  [11] 网上资讯.
  [12]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中外群众体育信息[C].2003-2004.
  [13] 杨学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汇编(上卷)[M].北京: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14] 引自2005年7月15日《中国青年报》[N].
其他文献
音乐老师像往常一样信步走进教室,在全班学生期待的目光中快速板书了这样一段歌词:“一个人在这个夜里,孤单得难以入睡,真的想找个人来陪,不愿意一个人喝醉,醉了以后就会流泪
母亲泡在木桶里如干瘪的一条小鱼.怎么转动,都是一个旋涡儿一个圈.她想游动,做一条鱼,然而,水桶里的水,没有风的资助,怎么也荡漾不起来.她只能在小小的一席空间里,半躺半卧,
期刊
辩论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的艺术,辩论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可激发其学习兴趣,更能锻炼心理素质。一、认知辩论,培养辩论兴趣开展辩论,
针对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查阅了医学统计学专业书籍和相关医学期刊的典型文章,从医学专业角度举例分析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使用不规范的
2010年,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牵头,联合中国首家专业珠宝玉石拍卖机构(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国内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珠宝首饰质检机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
期刊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要创新课堂方式.新课改下的创新课堂得到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新颖的初中数学教学和新的课程改革要想完美统一,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对新颖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学生的良好互动配合是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关键.  一、严格遵循新课改的原则  创新课堂的提出,某种程度上也是新课改的成果.完善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课堂结合的重点,首先在于遵循新课改的相关原则.教师可以引导
2017年12月,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学院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团青工作发展需要,强化政治、青年和人文特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院建设成为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青年人大学。2018年6月,学院启动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民生领域,推动建设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成立六院一中心,即青年工作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信息传媒艺术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北京青年中科
期刊
高校学生公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我省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教育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工作途径等四方面加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英语来说,其在我国教育整体范畴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想要更好
党中央对商业保险的新定位。进一步充分肯定了保险业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也为保险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New Positioning 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