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发展综述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必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智能网络”。同时,为了保证智能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通信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智能配电网中的通信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分析了智能配电网中通信技术的发展,然后详细描述了智能配电网运行中通信技术的主要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智能配电网中常见的通信技术,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引言
  能源危机在现代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意义极其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生态环境。能源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不仅保证了其稳定运行,而且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供应的安全,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所有研究者的热门话题。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一再提出建立和发展“智能网络”的概念和想法,其目的是利用智能网络技术作为运营商来解决许多问题。目前来看,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和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大势所趋,中国建设和发展智能电网也至关重要。同时,为了确保智能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必须详细分析和解释与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发展相关的问题,为我国通信技术的有效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支撑。
  一、智能配电网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1.高可靠性
  在任何环境下传输到控制中心或变电站和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息息相关。电网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电缆网络的可靠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有效利用,但是,由于无线网络和PLC网络的通信信道有可能会因其他的一些外部干扰而发生一系列变化,这对无线网络和PLC网络来说是一个挑战。通信系统本身无法直接实现电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因此通信网络本身必须具有很强的可靠性,才能在一定情况下实现我国通信技术的有效利用。
  2.安全性
  随着电力和信息网络的一体化以及与配电网距离的增加,关于能源分配的信息总是特别重要,尤其是涉及交易信息、控制和保护时。通信方式采用无线公网,便于共享和方便访问公网供电数据,便于对犯罪分子检测和拦截进行破坏。
  3.实时性能
  供电网络中的一些设备需要及时的数据,供电设备的实际需要主要取决于使用的紧迫性。PMU具有严格的实时性能,可实时测量电压和电流,并将数据传到相关系统。当相关设备发生一些问题时,控制中心可以实时向智能电源发送控制命令,使其动作并中断故障。如果没有实时通信保证,可能会发生电源互连错误。
  4.灵活性
  与输电网不同,配电网的结构一直在增加和变化。对于通信系统而言,它影响配电网的结构变化,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能够在不改变原有通信系统的情况下继续扩展。此外,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还支持物联网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保证相关信息可以在同一级别的智能发电机组之间共享。
  二、智能配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当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智能配电网中时,将产生大量数据,相关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的实时分析、控制和管理。因此,有必要选择良好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我国数据输送的效率。
  1.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网络通信技术系统测量终端通常位于中央计算机室内,而用户网络单元靠近用户设备的末端,并与之集成以向用户提供多业务接入。光分配网络主要用于分配光信号。目前来看,相关技术人员通过采用光纤传输,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传输更大的带宽,可以承载更多的用户,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一步完善通信技术。
  2.电源
  电源通信是电源系统中一种独特的通信系统。利用现有电力电缆作为传输介质,通过操作员模式传输语音和数据电缆。在中低压网络上,可为网络自动化提供数据传输通道。目前,电源通信的传输速度可达到每秒数万比特,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PLC通信技术,它改进了传统的PLC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传输速度。
  3.互操作性技术
  全球微波技术互操作性的核心是无线宽带城域网,为固定和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接入,网络系统主要由接入网和核心网组成,网络组主要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上安装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利用无线信道容量,从而进一步确保高速可靠的通信。
  三、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配电系统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目前,智能配電网通信系统的研究领域已经比较广泛,涵盖了很多方面。尽管新的通信技术大大改进了以前的技术,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许多通信单元不具有通用性。总结本文讨论的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内容上,鉴于智能配电网的通信结构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升级,而不是完全放弃现有的通信网络;在研究新的通信技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信系统的规划,合理使用通信技术,使其可靠、稳定、经济。在智能配电网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必要制定适用于智能配电网的新标准和协议。相关技术人员应检查用于评估通信系统性能的模拟方法。在当前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研究中,相关研究人员对通信技术的性能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来看,不同企业的通信协议不同,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智能配电网的通信技术将集中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标准和相关协议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智能配电网通信使用效率。
  总结
  目前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能源系统建设步伐也加快,配电网逐步走向智能化、网络化,而对于智能配电网来说,通信技术是其实是实现智能配电网正常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智能配电网通信企业的需求,提出了满足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希望能为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国通信技术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衷宇清,王浩,陈宝仁等.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应用原则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3.
  [2]毕凌飞,岑威.浅谈智能配电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6.
  [3]辛培哲,李隽,王玉东,等.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技术及组网方案[].电力建设,2011(1): 22-26.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改革的推进,我国电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电网的运行和维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电力系统正在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升级换代,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联网、电网智能化系统、自动化技术缺乏,设备老旧,安全隐患频发,为了更好地减少此类安全事故,有必要弄清当前状况完善运行状况,改善现有的管理模式。除了确保用电安全外,还应创建科学的操作和维护方法,实现更高的用电规范。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
现代的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为血管内皮完整性的破坏,其中内皮细胞凋亡与增生的不平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吸烟、高脂血症、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均可导致内皮细胞过度凋亡、血管内膜解剖结构的破坏及血管功能的紊乱.目前,对细胞凋亡及抗凋亡机制的研究较多,抗氧化、抑制氧自由基是研究的热点.脑心通为中药复方制剂,我们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采用H2O2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模型
期刊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1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和1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行眼球扫视运动、平稳追踪运动(SPEM)测试,比较两组间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平稳追踪增益值(SPEMGain)的差异.结果 PD组眼球扫视运动的潜伏期(291.23±46.25)ms,较对照组的(244.45±23.11)ms显著延长.P
目的 对比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OGTT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31例,年龄29~75岁,平均(48.4±15.3)岁;空腹血糖受损组(血糖受损组):33例.年龄38~72岁,平均(50.8±9.8)岁;糖耐量受损组:34例,年龄33~74岁,平均(54.5±11.4)岁;
目的 建立氪激光引导的棕色挪威大鼠(BN)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观察3周内CNV的生长情况,对贝伐单抗治疗试验性CNV的疗效做初步探讨.方法 对4组48只BN大鼠单眼进行氪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有CNV形成,药物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摘要: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能源基础,具有机构庞大、人员数量众多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办事效率、发展进步。唯有重视电力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开发和管理才能促进电力企业进步和壮大,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充足的能源基础。因此,本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1树立科学的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周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老年人血清sFas和FasL水平,与非老年人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老年人血清sFas、FasL水平与心理应激以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 老年组血清sFas水平为(10.6±2.8)μg/L,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5±2.2)μg/L,差异有统
目的 探讨颈-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C-F PWV),分析大动脉僵硬度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4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男313例,女95例.均采用Complior SP测量系统测量C-F PWV.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的C-F PWV值,同时对C-F PWV与冠脉复杂病变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 冠心病组
浅低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我们通过检测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血肌钙蛋白(cTnI)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恢复情况,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老年人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和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及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Hb、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