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学的场所,让学生“动口”、“动手”、“动心”、“动脑”,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兴趣、有滋有味,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动口动手 动心 动脑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死”变“活”,由封闭走向开放。可是,有的小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追根溯源,这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没有树立科学的课堂观、学生观。他们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知识的仓库”,认为他们只能简单接受、记忆、存储知识,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导致教法的失误,使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处于被动、不动的地位。为此我认为,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 读一读,让学生“动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课应该成为读书课,应该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朗读的过程,即学生亲历体验课文内容的过程。学习生字要读,学习课文更要读。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朗读是一种最经常而又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我在教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先指名朗读,然后大家评议,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够好。然后再读,再评议,评后再读……这样学生一遍一遍地读,一次一次地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学生在亲历朗读的实践中,学会读书。
  朗读课文,不能仅仅出于口,过于耳,更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动脑。《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如,我在教学《雨铃铛》时,课文用“沙沙响”和“丁零当啷”两个拟声词来形容春雨的声音。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感受春雨,我让学生想一想:你觉得春雨还像什么?学生说:“像炒豆子”、“像泼水”、“像钟表走动”、“像大合唱”、“像敲鼓”……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给落下的雨珠起个名字。学生起的名字有:豆雨子、钟雨、浪雨、星星雨等,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 画一画,让学生“动手”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描述如诗如画一般生动形象,一篇课文一幅画都反映了客观现实世界。陶冶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他们对形象画画的兴趣由于抽象的语言文字。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黄山石头“奇”、“趣”、“美”,我启发学生画一画黄山石,感受有趣的还可以添上一些背景。于是,学生就把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印象“倾诉”在自己的笔下,充分画出了黄山石头之“奇”、之“趣”、之“美”。学生通过了“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如,《画家乡》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文中的五个孩子的家乡后,我又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家乡,并动手画一画,如此一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 演一演,让学生“动心”
  课堂表演形式活泼,学生积极性高,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让学生成为课文内容的一员,成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也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演一演”。
  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比较多,这些课文一般都适合表演,符合儿童好表现的心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演一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池塘边的叫声》一文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鱼和青蛙,不仅要表现出课文中描写的动作、表情,还要有各自的对话和表白。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进行了表演。表演是一组比一组精彩,他们演活了天真、好奇的小鱼和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青蛙。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口语训练。再如,教完《狐假虎威》一文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表演,扮演狐狸的孩子演出了狐狸大摇大摆、神气活现的模样;扮演老虎的孩子就表现出了将信将疑、东张西望的样子;扮演小动物的孩子就表现出纳闷而又惊慌失措的神情。因为学生对课文有了理解,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表演,通过表演又使他们对故事的寓意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效地课堂表演不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表演中读思感悟,提高了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4 写一写,让学生“动脑”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课文中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但课文中有些故事往往没有明确写出它的结果,这样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很有好处。教师要抓住这些意犹未尽的地方,让学生动脑思考、探究、交流,并动脑写一写。
  如《狼和小羊》一课,故事的结尾写到:“狼向小羊身上扑去。”我适时的点拨道:“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羊一定会被狼吃掉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根据各自的理解,说出许多不同的想法,为故事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在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课后把故事续写下去,以进行写的训练,巩固说的结果。再如学习了《荷叶圆圆》一课,我让学生进行了片段仿写。学生写到圆圆的荷叶是小蚂蚁的舞台,小蚂蚁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圆圆的荷叶是蝴蝶的休息亭,飞累的蝴蝶在上面歇歇脚,展动着美丽的翅膀;圆圆的荷叶是小朋友的太阳伞;圆圆的荷叶给我们带来了清凉,带来了欢乐。
  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机盎然的,趣味生动的,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会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任何高明的教师也不能替代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理念,以现代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在我们肥沃的教育土壤上开出鲜艳的花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价值及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生活性急性CO中毒患者158例,均使用核磁共振成像(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期矽肺患者63例血清Cu,Zn。其含量矽肺Ⅰ,Ⅱ,Ⅲ期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u/Zn比值Ⅰ,Ⅱ期较对照组低。Ⅲ期为高,均有非常显著性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合并各种并发症,需长时间静脉补液。以往采用头皮钢针或留置针穿刺,虽然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难以长期保留,容
上海地铁空调整客车车厢内CO2体积分数随客流量增大而增高(P〈0.05),相同客流情况下不同断面CO2体积分数及风量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车厢内新风量为15.2m^3/(人.h)风速小于0.5m/s,当车内人数达280人时,CO2体积分数达0.153%(温度在
旅客留剩率和列车上座率是反映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对确定性客流条件下和不确定性客流条件下的旅客留剩率和列车上座率,研究其基本原理和数量关系,并通过算例分析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作者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引入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作为我国地方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立法权限有别于一般行政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主要体现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变通权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