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三个基本任务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经过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产生了一些或深或浅的认识. 在表象中寻求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教学形式改革向课堂本质回归,进一步明确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兴趣、数学思考与数学习惯的培养等三个基本任务,可以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课堂;基本任务
  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再加上课程改革以来所学习的相关理论,让笔者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还是追求一定的归真,也就是说,课堂教学需要从最根本的地方去思考其实施的有效性. 纵观近年来的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发现,教学形式作了很多改变,课堂确实热闹起来了,学生也确实动起来了,但这种热闹背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几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升?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理论学习中笔者也注意到,一些同行对自己的教学尝试作了评价,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评价更多的还是感性的,是没有经过实证的,甚至连与学生的交流都没有. 显然,这样的自我评价如果不认真加以分析,很容易跟在后面走上一条有形无神的道路.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一定程度上选择“后退”,后退到最基本的教与学的关系上来,后退到教师的主阵地课堂上来,从教与学的关系,去重新思考、构建与完善自己对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认识.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初中数学学科.
  兴趣激发,从数学学科特征出发
  数学兴趣这个概念在数学教师看来一点矛盾都没有,但在初中生看来却想不通——一个那么抽象的学科,怎么会有什么兴趣在里面呢?如果数学教师不是从事数学教学,还会觉得数学有意思吗?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开始了在教学中尝试真兴趣的激发努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兴趣有着两层理解:一种是学生喜欢数学课,因为数学课堂常常“妙趣横生”,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兴趣更多的是由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所引发的,其与数学可能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有时候还容易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而不喜欢数学学习. 这是值得警惕的,但其与数学无关,因此这里不赘述. 另一种是基于数学本身的兴趣,这种兴趣可能不像第一种兴趣那样直接,但如果一旦引发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兴趣,那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有可能真正走向高效的境界.
  基于数学本身的兴趣,就是基于数学的学科特征,数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最为关键的两个特征:一是简洁;二是逻辑. 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多去体会这两个特点,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可能就会深刻得多. 比如,在七年级数学的“正数和负数”学习中,就涉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如果纯粹地从两个概念去实施教学,那学生的认知一定是生硬的.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呢:先给学生介绍数的发展,即可基于教材去介绍人类的生活需要,然后发现数的发展受生活需要驱动;然后举出丰富的温度、增长、收支例子,让学生感受其中存在着的正反认识;接着让学生想办法描述这种生活中的相反情形.
  刚才的这段过程都需要花时间,这种时间的花费不是浪费课堂的时间,而是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如果不出意外,学生会通过生活语言等去描述这种相反的情形,而当例子更多之后,学生便会感觉到这样的语言描述是麻烦的. 怎么办?只有向“简洁”过渡,于是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一个负号,就成为最自然的选择——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原来生活中所听到的“-”号也就具有了数学意义. 这时,教师再回过头来强调负号所代表的意义,于是学生就会将一个简单的负号与“啰唆”的语言联系起来,数学的简洁性也就跃然纸上了. 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跟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数学符号,总之,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并体验这种简洁性. 而在后面的有理数的运算过程中,可以再跟学生强调带有符号的有理数在运算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运算法则,从而让学生体会这种逻辑性.
  事实证明,经过这样的明显的数学特征的熏陶,学生一般可以体会到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学科特征角度下的兴趣.
  数学思考,基于数学知识的建构
  数学思考的一个基本理解,就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像数学家一样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离开了数学思考,绝大多数行为都是无效行为”. 但要做到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也是不容易的,但又不像想象得那样难,关键还是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
  笔者以为,数学思考很容易陷入空洞教学的境地,数学思考只有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建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数学思考的境界. 现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在“绝对值”教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这个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得出呢?如果从数学思考的角度出发,或者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思考这段描述与绝对值定义的关系,既然其是由绝对值定义“可知”的,那么这个可知的过程就应当是一个知觉过程,而知觉过程又是建立在感觉过程上的,因此是不是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综合,再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也就是说,不是先给学生这样的结论,让学生去理解,用事例去证实,而是设计一个相当于数学探究的过程. 笔者在教学中是随机给出了一组数,如-4,5,-8,6,0,-7,4等,让学生去写出它们的绝对值,这个工作的难度不大,学生很快就可以完成. 接着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判断绝对值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学生一开始会认为“这有什么想法?不就是一个个判断吗?”在笔者的课堂上,很快就有学生听懂了笔者的意思,他们立即进行了分类说明(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考):对于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怎么想的;对于负数的绝对值又是怎么想的. 如果学生此时意识不强,教师可以再随机提供一组数. 总之,只有激活了学生的分类思维,此处的数学思考才有可能发生. 而这样的数学探究遇到的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当笔者呈现了课本上的说法之后,学生一开始感觉奇怪:为什么不把正数和0放在一起说呢?   这个问题笔者也没有忽视,而是反问:是啊!课本为什么要这样“多此一举”呢?可能是出于对课本权威的认识,有学生开始主动地想理由. 很快,学生就发现,在对有理数的学习过程中,正数、负数和零都是分开的,因此如果将两者分开说,可以更好地强调0不属于正数和负数. 试想,学生这样的思考,其实不就是真正的数学思考吗?这样的思考过程,避免了学生的简单模仿,避免了学生跟在课本说法后面亦步亦趋,正是一个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
  数学习惯,依赖于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数学学习习惯如何才能形成?是不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提出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要求做,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笔者看来,没有这么简单. 什么是数学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倾向与习性. 这是一种学术味道很浓的描述,经验性的表述可以是这样的: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习惯就是用一种符合数学学科特征的思路去看待、分析、判断数学对象乃至生活对象的习惯. 而这肯定与数学思想方法密切相关.
  在上面所举的关于绝对值的理解中,这个例子可以看作是数学建构过程,但是也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分析它,并试图让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一种好的数学习惯(思维习惯). 如,用一组或几组随机的数据给学生计算,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事后反思,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他们在运算过程中发现一些规律,而基于这个规律再去进行绝对值的求取,会简单、方便得多. 这是一种分析与归纳的思维,在学生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遇到. 而此前对数的认识,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形,如对数的分类,其实就是一种分析思维,而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数,又是一种综合思维.
  又如数学中常见的概括思想,有学者指出,数学学习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概括思想,而生活中也需要概括思想,一类事情怎样解决就是概括思想的产物.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想,会迁移到生活当中去,从而能够让学生以数学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事物,这就是一种真正的数学习惯. 那种脱离了数学之后就没有逻辑思考的,就没有分析综合思维的,不能说是形成了真正的数学习惯.
  初中阶段是基本的数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思想驱动之下习惯的形成,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果数学教师带着这样的认识去教学,相信学生能够真正形成数学习惯!
其他文献
张仪、范雎之所以能将对手玩得团团转,除了他们固有的才能,更是因为有秦国强大的国力做后盾,尤其是所向披靡的秦军,恐怖的战斗力,令其他各国无不闻风丧胆。  秦軍强,首先是士兵强,打起仗来如狼似虎,勇不可当。这得益于商鞅变法,设立了严格的军功爵位制度。军功爵位共有二十级,级别高低不同,待遇也天差地别。斩杀一个敌军军官,就可获得一级爵位、一顷土地、一所房子和一名仆人。如果父亲战死,功劳还可记在儿子头上。而
了解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我们要会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真假,会写四种命题,并会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以上一般以客观题考查为主;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在客观题与大题中都有可能考查,大题中若出现,则一般是作为条件或结论的一个构成部分
“开花的调料瓶”是韩国设计师 Wanki Kim设计的一系列可爱风格的调料瓶,他希望这些美丽的调料瓶能成为厨房里的精致装饰物。在不使用时,每个瓶子上方的调料匙就像是一支独自绽放的小花,伸展到瓶子里的调料勺是双面的,一面是满勺,一面是半勺,通过扭转来调整用量,方便好用。  这款自行车车锁是一款密码安全锁,解决了自行车车锁携带不便的问题。它利用了密码锁连接回绕造型的锁体,可通过缠绕车轮的方式,同时起到
在解决排列、组合及概率统计等与计数有关的问题时,有不少读者认为枚举法是“最烦、最繁、最差、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方法,其实不然:第一,当基本事件总数较少但情况又稍复杂时,枚举法一清二楚;第二,枚举法应当是解这类题时首先想到的方法,比如树形图、列表法等;第三,即使枚举法失败,也可由此发现部分规律,对解题亦有帮助. 因此,解决计数问题时,应重视枚举法.  题1 某汽车站每天均有3辆开往省城的分为上、中、下
瞧,参加本期片段PK的同学们把自己和机器人保姆之间发生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咱们可以先看一些科幻电影和科幻书籍,还有介绍机器人制造成果的视频、文章等,不仅能从中寻找灵感,还可以掌握一些科技知识、开拓想象,让咱们笔下的机器人保姆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其次,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赋予机器人保姆超能力。比如,梁诗婕同学赋予了机器人保姆和动物沟通的能力、3D裸眼全息投影功
(说明:本套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理、文)已知复数z=(1 i)(2-i)的实部是m,虚部是n,则m·n的值是( )  A. 3 B. -3 C. 3i D. -3i  2. (理、文)已知集合A=Z,B={xy=ln(9-x2)},则A∩B为( )  A.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2a4,a6,48成等差数列,则{an}的前8项和为( )  A. 127 B. 255  C. 511 D. 1023  2. 设a>0,b>0,若 是3a与3b的等比中项,则 的最小值为( )  A. 8 B. 4 C. 1 D.  3. 已知A,B分别在射线CM,CN(不含端点C)上运动,∠MCN= π,在△
数列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数列知识是考查学生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推理论证及探索问题能力的重要题源,容易命制背景新颖的试题,较好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备战2013年高考,数列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①关注求数列通项的方法;②关注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如错位相减法、裂项法;③关注数列与其他数学知识模块的综合问题,如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建议在熟练等差和等比两类数列模型的基础上,突出方法的掌握,
[摘 要] 本文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探索计算规律”这一活动课的内容、实施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教学要领,力求精准到位,同时阐明了数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学活动课;探索;计算规律;数字规律;活动创新
[摘 要] 教学要专注于思考,教学要专注于引领,从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做探索性的问题研究,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好方式、好方法.  [关键词] 24点;数学;探究;思考;素养  数学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问题的解决,这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层次,属必须掌握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和分数所做的综合性数学学习,面向数学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提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