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是在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按民办性质运行的高等教育模式。全国现有独立学院300余所,在校生总人数达180多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率超过10%。独立学院作为新生的教育产物,在未来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对独立学院的未来将显得至关重要。关键词:独立学院;发展战略;四化培养;专业设置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0602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其主要特征如下:(1)采用民办机制。学院经费及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费是经营费用的主要来源,一般比公办院校高。(2)独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招生和颁发学历证书。独立学院由于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在学生培养和学院管理中可以更贴近社会化需求,走出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3)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其中以原来的母体学校与社会投资力量结合共同管理为典型。独立学院的发展要谋略,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完善的发展战略。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既包括以硬实力-基建为主的量能增加,也包括以软实力-品牌建设为主的质的变化,其发展必须考虑到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师资建设的长期性、学生培养的基本性、专业设置的谋略性四方面。1 综合管理的整体性独立学院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整体性的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了教学、教务、行政、后勤等多个方面。教学管理的目标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是学院对教师实施监督,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的过程。教学管理一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二反映其教学态度,三反映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评估由学生的课评作为主要参考指标,也是教师工作绩效的考评依据。教务管理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一方面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提供服务与保障,合理运用相应的职位权力加以监管,一方面也需要从教师及学生的信息反馈中总结经验,以实现教学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行政及后勤管理则是对学院建设加以全局性的的调控与实施;关注重点在于硬实力的加强、资源的合理分配、品牌竞争力的打造、人才的完善与培养等方面。未来同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会不断加剧,竞争范围不断拓宽,正确的整体性的战略规划则需要独立学院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把上述多个方面有效的结合,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各个职能部门互相监督和促进,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院整体机构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2 师资建设的长期性当前独立学院师资力量以青年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为主,师资力量的长期性建设是独立学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其目的在于稳定师资队伍,提升团队凝聚力和业务能力,培养对学院的忠诚度,积累学院的教学文化底蕴。具体则主要体现在薪酬设计与培养计划两方面。薪酬是师资队伍长期性建设的保健因素,薪酬设计体系的完善需要结合公办院校的薪酬制度、行业内的平均标准、经济水平的高低以及政策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对于自有教师,在薪酬体系上一是薪酬结构要完整,在调研比较的基础上给予广大教职工明确的知情权。二是与业绩挂钩,例如在课酬计算方面应当清晰、准确,保证青年师资力量的稳定性。对于外聘教师,其薪酬主要按课时付酬,在课程的分配上、课时的计算方法上需要根据上课时间、所设专业、授课反馈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在师资对薪酬的满意度上需要实现多方面的平衡。培养是师资队伍长期性建设的激励因素,在培养计划上应当制定专职教师培养方案,加强执行力度,在教学方面应当鼓励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专业教研活动、组织定期的教学评比、参加专业培训和调研等方法,在进修方面对于青年教师读博、出国进修等应当给予相应的支持与肯定,做到学为我用,对专职教师培养既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又可以提升学院的整体资产价值。对于外聘教师则需要注重其对于独立学院责任感的培养,其专业经验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里要注意的问题在于独立学院应当明确把师资培养与管理与各自的绩效考核直接对应,制定合理的指标并加监督。除了教师队伍外,辅导员由于工作特殊性需要住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家长式的角色,工作强度、难度都很大。因此对辅导员团队的建设和教师队伍一样,需要给予薪酬、培养计划双方面的保障和激励。 3 学生培养的基本性生源对独立学院的选择至关重要,有效的培养是独立学院的根本性任务。从生源素质与社会需求结合来看,针对本科教育的四年期限应提倡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及个性化的四化培养模式。(1)规范化。规范化培养需要由学院相关领导机构制定正确、全面的管理办法,建立以各班级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与授课教师为辅的执行团队,就学生问题相互沟通协作,从思想、生活、专业方向等各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共同完成培养计划。(2)系统化。大二年级是开始具体接触所学专业的重要时间段,学生此时已经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律习惯并奠定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系统化培养具体体现在:培养对本专业的认识、系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组织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技能的培训、完成从公共基础课向专业课程的过渡等等。系统化培养的分工中,辅导员负责在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引导与监督,班主任或者授课教师以个人、教研组或者系部为单位,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目的在于巩固规范化教育的成果,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危机意识,杜绝在很多学生中存在的当时学、事后忘的现象。(3)专业化。对学生专业化培养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的讲授,通过授课、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二是有效的引导学生参加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三年级是学生获取各类资格证书的最佳时机,既与所学知识接轨,又能在毕业后学以致用。三是发掘校外资源,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交流等活动;同时利用社会资本参与的便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直观认识。(4)个性化。个性化培养涵盖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出各自的执行力、表现力和亲和力,能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上分析问题,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有敏捷的思维表达能力等很多方面。独立学院可以组织师资力量和人力专家举办模拟招聘会,在社会的角度上从专业知识、行为仪表、思维表达等方面给予学生针对性建议;和毕业生建立一对多的指导关系,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实习、学业深造等方面提供实时咨询与引导;以学院名义联系实习企业,为适合的毕业生创造更多机会等。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培养不是仅局限于毕业班,而是体现在四年完整的学习年限中。4 专业设置的谋略性首先,专业设置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在设置上合理利用原有优势,杜绝盲从;从专业上注重招生与就业的统一。学生与家长对毕业后的市场认可,并不能达到很专业程度,而且对每个专业将来市场前景的预测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从每年的就业率、接收单位的信息反馈、当地人力资源机构的数据提供、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就业率的高低对学院的品牌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独立学院应当从长远角度加以认真考虑,进行专业化的深入分析与决策,只注重表面宣传、仅局限于局部、以提高生源数量甚至以盈利为目的的发展思路是不可取的。其次,专业设置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应用基础上开展研究这个思路上更为适合。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于开设专业的种类,这需要结合母体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及自己的发展特色,例如文科与理工科的偏向、特长专业的开设、专业人数的配比等等,暂时达不到办学要求和培养目的的专业没必要急于开设。第二在于学院资源是否能给予足够支持,这需要结合学院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特点,自身发展思路等方面考虑,对于基础优势好、社会反馈和需求都不错的专业需要加大资源的配置,打造针对性强的品牌专业。第三在于专业和市场的结合,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目的,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要做到学能所用,学有所用。最后,在专业本身建设上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市场对很多专业除了相关学历外还需要对应的职业技术资格来说明拥有者的实践能力。对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加入资格认证的要素,既给学生提供各种培训便利,又通过教学管理的方法使其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有效的增强的专业的竞争性。另外,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独立学院所注入的民营资本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利用假期配置对应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无论对学生还是年轻的师资力量都将有深刻的意义。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要与一、二类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有所区别,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将使独立学院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高振峰.对独立学院发展战略之基础的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8).[2]李广芩.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7,(1).[3]朱建华.民办高校影响招生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4]黄灿.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3).[5]吴先顺.民办高校考核激励及至浅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4).[6]于洁,王学敏.上海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0602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其主要特征如下:(1)采用民办机制。学院经费及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费是经营费用的主要来源,一般比公办院校高。(2)独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招生和颁发学历证书。独立学院由于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在学生培养和学院管理中可以更贴近社会化需求,走出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3)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其中以原来的母体学校与社会投资力量结合共同管理为典型。独立学院的发展要谋略,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完善的发展战略。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既包括以硬实力-基建为主的量能增加,也包括以软实力-品牌建设为主的质的变化,其发展必须考虑到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师资建设的长期性、学生培养的基本性、专业设置的谋略性四方面。1 综合管理的整体性独立学院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整体性的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了教学、教务、行政、后勤等多个方面。教学管理的目标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是学院对教师实施监督,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的过程。教学管理一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二反映其教学态度,三反映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评估由学生的课评作为主要参考指标,也是教师工作绩效的考评依据。教务管理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一方面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提供服务与保障,合理运用相应的职位权力加以监管,一方面也需要从教师及学生的信息反馈中总结经验,以实现教学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行政及后勤管理则是对学院建设加以全局性的的调控与实施;关注重点在于硬实力的加强、资源的合理分配、品牌竞争力的打造、人才的完善与培养等方面。未来同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会不断加剧,竞争范围不断拓宽,正确的整体性的战略规划则需要独立学院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把上述多个方面有效的结合,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各个职能部门互相监督和促进,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院整体机构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2 师资建设的长期性当前独立学院师资力量以青年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为主,师资力量的长期性建设是独立学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其目的在于稳定师资队伍,提升团队凝聚力和业务能力,培养对学院的忠诚度,积累学院的教学文化底蕴。具体则主要体现在薪酬设计与培养计划两方面。薪酬是师资队伍长期性建设的保健因素,薪酬设计体系的完善需要结合公办院校的薪酬制度、行业内的平均标准、经济水平的高低以及政策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对于自有教师,在薪酬体系上一是薪酬结构要完整,在调研比较的基础上给予广大教职工明确的知情权。二是与业绩挂钩,例如在课酬计算方面应当清晰、准确,保证青年师资力量的稳定性。对于外聘教师,其薪酬主要按课时付酬,在课程的分配上、课时的计算方法上需要根据上课时间、所设专业、授课反馈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在师资对薪酬的满意度上需要实现多方面的平衡。培养是师资队伍长期性建设的激励因素,在培养计划上应当制定专职教师培养方案,加强执行力度,在教学方面应当鼓励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专业教研活动、组织定期的教学评比、参加专业培训和调研等方法,在进修方面对于青年教师读博、出国进修等应当给予相应的支持与肯定,做到学为我用,对专职教师培养既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又可以提升学院的整体资产价值。对于外聘教师则需要注重其对于独立学院责任感的培养,其专业经验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里要注意的问题在于独立学院应当明确把师资培养与管理与各自的绩效考核直接对应,制定合理的指标并加监督。除了教师队伍外,辅导员由于工作特殊性需要住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家长式的角色,工作强度、难度都很大。因此对辅导员团队的建设和教师队伍一样,需要给予薪酬、培养计划双方面的保障和激励。 3 学生培养的基本性生源对独立学院的选择至关重要,有效的培养是独立学院的根本性任务。从生源素质与社会需求结合来看,针对本科教育的四年期限应提倡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及个性化的四化培养模式。(1)规范化。规范化培养需要由学院相关领导机构制定正确、全面的管理办法,建立以各班级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与授课教师为辅的执行团队,就学生问题相互沟通协作,从思想、生活、专业方向等各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共同完成培养计划。(2)系统化。大二年级是开始具体接触所学专业的重要时间段,学生此时已经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律习惯并奠定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系统化培养具体体现在:培养对本专业的认识、系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组织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技能的培训、完成从公共基础课向专业课程的过渡等等。系统化培养的分工中,辅导员负责在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引导与监督,班主任或者授课教师以个人、教研组或者系部为单位,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目的在于巩固规范化教育的成果,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危机意识,杜绝在很多学生中存在的当时学、事后忘的现象。(3)专业化。对学生专业化培养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的讲授,通过授课、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二是有效的引导学生参加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三年级是学生获取各类资格证书的最佳时机,既与所学知识接轨,又能在毕业后学以致用。三是发掘校外资源,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交流等活动;同时利用社会资本参与的便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直观认识。(4)个性化。个性化培养涵盖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出各自的执行力、表现力和亲和力,能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上分析问题,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有敏捷的思维表达能力等很多方面。独立学院可以组织师资力量和人力专家举办模拟招聘会,在社会的角度上从专业知识、行为仪表、思维表达等方面给予学生针对性建议;和毕业生建立一对多的指导关系,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实习、学业深造等方面提供实时咨询与引导;以学院名义联系实习企业,为适合的毕业生创造更多机会等。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培养不是仅局限于毕业班,而是体现在四年完整的学习年限中。4 专业设置的谋略性首先,专业设置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在设置上合理利用原有优势,杜绝盲从;从专业上注重招生与就业的统一。学生与家长对毕业后的市场认可,并不能达到很专业程度,而且对每个专业将来市场前景的预测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从每年的就业率、接收单位的信息反馈、当地人力资源机构的数据提供、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就业率的高低对学院的品牌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独立学院应当从长远角度加以认真考虑,进行专业化的深入分析与决策,只注重表面宣传、仅局限于局部、以提高生源数量甚至以盈利为目的的发展思路是不可取的。其次,专业设置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应用基础上开展研究这个思路上更为适合。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于开设专业的种类,这需要结合母体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及自己的发展特色,例如文科与理工科的偏向、特长专业的开设、专业人数的配比等等,暂时达不到办学要求和培养目的的专业没必要急于开设。第二在于学院资源是否能给予足够支持,这需要结合学院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特点,自身发展思路等方面考虑,对于基础优势好、社会反馈和需求都不错的专业需要加大资源的配置,打造针对性强的品牌专业。第三在于专业和市场的结合,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目的,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要做到学能所用,学有所用。最后,在专业本身建设上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市场对很多专业除了相关学历外还需要对应的职业技术资格来说明拥有者的实践能力。对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加入资格认证的要素,既给学生提供各种培训便利,又通过教学管理的方法使其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有效的增强的专业的竞争性。另外,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独立学院所注入的民营资本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利用假期配置对应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无论对学生还是年轻的师资力量都将有深刻的意义。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要与一、二类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有所区别,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将使独立学院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高振峰.对独立学院发展战略之基础的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8).[2]李广芩.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7,(1).[3]朱建华.民办高校影响招生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4]黄灿.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3).[5]吴先顺.民办高校考核激励及至浅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4).[6]于洁,王学敏.上海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