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背景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翻转教学应用研究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基于SPOC背景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通过搭建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翻转教学情境,构建SPOC背景下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4级-2016级学生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是课内教学与MOOC的有利结合,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更为自由、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实践使命的现实路径。
其他文献
针对分布式城市雨洪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了城市雨洪模型及其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并以深圳市某独立排水片区为例,采用GLUE方法分析SWMM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首先构建排水区的SWMM模型,针对敏感性参数随机生成多个参数方案,通过MATLAB编程调用SWMM动态链接库多次进行参数率定,以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大于0. 8为阈值进行最佳参数方案的筛选,得到置信度为90%的排水
期刊
采用浸没式重力驱动微滤膜系统处理松花江地表水,考察了不同重力下微滤膜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对有机物、微生物和金属离子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提高重力驱动力可提升膜的初期通量,但长时间运行结果显示,较低重力驱动力反而对保持较高的稳定通量更为有利;浸没式重力驱动膜系统对地表水中的常规污染指标如浊度、UV_(254)和细菌总数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可达99. 8%、93. 4%和98. 6%以上;同时对
期刊
为更加合理地对雨水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控,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日益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海绵化"的必然选择。透水网格被认为是一种有着良好雨洪管控效用的LID措施,然而大多情况下施工过程不尽规范,土基多采用渗透性不良的土质,这使得径流调控及渗流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故拟以透水网格砖孔布设渗井来改善该现状。采用试验与SWMM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6场重现期降雨作用下新型渗井-透水网格措施较透水网格在径流调
期刊
在自行建立的羰基类化合物检测方法基础之上,以富里酸为模型物,考察不同消毒剂(臭氧、氯胺、二氧化氯、紫外、臭氧/紫外、臭氧/过氧化氢)作用于富里酸生成羰基类化合物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作用于富里酸均生成一定量的羰基类化合物,主要有甲醛、乙醛、丙醛、丁醛、乙二醛、甲基乙二醛、甲酸、乙酸、富马酸、原儿茶酸、苯甲酸、3-羟基苯甲酸、o-硝基苯甲酸。芳香类有机酸可能是富里酸氧化的主要产物。具有选择性的
期刊
一体化预制泵站起源于欧洲,由于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因此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场地标高难以控制,预制泵站出露地面过高或者低于场地标高,忽略预制泵站与前、后端设施联动控制等情况,同时设计中容易忽视西北寒冷地区泵站保温设施、干式泵站的冬季运行控制方式等问题。为此,根据多年的市政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不同场地情况的设置方式,通过集成控制柜解
期刊
采用浓度分别为15、20、25 mg/L的聚合氯化铝(PAC)联合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河北南部南水北调水源水,研究了对浊度、叶绿素a、COD_(Mn)和UV_(254)的去除效果以及残余铝含量;通过改变硅藻土与PAC的投加时间和顺序,确定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单独投加PAC时,其最佳投加量为25 mg/L,对浊度、叶绿素a、COD_(Mn)、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2%、86. 7%、34
期刊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
期刊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水资源紧缺、水生态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英国提出了蓝绿系统方法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增强城市可持续性和韧性,这一方法强调以系统、量化的方式对城市水资源(蓝色系统)和城市植被系统(绿色系统)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并鼓励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规划设计过程。详细介绍了英国蓝绿系统方法包含的内容,同时,通过国内
期刊
以氨氮为污染物,设计研发了一款便捷可拼装式化学氧化消减装置用于应急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探讨了氨氮浓度、氧化剂投量、pH值、反应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装置运行参数包括进出水口高度以及搅拌方式、时间和速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pH值条件下,当水中氨氮浓度超标5、10、20倍时分别投加1. 7、1. 9、15 mL/L次氯酸钠,反应40 min,基本能使水中氨氮浓度降到Ⅲ类地表水限值(1.
期刊
以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为对象,研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综合指标UV_(254)、COD_(Mn)、TOC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后,对UV_(254)、COD_(Mn)、TOC、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7. 05%、20. 24%、31. 11%、3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