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托洛维茨的两个身体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读书》二。一八年第五期《康托洛维茨其人其书》一文中,作者徐震宇试图通过对康托洛维茨历史处境的还原,来揭示其著述的思想意义。这种写作进路通过对写作者时代语境的把握,来窥探其真实的写作动机。但这种细微的写作态度,并没有消除作者对于康托洛维茨的疑惑,这种疑惑表现为对于康氏著述一些隐微表达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作者在行文之中不断自我诘问:康氏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种诘问在全文末尾处达到高潮,在这里,徐震宇注意到《国王的两个身体》第八章与全文主题的不一致,对于这一“精巧但令人迷惑”的写作安排,仅仅在自己文章结尾处揭示出它所表征的人性共同体的含义,但它对于康氏人生和思想的重要意义所在,却没有给出回答。为了揭示这一谜题,我试着将徐震宇的语境论进路贯彻到底,从而一方面将康氏的隐微教诲大白于天下,另一方面也将徐震宇的审慎态度发展为一种论断。
  如果说《国王的两个身体》既是观念史著作,也是康氏的人生和思想传记,那么打开它的正确方式就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种学术观念,而是视其为康氏内心深处的人生信念。这种人生信念贯穿着二十世纪的政治和思想巨变,凝结着康氏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民族国家和帝国,乃至更广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他通过对“两个身体”的隐性书写,让有心人发现自己思想深处的疑惑和焦虑。

帝国的诗学与神话


  康氏早年的学术生涯处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这段时期,如同德意志当时的政治命运一样,帝国是他关注的中心问题。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他和格奥尔格圈子的思想联络之中,《康托洛维茨其人其书》已经多有揭示,此处不再赘述。对于康氏而言,为了拒绝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及其价值观,德国知识分子需要重新发现自己,乃至发现欧洲历史中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通过对这些人的歌颂和赞扬,启发德国人发觉自己文化传统中的灵性尊严,并在心灵的觉醒中追求一场弥赛亚式的救赎,这种救赎表现为在一个至高全能领袖(fuhrer)领导下,通过一个新帝国让自己乃至欧洲获得一个新的政治和文化生命。
  在这种政治和文化关怀之下,康氏试图为德皇腓特烈二世(一一九四至一二五0)立传。这位兼具文化修养和政治野心,既是地道的德意志精神传人,又吸收了地中海多元的文化氛围而呈现出一种普遍性面貌的皇帝,让格奥尔格圈子格外着迷,因为正是从他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不但统一了欧洲,而且甚至联合了东西方世界的新德国的联合体。从格奥尔格到康氏,他们都用一种弥赛亚式的写作风格,歌颂腓特烈二世的降生,甚至无数次将其和亚历山大大帝、恺撒、但丁、拿破仑对比,赞扬他突破德国被四面围困的政治困境,重振了德国的帝国光荣。
  康氏笔下的腓特烈二世在几种不同身份之间摇摆,这使得这个人物的人生充满戏剧性。腓特烈二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同时是西西里王国的国王。为了那个空洞且抽象的帝国理念,他终身都在和教会进行斗争,而为了有效统治西西里王国,他又不得不通过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来塑造新的民族共同体。因此,如何协调一个由诸民族组成的帝国性问题(Ernst Kantorowicz,Frederick the Second,New York: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Co.1937,p.142)就成为腓特烈二世终身的困惑。这种两重性使得康氏笔下的腓特烈二世呈现出斑驳的古今之争面向。他对于武力和计谋的运筹帷幄,对于近代民族国家治国术的实践,展现出马基雅维里德性政治式的刻毒。但腓特烈二世同样捍卫帝国,只不过在康氏看来,为了抵制教会对于帝国的垄断,腓特烈二世将自己的世系越过教会追溯到了古罗马。因此尽管康氏笔下的皇帝仍然是基督教皇帝,但他显然已经超越了基督教,这个基督帝国被一个西方的君主国所取代,而这个新生的君主国通过追溯到异教的恺撒和奥古斯都来证成自己的正当性和神圣性,因此康氏就利用罗马的资源构建了一个新的普世宗教。在这个意义上,腓特烈二世就成了最后一章所言的“敌基督者”。他将皇帝类比于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他们将一个堕落的教会视为共同的敌人,并通过这种独立性来捍卫属灵事务的神圣和纯洁。
  在传记最后,康氏指出对注定背负帝国命运的伟人而言,死亡只是为下一次拯救做预备,腓特烈二世的神秘离世,不过是为了让帝国在废墟中获得新生。因此,腓特烈二世就变成德意志民族的一个神话,他会在德意志民族受尽屈辱的恰当时机再临,为德意志帝国带来荣耀,为世界带来正义和和平,而这种预言能否兑现,则有赖于德意志人民的政治担当。
  我们已经知道,这本著作在德国引发了一场学术论战,双方围绕历史写作的实证主义和神话史观争得面红耳赤。而在学术之外,这本著作在政治上将注定无法摆脱和纳粹主义的纠葛。尽管康氏强调腓特烈二世对非基督教文化的包容,以及他强烈的世界主义情怀,这部传记最终还是被渲染为充斥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为纳粹主义做了推波助澜的工作。甚至有人传言,德国纳粹党领袖戈林曾将该书赠与墨索里尼,而希特勒本人也读过两遍(Robert E.Lerner,Ernst Kantorowica:A Lif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115)。难怪美国中世纪史学家诺曼·康托(Norman Cantor)将他和波西·恩内斯特·施拉姆(Percy Ernst Schramm)并称为纳粹双子(The Nazi Twins)。聯系到康氏之后因为纳粹迫害而被迫流亡他乡,这部书洋溢着的理想和激情,无疑构成对作者的巨大嘲讽。

国王的两个身体与民族国家


  仔细分析康氏在这时期的文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他对于帝国的态度是暧昧而又矛盾的。这不能怪他,而是帝国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在历史中的变异带来的。康氏注意到了腓特烈二世对于中世纪帝国传统的继承,以及在这种传统中所发展出来的更具包容性的普世主义帝国观念,但他也看到了两次大战期间的德国高昂的民族主义,这使得一个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民族帝国成为不可回避的新思想。在这之后的写作过程中,这两种观念得到了延续,把握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解答我们篇首疑问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七月初,我在厦门大学文学院给本科生上一门讲座课,接在我后面上课的是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钟明德教授。我不记得我们是不是曾经见过面,但是感觉挺熟,他希望一起聊聊,于是我们就有两次很长也非常愉快的聊天。钟教授是台湾著名的后现代戏剧观念代表人物,但他要和我谈的是戏剧表演。他有备而来,送我他的新著《MPA三叹:向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致敬》。  如果用相声做比喻,他是逗哏的,我是捧哏的。他负责阐述理论,我负责“
从一六七二年巴黎街头出现第一家由亚美尼亚人开办的咖啡店算起,一百年后,巴黎咖啡之昂贵,仍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个叫做德·桑·皮埃尔的人从印度洋上的莱尤尼温岛归来,随船带回来一箱咖啡。他把咖啡分成小包,分送各位朋友。因为卢梭说过喜欢咖啡,而且“除了咖啡没有别的奢侈”,就送给了卢梭一包。  马上,卢梭的回信来了:  拜启。昨日因有客来,未能查看所赠小包中的物件。我等才认识不久,您却已以物相赠。这样,我
关键词:秦简;塑造;中央威权  秦以郡县代替分封,将地方统治权力收归中央,形成集权体制。关于这一点,无论史书记载还是出土文献印证,皆毫无疑义,也是史学界的共识,成为讨论秦代历史的基本前提。在此体制下,以各种律令制度构建起国家统治社会的基本规则,成为这一体制存在的基础。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在这种新的体制下,中央权威第一次将统治触角伸向基层社会每一个角落,会面临前此未曾碰到的新问题。那么中央是以何
〔摘要〕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全校师生需要共同努力来一起度过危机。本文重点阐述了学校分层面干预措施:关注学生心理,积极干预为首;重视老师心理,事实说明为先;同感家长心理,情绪安抚为重。从以上三个层面争分夺秒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应对校园危机事件。  〔关键词〕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心理干预;应对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5-0050-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近两年安徽省高考已没有采用话题作文,但并不说明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已退出的考察范围,许多省市仍在沿用。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和一个话题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与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采用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形式相比,它有明显的优点:话题作文更鼓励联想、想象和创新;它是一种既有巨大的开放性又有所限制的命题形式;同一话题下,学生可以从各自不
每次翻《西京杂记》都是一样的体验,一段又一段的只言片语,没头没尾,但是每一句讲述的事情都优美到直击心灵,却又难以理解,因而让人不敢相信。就像听到树林里传来一声歌唱,唱了一句就停住,好听得让你心里“咚”地一跳,你被深深吸引,但却不知道这句歌词是嵌在怎样的一支完整歌曲里,不知道那支歌的整首旋律,更不知道那支歌的经历,它卷入其中的人文氛围,唱这支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男男女女,他们有过怎样的获得和失去——这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很多人常常感到有压力,我也时常有压力,而且有时压力还很大。不过,压力这东西,得看自己怎么对待。不把它当回事,就无所谓压力了。  我人生最困难的那两年时间,关于我的谣言很多,有的说我被抓起来了,有的说我被监视居住了,有的说我已出国避难了,有的干脆说我人已被灭了。  有回,外省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说要找王跃文老师。我说我是王跃文。他反复问:真的是您吗?原来,他们那地方都传言,说我已不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月26日是上海市中小学生放寒假的日子,但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的假期并不轻松,几乎被培训班课程排满了:一三五奥数,二四六英语……作为六年级孩子的妈妈,上海市民吴小姐无奈地表示,孩子明年就要上初中了,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更大把握考上心仪的“名校”,他们全家都不敢出去玩,双休日要让孩子学小提琴,寒暑假还要额外补习英语和奥数。  “我也不想这样,但周围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如果我们孩子不
〔关键词〕考试焦虑;理性情绪疗法;咨询案例  一、当事人信息  (一)一般资料  吴佳(化名),女,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生女。身高1.30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英语考试(尤其是听力考试),考试时焦虑烦躁,心慌恐惧。失眠头疼,坐立不安,手心出汗,注意力不能集中已一个多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今年新转学过来的,原来在
香菱学诗 王蒙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甚至是一节枝蔓。它脱离开宝黛钗的爱情主线与凤姐的家政主线,前无铺垫,后无余波。还有,其中开诗学诗艺课的教授林黛玉,讲得老一套,看不出天上掉下来林妹妹的个性,没有独树一帜的惊人之语。  脂砚斋评析说,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香菱的根基、容貌、端雅都不俗,不能不入(大觀)园,而又没有她入局的机会,便闹出个她要学诗来。此说不无道理,但因此就写出半回“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