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图形图像识别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从地图、统计图等载体中获取信息,归纳信息。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图像中获取信息。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和地域特点的分析,需要学生掌握并识记,但是这种掌握应当是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初步感知,到逐步的分析探索,再到最终的归纳总结而得出的,这种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新知学习的乐趣,感知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新知获得的精彩,并从中训练学生读图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帮助学生建立读图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一些信息隐藏在图片的背后,让学生学会从图片中归纳分析。例如,在《自然环境》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从地形图中分析各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结出:主要包括1.地势、地形、河流、气候等特点2.地势和地形对河流、气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呈现亚洲地形图,然后分别找出亚洲主要的半島、群岛和边缘海,并从地形图中判读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相应的海拔。通过图片下方的注记,通过地形图中的不同海拔高度和平原、高原等信息,也就逐步将亚洲的地形特点有效归纳出来:(1)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2)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分析归纳地形环境、描述自然环境了,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亚洲自然环境分析学习完毕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结合地形特点和老师提供的地图,请你分析亚洲的河流流向是怎样的?在读取亚洲的地形图的基础上,结合亚洲河流图像,学生也就认识到: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此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同学们按照我们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点时所采用的方法,请你继续根据老师提供的地形图分析: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又有何特点?这一教学环节便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读图习惯的重要过程。此后,学生在亚洲地形图分析的基础上,读图的难度降低,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有目的地从地图中挖掘信息了。
二、提升学生的看图能力
在习惯养成初期,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读图技巧的培养,要帮助学生既能看得懂地图,还要学会观看哪些图形以分析问题,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例如,在《自然环境(二)复杂的气候》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新知地图和图像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时,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读图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看图能力。首先,教师给学生呈现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气候的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学会从颜色的区分中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归纳并总结出:亚洲共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的分布最为广泛。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地图的基础上,呈现不同气候下的年降水量统计图和对应的气温变化折线图,从而帮助学生根据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不同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特点。在学生的读图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者混淆的气候降水和降雨量图,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集中对季风气候的共同点进行归纳,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不同季风气候各自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节教学重点:根据降水量和气温变化情况判定气候的重要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归纳、区分等方式提升读图技巧的过程。学生在总结并辨析的过程中,其学会了读图的诀窍,对图像的分析能力随之提升,更学会了从图像信息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探索图像特有属性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填图、绘图
地理教学中,课标既要求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总结归纳信息,更要学会将自己所学到的规律应用到地图或者图标的填充和完善中。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在图片中挖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和对题目的分析,填充完整地图,让教学起到巩固新知的效果。例如,在《世界气候》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五大洲的地图放大并呈现给学生,将典型的气候特点的地区以挖空的方式,让学生对其气候类型进行填写。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不同气候特点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绘制出相应的降水和对应的年气温变化情况,以促进学生对气候的掌握。再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我国各个省份地域位置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图打印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将对应的地图填写完整。在学生填充完善地图的过程中,地图的残缺既让学生的新知获取情况得以检验,更强化了学生对我国各省份位置识记的效果,这种方式比单纯机械识记方式要更加高效。
总结
地理教学中,图像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大量气候特点、地形特点、自然环境特点都可以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更多地理规律还可以在学生归纳的过程中得以总结,需要了解气候问题、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发展问题也能从图表的分析中获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带领学生填图绘图等方式探索新知,以优化学生的新知获取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识记新知。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17.
[2]汪富明.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时代金融,2018(24):299+304.
[3]田雨.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81+132.
[4]许丽英.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69-170.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和地域特点的分析,需要学生掌握并识记,但是这种掌握应当是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初步感知,到逐步的分析探索,再到最终的归纳总结而得出的,这种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新知学习的乐趣,感知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新知获得的精彩,并从中训练学生读图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帮助学生建立读图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一些信息隐藏在图片的背后,让学生学会从图片中归纳分析。例如,在《自然环境》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从地形图中分析各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结出:主要包括1.地势、地形、河流、气候等特点2.地势和地形对河流、气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呈现亚洲地形图,然后分别找出亚洲主要的半島、群岛和边缘海,并从地形图中判读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相应的海拔。通过图片下方的注记,通过地形图中的不同海拔高度和平原、高原等信息,也就逐步将亚洲的地形特点有效归纳出来:(1)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2)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通过地形图分析归纳地形环境、描述自然环境了,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亚洲自然环境分析学习完毕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结合地形特点和老师提供的地图,请你分析亚洲的河流流向是怎样的?在读取亚洲的地形图的基础上,结合亚洲河流图像,学生也就认识到: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此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同学们按照我们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点时所采用的方法,请你继续根据老师提供的地形图分析: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又有何特点?这一教学环节便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读图习惯的重要过程。此后,学生在亚洲地形图分析的基础上,读图的难度降低,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有目的地从地图中挖掘信息了。
二、提升学生的看图能力
在习惯养成初期,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读图技巧的培养,要帮助学生既能看得懂地图,还要学会观看哪些图形以分析问题,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例如,在《自然环境(二)复杂的气候》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新知地图和图像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时,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读图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看图能力。首先,教师给学生呈现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气候的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学会从颜色的区分中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归纳并总结出:亚洲共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的分布最为广泛。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地图的基础上,呈现不同气候下的年降水量统计图和对应的气温变化折线图,从而帮助学生根据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不同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特点。在学生的读图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者混淆的气候降水和降雨量图,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集中对季风气候的共同点进行归纳,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不同季风气候各自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节教学重点:根据降水量和气温变化情况判定气候的重要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归纳、区分等方式提升读图技巧的过程。学生在总结并辨析的过程中,其学会了读图的诀窍,对图像的分析能力随之提升,更学会了从图像信息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探索图像特有属性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填图、绘图
地理教学中,课标既要求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总结归纳信息,更要学会将自己所学到的规律应用到地图或者图标的填充和完善中。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在图片中挖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和对题目的分析,填充完整地图,让教学起到巩固新知的效果。例如,在《世界气候》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五大洲的地图放大并呈现给学生,将典型的气候特点的地区以挖空的方式,让学生对其气候类型进行填写。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不同气候特点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绘制出相应的降水和对应的年气温变化情况,以促进学生对气候的掌握。再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我国各个省份地域位置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图打印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将对应的地图填写完整。在学生填充完善地图的过程中,地图的残缺既让学生的新知获取情况得以检验,更强化了学生对我国各省份位置识记的效果,这种方式比单纯机械识记方式要更加高效。
总结
地理教学中,图像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大量气候特点、地形特点、自然环境特点都可以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更多地理规律还可以在学生归纳的过程中得以总结,需要了解气候问题、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发展问题也能从图表的分析中获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带领学生填图绘图等方式探索新知,以优化学生的新知获取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识记新知。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17.
[2]汪富明.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时代金融,2018(24):299+304.
[3]田雨.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81+132.
[4]许丽英.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