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手术中漂移法与骨钻椎间孔成形法放置工作套管的比较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89952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采用漂移法放置工作套管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疼痛科收治的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PTED手术的资料,其中32例采用骨钻椎间孔成形置管(A组),30例采用漂移法置管(B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及工作通道建立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工作通道建立过程中病人的疼痛情况.术后1月、3月和6月采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术后6月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组透视(14.3±5.1次),工作通道建立用时(22.2±5.7 min),较A组透视次数(25.9±7.8次)和工作通道建立用时(39.8±9.3 min)均显著减少(P<0.01).B组放置工作通道过程中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术后1月B组ODI评分较A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之间术前、术后VA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骨钻椎间孔成形置管相比,漂移法置管同样可以满足手术要求,且显著缩短置管时间,降低辐射风险,减轻病人术中疼痛,值得在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新生儿疾病具有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利用实验室指标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判断,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尤为重要.实验室技术的进步,包括自动化计数代替人工计数、结合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减少假阳性结果,大大提高了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CBC)检测时效和准确度,为新生儿疾病诊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指标,从而促进了新生儿科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文章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目前的CBC在新生儿疾病诊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1)新的网织红细胞参数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探索以及新生儿贫血等疾
一、概述rn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 [1].腰椎间盘主要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由于年龄、遗传、机械应力损伤、环境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时,II型胶原蛋白减少而I型胶原蛋白增多,椎间盘弹性下降,缓冲外力能力下降,因而更容易受到损伤而最终发展为LDH [1~3].
期刊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CBD3074对保留性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从CRMP2/NR2B复合物角度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①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成功后,制备SNI模型;SNI术后第7天分别鞘内注射CBD30740.1μg/kg、0.3μg/kg、0.9μg/kg、2.7μg/kg;行为学检测各组动物SNI术前(Pre)、给药前(Post/0 h)、给药后0.5 h、1 h、2 h、3 h、4 h、5 h、6 h、12 h、2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是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代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有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后30%~40%的病人会出现CIPNP,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引起CIPNP的诸多可能机制中,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关的受体、细胞因子和细胞分泌物都可能参与CIPNP的发生.本文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异常活化、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几个角度总结并讨论了单核巨噬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HZ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自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例报告表》详细记录病人临床资料,采用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12周的随访,比较发生与未发生PHN病人上述调查表资料的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HN发病的影响因素后,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合适的模型,并绘制预测H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慢性关节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不仅参与调节正常的生理过程,在OA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关键角色,尤其是在炎症、软骨及骨破坏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OA发生发展、炎症、软骨及软骨下骨退变机制以及与该通路相关
疼痛严重危害着病人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缓解疼痛的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现有的镇痛药物普遍存在安全性和耐受性问题.因此,探索针对疼痛的新型治疗药物是目前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抗体类药物已成为镇痛药物领域中最有活力和前景的一个分支,许多靶点已被发现并应用于抗体类药物研发.本文就这些靶点及其临床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旨在为针对疼痛的抗体类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腰交感神经驱动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雷诺病、多汗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微创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调制术和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 [1~4].
期刊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1],疼痛病人遭受生理侵害的同时,也面临着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痛苦及社交退缩及机体失能 [2].
期刊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 [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3].L5S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髙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完成手术的难度增大 [4],反复的透视穿刺、关节突打磨成形会增加术中出血的机率 [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