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争议让她成为千夫所指:在对阵当时世界头号女单选手邓亚萍的比赛中,代表日本队出战的何智丽每赢一个球,就会喊一声“哟西”。
今年年初,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唐娜拒绝香港队的邀请,加入韩国籍。在《朝鲜日报》的报道中,她表示:“现在韩国是我的祖国。我将通过实力来战胜一切。”
这样的故事让人觉得多么的似曾相识,唐娜风波也勾起了一个久违的名字——何智丽,那个曾经的叛逆者。
2008年2月底,第49届世乒赛在广州举行,在比赛期间举行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嘉年华活动中,何智丽出现在众多世界冠军中,一脸的微笑,显得安静而温和,精心打扮下还是看得出岁月留下的痕迹,看不到的是曾经的怨气和杀气。
那是1987年,在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进人半决赛时,领导要何智丽让球给队友管建华,何智丽当时没有表示不同意见,上场之后却把管建华打了下来,让整个球队为之震惊。在决赛中,她又再次发威,狠狠地击败韩国选手梁英子,夺得世界冠军。
虽然夺冠了,但一个中国队的运动员公然在比赛时违抗组织的决定,这在中国乒乓球队内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所以,何智丽虽然拿了女子单打冠军,但在代表团内却孤立起来。为了“个人利益”而公然对抗“国家利益”,这引起了队内领导的异常愤怒。
要知道,在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模式中,“让球”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并不陌生,在参加世界大赛中也时有发生。依靠有组织制定严密的“让球”潜规则,中国队常常提前把冠军收入囊中。在可能遇到的对手面前,“让球”可以保证最终出场的基本上都是对手的克星,这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夺冠的保险性。在国家队做了三十多年队医的关俨在名为《队医眼中的世界冠军》的回忆录中,对让球也有着详尽描述。
回国后,乒乓球队的领导要她写检讨,因为“不服从组织纪律”,她成了“不笑的冠军”。此外,她对待“让球”的双重标准也让不少人诟病。早在前八名进入前四名的时候,何智丽就接受了陈静的让球,进入半决赛。
她的出局终究是无法避免。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乒乓球队,这样一个“不服从纪律”的队员,果然没有出现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队的名单中,虽然那时候的她正值当打之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89年,何智丽远嫁日本,成为“小山智丽”,也成为“海外兵团”——表外国参加比赛的中国选手——中的一员。
1994年的第十二届亚运会上,30岁的何智丽代表日本队出战。她在一天时间内,连续把陈静、乔红和邓亚萍三大高手斩于马下,为日本队夺得一枚女单的金牌。
坦白讲,何智丽在面对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强劲对手时能有如此好的表现,对当时缺少系统训练的她来说,正如有评论所讲,类似于“家庭作坊对国有企业的胜利”。
但是,又一场争议让她成为千夫所指:在对阵当时世界头号女单选手邓亚萍的比赛中,何智丽每赢一个球,就会喊一声“哟西”,比赛后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更是不讲中文只讲日语。
这在国内的球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点燃了很多国人心底的民族情绪,许多中国球迷称,他们最难以接受的是何智丽那一声声“哟西”。
何智丽表示,她不是故意要那么做的,喊“哟西”也只是她平时惯用的加油方式。赛后接受采访讲日语则是因为当时在场的还有许多日本记者,采访地点又是在日本的广岛,而她的身份是日本乒乓球队的队员,在这种场合下,讲日语是很正常的。
但这不能浇灭很多人心里的民族仇恨,“汉奸”、“鬼子”、“卖国贼”的骂声也纷沓而至。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由中国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一边是国人的骂声,另一边,她在日本八次蝉联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三次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见,成为日本乒坛的“大姐大”。
1997年,何智丽发现丈夫小山英之和她手下的一名小队员有了“私情”,向来刚烈的她无法容忍,两人感情破裂,到最后为了离婚而对簿公堂。
离婚后的何智丽依然离不开乒乓球。《是是非非何智丽》一书的作者叶永烈介绍,她现在的身份是“大阪池田银行俱乐部乒乓球队的主教练”。还教日本的孩子学乒乓,教“妈妈桑”——老年妇女以乒乓球健身。
二十年的时光弹指而过,关于她的争议慢慢地平息下去。2005年5月,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何智丽应世乒赛组委会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之邀作为嘉宾回到上海。
“终归还是要感谢祖国培养的。”“收到中国乒协的邀请时,你不晓得我有多么开心,真是开心死了!”“要为中日乒乓交流做点事情。”这是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她反复强调的话。
看得出如今的她,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形象,当年那个敢于反抗让球安排、杀气凌厉一口一个“哟西”的刚烈女子,仿佛已是前生。
在提及国外生活时,关于困难与艰辛她只字不提,“人有本事,到哪里都不难。”这个时候,要强的性格才依稀可见。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何智丽还是当初的何智丽:
“在一次前往母校巨鹿路小学的活动里,她同卢湾区一位区领导过招,在客套地推挡了两拍后,她突然发力,双方总共打了有十几个球,那位可怜的领导一球也没有赢过。”
今年年初,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唐娜拒绝香港队的邀请,加入韩国籍。在《朝鲜日报》的报道中,她表示:“现在韩国是我的祖国。我将通过实力来战胜一切。”
这样的故事让人觉得多么的似曾相识,唐娜风波也勾起了一个久违的名字——何智丽,那个曾经的叛逆者。
2008年2月底,第49届世乒赛在广州举行,在比赛期间举行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嘉年华活动中,何智丽出现在众多世界冠军中,一脸的微笑,显得安静而温和,精心打扮下还是看得出岁月留下的痕迹,看不到的是曾经的怨气和杀气。
那是1987年,在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进人半决赛时,领导要何智丽让球给队友管建华,何智丽当时没有表示不同意见,上场之后却把管建华打了下来,让整个球队为之震惊。在决赛中,她又再次发威,狠狠地击败韩国选手梁英子,夺得世界冠军。
虽然夺冠了,但一个中国队的运动员公然在比赛时违抗组织的决定,这在中国乒乓球队内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所以,何智丽虽然拿了女子单打冠军,但在代表团内却孤立起来。为了“个人利益”而公然对抗“国家利益”,这引起了队内领导的异常愤怒。
要知道,在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模式中,“让球”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并不陌生,在参加世界大赛中也时有发生。依靠有组织制定严密的“让球”潜规则,中国队常常提前把冠军收入囊中。在可能遇到的对手面前,“让球”可以保证最终出场的基本上都是对手的克星,这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夺冠的保险性。在国家队做了三十多年队医的关俨在名为《队医眼中的世界冠军》的回忆录中,对让球也有着详尽描述。
回国后,乒乓球队的领导要她写检讨,因为“不服从组织纪律”,她成了“不笑的冠军”。此外,她对待“让球”的双重标准也让不少人诟病。早在前八名进入前四名的时候,何智丽就接受了陈静的让球,进入半决赛。
她的出局终究是无法避免。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乒乓球队,这样一个“不服从纪律”的队员,果然没有出现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队的名单中,虽然那时候的她正值当打之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89年,何智丽远嫁日本,成为“小山智丽”,也成为“海外兵团”——表外国参加比赛的中国选手——中的一员。
1994年的第十二届亚运会上,30岁的何智丽代表日本队出战。她在一天时间内,连续把陈静、乔红和邓亚萍三大高手斩于马下,为日本队夺得一枚女单的金牌。
坦白讲,何智丽在面对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强劲对手时能有如此好的表现,对当时缺少系统训练的她来说,正如有评论所讲,类似于“家庭作坊对国有企业的胜利”。
但是,又一场争议让她成为千夫所指:在对阵当时世界头号女单选手邓亚萍的比赛中,何智丽每赢一个球,就会喊一声“哟西”,比赛后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更是不讲中文只讲日语。
这在国内的球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点燃了很多国人心底的民族情绪,许多中国球迷称,他们最难以接受的是何智丽那一声声“哟西”。
何智丽表示,她不是故意要那么做的,喊“哟西”也只是她平时惯用的加油方式。赛后接受采访讲日语则是因为当时在场的还有许多日本记者,采访地点又是在日本的广岛,而她的身份是日本乒乓球队的队员,在这种场合下,讲日语是很正常的。
但这不能浇灭很多人心里的民族仇恨,“汉奸”、“鬼子”、“卖国贼”的骂声也纷沓而至。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由中国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一边是国人的骂声,另一边,她在日本八次蝉联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三次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见,成为日本乒坛的“大姐大”。
1997年,何智丽发现丈夫小山英之和她手下的一名小队员有了“私情”,向来刚烈的她无法容忍,两人感情破裂,到最后为了离婚而对簿公堂。
离婚后的何智丽依然离不开乒乓球。《是是非非何智丽》一书的作者叶永烈介绍,她现在的身份是“大阪池田银行俱乐部乒乓球队的主教练”。还教日本的孩子学乒乓,教“妈妈桑”——老年妇女以乒乓球健身。
二十年的时光弹指而过,关于她的争议慢慢地平息下去。2005年5月,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何智丽应世乒赛组委会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之邀作为嘉宾回到上海。
“终归还是要感谢祖国培养的。”“收到中国乒协的邀请时,你不晓得我有多么开心,真是开心死了!”“要为中日乒乓交流做点事情。”这是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她反复强调的话。
看得出如今的她,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形象,当年那个敢于反抗让球安排、杀气凌厉一口一个“哟西”的刚烈女子,仿佛已是前生。
在提及国外生活时,关于困难与艰辛她只字不提,“人有本事,到哪里都不难。”这个时候,要强的性格才依稀可见。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何智丽还是当初的何智丽:
“在一次前往母校巨鹿路小学的活动里,她同卢湾区一位区领导过招,在客套地推挡了两拍后,她突然发力,双方总共打了有十几个球,那位可怜的领导一球也没有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