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祥生:从守业者到创业者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他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认为,创业之初,群雄并起,要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才能脱颖而出,所以创业更难。魏徵则认为,自古帝王,无一不是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因此可以证明,守成更难。
  创业更难还是守业更难,这似乎是个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又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辩题。对于陆长兴的现任掌门陆祥生来说,这也是在他职业生涯中,一直占据着决策天平两端的话题。
  面香四溢  无忧童年
  1992年,陆祥生的父亲和爷爷受到洋快餐启发,申请注册了“陆长兴”商标,陆长兴由此成为苏州餐饮行业第一块商标。1998年,在苏州工商联、苏州电视台等单位以及苏州市民参与的“苏州十碗面”评选中,陆长兴的爆鱼面、葱油香菇面双双荣列其中,成为唯一一家有2个品种入列的面店。
  小学和初中放学后,陆祥生通常都是被接到店里,吃完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后,趴在账台边的桌子上写作业。某些燥热的夏日午后,店里嗡嗡的风扇声和客人们吃面的吸溜声融成了催眠曲,他会在昏昏欲睡时听见爷爷的声音:“祥囡啊,怎么睡着了呀。”
  整个童年时代,陆祥生都是伴随着头汤的香味和长辈们的关爱长大的,一直到他高中毕业赴英国学习酒店管理前夕,陆长兴已经开出了碧凤坊店、吴中路店、葑门店、牛角浜店、接驾桥店等多家连锁店,成为了市民心中苏式面馆的代表之一,也构成了很多苏州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初生牛犊  艰难革新
  2003年,陆祥生提前结束学业,并回国开始接触企业事务。五年后,他代替因病去世的父亲,当上了陆长兴的掌舵人。
  大概每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心里都有白手起家、开疆拓土的英雄梦,但是对于初出社会就要担任“陆总”职位的陆祥生来说,这成了一种奢望。经过父辈们十多年来的努力经营,陆长兴的品牌形象已经建立,客源稳定,管理体系也相当完善,用陆祥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根本不需要你的指挥,每天工作流程都已经成他们的条件反射了,自己到店里唯一的作用就是跟加盟商聊聊天”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点“凡尔赛”,但放在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身上,完美的商业机器反而成了某种束缚。同时,他觉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消费需求也会从最基础的满足温饱往更高层次发展。
  2009年,他对人民路店进行了革新尝试,通过升级装修和服务,他希望打造一家更有江南韵味的苏式面馆2.0。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门店分布调整,这次改革不得不以向市场妥协而告终。
  开放心态  从新出发
  近几年,苏州的面店市场可谓异军突起,老字号遍地开花,网红店花样频出,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和越来越薄的利润空间,陆祥生非常清楚,因循守旧无异于温水煮青蛙。
  过去,他一直坚信守住“陆长兴”这块招牌是自己的职责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020年年初,在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怀疑和与朋友的讨论中,一个理念在他脑海中越发清晰起来:陆长兴不是一块死的木匾,它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对苏州面文化的坚持,既在传承中流动,又在传承中变化。
  想清楚这一点,陆祥生决定重拾当年的梦想,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版图,将父辈们传承下来的、对苏州这碗面的匠心,和自己心目中的苏式厨艺、苏式美学和苏州文化用自己的方式,完完整整地呈現出来。“我要做的是一家产品更精细,更注重人才专业度培养的店,我不准备像老一辈那样,开一家店,招揽生意,而是要用苏州文人士大夫私家厨房里那碗面,去吸引真正懂吃、会吃的人。”抛却餐二代标签的他如是说。
  今年是陆祥生的本命年,或许放在创业者群体里已不算年轻了,但现在的他比任何毛头小伙子都更有工作激情。以攻代守,摆脱传统的桎梏,以创造去完成更好的传承,是他掌门多年修炼而成的“独门秘籍”。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新冠初燃,疫情不明,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凭借敏锐的专业判断和科研实力,在第一时间组织精干的攻关队伍,开展新冠DNA疫苗研究与设计。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入选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疫苗攻关项目,领衔新冠DNA疫苗的科技攻关。  2020年底,艾棣维欣获批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500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企业全力以赴推进国内首个新冠DNA疫苗的临床开发进度。
期刊
戴剑教授是业内知名的战略、投资、管理专家,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30多年工作经验,先后担任过大型医药企业市场与销售总监、上市公司总经理、大型央企集团下属上市公司BD(业务发展)副总经理等职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戴剑表示,其实他和苏州工业园区挺有缘的。他在园区开发建设之初,就定居在园区。在金鸡湖畔住了好几年,他曾在荒凉的金鸡湖西岸思考过园区的发展,后来移居上海黄浦江边。  从金鸡湖畔到黄浦江边,戴
期刊
2021年2月,向春光走来的苏州工业园区,卫星图上越来越“热”,交通干线越来越“忙”,夜景灯光越来越“亮”。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沉寂多时的繁华城市,又逐步舒展着绰约风姿,散发出年味的欢腾。  胜利来之不易。守护这座新城,每个人都是既平凡又了不起的英雄。  硬核担当,逆势突围中的“园区力量”  抗击疫情、责任担当,践行公益、救死扶伤……回望2020年,一个个炙热的词语,记录着园区铿锵的脚步,也深深嵌入
期刊
江苏长三角智创科技园开园  近日,由吴江区人才办牵头,东方国资、长三角投资发展公司、德同资本三方共同打造的江苏长三角智创科技园正式开园。现场,苏州天联通信科技、苏州易适得科技、深圳新视智科技术、江苏战狼集成电路、华萃微感电子等多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科技园。打造长三角智创科技园,既是基于吴江以市场化人才基金引才聚才的创新模式、智能工业领跑全省的产业优势,更是吴江构建产才融合新格局,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
期刊
3月的苏州,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的景致勾画出诗意的江南,让现代苏州洋溢着春天的味道,唤起人们心中对于江南的最柔软感觉,也带给苏州人一年四季中最适意的多彩生活。  与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一样,苏州新兴产业领域也彰显出非凡的活力,最典型莫如企业上市呈现出来的井喷现象。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领域多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这些因自然科学带来的技术进步,推动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
期刊
放学的夏天,骑车回家放下书包打开冰箱,喝上一杯妈妈亲手冲好的采芝斋酸梅汤,那一种透心凉的满足感,瞬间使额头上的汗珠都变得可爱;懒洋洋的早晨,睡眼惺忪从床上爬起来,爸爸妈妈端正好了热腾腾的泡饭和白煮蛋,旁边放着一小碟的采芝斋虾籽鲞鱼,那份鲜香伴随了每一个上学的日子;春节时,电视上一遍又一遍地重播着春晚,家人亲戚的欢声笑语间总是伴随着采芝斋的蛋黄花生、松籽粽子糖、芝麻拉皮糖,它们让过年变得热闹丰富,多
期刊
土地空间是发展之基,也是民生之本。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地用好每一寸土地,是一个基本的硬道理。  2019年以来,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按照相关规划整体部署,致力促进度假区产业规划和发展空间的有机衔接,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引导低效用地提质升级,全面推进存量工业用地资源提升,变存量为增量,为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经过近一年资源提升工作的有序开展,度假区资源提升项目取得了一定阶段性
期刊
为苏州新闻大厦代言!  3月18日,在独墅湖畔的苏州新闻大厦38楼,“38楼全视野——我的新闻你代言”大型新闻行动正式启动!来自各行各业的10位“新闻代言人”代表相聚在大厦顶楼,参与启动仪式的同时,共同为我们的苏州新闻大厦代言。  “新闻代言人”招募令发出以来,我们新闻大厦就收到了近百条报名信息。每一位热情参与者,都被录入“新闻代言人”成员库。其中,10位幸运的“新闻代言人”代表被选中,被邀请走进
期刊
美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  苏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蜚声国内外,这缘于食材,缘于追求,更缘于生生不息的传承。  得月楼:传承与创新并進,留住苏州味道  没有一个苏州人不知道得月楼,也没有游客可以在做苏州美食攻略时绕过得月楼。这间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食肆,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时光荏苒如大浪淘沙,得月楼在历史变迁中,依然能够让很多老食客吃到记忆里的味道,还能让新食客感叹名不虚传,背后离不开
期刊
说起新疆跟苏州,似乎是“悬空八只脚”。但这相隔万里的两座古都,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东汉时起,苏州生产的丝绸、绣彩、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就被运到新疆,再经由丝绸之路流转到整个欧亚大陆;胡瓜、胡萝卜、海棠、海珠等途径新疆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也早已植入苏州人的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骨子里流淌着经商血液的新疆人来到苏州,收购丝绸销往海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不同于戈壁大漠的江南景致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