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是一种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除具有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点。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又便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网络 语文 教学
网络是一种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除具有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点,能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巧妙的组合起来。信息时代的今天,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又便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感受美
新版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可以发挥网络的各种功能,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加很多渗透美育的时机,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图片,将学生引入美的情景中,便于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1、品味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优美,语句丰富生动,语言有极强的感染力。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美读”一法立竿见影。通过读,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从而进入作品中美的意境。
怎样实施“美读”?可以让学生边观看课文录像边欣赏课文朗读,在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话筒,录下自己的朗读,与范读比较,寻找差距,体会文章的声韵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与课文风格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或者题材内容类似而风格不同的文章,体会不同文章的语言美。
2、欣赏自然美
大自然绚丽多彩,它的美千姿百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描写的课文较多,教师可将有关图片制作成网页。教学中利用网络,让学生结合课文与网页图片、录像,从各个角度欣赏文中描写的景色,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比如教《迷人的张家界》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张家界风光的录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导游柔美的解说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张家界仙境般迷人的景色:云雾缠绕的山、潺潺而流的水……学生不由地发出赞叹:“啊,好美啊!”“太棒了,我一定要去看看!”录像最后是金鞭岩的特写镜头,这更加深了对“神鹰护鞭”的印象。这样,张家界的整体美就自然映入学生的脑海,印象极为深刻。通过这样的景物展示,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欣赏美、感受美,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
3、领悟人格美
小语教材中描绘优秀人物的课文,充满了鞭策后人、感召来者的“美”的精神力量。然而,小学生距离这些人和事比较遥远,要感受他们的优良品质有一定的困难。不妨运用网络可以跨越时空的特点,使课文中的人物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人物的言行,领悟他们的精神美,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比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邱少云要忍受烈火焚烧的原因,分析除了“舍身”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进而体会邱少云的大无畏英雄气慨。然后播放《火烧邱少云》的一段录像,最后,图像定格在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画面,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课文中榜样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的崇高理想、高贵品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从理解字面意思上升到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崇敬,进而与人物的思想产生共鸣,达到了美的境地,培养了美的情感。
4、体会意境美。
要激发审美情趣,还要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感知形象蕴涵的细腻之美。这样,由感知外在的美,到感知蕴涵的美,步步深入,诱导学生把身心沉浸于美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
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就能将抽象的诗句生动、形象化,使学生深人描绘的境界,体会诗歌意蕴,唤起想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领悟到诗人表达的情感。
比如教《竹石》时,先播放诗中描绘的景象:几根竹子扎根贫瘠的山岩中,任凭狂风暴雨,但是它们仍然迎风挺立,不屈不挠;然后介绍郑板桥身处逆境,却从不向生活低头的事迹;接着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诗句,让学生从诗句、画面、事迹里感受到诗人的情怀,体会到“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境美,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利用网络,放手学生创造美
1、作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的模拟功能,“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如写作《记一次课外活动》,学生虽然有过许多次课外活动的经历,但由于缺乏细致的观察,描写显得笼统粗糙,一点也不生动。播放经过剪辑的学生课外活动的录像,让学生融人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观察、描写,他们兴趣盎然,个个睁大眼睛认真地观察,很快就写出了较好的作品。有学生写到:“只见她用小巧的右手把毽子掂一掂,接着向上一抛,眼晴紧盯着毽子,当毽子快要落下来时,把右脚往里一弯,使劲地向上一踢,毽子飞上了天。然后她再紧盯着毽子,毽子再次落下时,她又把右脚向里一拐,使劲地向上一踢,毽子又飞上了天……”既形象又生动。
2、动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自制读书笔记、办电子手抄报、开展作文活动等是学生创造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制作读书笔记和电子手抄报时,可以引导学生上网阅读课外书籍,制作精美的“摘优”、“积优”网页档案,下载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片断,丰富自己的文笔。学生通过选材、排版、装饰等,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手抄报制作得精美漂亮,在阅读和积累中感受了美,创造了美。每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将全班同学的作品收集起来,在网上举行展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再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在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对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具体分析这篇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让学生编列提纲。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以地球为主题的主页。结果学生设计的主页中有文本材料,有图像资料,有能力的小组还有声像资料。各小组的网页完成后,再让全班学生通过网络点击投票,选出最佳主页,让美的魅力蔓延。
可见,发挥网络的作用,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网络 语文 教学
网络是一种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除具有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点,能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巧妙的组合起来。信息时代的今天,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又便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感受美
新版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可以发挥网络的各种功能,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加很多渗透美育的时机,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图片,将学生引入美的情景中,便于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1、品味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优美,语句丰富生动,语言有极强的感染力。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美读”一法立竿见影。通过读,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从而进入作品中美的意境。
怎样实施“美读”?可以让学生边观看课文录像边欣赏课文朗读,在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话筒,录下自己的朗读,与范读比较,寻找差距,体会文章的声韵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与课文风格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或者题材内容类似而风格不同的文章,体会不同文章的语言美。
2、欣赏自然美
大自然绚丽多彩,它的美千姿百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描写的课文较多,教师可将有关图片制作成网页。教学中利用网络,让学生结合课文与网页图片、录像,从各个角度欣赏文中描写的景色,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比如教《迷人的张家界》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张家界风光的录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导游柔美的解说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张家界仙境般迷人的景色:云雾缠绕的山、潺潺而流的水……学生不由地发出赞叹:“啊,好美啊!”“太棒了,我一定要去看看!”录像最后是金鞭岩的特写镜头,这更加深了对“神鹰护鞭”的印象。这样,张家界的整体美就自然映入学生的脑海,印象极为深刻。通过这样的景物展示,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欣赏美、感受美,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
3、领悟人格美
小语教材中描绘优秀人物的课文,充满了鞭策后人、感召来者的“美”的精神力量。然而,小学生距离这些人和事比较遥远,要感受他们的优良品质有一定的困难。不妨运用网络可以跨越时空的特点,使课文中的人物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人物的言行,领悟他们的精神美,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比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邱少云要忍受烈火焚烧的原因,分析除了“舍身”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进而体会邱少云的大无畏英雄气慨。然后播放《火烧邱少云》的一段录像,最后,图像定格在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画面,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课文中榜样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的崇高理想、高贵品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从理解字面意思上升到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崇敬,进而与人物的思想产生共鸣,达到了美的境地,培养了美的情感。
4、体会意境美。
要激发审美情趣,还要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感知形象蕴涵的细腻之美。这样,由感知外在的美,到感知蕴涵的美,步步深入,诱导学生把身心沉浸于美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
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就能将抽象的诗句生动、形象化,使学生深人描绘的境界,体会诗歌意蕴,唤起想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领悟到诗人表达的情感。
比如教《竹石》时,先播放诗中描绘的景象:几根竹子扎根贫瘠的山岩中,任凭狂风暴雨,但是它们仍然迎风挺立,不屈不挠;然后介绍郑板桥身处逆境,却从不向生活低头的事迹;接着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诗句,让学生从诗句、画面、事迹里感受到诗人的情怀,体会到“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境美,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利用网络,放手学生创造美
1、作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的模拟功能,“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如写作《记一次课外活动》,学生虽然有过许多次课外活动的经历,但由于缺乏细致的观察,描写显得笼统粗糙,一点也不生动。播放经过剪辑的学生课外活动的录像,让学生融人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观察、描写,他们兴趣盎然,个个睁大眼睛认真地观察,很快就写出了较好的作品。有学生写到:“只见她用小巧的右手把毽子掂一掂,接着向上一抛,眼晴紧盯着毽子,当毽子快要落下来时,把右脚往里一弯,使劲地向上一踢,毽子飞上了天。然后她再紧盯着毽子,毽子再次落下时,她又把右脚向里一拐,使劲地向上一踢,毽子又飞上了天……”既形象又生动。
2、动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自制读书笔记、办电子手抄报、开展作文活动等是学生创造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制作读书笔记和电子手抄报时,可以引导学生上网阅读课外书籍,制作精美的“摘优”、“积优”网页档案,下载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片断,丰富自己的文笔。学生通过选材、排版、装饰等,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手抄报制作得精美漂亮,在阅读和积累中感受了美,创造了美。每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将全班同学的作品收集起来,在网上举行展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再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在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对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具体分析这篇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让学生编列提纲。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以地球为主题的主页。结果学生设计的主页中有文本材料,有图像资料,有能力的小组还有声像资料。各小组的网页完成后,再让全班学生通过网络点击投票,选出最佳主页,让美的魅力蔓延。
可见,发挥网络的作用,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