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援藏干部如何玩转“农场企业”

来源 :中国新农村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的历程,在西藏这片高原热土上,发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每一个新起点、新跨越发生的当下,都留有一代代与西藏结缘、有故事的人的印记。而流淌在每个人心底的那段西藏时光,也正是岁月长河中最珍贵的记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梦想。
  今天的主人公是援藏干部肖华鑫,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群体的真情与坚韧、奉献与追求。
  走进米林农场嘎玛花园职工宿舍区,一个鲜花满地、小桥流水,别样的藏式花园出现在记者面前。现在提起“米林农场”,大家都会说:这里是西藏最大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013年企业收入三百多万,2014年固定资产突破亿元……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亏损企业。而肖华鑫与西藏的故事,就从米林农场开始。
  首抓!民生为先
  米林农场系国有农垦企业,创建于1960年,农场依山傍水,果木成林,风景秀丽,守着这片风水,职工的生活水平却一直停滞不前,农场属于贫困农垦企业。
  2011年,肖华鑫从福建龙岩市来到西藏林芝担任米林农场党委书记、场长。他一到农场,在克服高原气候带来的不适后,便马不停蹄地进行摸底调研。经过两个月的走访,他决定从抓民生促保障入手——首先改善职工居住条件。
  为使职工的住房条件和民族特色融合统一,肖华鑫和同事们设计了多套方案。最终确定了新花园式住房,不仅解决了旧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差、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还配置了洗手间、热水、院落等。嘎玛花园位于306省道旁,花园般的小区不失民族特色,“小洋房”显得异常别致。还利用引进的养鸡、养猪企业的资源优势,使农场职工用上了干净方便的沼气能源。
  退休员工次仁卓嘎感慨地说:“我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心里充满了感激,就是希望儿子好好学习。”次仁卓嘎的家虽然面积不大,却透着满满的幸福和温馨,“几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援藏所带来的帮助,使我们原本较贫困的生活一下跃入小康。作为普通职工,按我的生活标准,是买不起这花园般的小洋房,这个岁数也贷不起款,援藏改变了这一切”。
  探索!科学管理
  三年的援藏时间,肖华鑫是用倒计时的方法来计算的。他实地走访调研,集中精力摸清“家底”做规划,制定出了农场今后的发展思路。
  在管理制度上,肖华鑫层层抓落实,一个萝卜-个坑,不懂的教方法,转不过弯的讲目的与意义,意见不统一的做思想工作、大小事情会上说、充分发扬民主,打破了以前的管理体制。
  他提出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规章制度,让全体职工去讨论究竟建立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才有利于农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职工解决了大病补偿的后顾之忧(农场实行大病补偿制度,职工医药费在5000元以下的,在过年时,农场补助1000元;花费在5000元至8000元的,过年时农场给职工补贴2000元;大病花费在8000元以上的,过年时农场给职工补贴3000元。),农场还拿出一部分资金为职工缴纳社保,这样一来,既盘活了国有资产,职工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累并快乐着,这就是现在农场职工们的生活状态。
  肖华鑫鼓励职工实行责任承包果园大棚,万一没收成,农场将免收租金,这下职工放心了。职工不愿承包的鼓励外面的人承包,外面承包的人有经验有技术,能带动职工种植技术的提高,只需要给农场缴纳承包金,其余收入则归承包人所有。
  在米林农场的蔬菜大棚,扎西正在给“绯红”葡萄剪枝。他兴奋地说:“今年我所承包的大棚果园收入就有20多万元。几年来,大棚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引进了许多好的品种,葡萄、油桃、杏等。从福建来的技术员指导我们技术,学习科学种植管理模式,使这些引进高原的瓜果品种长势喜人,每年都在不断增加收入。”
  今天的扎西愿意自己当老板。他说,“承包果园农场还奖励我,让我看到了希望。由于承包大棚干出了一些成绩,我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五一’劳动奖章,家里的收入也高了,越干越有劲,除了承包种西瓜、葡萄外,我们还要恢复以前的西藏品牌‘黄香蕉’苹果等,真是越干越想往大的方向发展。我们农场已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原优质水果生产基地。这让我们普通员工增强了无数信心。”
  打破“大锅饭”按天领工资的经营模式。肖华鑫利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探索出了企业集体经营、外商承包经营、农场职工领办、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高效经营模式,改变过去农场集体大包大揽的管理格局,充分用好用活现有的土地资源、大棚设施和企业资产,使农场步入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的发展轨道,找到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兴场之路,激发每一个人去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目标!扭亏为盈
  肖华鑫说:“近年来,一批批援藏工作犹如接力赛,薪火相传,支援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援的领域不断拓展。为盘活企业资本资源,打破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确保计划内对口援藏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施实力度,注重建设中项目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增强农场发展后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抓好援藏项目建设,他积极争取落实福建龙岩市的第六批援藏资金1564万元、第七批援藏资金1971万元外,还通过多渠道争取了龙岩市的各类资源建设资金778万元,争取国家、自治区、地区三级项目资金2413万元。引进北京嘉孚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嘎玛园林生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展大峡谷系列白酒、生猪养殖、园林花卉等产业。肖华鑫说:“援藏,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理念,对企业固定资产盘活的转变,之前很多资产闲置,不出效益,引进企业合作,企业的固定资产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第六批援藏工作很快就结束了,肖华鑫觉得想做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毅然决定申请留下来继续援藏。在第七批援藏三年多的时间里,肖华鑫没有辜负对口援藏工作的重要使命,团结带领中层干部职工使米林农场成为2012年唯一一家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13年整个企业“扭亏为盈”,收入三百多万,开支只需要两百多万;2014年固定资产突破亿元;2015年1月份,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先进企业”。
  肖华鑫牵头制定了农场“163”产业发展目标,即:1是把龙头企业做大,创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地区的农牧产业发展,起示范、辐射带头的作用;建6个基地(苹果基地、葡萄基地、生态养殖基地、藏药材基地等),目前已形成规模;建3个中心,果蔬营销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传授技术。目前“163”产业已基本形成,仅育苗基地去年收入100万。
  真情!结下“藏缘”
  福建、西藏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省区因“援藏”结下了“藏缘”。
  几年来,农场各民族群众交流和谐,职工生活不断改善。援藏工作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切实可行的变化,使当地的农场职工深切感受到援藏干部投入的真情实意,是闽西老区和雪域高原的情谊相连,是共同发展梦想的真实写照。
  远离故土来到青藏高原,一心想着农场发展,带头造福一方群众,肖华鑫无悔的青春奉献在这片高原,他说:“人生的意义丰富了很多。从一个沿海城市到雪域高原工作,绝大部分干部没有这样的经历。以前从没到企业干过,经过这么几年的奋斗,我们在企业还做成了几件事,看看自己有多大能量能充分发挥,这当中我自身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我的同事艰苦奋斗了几年使一个亏损企业变成了西藏最大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果苗驯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态养殖基地,农场‘嘎玛图形和商标’荣获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援藏使我有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它是我心中永无法忘却的成长经历。作为援藏干部,不负援藏的重要使命,它将我那有价值的生命留给这高原希望的土地”。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记者 刘汉华 黄斌华 余世杰报道)10月23日至25日,2015年江西报友联谊会年会在抚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南昌、九江、上饶、抚州、景德镇、赣州、宜春、新余、吉安等九个地市50多位报友代表及家属欢聚一场,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报友联谊会,远道而来的北京、湖北监利、山东青岛、河北保定、安徽淮北、福建福州、江苏射阳等13位报友及家属也应邀出席年会。江西省报协四位班子成员在张炜秘书长带领下亲临会场指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空前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机制需更加灵活;企业生命周期要延长;技术创新步伐需要日益加快、科技含量需进一步增加等等。  制约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时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在于适应当
期刊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体人们过上小康的生活。这样的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能够实现的,而且能提早的实现。然而,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农村的五保户,这部分人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年老、病残、孤儿等)让他们成了当今社会最贫困的一群人。他们当中大多数无儿无女、无父无母、身体或病或残,丧失了劳动能力,也没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人,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和社
期刊
近年来,腾冲市依托生态、文化和自然资源等优势,加强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有序推进以中心村和特色村为重点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力培植乡村旅游,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氛围浓厚、态势良好,取得初步成效。  在11月10日举行的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腾冲市代表介绍了具体做法。  腾冲是西南丝绸古道境内最后一站,有着富有地域性的腾越文化、类
期刊
近日,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举行。会上,楚雄州代表就如何推动彝州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交流发言,介绍做法,推广经验。  楚雄州自2009年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产业兴、农家福、人和谐、村庄美”的建设目标,突出扶贫解困建新村、改造提升强旧村、富民强基培产业、整治环境美家园,破解了项目散、资金少、统筹差、整合难等难题,建成一批“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的美丽宜居乡村。
期刊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表示,政府要花钱解决户籍问题,让农民工家属在就业城市住下来,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华生还批评现在提倡的很多政策都是有问题的,包括目前的土地流转方式在他来看是没有前途的。  “现在我们想搞创新,想提高人力资本,几千万农民工子弟都是留守儿童,在农村里没人管,他怎么可能成为人力资本?包括待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在北京上不了学,全部到河北农村去上学,怎么可能有高的人力资本
期刊
泱泱中华,富饶浩瀚,巨龙腾飞激荡五千年,最美长江黄河水,最爱五岳大平原……这首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弟子刘晶演唱的单曲《为祖国点赞》自发行以来,广受网友好评,歌曲迅速跻身各大音乐榜单前列,并被人们广为传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由河北省广宗县农民徐杰创作。  “我从小喜欢写作,中学时写的诗歌、散文就经常被校报发表。作为农民我想通过这样正能量的歌曲来回报我的父母,我的家乡。”今年39岁的河北农民徐杰15日
期刊
“近年来,临沧市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1月10日,在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临沧市委副书记丁仕凯如是说。  他介绍,目前临沧已初步建成一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自然与经济有效结合,宜居宜业,生态良好,功能较为完善的美丽村庄,使一大批群众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硬化道路,喝上了卫生水。  “具体做法是,建立领导和责
期刊
多功能自发电清洁购物车、太阳能臭氧杀虫装置、智能路灯控制系统、道路信息发布预警系统……这些一看名字就知道和高科技相关的物品均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然而它们的发明者并不是专业的电子工程师,而是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袁方涛。科技改变了他的生活,2013年12月份,他获得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技创新类提名奖。  从小就是“拆卸专家”  今年读大三的袁方涛出生于山东东营,迫于生计,在他很
期刊
近日央视播发深度报道:精准扶贫的桐柏行动。桐柏县是革 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北杨庄村是全县最贫困村庄之一。全村11个村民小组262户,其中贫困户有102户,贫困人口334人,占村人口的三成以上,至今仍有超过一半村民居住在大山里的土坯房里。村里危房多居住条件差,贫困人口居住得分散偏僻。北杨庄村副支书汪桂田早年担任过村支书,后来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摆脱贫困,辞掉了村支书,集中精力发展苗木种植业。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