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房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专职写作。创作以童话为主,还包括儿童小说、幻想小说、散文和儿歌等。出版三十余册图书,是十余家报刊的专栏作家,发表作品近两千篇。获2009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铃是个旧铃,也算是个破铃,至少是有点破的。
  铃让支援犯了大错。铃没要支援的命,却险些要了他娘的命。
  铃是挂在老槐树上的,老槐树在校长办公室的门口偏西一点。学校在村子的中间,校门朝西,教室和办公室都是朝阳的瓦屋,门口都有红砖铺就的一米宽的路。这路是“工”字形的,也就是说共有两排房子,这个“工”字把所有的房子分成了四份,中间那一竖既分割又连接这四份。由校门进来,右手边也就是南面还另有三间房,那是伙房,老师们如果愿意,中午可以在这里吃饭,至于怎么计算价钱,我们当学生的就不太清楚了。
  校长室在第一排的中间位置,是“工”字横和竖的的交点。一米宽的砖路,对我们来说是一大步,从校长室出来,跨过一大步的砖路,再跨两大步,就到了老槐树的根部。这是学校里唯一的槐树,其他散布其间的都是柳树。老槐树是学校的肚脐眼,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它全知道。老槐树有多老,谁也说不清楚。树皮厚实粗糙,树枝也不太多,但叶子很繁茂。铃就藏在叶子里,我们常顺着铃声抬头寻找,看到的是黑乎乎的破玩意儿。铃里的芯子延伸出一根粗绳子,直达校长室的门口,门框边上有个生铁做的环,绳子就拴在那上面。从绳子到铃是三角形的斜边,从校长室门口到老槐树是短的直角边,从树根到铃是长的直角边。
  一年三季中,铃都是藏起来的,直到冬天,树叶子都落了,铃才露出面目来。其实铃并不好看,我仰头看过几次,黑不溜秋的,比锅底干净不了多少。看了几次,脖子很酸,我就再也不看了。
  铃虽然看起来破旧,但声音很清脆,村民也常依着这铃声来作息。尤其是给家里孩子做饭的妇女,侧耳听听,互相说一声:“都上第三节课了,该做饭了。”就停止了闲聊,各自收拾起针线筐回家准备午饭去了。每到星期天早上,总有爱偷懒的男人借口学校没敲铃而多睡一会儿懒觉。
  铃一般是由校长敲响的,他出去开会的日子会由主任来敲。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校长基本上是脱产的,但我们常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总有老师请假,他几乎成了代课老师。
  铃声是有区别的:
  当——当当,当——当当……这是预备铃,上午下午各响一次。
  当当,当当……这是上课铃,每天响的次数最多。
  当——,当——,当……这是下课铃,每天响的次数和上课铃对应。也是学生们最爱听的声音。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这是集合铃,做操前和放学站队时会这样急促地响起,往往伴随着学生肚子的咕噜声。
  我们在学习“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时,许多同学对老师说:“书上的图画错了,明明是个钟嘛,怎么说是铃?”闹得最起劲的就是支援,他们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常以上课能出个小插曲为乐,这会儿,他们觉得能发现这样天大的错误真是了不起。更多的同学也跟着兴奋起来,期待着最少半节课的清闲。
  老师还没说话,我抢先站起来说:“这是古代的铃,古代的铃就是钟。”语文老师用一贯投在我脸上的赞许目光看着我,频频点头,“你们看,人家贾文明同学平时读书多,知识面就是广。瞧瞧,瞧瞧,上下五千年,纵横八百里,没有人家不知道的。没错,这古代的铃和钟呀,就是一回事。”说着他闭目晃起脑袋,说起连我也不太懂的半白半文的语言。“铃者,就是用金属制成的响器。又为击乐器,形似钟而小,有两种。一种体内垂一小铜舌或金属丸,摇动发声,如我国民族乐队中使用的马铃;另一种无舌,用单签敲击或两铃相碰发音,亦名碰铃,如大部分的风铃。所以,书上画的没错,这是铃,也是钟,是钟!”
  我因此知道了校长室门口那条粗绳连着的是铃的铜舌,暗暗记下。但同时我的心扑通一下,心想不好,又给支援留下了话把儿,紧跟着我的心就揪紧了。果然,我微微侧过头去,看到支援的脸上有怪怪的笑意。
  一下课,语文老师刚出教室,支援就怪声怪气地叫起来:“是钟,四忠。”我们这里的方言,“是”和“四”是一个发音。几个调皮的男生跟着叫起来:“四忠,四忠。”
  四忠是我堂叔的名字,小辈人叫长辈的名字尤其是小名被看作是极不礼貌极没教养的,但支援不姓贾,他不是我四忠叔的晚辈,我没有权利和理由制止他。见我脸色有变,他因此越发得意,还指着前排教室说:“大家做好准备,快敲钟了,记住,那是钟,是钟!”
  我的心里有点恨,也有点怕支援,因为他比我高大多了,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是留级三次的老油条了。其实,他们家兄弟几个的名字在我看来才好笑呢,可庄户人家却说他爸有水平,有啥水平呀,不就是保卫、和平、支援、建设吗?也不知道他爸当时怎么想的,万一有个女孩怎么办?我听支援曾得意地在教室里说:“我爸高明着呢,他说如果老二是个女孩,也能叫萍萍的,如果我是女孩,也能叫圆圆,但是如果老四是女孩,就不好办了。”事实上,支援家还有个小妹妹,是捡来的,很小,叫佳佳,建设喜欢和她一起玩,支援说他们是建设国家(佳)。
  支援有事没事“四忠、四忠”地叫着,我便蔫了。他一直看不起我,就像我看不起他一样。他看不起我,总说我不像个男的,太白净,太文静,体格太弱,不敢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还说我有事爱告状,爱找老师,他最恨的是我的学习太好了,门门功课都好,家里偏偏还有钱。
  他家人口多,兄弟几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娘常说自己的四个儿子是半大的牛犊子,能吃着呢,一口袋面粉,几天就见底了,他们家天天都得蒸馍烙饼的。全村最穷的大概就是他们家。我们家和他们家相反,我父亲在城里上班,是吃公家饭的,我们总能吃到一些对村里人来说的稀罕物,用的和穿的也是村里最好的。我家最早用上手压井,最早有收音机和缝纫机,那个让父亲神气十足的永久自行车每天伴着他从村里到城里,再从城里到村里。当自行车驮着个12寸的电视机回家时,引起了轰动,全村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像看电影一样。我神气得像个皇帝,大声招呼着班里的同学到前面坐,给他们预留好位子。我注意到,唯独没有支援的身影。
  老师对我好,不光因为我的成绩好,还因为我家的富有。父亲常是老师和校长的座上客,他们喜欢和父亲谈论一些外面的见闻,那些书上的、城里的事情,他们只屑于在我们家人面前说说,对于支援的父母那样的人,是绝对不会说的。
  支援每天在学校里叫嚷着,让我心神不宁,他每次趁老师不在,捏着怪腔叫“四忠”,我没法把这事告诉老师,怕引来更大的麻烦。出了校门,他就不这样叫了,村里人很忌讳“钟”字,他们管闹钟和挂钟都叫“表”,就是特意避开这个字。事实上,支援出了学校就顾不上取笑我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赶回家帮他娘烧锅做饭,他娘最疼老三也就是支援,支援被当成女孩养,什么家务活儿全学会了,当然,在家帮忙的总比那些跟着父亲下地干农活的哥哥吃香,既省力又能吃上娘偷偷塞给他的零嘴儿。所以,支援在学校里调皮蛮横的样子,他娘一点都不知道,还以为她的宝贝儿子一直像在家里那样跟女孩儿似的呢。老师们为了落得耳根清净,从不主动去找他娘反映他的劣迹,那个“烂面嘴”谁也惹不起。正因为这样,后来支援出事,他娘还不相信呢。
  每天吃了午饭,还有足够的时间玩。支援在他娘的目光中老老实实地走到学校门口。进了学校,他就换了个人。他是全校男孩子的头儿,那些吃饱了没地方去消耗体力的半大孩子,早早就来到学校等他了,这段时光才是他们认为最快乐的。他们在两排教室东边的操场上疯跑,那对陈旧的篮球架常是他们攻击的目标。支援已经到了能打篮球的身高,但是学校的篮球是不给他打的,那个看起来很金贵的旧篮球,除了老师们和一些村民用来进行友谊赛外,是很少拿出来的。操场的南北东面没有围墙,都由一行行柳树围着,这些柳树挡住了支援他们疯跑的身影,也削弱了他们喊叫的声音。
  他们最爱玩的是推铁环和火柴枪,这两种玩具,支援都没。最好的铁环是扎根家的,他有个亲戚在工具厂上班,特意给他做了这个质优不要钱的铁环。这铁环,瓷实,环上带了几个小铁环儿,推起来哗啦啦作响,扎根就因为这哗啦啦神气起来。许多铁环因为过重或过轻而不好推,但这个铁环,我这样胆小的男生也能推得哗啦啦的,足以证明是好东西了。只要支援到场,那个“铁环王”就到了他的手里,他推起来跑得更快,哗啦啦得更响。男生们一溜小跑跟在他的身后,一支“铁环部队”就在午后的操场上如长龙般飞舞着,直到铃声“当——当当,当——当当”地响起,他们才停下来回教室做上课准备去了。
  火柴枪是用自行车链条和橡皮筋做成的,当然还得有钢丝做的枪托。这个玩具数我的最好,看起来美观,还好用。但是我很少玩,因为父母总说玩这个不安全,我就听话地不玩了。我常借口忘带了,应付那些向我借火柴枪的同学。支援是不会找我借的,他玩的是来斤的,来斤的火柴枪是第二好的,我的不带来他的就算是第一了。把火柴挤在弹膛里,拉上枪栓,瞄准!射击!“啪”的一声,随着蓝烟给人带来一种快意。
  火柴不贵,二分钱一小盒,十小盒为一封,村民常买五盒,称为半封。有的人家很节俭,一年到头用不了几封火柴,比如支援家。所以他借来斤的火柴枪玩,还要来斤搭上火柴。支援的娘是绝对不会给他火柴玩的,但我家对火柴这样的小物件不在乎,我常拿着整盒的火柴来学校,多半会送给来斤,其实是间接地送给了支援。
  别人的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支援天天都能玩来斤的火柴枪,可惜不能带回家。如果搂着火柴枪睡觉,夜里可以做解放军打仗的梦,和电影一样,这是来斤说的,我没试过,因为我不需要。支援也没试过,因为他没有火柴枪。支援做梦都想有火柴枪,但是他既没材料也没有钱,做不成也买不起,只好跟人家换。支援有一个宝贝:大的玻璃球,我们平时玩的玻璃球都很小,他的要大上一倍,听说是赶集的时候捡到的。但是他的宝贝别人看不上,谁也不愿跟他换。我们都没有想到,他后来出事和火柴枪有关。
  校长陪着县里文史办公室的瘦干巴老头出现在校园里的时候,支援他们正在操场练射击,听到校长的喊声,支援把火柴枪交给来斤,跑了过来。支援不怕校长,校长是他的舅爷,但是不太亲,是远房的。支援满头大汗地跑到大槐树下,边用袄袖子擦额头边盯着校长,校长和那老头都是猪肝一样的脸色,还打着酒嗝。其实这顿午饭我父亲和语文老师也作陪了,他们现在一个在桌子底下,一个在床上打呼噜呢。
  “去,支援,爬到上边,把这铃上的字念念。”校长的话没完,支援已经上了树。树枝被他拨弄得乱颤,铃第一次在非常规时间轻响了起来,但是没有固定的节奏,谁也不当回事。
  “慢点,注意安全!”校长仰着头叫。
  “轻点,别碰坏了!”瘦老头也仰着头叫,他的普通话有些生硬,像是拿捏着说的。
  “乖乖,这上面还真有字呢。”支援在上面说了句。可他看了半天,也说不上来那是些什么字,只认识其中两个:“王”“年”。校长急了,说他瞪眼瞎,支援不高兴了:“那你让学习好的人上来看呀,让贾文明来看。”校长不说话,只恨自己不能亲自上去。瘦老头不生气,不着急,问:“再仔细看看,有丰吗?有元吗?”
  “没有,都没有。哦,有个雨,有个方。”支援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我怀疑他是随口乱说的,但他的认真劲儿骗过了瘦老头。“啊,我把这些字带回去研究,很可能,”瘦老头说着,凑近校长,“你要立功了。”
  接着校长和瘦老头同时打了个酒嗝,他们的脸都更紫更亮了。校长挥挥手让支援下来。等那瘦干巴老头走了,我们当学生的就把这些全忘了。
  柳树先发芽,染得操场周围一片鹅黄的雾气,接着这雾变得清晰了,树叶已经成了绿色,颜色也越来越浓。大家扯了柳枝做柳笛,笛儿没吹几次,铃就藏在树叶子里了。槐树的叶子茂密了,夏天就到了,蛙声和蝉鸣伴着热浪一起扑过来,男孩们玩的项目又增多了:游泳、摸鱼、采菱角、摘莲蓬……唯有捉蝉蛹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玩乐。
  田边的树,路边的树,院子里的树,都能捉到蝉蛹,说是捉,其实是捡。柳树上的蝉是极多的,操场外的那几行柳树,每天傍晚都有人光顾,许多人打着手电筒在找这种美味。蝉蛹傍晚从土里钻出来,慢慢爬到树上去完成它的蜕变,变成知了。但往往刚出土就被捉了去,放进油锅烹炸或者在鏊子上煎烤,可怜这虫儿经过数年的黑暗生活,刚见光明就让生命画了休止符。但馋极了的人们没在乎蝉的感受,只在乎蝉的美味,尤其是支援,他半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吃上一次肉,除了逮鱼捉虾解解馋,哪里有什么荤菜?稻田里、小河里的青蛙不能捉,谁都知道那是益虫,可蝉呢?谁也没说它是益虫,就凭它喝树汁,就证明它不是好东西。因此,所有捉蝉吃蝉的人都很坦然。
  整个暑假,操场边上都有人在捉蝉,甚至白天也有人拿嚼过的面筋来粘知了。但直到开学的前一天,伙房的校工老王头才发现学校的铃不见了!连绳子都没了!
  许多人和校长一样,以为丢的是绳子,铃还好好的。但是村里几个小伙子上了树去看,确认铃不见了。全村的人都是被怀疑的对象,但校长说:“决不能轻易乱怀疑任何人。”那些会爬树的人,都不自在了,这铃要是偷起来,上树不说,还要有点技巧。“要用滑轮原理!”我听到校长在我家喝酒的时候这样说。
  唯独我是最坦然的,这个时候,不会爬树不再是我的耻辱,而是我清白的证据。所有的人,就是所有的人受怀疑,也不会怀疑我的,因为我不会爬树!支援曾笑我是鸭子上不了架,又说我这鸭子还是旱鸭子,因为我也不会游泳!
  铃没了,学校经费不足,买不起新的。校长只好到铁匠铺讨了块废弃的工字钢,打了眼儿挂在老槐树最低的杈上,校长用一个小铁棍去敲,“咣咣”地,生硬刺耳,极不舒服。校长敲得无力,我们听着没劲。
  深秋,老槐树的叶子落光了,露出挂过铃的粗铁丝,虽然没有了铃的重负,但那铁丝早已深陷在树枝里,远看也像根树枝,在支棱着。
  冬天里,支援的大哥保卫应征入伍,是这一年村里唯一去部队的。这让他们家总算露了回脸,支援更是受到鼓舞,也开始认真学习了。兴许,戴红花穿军装的哥哥站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里让他太羡慕了,他决心也到部队去,坐绿色的大卡车,坐火车……那么他至少要有一张初中毕业证才行。
  支援的学习成绩逐渐有了起色,语文老师看他的眼神也温和了许多。支援不再是排在成绩单最后的人了,老师们都常会表扬他一两句,虽然那力度还不太强,但我明显感到了威胁,判断出支援的终极目标是要超过我。我对此无从防范,只能多下功夫。而支援不知何时起,不玩铁环和火柴枪了,那些浪费的时间正在悄悄还回到他的生命里。但是事情没按他的设想发展,他还是出事了。
  事情出在铃上。当我们都不得不接受也开始慢慢习惯那块旧工字钢的咣咣声的时候,铃却出现了。那天,我们正在上课,支援的娘哭喊着来到学校,闯进教室,对着支援大哭,“快去看看你妹妹吧,她的头——”支援没等她说完,就冲了出去,他娘在后面跟着往回跑。教室里乱了套,语文老师让我们安静写字,他也跑出去了,还没出校门,校长也随即跑去了。
  接下来的事,就不太妙了。
  支援家的院子里,佳佳正在哇哇大哭,她的头,卡在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里,那东西就是学校丢失的铃。抱着佳佳和铃,大家跑到村里的医务室。加了许多芝麻油来润滑,佳佳的脑袋才好不容易出来了,可她的两只耳朵却被磨了豁口,留下一辈子带着的印记。建设心疼妹妹,没有人注意到他找来一个大油锤,对着那铃下了手,铃“嗡”的一声就散了架,裂成四片不规则的片。校长也跟着坐在了地上。
  周末语文老师在我家的酒桌上聊天,我才知道了具体的经过。原来支援弄来铃,是想用铜舌去换一把像样的火柴枪,但是一直没机会出手。就把铃藏在了院子里的红薯地窖里,每次下地窖去拿红薯,都是支援的活儿,所以,家里人没有谁知道这里藏着铃。但是他的小妹妹佳佳,调皮得像个男孩,村里人说她老鼠洞里也要掏三把,她岂能放过这地窖?这天,五岁的她和几个孩子一起玩捉迷藏,她发誓要藏一个别人找不到的地方。果然,她窥视已久的地窖这次没上锁——不是锁,是地窖口上要盖一个预先编好的枝条盖子,再铺上稻草,压上石头,一是防动物来偷食,二是这样也保温,免得红薯冻坏。今天这地窖没上盖,是因为家里刚卖了水稻,从集上买了一板车红薯回来,正等着支援放学来了帮着放进去呢。水稻打成大米不够他们一家人吃的,换成红薯就绰绰有余了。
  佳佳很顺利地就踩着地窖壁上的脚窝下去了,她想把自己藏在红薯堆里,就使劲扒,后来那铃就露出来了。她觉得好玩,想当帽子戴,但是拿不动。她把头伸进去,想试试,头就再也拔不出来了,她的哭声把娘引来了,也是着急糊涂,直接去找支援了。后来的结果是,语文老师和校长看到了铃,看到了撅着屁股扎到铃里的佳佳。
  铃上有漆黑的淤泥。后来才知道,支援先把铃藏在河里的,他潜水下去,把铃安放在河底,结果秋天还没过去,他又给铃转移了地方,因为初冬是要清塘挖莲藕的,那地方不保险。他趁着水还不太凉,把铃捞出来,藏在地窖里。自从打算参军入伍,支援也顾不上玩火柴枪了,这铃也就没出手。没出手却露了馅,接着就出事了。
  支援的娘做了最拿手的“一锅出四样”,就是在一个锅里同时做四个菜,这其实是农家省钱的做法,但她做得很好吃,这是我父亲说的。斤把二斤猪肉和萝卜炖了,这是一道菜,旁边是粉条加白菜,再旁边是水豆腐,还有一样是黄豆芽,都在一个锅里咕嘟着。大铁锅的周围还贴了发面饼子,所有的菜连同这饼子都沾了猪肉的荤气,变得好吃无比。那天的午饭,支援的老爹陪着校长、语文老师、我父亲喝了好多酒,酒是本地最好的大曲,一块八一瓶呢,他老爹平时只喝散酒的。支援的娘在锅台忙着,支援帮着烧锅,侧耳听着堂屋里的喝酒和说笑声,他一直没敢吭气。直到天擦黑,客人们打着饱嗝走出院子,支援的老爹出来撒尿时吐了满地,然后倒床上打呼噜去了。支援的娘边收拾边笑着说他爹吃了又吐真是浪费了,“省给俺娘几个吃多好!”支援这才出门去找建设和佳佳来吃饭。
  本来这事也不算太大的事,偷窃学校公物,给支援一个严重警告啥的就行了。可就在几天后,瘦老头带着一群人来了,说那是古董,是宝贝。校长交不出东西,只好交出了支援。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了,支援立马成了一个有罪的人,校长和全村的人都惊恐起来。支援不说建设砸坏的铃,只说偷铃砸铃都是自己干的。
  围过来的人很多,我站在最外圈,踮着脚尖看。建设的肩头一耸一耸地,还不敢哭出声来。他娘一边侧耳听校长和瘦老头说话,一边准备着嚎啕大哭。支援拳头握得紧紧的,身子在发抖。就在大家估摸着会不会给支援判罪的时候,和瘦老头一起来的那个更瘦更老的白胡子老头,用他鼻梁上的酒瓶底和手里拿的放大镜仔细看了铃的碎片,之后他的话又把支援救了:“这个铃是有些年头了,但不是太久远,文物价值几乎没有。加上大自然的风吹雨淋日晒氧化和人为的撞击,即使不砸坏,不久也会自己坏掉的。”校长松了一口气,“是啊,要是哪天突然坏掉,砸到学生,责任更大了呢。”
  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有人指着支援脚底下的一汪水取笑说:“支援你尿裤子了。”支援“噢——”的一声嚎叫,冲出人群,他——疯了!
  第二年,我去县城上中学,对于学校里那刺耳的电铃声极不习惯。那是没有节奏的响声,永远是那么急促。初中二年级,我学了物理,明白了滑轮构造,这才想起,支援早就在他偷铃的时候用上这个原理了。我不知道,如果他和我一起学物理,会不会超过我。可他,永远不会进学校的门了。
  发稿/庄眉舒 zmeishu@QQ.com
其他文献
编者按:对西方政治的批判性研究,是近来学界关注的一个方面。到底怎样才是对当下西方政治的恰当理解?本刊约请几位长期观察西方政治、社会肌理的学者,来分别谈谈他们的看法。此文为第三篇。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基督徒特别是福音派的政治态度从有距离的介入转化为动员式的参与,这根本上是因为他们卷入了一场文化战争(culture war)。他们提倡宗教道德和传统家庭的主张曾是美国的文化规范,却逐渐在日趋
[摘 要]“问题串”就是将或并列或递进的小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自我突破,获取新知。那么,如何才能使“问题串”激发学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本文以初中物理为载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问题串 初中物理 物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53  初中学生的年龄尚小
登山攀岩 同出一辙杜阿迪的悲剧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传播得很快。欧美媒体为此大做文章,讲述攀岩运动从远古时代到今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攀岩运动的快速进步。攀岩属于登山运动的一部分,登山者的最高目标是征服珠穆朗玛峰等各座高峰,而攀岩者的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现代人造岩墙。徒手攀岩不能使用工具,仅靠双脚和身体平衡向上攀登,属于人类最古老的运动之一。攀岩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生存与安全是远古时代
一  《禹贡》和《山海经》是现存仅有的两部先秦地理书,但两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禹贡》是九州正宗,《山海经》是大荒怪谈。  《禹贡》载于五经之一的《尚书》,古人相信它是大禹亲自所作,“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书序》)。《禹贡》九州观作为华夏世界的空间图式,对传统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地理学辨方正位、叙列山川的基本依据,也成为历代王朝体国经野、画州分郡的神圣原型,《
周羽,一名自得其乐的中学教师。学生在QQ里对她的评价是“孩子气”“可爱”“幽默”——也许,保持一颗童心是她喜欢儿童文学创作的内因吧。因为身处校园,她喜欢讲述原汁原味的校园故事,坚持文学的真诚是她故事的最大特色。在这些鲜活的故事中,我们能读到生命的幸福与飞扬,读到一位麻吉(意为“朋友”)老师的爱与激情。    “开心农场”风靡全班。大家“偷菜”偷得不亦乐乎。甭管平日亲近不亲近的,熟悉不熟悉的,最近全
一  作为台湾外省第二代指标性作家,朱天心的作品一直置身于“解严”后台湾文坛硝烟弥漫的意识形态战场中。虽然朱天心本人一再强调“我不会让任何东西凌驾于文学之上”,但是在某些时候,朱天心强烈的知识分子性格,仍然促使她放弃更为个人化、更为幽微的文学探索,而转向以笔为旗的介入、公共论坛式的写作。《小说家的政治周记》(二○○一)便是她对台湾政治生态强烈不满的抗议之书。她也在二○○四年参与发起公民组织“族群平
马拉多纳说他得到了一份“毕生向往”的工作、实现了“一个人生梦想”。只是一切很难让人相信马拉多纳会“毕生向往”为国际足联工作。 马拉多纳和国际足联,天生就是不应该走到一起的死敌。一个是放荡不羁、天资横溢的足球天王,另一个是深陷各种腐败丑闻的国际足球管理机构。一个曾经以自己天才的表现,让世界杯成为永恒传奇,另一个帮助架构了世界足球体系,却难以摆脱超国际性组织疾病的强势团体。一个是争议和丑闻不断的奇人,
编辑,孜孜,舍己耘人,历来达官贵人、大款巨贾似未必屑于一顾。然,际会风云,时下“编辑”之职,竟然蒙某些当路者所垂青。仕而优则“编”。君不见由“长字辈领衔主编、顾问的书刊、音像等出版物,宛如不尽长江,滚滚东流,成为名实难副的“第二职业”。至于发行渠道,以“察颜观色”见长的部属,“公”事“公”办,自有“公”款。偌大中国,小小文化垃圾何足挂齿。  念及以“清贫”自尊的书呆子,委实可怜。一袭布衣,一盏孤灯
日前购得席慕蓉自选诗集《河流之歌》。购买的冲动是因于对此书装帧的喜爱。封面是粉灰色调的五彩图案,细细密密,波纹一般涌叠,又如水鸟羽毛一般丰实、绚丽、柔滑。中间是黑白的席慕蓉花卉,仿佛是兰花吧。打开护封,又是老黄色的内封,中间相同位置,白线条勾勒出的席慕蓉花卉,一株蒲公英飘摇。  席慕蓉的诗以前看过许多,最初只是怀旧的浏览。眼前扫过的是熟悉的诗句,让我想到几年前刚念大学时,是最喜爱诗的时候,也是席诗
九月九号的一条“我最重要的它和她”以及一张小清新合照让葛天这个名字迅速窜升到各大网站的热搜榜单。  葛天何许人也?照片中那个丰满靓丽的女孩凭什么嫁给刘翔?本着八卦娱乐的心态先是搜索了葛天的微博,然后上了百度和天涯,最后又看了一遍评论,我就放心了。原来怀疑她整容的人不止一个,原来知道她家境富裕的人不止一个,竟然还有好事者仅从面相就分析出这对恋人的女强男弱。幸好我不算是刘翔的粉丝,不然石头心也会变成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