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为啥还是落后的代名词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日前一项调查显示,这些年来,51.2%的受访者对“农村人”的印象改变了很多,然而,也有40.3%的受访者認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
  很多时候,一个人是农村出身,还是城市出身,并非仅仅具有地理层面的意义,而往往直接被冠以进步还是落后的价值标签。出身农村的人,哪怕日后做得很成功,其身后似乎也总是拖着一条无形的长尾巴,有意无意地做着“习惯性遮掩”的动作。“农村人”依旧在歧视与自认为受到歧视的泥淖中挣扎。
  尽管调查也显示,51.2%的受访者对“农村人”印象改变很多,但这种改变往往有个限度,即只是在道义上、情理上认为不该歧视农村。这其中,可能有出于道德自觉的主动体恤、理解,也有城乡之间交流互动增多之后的观念渐变。就像报道中提及的那些高校大学生,在接触、了解到农民工真实生活状态后,从心底里产生的震惊一样。
  然而,至少从目前的情势看,“农村人”在公众视野中的印象还很难立马好转,这个群体获得尊重之难,并不比农民增收更容易。
  首先,农民群体依然庞大芜杂,其间缠绕裹挟着诸多复杂的命题,并非单纯是一个居住地就可以说清楚。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困扰、难题,比如城市化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权益受损问题、公共服务缺乏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农村人”那里找到参照物。即便不能说农村人都是最终的受害者,但他们在其间的无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身处底层,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定位时,往往也倾向于自卑,很难有其他社会群体那样的自信。
  其次,当下社会在价值评判标准上的过于单一、固化,也让“农村人”不可能真正成为社会上值得羡慕的人群。富人与掌控权力资源的人符合这一评判标准。而“农村人”在以往还聊以自慰的勤劳、淳朴、善良,在新的富贵语境下,往往一钱不值。明面上看,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好像接受着方方面面的关注,而事实上,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凝聚力,也缺乏忠实的代言者。很多时候,他们与权势集团的博弈筹码,只是微薄的土地和宅基地。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但总体而言,在交通、通信、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投入上,农村获得的公共财政支持,依然很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与现代文明的隔膜,由此产生的巨大割裂,注定会长久撕扯着中国人的情感。
  早在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1.27%。对于一个传统上以农为主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人口城市化”固然可喜可贺,但是,仅仅是人口比例的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农村人”价值的提升,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群体备受歧视的现状。除了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关键还是要改变权利不公平、机会不平等、价值过于单一的现状。唯有先解决人的问题,方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的问题。
其他文献
山东省鄄城县通过抓好示范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兴鄄”三个重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原则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法语作家,法兰西学院成立三百五十余年来第一位女院士,其作品以历史小说成就最高。传统的历史小说大多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尤瑟
为什么农村发生违法案件,受害农民往往选择私了而不诉诸法律?为什么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首选上访之路而不是法律途径?   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思维与主张,是保障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作为中国社会的末梢神经,农村法治建设对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尤为重要,但是在缺少法治传统的农村社会,这项工作依然艰巨。   农民“不知法”“不懂法”导致法律意识淡薄   王太吉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也是华中师范
期刊
肉种鸡应饮用自来水或清洁的井水,尽量避免饮用河水,以防水源污染,感染疾病。
期刊
建设占用耕地时,把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抢救耕地”工程今年将全面推进.近日,就这一流失耕地“起死回生”话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接受了媒体专访.
期刊
秋季空气比较干燥,饲料充足而营养丰富,是家免繁殖的大好季节。
从山东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山东省确定三个县(市)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奶牛、蔬菜、小麦和玉米四大农业领域率先“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