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总量占世界水泥产量1/3以上。近年来,我国水泥行 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2000-2002年水泥产量分别为597、661、725亿吨,增幅分别 为42%、107%和97%。全行业2000年扭亏为盈,2001、2002年分别实现利润298亿 元和465亿元。今年以来,水泥行业经济运行和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市场发展态势向好
市场产销两旺、价格稳定。受国民经济增长拉动,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水 泥市场需求旺盛。今年1-9月,水泥产量586 亿吨,增幅为163%,预计全年可达8亿吨 。浙江、江西、上海、山东、天津、江苏、安徽、宁夏和贵州水泥产量增长超过20%以上。 水泥价格总体平稳,局部地区有升有降。其中华东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泥价格上涨30-50 元/吨;四川、新疆地区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北京、吉林等地区价格下降约10-30元/吨;全国 水泥平均价格总体比去年上涨5元/吨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前八个月,水泥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187 %,实现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088%。大中小型水泥企业,不同经济类型水泥企业,利 润总额均呈增长的趋势,基本保持着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供需总体平衡,地区差异明显。从全国市场情况看,水泥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但地区之 间差异明显,价格有升有降。华东地区,虽然水泥产量增长幅度超过20%,但仍供不应求。 山东省不仅“大水泥”供不应求,“小水泥”也销售旺盛。北京地区,由于北京市及周边地 区水泥企业看好北京奥运市场,进京水泥增长过快,造成供需失衡。上半年水泥价格下降,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以上情况在甘肃、兰州等地区也有发生。
投资呈现多元化
由于全社会对水泥需求旺盛,水泥行业效益回升,全国各地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地区 ,企业、社会和银行对水泥的投资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2002年全国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线51条,总投资达到92亿元,比2001年增加近一倍。截止到2003年8月统计,全国在建和拟 建新型干法生产线242条,总投资达到566亿元。
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投资呈现两个特点:从项目建设规模看,大型化趋势明显。2002年当 年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1000吨规模的占有相当比重,而2003年在建和拟建项目 中日产2000吨规模以上已占绝大比重,其中日产4000吨规模以上的超过50%。从项目投资来 源及构成分析,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领域,外资 及港台资金对投资中国水泥工业表现出较强意愿,民营及外企投资占水泥项目总投资50%以 上。
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竞争力快速提高,全国范围内新建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的现象已得到 有效遏制,立窑水泥产量虽然还在增长,2001年增长4700万吨,2002年增长3200万吨,但增 长速度已在逐年下降。
目前立窑水泥增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市场形势好转,部分企业扩径改造,增加生 产能力;二是部分地方仍有违规新建立窑情况;三是部分前两年被明令淘汰关闭的小水泥企 业出现 “死灰复燃”。
结构调整逐步到位
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加快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据统计,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由2000年 的10%提高到2002年的167%。预计2003年还将增加700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比重将达到2 3%~24%。水泥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地区结构有所改善。各地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 体趋势向好,从而为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解决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创造了条件。北京、 上海、深圳计划全部淘汰立窑,天津、辽宁、吉林立窑水泥产量去年已开始下降,浙江、甘 肃今年立窑水泥产量预计也将减少,这些地区立窑发展的势头已得到有效抑制。
大型企业实力增强。2002年统计的4626户企业中,大型企业占企业户数3%,产品销售 收入达386亿元,占总销售收入27%,实现利润27亿元,占利润总额58%。大型企业平均销 售利润率7%。
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全国水泥生产企业已由1999年近8000户减少到4600多户。安徽海 螺集团去年水泥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预计今年将接近4000万吨,已经逼近世界水泥行业前 5强。1998年前10位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不到5%,2002年提高到83%,预计今年将达到15 %左右。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对提高我国水泥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促 进和导向作用。
三大问题成为瓶颈
立窑总量偏大,结构调整艰巨。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较晚,基数小,比重低。水泥总 量中75%以上仍然是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生产的水泥。目前立窑水泥每年仍有相当数量增长 ,特别是河北、山东、江苏等水泥大省,新型干法增长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增长的节奏, 导致立窑水泥增长较多。增加了进一步淘汰的难度。
局部地区存在盲目投资苗头。水泥销售区域性较强,具有合理的运输半径。虽然新型干 法水泥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个别地区已出现盲目投资苗头。例如,北京 周边地区2002-2003年已建成和将要建成投产共24条生产线,新增熟料能力近2000万吨。由 于新上项目过于集中,又没有相应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甚至违规新建立窑,使水泥供应量大大 超过北京市场需求增长,形成局部供大于求。
西部地区部分企业新上项目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负债较多,造成项目建成后,财务费用 增加很大,产品成本增加,缺乏竞争力。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将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引发 恶性竞争。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前两年建成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中,部分规模偏小。2001-2002年已建成91条生产线中 ,日产1000吨及以下规模的生产线54条,占全部项目产能的35%。对小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发展如不加以引导和控制,今后就会出现因其缺乏竞争力再行改造和淘汰的后果。
矿山资源和环境面临压力。我国石灰石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在合理开采、综 合利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一般都有自备矿山,实行正规开采,石灰石 矿山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立窑水泥普遍实行民采民运,矿山利用率只有40%,低品位矿 山基本不利用,资源浪费惊人。某些地方水泥产量增长较快,而大量石灰石资源未做地质勘 查工作,资源短缺将制约这些地方水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立窑水泥企业因其生产工艺固有缺陷,加上环保投入不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烟尘、粉 尘排放问题,污染严重;有的企业管理不规范,为了节约成本,环保设备时开时关,不能严 格实行达标排放。少数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环境重视不够,监管不严,执法不力,致 使环境遭到破坏。
市场发展态势向好
市场产销两旺、价格稳定。受国民经济增长拉动,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水 泥市场需求旺盛。今年1-9月,水泥产量586 亿吨,增幅为163%,预计全年可达8亿吨 。浙江、江西、上海、山东、天津、江苏、安徽、宁夏和贵州水泥产量增长超过20%以上。 水泥价格总体平稳,局部地区有升有降。其中华东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泥价格上涨30-50 元/吨;四川、新疆地区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北京、吉林等地区价格下降约10-30元/吨;全国 水泥平均价格总体比去年上涨5元/吨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前八个月,水泥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187 %,实现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088%。大中小型水泥企业,不同经济类型水泥企业,利 润总额均呈增长的趋势,基本保持着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供需总体平衡,地区差异明显。从全国市场情况看,水泥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但地区之 间差异明显,价格有升有降。华东地区,虽然水泥产量增长幅度超过20%,但仍供不应求。 山东省不仅“大水泥”供不应求,“小水泥”也销售旺盛。北京地区,由于北京市及周边地 区水泥企业看好北京奥运市场,进京水泥增长过快,造成供需失衡。上半年水泥价格下降,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以上情况在甘肃、兰州等地区也有发生。
投资呈现多元化
由于全社会对水泥需求旺盛,水泥行业效益回升,全国各地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地区 ,企业、社会和银行对水泥的投资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2002年全国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线51条,总投资达到92亿元,比2001年增加近一倍。截止到2003年8月统计,全国在建和拟 建新型干法生产线242条,总投资达到566亿元。
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投资呈现两个特点:从项目建设规模看,大型化趋势明显。2002年当 年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1000吨规模的占有相当比重,而2003年在建和拟建项目 中日产2000吨规模以上已占绝大比重,其中日产4000吨规模以上的超过50%。从项目投资来 源及构成分析,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领域,外资 及港台资金对投资中国水泥工业表现出较强意愿,民营及外企投资占水泥项目总投资50%以 上。
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竞争力快速提高,全国范围内新建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的现象已得到 有效遏制,立窑水泥产量虽然还在增长,2001年增长4700万吨,2002年增长3200万吨,但增 长速度已在逐年下降。
目前立窑水泥增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市场形势好转,部分企业扩径改造,增加生 产能力;二是部分地方仍有违规新建立窑情况;三是部分前两年被明令淘汰关闭的小水泥企 业出现 “死灰复燃”。
结构调整逐步到位
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加快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据统计,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由2000年 的10%提高到2002年的167%。预计2003年还将增加700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比重将达到2 3%~24%。水泥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地区结构有所改善。各地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 体趋势向好,从而为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解决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创造了条件。北京、 上海、深圳计划全部淘汰立窑,天津、辽宁、吉林立窑水泥产量去年已开始下降,浙江、甘 肃今年立窑水泥产量预计也将减少,这些地区立窑发展的势头已得到有效抑制。
大型企业实力增强。2002年统计的4626户企业中,大型企业占企业户数3%,产品销售 收入达386亿元,占总销售收入27%,实现利润27亿元,占利润总额58%。大型企业平均销 售利润率7%。
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全国水泥生产企业已由1999年近8000户减少到4600多户。安徽海 螺集团去年水泥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预计今年将接近4000万吨,已经逼近世界水泥行业前 5强。1998年前10位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不到5%,2002年提高到83%,预计今年将达到15 %左右。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对提高我国水泥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促 进和导向作用。
三大问题成为瓶颈
立窑总量偏大,结构调整艰巨。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较晚,基数小,比重低。水泥总 量中75%以上仍然是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生产的水泥。目前立窑水泥每年仍有相当数量增长 ,特别是河北、山东、江苏等水泥大省,新型干法增长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增长的节奏, 导致立窑水泥增长较多。增加了进一步淘汰的难度。
局部地区存在盲目投资苗头。水泥销售区域性较强,具有合理的运输半径。虽然新型干 法水泥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个别地区已出现盲目投资苗头。例如,北京 周边地区2002-2003年已建成和将要建成投产共24条生产线,新增熟料能力近2000万吨。由 于新上项目过于集中,又没有相应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甚至违规新建立窑,使水泥供应量大大 超过北京市场需求增长,形成局部供大于求。
西部地区部分企业新上项目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负债较多,造成项目建成后,财务费用 增加很大,产品成本增加,缺乏竞争力。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将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引发 恶性竞争。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前两年建成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中,部分规模偏小。2001-2002年已建成91条生产线中 ,日产1000吨及以下规模的生产线54条,占全部项目产能的35%。对小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发展如不加以引导和控制,今后就会出现因其缺乏竞争力再行改造和淘汰的后果。
矿山资源和环境面临压力。我国石灰石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在合理开采、综 合利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一般都有自备矿山,实行正规开采,石灰石 矿山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立窑水泥普遍实行民采民运,矿山利用率只有40%,低品位矿 山基本不利用,资源浪费惊人。某些地方水泥产量增长较快,而大量石灰石资源未做地质勘 查工作,资源短缺将制约这些地方水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立窑水泥企业因其生产工艺固有缺陷,加上环保投入不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烟尘、粉 尘排放问题,污染严重;有的企业管理不规范,为了节约成本,环保设备时开时关,不能严 格实行达标排放。少数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环境重视不够,监管不严,执法不力,致 使环境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