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扎特古道三梦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自然世界的骄子,世界自然遗产——托木尔峰及其周边的冰川、森林、草甸,构成了一幅宏伟的立体图画。仰望冰河之上的托木尔冰峰,会令人深切感受到造物的博大与宏阔,进而产生对自然的敬畏。
  尽管迟至20世纪40年代,这座冰峰之上的冰峰才获得了初步准确的高度数据,并由此确立了它天山第一高峰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在此之前对它一无所知。我相信,在口耳相传的民间诗歌、神话或者传说故事中,这座山峰的形象必然会一次次出现。在另外的语境与历史中,它或许有另外的名称。
  人世间的纷繁变迁极易造成无文字记载历史的散失与湮灭。关于托木尔的信息,我们无法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汲取更多,因此无法赋予它更多历史的厚重。所幸的是,在托木尔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著名的驿路:穆素尔岭道和拔达岭道。这两条道路,从汉唐时期直到20世纪40年代都赫赫有名,留下了无数传说与故事。
  穆素尔岭道,就是目前在旅游探险界颇为著名的木扎特古道(又称夏特古道),位于托木尔峰的东侧,它南起温宿县的克孜布拉克,北至昭苏县的夏台,长约120公里;拔达岭道位于托木尔峰的西侧,曾为汉代中原通乌孙国都的重要孔道。
  在有关我国西域地区的历史典籍中,关于这两条古道的记载比比皆是。尤其是木扎特古道,因其属连接南北疆的最捷路径,古往今来商旅不断,行者络绎,并因此而留下了很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与故事,在正史与野史或者旅行者的游记中,这条古道因其路途艰险,往往令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留下了关于它的众多咏叹。
  托木尔冰峰与木扎特古道就此形成了唇齿相依的组合。自然的托木尔与人文的木札特紧密连为一体,它们因此成为游吟诗人与草原歌手传诵的对象。
  从冰河到驿站,从松涛到驼铃,从自然的托木尔到人文的木扎特,这是一条出世到入世的通道。踯躅在托木尔的冰川乱石之间,游吟于木扎特古道的冰蹬古城之侧,是在翻阅一部厚重的人与自然的史书,在此,就让我们从木扎特开始,来追寻掩藏在这部古书中的秘密,因为那是一扇通向过去和未来的时空之门。
  冯嫽之梦
  风刮起来了,马队行进的速度很慢,因为马的蹄子在冰面上很容易打滑。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只要一起风,就会下雪或者冰雹。你看,那坚硬的、如小指头般大小的冰雹已经开始在风线中斜冲直击,像远方弓箭手射出的一支支长箭般击打在我身上,即使隔着一层羊皮袄,也能感觉到它的力量。
  公主的长女弟史到长安学鼓琴回来了,皇帝决定把她嫁给龟兹国的国王绛宾为妻。我护送弟史出来时,公主反复叮咛我要小心谨慎,不要出任何差池。不过,除了这条路很难走之外,还有什么危险呢?西域的这些国家,大半都已经归属我们汉朝天国,皇帝还给他们颁发了符节印信与朝服,他们不会来攻击,而真正危险的匈奴人离这里还很远。
  这条路,我来来回回走了很多趟,这条山路很难走,风霜雪雨常常侵袭,冰原上还有很多大的裂隙,以往,士兵们通过这里时,经常有人一脚踏空,很危险。
  我们出来已经三天了,路程也走了大半,龟兹国就在山的那一头,是这里的一个大国。当然,比起我们的汉朝天国,它的人口和疆土都无法相比,只能算一个小国家。
  皇帝是英明的,为了驱逐匈奴,他把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国。在此之前,皇帝接受了博望侯张骞的建议,让江都公主细君嫁到了乌孙国,联络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可惜的是,细君公主三年之后就去世了。于是,武帝又派楚公主解忧来到了乌孙国。
  我是跟解忧公主一起来到乌孙的,现在想起几十年前来到这里的情景,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梦。
  人物正史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刘彻派解忧公主远嫁和亲到了乌孙国,冯嫽以解忧公主侍女的身份作为陪嫁来到乌孙。她熟知历史,精明干练,实际上承担的是解忧公主政治顾问的重任。
  在西汉王朝,解忧是对外和亲公主中唯一的一位参与军国大事的一品夫人。而她的计谋之所出,多求助于冯嫽。汉朝与乌孙军事联盟的形成,以及两国联兵夹击匈奴的胜利,其中都有冯嫽的功劳。她那孜孜不倦地维护团结安定、开创和平局面的言论和行动,也博得了西域诸国的尊敬和爱戴。正因如此,西汉王朝曾经命她以解忧公主的钦差大使,持汉旌节,驾锦车,遍访天山以南“城郭诸国”。
  她出使诸国时已年过半百,却不辞辛苦地翻雪山,越大漠,历严冬,踏酷暑,她每到一处,都受到上上下下隆重而热情的礼遇。她为各国排内忧,解外患,讲礼仪,说道德,扬善抑恶,推心置腹,使汉朝恩义广布大小绿州。因而,“城郭诸国”都尊称她为“冯夫人”。
  甘露三年(前51),解忧公主的大儿子元贵靡、小儿子鸱靡先后病死。当时,解忧公主已是70岁的老人了,非常思念故土,她给皇帝上书后,汉宣帝就派人把她和冯嫽一起接回长安,并以公主之礼照顾解忧的饮食起居。对冯嫽也以厚禄优礼相待。
  元贵靡死后,他的儿子星靡代立为乌孙大昆弥。由于星靡年幼,尚无力执掌国政。冯嫽对此很不放心。她向皇帝上书请求返回乌孙镇抚星靡。当时,汉宣帝驾崩后由太子刘爽即位,史称汉元帝。
  元帝考虑到西域的安全,虽然不忍心让70多岁高龄的老妇人出使,但由于冯嫽情真意切,一片赤诚,只好同意了。
  初元元年(前48),老态龙钟的冯嫽又精神抖擞地第三次远赴乌孙。乌孙的臣民听说她回来了,许多人骑马跑出几百里远道相迎……
  纵观一部《汉书》,虽然未能为冯嫽单独开篇立传,但从《西域传》中有关她的描写来看,也足以透视出她在西域的作为了。西汉时期共派出18任西域都护,从他们的政绩和功业来论,也只有郑吉和段会宗可同冯嫽相媲美。
  解忧之梦
  现在已经是三更天了,外面又刮起了大风,帐篷被吹得晃个不停,也不知道冯嫽与弟史现在走出了山口没有。如果山上下起冰雹或者大雪,或许她们明日才能出山。
  冯嫽与弟史现在走的路我也走过。多年前,皇帝的诏命下达给我后,我就走过了那条艰险难行的冰道,随后又走过另外一条更加难行的冰道来到了乌孙,并且见到了我的夫君——乌孙王。   与我一样走过这两条冰道的还有江都公主细君,她和我一样,也是奉皇帝诏命嫁到了乌孙。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黄鹄歌》是细君作的。在细君没有来乌孙之前,我与她在大汉的皇宫里相识。那时候,眉目如画、温婉淡雅的细君常常唱歌给我听,那时她唱的歌没有这么凄苦,而是有着一种欢乐的调子。
  细君是太文弱、太安静了,就像淡淡开放在花园角落里的一朵菊花。灞桥垂柳,渭河蒹葭,与这里关山冷月、大漠吹寒的景致太不相同,像细君这么柔弱的女子,怎么能在如此酷烈的环境中生存。
  细君去世后,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她,一想起她,我就会想起这首歌。
  武帝刘彻是我的叔父。这几年,匈奴人对我们大汉天朝的侵扰越来越频繁,皇帝对此忧心如焚。那天,我随父亲来到宫里见到皇帝时,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愿不愿意去西域?”而在我心里,自从知道细君的死讯后,就预感到皇帝将会派我接替细君。所以,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反而镇静了下来,当场就答应了。
  为什么不答应呢?难道说,被皇宫与我家楚王府四周那低矮的宫墙圈禁的世界,会比这里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更加壮阔吗?以前,博望侯张骞跟父亲谈话时,常常会充满神往地讲述他在西域见到的雄奇壮丽的风光,长河落日、海市蜃楼、草原牧歌,这些景象,是在王府与宫中永远无法想象的。
  我来了,乌孙。
  我来到这里时,虽然乌孙人对我很好,但是他们并不完全相信我大汉天朝有能力保护他们不受到匈奴的掳掠,因此不愿意与我大汉天朝一起出兵攻打匈奴。好在我和冯嫽做了很多事情,向他们证明了我大汉天朝的力量。如今,有30多个国家归附了汉朝。
  这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等孩子们的事情办理完毕,我也该回去看看,看看皇帝,看看长安,看看我的亲人。
  外面的风又大了一些,开始下雪了,不知道冯嫽与弟史现在到了哪里?
  人物正史
  张骞出使西域、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许多人都知晓。然而,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王昭君出塞之前,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也曾被派往西域去执行和亲的使命。这位杰出的女性就是刘解忧(解忧公主)。
  西汉初期,匈奴每次进犯,汉朝都奉上黄金、美女、丝绸、醇酒、粮食等使之退兵。汉武帝时,接受了张骞的建议,第一次派出刘细君公主远赴西域乌孙国和亲,联络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遗憾的是,由于性格内向,语言不通,不能适应西域艰苦的生活和特殊的文化,刘细君三年之后就去世了。于是,汉武帝又派楚公主刘解忧去继续执行和亲使命。
  解忧公主的爷爷刘戊就是如今的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墓主,根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是她的叔父,她是从徐州出发,踏上去乌孙国和亲的历程。她的封号是楚公主。
  解忧公主不仅是一位去和亲的公主,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解忧公主和侍女冯嫽(徐州人)到乌孙国后,持汉天子符节,代表汉朝在西域进行了广泛、高超的外交活动,使西域各国归顺汉朝。解忧公主按照乌孙国的习俗,两次改嫁,深得乌孙国王的信赖和臣民的爱戴,并使乌孙国改变立国战略,执行联合大汉抵抗匈奴的自立路线。在汉朝与乌孙联军的共同反击下,匈奴最终走向衰落。
  由于解忧公主的巨大作用,乌孙国和西域多国归顺大汉,使新疆进入中国的版图,成为祖国的领土,解除了大汉的后顾之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丝绸之路上多国关系的发展。
  在解忧公主和亲乌孙以及匈奴臣服大汉后,汉朝又派遣王昭君下嫁给匈奴单于,但那已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巩固民族团结和两方关系了。可以说,解忧公主和冯嫽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代女外交家。
  梁建方之梦
  驿站里火光真暗,远不如大帐里的塘火温暖明亮。到冬天了,外面很冷,不知道军士们的军帐里是否寒冷,等一会应该去巡查一番。
  从这条山路前进,就到了弓月城,那是我们的一个大营盘。这次出战,皇帝对我和契苾何力寄予厚望,物资供应很充分,但是山路太难行,影响了行军速度,希望出山后敌军还没有逃遁。
  这座山很高,远方的山峰常年都有皑皑冰雪,当地人称呼那座山峰为凌山。我在西域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座山已经很熟悉了,它什么时候发洪水,哪条道路冬天不能走,一路上在哪里可以建补给站,我心里都清清楚楚。这次皇帝命我为弓月道行军大总管,也许正是看中了我对这里山川地理的熟悉。
  10天前的军事会议上,大家对于选择哪条路线进击伊丽水一带的突厥叛军主力意见很不统一,最后还是我决定走这条路。毕竟从这里翻越大山,只需要走200多里,比绕道北庭要近几千里。唯一不足的,就是将士们翻山越岭太劳累,而战场形势又不允许将士出山后休整。不过这也没有妨碍,因为我军士气甚高。
  突厥叛军的军旗上,绣有一颗金色的狼头,多年来号称“狼军”,他们的军力也很强。但是,我大唐军队在西域征战几十年,尚未有败绩,他们并不是我们的对手。可气的是,敌军阿史那贺鲁这次叛乱选择的正是我大唐太宗皇帝去世之时,时机很好。
  太宗皇帝征战一生,英明神武,恩义广被,令西域各部族尊敬非常,在他们眼中,太宗皇帝是统治广袤山川的“天可汗”。有太宗皇帝在,像阿史那贺鲁这样早就心存异心的突厥将领也不敢稍有动作。
  这里千百年来就是我大唐的土地,是大唐百姓繁衍生息的热土。千百年前,汉朝的将士们就在这里与匈奴人战斗,并且最终把匈奴人驱逐了出去。那时候的汉武帝,想必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果没有汉朝将士们的热血浇灌,这片土地保存不到今天。现在,我继续的是卫青与霍去病的事业,我要像他们一样去战斗。
  驿站里现在比刚才温暖多了,是不是因为我想起了前人的事业,觉得热血沸腾?将士们呢?他们觉得冷吗?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这次出征,是为了保卫我大唐百姓安宁的生活?   我该去将士们的营帐看看了。哦,外面开始下雪了……
  人物正史
  秋,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掠数千人。诏左武侯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侯将军薛孤吴仁为副,发秦、成、岐、雍府兵三万人及回纥五万骑以讨之。
  ——《资治通鉴》卷199《唐纪十五》
  这场战事发生在公元652年。
  在唐朝中央政权的政治势力进入中亚前,西域广大地区经历了一段政治局势极不稳定的时期。
  当时,西突厥汗国内外矛盾十分尖锐。对外征战不息,上层统治者争夺汗位,内乱迭起,各族人民不堪其苦,纷纷揭竿而起。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安定和平的局面。迫于这种压力,西突厥汗国乙毗射匮可汗、阿史那贺鲁于公元649年左右归附唐王朝。
  之后,阿史那贺鲁被唐朝委以瑶池都督、招讨以西突厥左骁卫大将军的重任。
  公元650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阿史那贺鲁乘机向西扩张自己的地盘,吞并了乙毗射匮可汗的领地和部众,建牙帐于弓月(今伊宁市北)和千泉(楚河流域),自号沙钵罗可汗,统有五咄陆和五努矢毕十姓之众,于公元651年公开叛乱。
  公元652年,唐朝政府命梁建方为弓月道大总管,率府兵3万及回纥兵5万骑出征,先后破西突厥处月、处密两部,收复庭州,基本上消除了阿史那贺鲁对天山东部地区的威胁。正是:“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军激战伊丽水,已报生擒西突厥。
  玄奘之梦
  高昌王■文泰送来一路护送我的驼队,三个月前已经回去了。在屈支,那支驼队的首领给我留下了两个装水的大皮囊和一根胡桃木制的很结实的手杖。他告诉我说,再往前走,就是远近闻名的凌山,那条路很难走,但是要去天竺,必须翻过这座山。
  驼队走后,我在屈支停留了三个月。在这次出发前,我就下定决心,不管山路多么艰险,我都要向前走。
  难道在经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莫贺延碛之后,我会在这座山的面前止步不前吗?绝不!我出发前,曾经告诉过我的弟子:“宁可就西而死,岂可归东而生!”在长800余里的莫贺延碛,陪伴我的胡人石盘陀,不堪前路艰险而离我远去,只剩下我一人一马独行。那时候,我走了100余里后,因为迷路,去找野马泉不得。下马饮水,因为盛水的皮囊太重,失手打翻在地,千里之资,一朝斯罄。即使这样,我四夜五日无一滴水饮,还是走出来了。
  难道还有比那段路更难的路吗……
  进山了。一路上,我看见了很多骡马的枯骨。看来,倒毙在这条路上的人和骡马有很多。向导说,这里年年都有商人因遇到洪水、泥流、雪崩而丧命,这些枯骨,也不知道遗留了多少年。
  我离开长安西行时,大唐立国不久,有不许官民越界去西域诸国的禁令。一些大寺院的长老,怕我求得真法,威胁他们的地位,也千方百计暗中阻挠我求取真经。但是我不怕,正像这座崎岖难行、遍布冰雪的山道一样,走过了,就不再觉得有多难。
  与高昌一样,在屈支一带,佛法也很盛行。我来到这里之前,寺院里的长老们从胡商那里听说过我。我一到,他们就请我去讲经。那座寺院是昭怙厘大寺。200年前,龟兹王国的高僧鸠摩罗什曾在大寺升座,为西域各国王公讲经,弘扬佛法。鸠摩罗什在这里受到了非同寻常的礼遇,甚至连王公都甘愿在他升上金狮子座讲经时俯身为蹬,西域佛法之盛,由此可见。
  我在昭怙厘大寺讲经两个多月。昭怙厘大寺有东、西两座,隔河相望,名字相同。寺院里的佛像雕塑与长安的相比,丝毫不逊色,同样是宝相庄严。
  又开始下雪了,胡天八月即飞雪。山上的雪,尤其下得频繁。向导说,再往前走,就是一段布满冰雪的达坂,翻过达坂,就快到了另一端的草原,那里的天气就不会像这里那么糟糕了。
  翻过两座山了,天越来越冷,雪花很快变成了雪粒,打在人脸上很疼。前方的冰雪达坂还没有到,而天已经快黑了,我想,该找个地方宿营了……
  人物正史
  贞观元年(627),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五烽,过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
  贞观二年(628)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受到高昌王■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穆素尔岭,今天山木扎特古道)、素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迦毕试国、赤建国、飒秣建国(今撒玛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关抵天竺(今印度)。
  在今日的库车,玄奘停留讲经近三个月,地点就是如今的苏巴什古城——当时的昭怙厘大寺,并在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荒城北四十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庄严,殆越人工。”
  随后,玄奘离开屈支(库车)越凌山前往素叶城,所经过的就是木扎特古道。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对木扎特古道留下了这样的记述:
  国(即今温宿县一带)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视。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而在玄奘的弟子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凌山与木扎特古道是这样描述的:
  其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辟以来,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见其际。其凌峰摧落横路侧者,或高百尺,或广数丈,由是蹊径崎岖,登涉艰阻。加以风雪杂飞,虽复履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
  凌山和木扎特古道一定给玄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这也是玄奘西行途中遇到的第一段艰险山路。经过凌山的洗礼,之后的兴都库什山脉以及帕米尔高原的众多山脉不再是他求取真法的巨大阻碍。这段路途对玄奘来说,也许是踏上更艰险旅途的一个加力器。   道工之梦
  战争又要爆发了。
  远方的信使骑快马到山下的驿站,带来了这个消息。昨天,上山给我们送粮食的驮工说,伊犁河那边,俄国人派来了不少军队,闹得当地很不安宁,而左宗棠大人已经到了哈密。我们的军士,正集结在阿克苏和乌什,有好几万人马,随时准备过达坂去伊犁。
  我也觉得奇怪。前几天,从阿克苏的大营盘里来了一队军士从这条路过达坂,带队的把总说,他们走这一趟主要是看看路修好没有,能不能走马队。
  路当然修好了。我们这里,有七八十户人家被编入了官府的工籍,职责就是修路。现在是五月天,山上的冰雪开始融化,天气不太冷了,我们上山修路也方便了一些。
  我在这里修了30多年路了,从16岁起,我就开始跟着父亲上山。这30多年,不知道是因为山外的世界发生了大变化,还是因为我太敏感,我总觉得世事跟以前有些不一样。
  在我的父亲那一辈,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就是每月有两旬的时间上山巡查道路,10人一组,然后回来休息一旬,如果发现有商旅遇到困难,就给他们带带路,或者给他们送点粮食。有时候,山下的衙门会传来指示,告诉大家最近有什么人要从这里经过,需要前后接应之类。那时候,并没有像现在那样,经常会有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
  这些消息中,最多的是打仗的事情。前几年,是阿古柏的人马打到了南疆,后来,朝廷的军队——听说带队的将军叫刘锦棠——从库车那边打过来,一路收复了阿克苏和乌什,赶跑了阿古柏。
  朝廷的军队经过山下时,我也跟大伙一样,专门到城里去迎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土地,不能让阿古柏占了。我还听爷爷说,几百年前,唐朝的军队也在我们村子那里驻扎过,那时候,我们修的这条路叫弓月道,不叫穆素尔岭。
  现在,俄国人又要像阿古柏一样占我们的土地了,也不知道朝廷的军队什么时候从这里过山。
  打仗毕竟不是什么好事,从这条路出发的军士们,战死在远方的很多。在山的那一边,是我爷爷的故乡,那里,曾经是风景如画的辽阔草原,但是当草原变成战场之后,很多军士的白骨在草原上看起来是那么惨厉,这时候的草原一点都不美。而爷爷说,小时候他在草原上最爱看日出和日落。那时候,当太阳接近地面的时候,天色开始变得金红,忽然之间,整个草原似乎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燃烧,峻峭的雪峰也已被晚霞映成了通红色,一切都是那么辉煌壮观。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但是我相信爷爷说的是真的,过往的商队在我们的小屋休息时,也曾经向我们描述过山那边的景色,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看一看。当然,我不愿意看到草原上有那么多的白骨。
  还是让我在这里当一只盘旋在高山之巅的雄鹰吧。几百年来,过往这里的商人们都知道一个传说:在冰山中栖息着一只神鹰,平时人们看不到它的踪迹,若遇翻越木扎特达坂的行人在风雪中迷途,这只神鹰便会凌空飞鸣,给行人指引正确的方向。
  我想做的,就是成为那只神鹰。
  古道正史一
  木扎特古道是天山中最为险峻又最为著名的古代山路,它翻越天山主脊上的木扎特达坂,把天山南北连接起来,也是伊犁到阿克苏的捷径。据历史学家考证,木扎特达坂就是唐代著名的弓月道的必经山口,从南路的安西都护府到伊犁的弓月城,木扎特古道是一条捷径。
  冰川、冰裂缝、冰陡崖、冰谷、冰壁、冰河、滚石、雪崩、冰崩以及多变的河道、冰冷的河水,是木扎特古道最大的特点。清代将木扎特达坂译作“穆素尔岭”,也直称作“冰岭”,因其横空跨越天山,又被称作“天桥”。
  历史上,由于南北疆之间交通不便利,木扎特古道曾在军事、商务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至清代,伊犁成为新疆的军事中心,木扎特达坂重被启通,在木扎特山口附近有70户人家,沿途设置14站军台,专门负责凿冰梯、维修道路和传递情报,当时官兵换防、商旅往来,多取此道。对木扎特古道的修路情形,清代诗人萧雄记录说:
  每日拨民工二十余名,于冰山凿蹬为路,凡度岭人马留用绳系而牵之,缓步挨进,冰多震动,时有折裂,或深数丈,望之战惧。
  1845年1月,清道光皇帝下旨,命布彦泰传谕林则徐前赴南疆履勘垦荒情况,林则徐接旨后,就打算带着三子林聪彝,“取道冰岭,即日南行”。由于布彦泰的劝阻,才取道乌鲁木齐折赴南疆。
  阿古柏败亡,南疆地区回归祖国,左宗棠决计乘胜收复仍为沙俄霸占的伊犁。而当时俄军在伊犁地区即增至1.2万人,同时还向远东派出了一支由20多艘军舰组成的舰队。
  面对沙俄的挑衅,左宗棠毫不畏惧,于1880年春拟订了一个三路出击收复伊犁的计划:以金顺一军扼精河,防俄军东犯;命张曜率所部5000人出阿克苏,沿特克斯河前进(为主攻方向);刘锦棠部万余人则出乌什,从西面配合。5月底,左宗棠冒着炎热“舆榇发肃州”(《清史稿·左宗棠传》),6月15日,抵达哈密,积极部署军事进攻事宜。
  但清政府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只寄希望于谈判,急调左宗棠回京。1881年2月,几乎在左宗棠到达北京的同时,《中俄伊犁条约》在彼得堡签字。该条约虽然争回了部分权益,但仍是一个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探险者之梦
  我总喜欢问人,你认为世界上什么地方最美。等他们说上半天以后,我就给他们讲讲木扎特古道作为总结……应该相信我夏台(木扎特古道)一线的100多公里天山北麓的蓝松白雪,确是这个地球上最美的地带……
  ——《夏台之恋》
  终于走近了这条闻名已久的古道。
  我知道这条古道,首先是在大学时期看到了张承志的那篇清新冷竣的散文《夏台之恋》。文中所指的夏台,即夏特古道的昭苏县起点夏特乡。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夏特,从此成为梦中的圣地。
  夏台不仅是一个乡一个公社,而且是西域史上的一条著名通道的起点……不仅当称南北新疆的交通咽喉,而且是中国与印欧之间、所谓丝绸之路的要冲。   夏特(shata)一语意为梯子,一般它被认作维吾尔语。但无疑,这个地名早已存在了。能肯定的只是:这是一个属于突厥语言的、形容冰岭古道险峻形势的比拟地名。
  ——《夏台之恋》
  我来到这里,是在天高气爽的秋季,可以说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
  古道沿木扎特河流蜿蜒伸向深山,车辆一直可以开过破城子煤矿,直达破城子大队。一路上最让人惊叹的,是古道两侧似由人工修剪过的如茵绿草,以及如同天外来客般的冰碛石。在冰川退缩后,这些巨石孤独散落在广阔的山间草甸上,被烈日罡风塑成自然的雕像,如同森林与草原的守护神。
  其中最大、最壮观的一座天然石雕,即将在不远的将来被更多的人们所熟知。这座巨型雕像的暂定名是“托峰石浪”,可能在某一个时候矗立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我们参观这座石雕的时候,正赶上工匠们在忙着切割它,他们说,要首先把巨石分开切割好,运到地方后再拼装起来,每个切下来的部位都要编上号,以免搞错,“就像搭一块巨大的积木”。
  也许,这座石雕的命运就是古道的命运。在经过了千百年的沧桑之后,木扎特古道在历史、人文、旅游、生态、登山探险等方面的特殊价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无形的概念与有形的徒步中,木扎特古道被一次次复制和拷贝,关于古道的故事与传说,也在不断的重复中日益生动。
  在破城子村,我们与一位名叫托乎提牙孜的老人攀谈了很久。老人今年已经快80岁了,他给我们讲述了解放前三区革命军部队从伊犁翻越古道,在这里与国民党守军交战的情景,“那时候,在这条路正中有一个很高大的门,两边是城墙,四周各有一个碉堡,里面就是兵营,我们进出大门都要查验路条……”指着道路两边山坡上残存的鹅卵石城墙,老人说,战斗开始后,他也跟村里人一样,赶紧躲到了山下的村子,“那次打仗死了不少人,就埋在旁边的山上”。
  实际上,自古以来,破城子村所在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是古道的另一个起点,正当道路要冲。在残存的古堡上,我们发现了夯土的痕迹,与后来的城墙形制颇为不同,也许,这古堡的历史更加悠久。
  说到这里,需要提到一位人物:曼纳海姆(1867~1951),曾任芬兰摄政和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芬战争时任芬军总司令、元帅,二战后任芬兰总统(1944~1946)。
  1918年前,芬兰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曼纳海姆长期在俄军中任职,1906年受沙俄派遣来中国刺探政治、军事、地理情报。由于他是骑马来到中国的,当时清朝的边防官员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叫马达汉。
  在新疆南部刺探和踏勘时,曼纳海姆特别关注具有军事意义的阿克苏绿洲。
  他在阿克苏停留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呆了两个星期,绘制了许多地图,之后,他开始穿越木扎特山口前往伊犁,这中间要翻越险峻的木扎特冰川。
  曼纳海姆在这里注意到当时驻军的城堡和岗楼。尽管有当地政府派来的八个护路工人每天用斧头在冰上砍出台阶来以便让人和牲畜安全通过,他还是发现两边的冰缝里躺着一些马和驴子的尸骨,走一天下来能看到30多具。一路上,蓝天白云之下是白雪皑皑的山巅冰川,这阿尔卑斯山式的景观令他心旷神怡,激情之余,曼纳海姆用相机把探险队在危机四伏的险途上前进的状况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他们花费了整整一周时间,在狂风中穿越冰冻艰险的木扎特山口。然后,他抵达了广阔的特克斯河谷……
  这一鲜为人知的史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木扎特古道当年在军事与商贸交通中的重要性。
  所幸的是,从20世纪中叶起,沿天山南北公路交通状况不断改善,险峻的木扎特古道逐渐被废弃。冰川纵横如阡陌、乱石排空成嵯峨的木扎特古道,终于告别了它连通南、北疆的使命,而逐渐成为人们面前触手可及的一道景观。
  我特别喜爱的,还不是夏台领域中的那漫山遍野的天山腹地的美。久久体味着,会觉得慢慢地被它摄去了心魂、并久久陶醉不已的,是那自然聚落的宁静。用流行语来说是团结,用更准确些的语词来说是和平;用我喜爱的感受语言来说,那是一种深沉的安宁。
  ——《夏台之恋》
  古道正史二
  木扎特古道上的冰达坂是木扎特达坂,其海拔最高5000米左右,通行的时间在气温最高的夏季8月为宜。
  清代著名的西域史地学家徐松在考察木扎特达坂之后,写道:“峙长百里,高百丈余,坚冰结成,层峦叠嶂,高下光莹。”惊叹其“冰崖矗立,攀登艰难,行旅跋涉,团顿万状”。
  咸丰年间,曾任伊犁参赞大臣的景廉奉命前往阿克苏办案,翻越木扎特达坂10余日始通过,著有《冰岭纪行》,并赋有诗句:
  冰梯百尺连云起,凌山四合迷西东;
  参差蹬道排长空,挥手真可取明月。
  在木扎特古道哈达木孜达坂和木扎特山口附近有许多刻在巨石上的维吾尔文字和三区革命军的徽记,记录了1945年三区革命军由此出击南疆阿克苏的军事行动。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对木扎特古道的探险考察活动也拉开了序幕。1989年6~8月,新疆接待了一支16人的日本探险旅游团,共同组成了“中日联合探险队”,采用南北接应的方式,穿越古道。
  相隔12年后的2001年,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组队从昭苏的夏特温泉出发,欲再次穿越古道,但这次探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协会主席董务新在探险途中遇难。在木扎特古道近代探险史上,仅这两只探险队对这条驰名中外的古道进行过粗略的探险考察。
其他文献
以中小型企业日常办公的流程为背繁,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中间件技术(Struts、Hibernate)和J2EE平台,通过研究并实现了一套适合于中小型企业日常办公所需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摘要:该文结合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特征,以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研究复杂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拓知识表示方法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面向对象的可拓知识表示框架和知识库的逻辑设计。  关键词:可拓知识;决策支持系统;知识库;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855-04  Research
利用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GCMC)方法模拟甲烷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吸附。采用Lennard.Jones(LJ)势能公式计算流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分别使用Lennard—Jones(LJ)势能公式和积分法计算流体
我的老师吕斯百先生,早年留学法国,是当时留学欧洲的常书鸿先生的挚友。吕斯百先生是把欧洲的油画艺术和教学方法传播到中国的著名油画家之一。他秉承徐悲鸿先生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吕斯百先生先是在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授,后继徐悲鸿先生任中央大学美术系系主任,门生遍天下,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1949年,我由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劳作科毕业,留任助教。第二年,劳作科改为艺术系,吕斯百先生由北
通过基于SOA技术的高校管理工作一体化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综合性地量化学校各项重要信息,使信息一体化程度更为集中,帮助管理工作者、校务管理人员做出动态的管理决策调整,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目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
为更加有效地表征气藏压裂后地层流体渗流规律的变化,得到预测更接近实际的产能动态方程,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绝对无阻流量值。基于稳定流理论,根据低渗透气藏压裂后气井的渗
利用欠平衡钻井能及时发现并保护油气藏,其关键是要准确预测地层压力剖面。根据井壁失稳力学机理,分析地应力、地层孔隙压力、拖拽力和温度对井壁应力分布影响,建立欠平衡钻
针对超声成像测井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测井图像中出现异样点的现象,通过分析目前清除异样点所采取的常规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全变分修复算法;该方法先于选定区域内依据阈值大小识别待修复的异样点,随后采用该修复算法进行修复;并分别将其应用于标准测井图像与实际测井资料处理中并进行效果比对;实践证明:该算法能够完全恢复其图像的原始特征,为后期图像资料中此类状况的修复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
针对数字图像处理中预处理技术中的滤波算法运算量大,实时性差的问题,利用FPGA来完成此类算法具备一定的优势。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来实现box滤波算法的专用电路结构,并详细介绍了该结构中每一个关键模块的设计,最后给出了运算量和实时性分析。实验证明,该预处理算法在FPGA上的实现完全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并达到各项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