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集中体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升级有利于促进就业,推动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业情况是检验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择业观教育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需要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会计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强、应用范围广以及实践跨度大等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重点要结合会计學科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就业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紧密联系主干课程,针对市场需求和就业环境进行系统的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和推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会计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与本科综合性通识教育和硕博士研究型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技能人才输出以及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对各层次各专业学科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在进行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管理和严谨的学科规划,怎样结合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优化成为当前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就业导向型课程特点
(一)在课程设置中重视就业指导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并不仅仅靠几个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脱离实际,无法真正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专业发展的生涯指导。在会计职业教育中,推动专业发展,优化涵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即将取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会计软件运用技能等级考试以及理财规划师、出纳员、税务会计、法务会计等职业技能水平考试等知识内容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参加证书考试的引导,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相应的考试认证,减轻学生考证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教学活动中强调职业发展
教学院系或教研室在进行授课方法讨论和授课内容研究时,重视在各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职业发展的辅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就业能力提升意识。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业内容之外,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时要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如普及本门课程对今后职业发展有何影响,本门课程在今后就业过程中占据何种地位等。这需要学校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职业发展教育,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能力提升培训,使专业课教师不至于同社会就业环境脱节,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职业发展指导。
(三)在专业发展中推动竞争力提升
职业教育主要针对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在学历培养上与师资力量、资源分配上本身就弱于本科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本身就弱于本科以及硕博士毕业生。在学历方面大中专学生不具有优势,那么为了在就业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大中专学校就必须在教育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其他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面倾注更多的经历。进行专业证书培训和专业证书考试引导是大中专学校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有能力、肯努力的大中专学生扭转劣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要求
(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会计法》到企业会计制度,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到会计专业能力证书考试要求,从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到会计职业能力培训,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在各种情况下都一直在强调。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少会有人绝对遵循职业道德,“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甚至不犯大错误被执法部门发展,就不是大问题,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大中专院校的教育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绝佳机会,大中专学生往往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会形成更好的效果,这是在职成人培训和考试辅导所无法达到的。
(二)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
会计学的专业性较强,作为大中专层次的专业教育,必须优化技能培养体系,使学生适应各类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当前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基础理论不扎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知灵活变通,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学校教学范围内的内容得心应手,偶尔有较复杂的科目处理就会一筹莫展。也有的学生毕业后理论知识十分丰富,拥有不少会计专业证书,但是一旦进入实际账务处理却很难适应,对会计实务工作认识浅薄,账务处理工作手法生疏。学校不但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且要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创造实务技能锻炼的机会,使其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
(三)培养明确的职业认知
进行会计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中专会计专业的输送目标主要是出纳员、基础会计等基础岗位,大专会计专业的输送目标主要是资金管理、财务会计等一般岗位,学生需要科学认识自身的专业定位,在树立职业目标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就业供需状态并为职业目标付出努力,以免错失良机。会计中专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只希望去上市公司做综合会计,这样的就业目标恐怕极难实现,倒不如脚踏实地,把目标放在中小型企业出纳员岗位上,或者继续努力深造,提升学历水平和综合专业水平之后再提高目标层次。
三、就业导向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综合素质,服务现代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教育体系的结构和水平也在逐渐发生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推进,从二十世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高等教育扩招,取消中高等职业教育分配制度,大中专学生的就业政策由国家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让学生真正面对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向素质教育靠拢,号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中专院校并非单纯进行基础教育,而是作为学校和社会的衔接区进行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更加契合。 (二)重视职业发展,推进教学改革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和部分专家学者提出,需要将就业导向型教育升级为职业发展导向型教育。其实二者的本质都是为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是面相市场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不同的是职业发展导向型教育并非仅仅追求就业,而是主张在大中专职业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合适的人生发展方向并督促其努力完成。大中专学校学生的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学校为其提供就业指导、专业证书考试培训等,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学校为其提供对口招生辅导或专升本培训。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发展导向教育基于学生个人的意愿和兴趣,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方向。
(三)树立教育品牌,真正融入社会
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越走越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和人才输出成果也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民办非学历职业教育进入教育市场,其培训目的明确,标榜“费时短、见效快”,受到学生的欢迎;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越来越多,一些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发展,大中专学历毕业生在求职中竞争压力非常大。大部分大中专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忽视了教育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对于公办大中专院校来说,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不是其考核内容,办学经费由财政部门拨付,教育品牌价值的高低不影响办学投入和职工收入;而对于民办大中专院校而言,其学费水平、师资力量、办学经费以及社会口碑等天生弱于公办大中专院校,想加强品牌建设却又无能为力。很多家长和学生即使接受了民办学校的宣传,但是在有同等水平公办院校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依然倾向于前往公办学校就读;而用人单位在毕业生能力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依然倾向于聘用公办学校毕业生。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应当以适应社会需求,加强教育品牌的培育,一方面吸收优质生源,另一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四、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方向探讨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有指导性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与教学大纲的规定相抵触,但是可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职业发展的新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可以在进行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推动、督促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虽然大中专学生往往来自与学习不太好的生源,但是进入到专业学习之后,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很多学生对其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许多学生想提升自己但却无人指导。通过对职业目标和就业环境的普及和教育,促使大中专学生放弃自卑观念和不切实际的就业目标,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科学就业观,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使学校就业质量发生转变。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必须紧跟市场发展和就业环境变化,要抛弃老旧的“铁饭碗”观念和安于现状的传统理念,为学生营造积极进取、不断奋斗的学习状态。(作者单位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和推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会计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与本科综合性通识教育和硕博士研究型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技能人才输出以及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对各层次各专业学科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在进行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管理和严谨的学科规划,怎样结合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优化成为当前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就业导向型课程特点
(一)在课程设置中重视就业指导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并不仅仅靠几个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脱离实际,无法真正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专业发展的生涯指导。在会计职业教育中,推动专业发展,优化涵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即将取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会计软件运用技能等级考试以及理财规划师、出纳员、税务会计、法务会计等职业技能水平考试等知识内容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参加证书考试的引导,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相应的考试认证,减轻学生考证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教学活动中强调职业发展
教学院系或教研室在进行授课方法讨论和授课内容研究时,重视在各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职业发展的辅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就业能力提升意识。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业内容之外,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时要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如普及本门课程对今后职业发展有何影响,本门课程在今后就业过程中占据何种地位等。这需要学校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职业发展教育,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能力提升培训,使专业课教师不至于同社会就业环境脱节,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职业发展指导。
(三)在专业发展中推动竞争力提升
职业教育主要针对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在学历培养上与师资力量、资源分配上本身就弱于本科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本身就弱于本科以及硕博士毕业生。在学历方面大中专学生不具有优势,那么为了在就业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大中专学校就必须在教育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其他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面倾注更多的经历。进行专业证书培训和专业证书考试引导是大中专学校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有能力、肯努力的大中专学生扭转劣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要求
(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会计法》到企业会计制度,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到会计专业能力证书考试要求,从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到会计职业能力培训,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在各种情况下都一直在强调。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少会有人绝对遵循职业道德,“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甚至不犯大错误被执法部门发展,就不是大问题,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大中专院校的教育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绝佳机会,大中专学生往往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会形成更好的效果,这是在职成人培训和考试辅导所无法达到的。
(二)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
会计学的专业性较强,作为大中专层次的专业教育,必须优化技能培养体系,使学生适应各类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当前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基础理论不扎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知灵活变通,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学校教学范围内的内容得心应手,偶尔有较复杂的科目处理就会一筹莫展。也有的学生毕业后理论知识十分丰富,拥有不少会计专业证书,但是一旦进入实际账务处理却很难适应,对会计实务工作认识浅薄,账务处理工作手法生疏。学校不但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且要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创造实务技能锻炼的机会,使其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
(三)培养明确的职业认知
进行会计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中专会计专业的输送目标主要是出纳员、基础会计等基础岗位,大专会计专业的输送目标主要是资金管理、财务会计等一般岗位,学生需要科学认识自身的专业定位,在树立职业目标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就业供需状态并为职业目标付出努力,以免错失良机。会计中专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只希望去上市公司做综合会计,这样的就业目标恐怕极难实现,倒不如脚踏实地,把目标放在中小型企业出纳员岗位上,或者继续努力深造,提升学历水平和综合专业水平之后再提高目标层次。
三、就业导向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综合素质,服务现代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教育体系的结构和水平也在逐渐发生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推进,从二十世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高等教育扩招,取消中高等职业教育分配制度,大中专学生的就业政策由国家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让学生真正面对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向素质教育靠拢,号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中专院校并非单纯进行基础教育,而是作为学校和社会的衔接区进行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更加契合。 (二)重视职业发展,推进教学改革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和部分专家学者提出,需要将就业导向型教育升级为职业发展导向型教育。其实二者的本质都是为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是面相市场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不同的是职业发展导向型教育并非仅仅追求就业,而是主张在大中专职业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合适的人生发展方向并督促其努力完成。大中专学校学生的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学校为其提供就业指导、专业证书考试培训等,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学校为其提供对口招生辅导或专升本培训。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发展导向教育基于学生个人的意愿和兴趣,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方向。
(三)树立教育品牌,真正融入社会
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越走越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和人才输出成果也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民办非学历职业教育进入教育市场,其培训目的明确,标榜“费时短、见效快”,受到学生的欢迎;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越来越多,一些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发展,大中专学历毕业生在求职中竞争压力非常大。大部分大中专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忽视了教育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对于公办大中专院校来说,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不是其考核内容,办学经费由财政部门拨付,教育品牌价值的高低不影响办学投入和职工收入;而对于民办大中专院校而言,其学费水平、师资力量、办学经费以及社会口碑等天生弱于公办大中专院校,想加强品牌建设却又无能为力。很多家长和学生即使接受了民办学校的宣传,但是在有同等水平公办院校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依然倾向于前往公办学校就读;而用人单位在毕业生能力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依然倾向于聘用公办学校毕业生。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应当以适应社会需求,加强教育品牌的培育,一方面吸收优质生源,另一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四、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方向探讨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有指导性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与教学大纲的规定相抵触,但是可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职业发展的新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可以在进行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推动、督促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虽然大中专学生往往来自与学习不太好的生源,但是进入到专业学习之后,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很多学生对其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许多学生想提升自己但却无人指导。通过对职业目标和就业环境的普及和教育,促使大中专学生放弃自卑观念和不切实际的就业目标,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科学就业观,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使学校就业质量发生转变。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必须紧跟市场发展和就业环境变化,要抛弃老旧的“铁饭碗”观念和安于现状的传统理念,为学生营造积极进取、不断奋斗的学习状态。(作者单位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