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给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教學理念与模式。信息技术辅助硬件设备,能构建成有用的教学工具,其共享性、技术性、互动性、直线性、生动性等特点,对于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构建小学数学魅力课堂具有非常实用的效果。下文进行相关策略的阐述。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构建魅力表达课堂
1.动态的过程,激活表达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出动态的视频、画面,这一优势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也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表达兴趣。如“探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学习时,通过动态图的形式,标出左右两边的中点,再将中点连成线,将最上面的点按这条线折叠下来。发现上面的点可以刚好到底边上。于是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都想要自己做一遍,并且告诉同桌这个探索性活动的科学道理。于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动态过程,激活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也顺利展开了“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而形象。
2.丰富的画面,提升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工具性特点很显著,不同的信息技术产品如多媒体、电脑等,能够将语言、声音、文字、视频等集合起来,形成丰富、直观的画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表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拓展数学教学材料,构建魅力理解课堂
1.收集课件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如“鸡兔同笼”专题知识的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化对该专题知识的理解、学习和运用,教师收集了丰富了课件、动画和视频,从中选出条理性、逻辑性较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件、动画和视频,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将“鸡兔同笼”问题由来的趣味视频资料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个主题的问题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提出问题“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0足,问鸡兔各有几只?”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规律,得出“有2个物体,这2个物体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还需要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即为鸡兔同笼问题”。通过收集课件资料,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趣味古老问题的认识,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魅力课堂。
2.收集图片资料,展开直观呈现
同样是“鸡兔同笼”问题,初次遇到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没有很清晰的解决方法。之后教师借助收集到的图片视频,呈现出假设法解决方案。“假设全是鸡,那么只有16条腿”。图片中将兔全部换成了鸡,发现只有16条腿了,题目中有20条,这剩下的4条是谁的呢?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分析,再假设全是兔又该如何?抬腿法中,根据抬腿规则,画面中呈现出“另类”的鸡和兔。鸡抬1条腿,兔子抬2条(鸡剩1条,兔剩2条腿),那么就还剩下10条腿,笼子里的兔子比鸡就多一条腿,这时腿与头的总数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或鸡兔都抬起2条腿,笼子里就还剩下20-8×2=4条腿,这时鸡是坐在地上,只有兔子有两条腿,所以4÷2=2就是兔子的只数。或只有兔抬起2条腿,解法如何?惟妙惟肖的画面呈现,让学生感觉趣味而生动。由魅力的信息技术呈现,学生逐步掌握了解决方法。再呈现“龟鹤问题”、“大船小船问题”等。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并应用模型于实际生活,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收集有用的图片视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深刻、魅力而有趣。
三、实施趣味数学活动,构建魅力运用课堂
1.动手实验活动,引导深入感悟
四年级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知识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出轴对称对折的动态画面。将一个物体沿着某条线对折,如果对折后的一半物体能够完全重合,则为轴对称图形。在动态画面的引导下,学生展开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分发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自己观察分析,并对折,若对折后图形能完成重合,则为对称图形。在活动中观察对称图形的特点,用尺量图形中重合的点到折线(对称轴)的距离,观察分析是否相等。学生猜想“相等”。之后教师展示出画图软件,用点对点分析法,归纳对称图形的特点,并给出图形的一半,邀请学生画出另一半图形。如此,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动手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与探索实践,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2.课题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在学习“相遇问题”相关知识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相遇的动态过程,激活趣味魅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四、实践数学交流总结,构建魅力互动课堂
1.在线疑难解答,延伸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师生、生生交流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束缚。学生能将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通过微信群、班级主页等形式呈现出来,邀请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点评,在互动交流中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能带给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能通过网络邀请师生在线解答,或网上查阅更多的资料,延伸数学课堂,拓展数学知识视野。
2.课后作业反馈,完善知识网络
教师为了使课前准备更充分,需要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需要深入掌握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学习态度、方法上的困惑。在该要求下,借助信息技术做好课后作业反馈,具有不错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不懂或存在疑惑的部分,请求家长帮助拍下来,发布到教师的微信中,与教师互动,分析哪些方面不理解,还可以让教师给予这方面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大致了解后,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课上再将学生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使教学变得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由此,信息技术构建了魅力的互动课堂。
依托信息技术,能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魅力课堂。需要注意:一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二是要注意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教学关系的协调处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但是不能喧宾夺主。三是以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四是运用技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魅力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构建魅力表达课堂
1.动态的过程,激活表达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出动态的视频、画面,这一优势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也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表达兴趣。如“探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学习时,通过动态图的形式,标出左右两边的中点,再将中点连成线,将最上面的点按这条线折叠下来。发现上面的点可以刚好到底边上。于是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都想要自己做一遍,并且告诉同桌这个探索性活动的科学道理。于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动态过程,激活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也顺利展开了“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而形象。
2.丰富的画面,提升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工具性特点很显著,不同的信息技术产品如多媒体、电脑等,能够将语言、声音、文字、视频等集合起来,形成丰富、直观的画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表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拓展数学教学材料,构建魅力理解课堂
1.收集课件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如“鸡兔同笼”专题知识的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化对该专题知识的理解、学习和运用,教师收集了丰富了课件、动画和视频,从中选出条理性、逻辑性较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件、动画和视频,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将“鸡兔同笼”问题由来的趣味视频资料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个主题的问题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提出问题“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0足,问鸡兔各有几只?”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规律,得出“有2个物体,这2个物体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还需要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即为鸡兔同笼问题”。通过收集课件资料,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趣味古老问题的认识,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魅力课堂。
2.收集图片资料,展开直观呈现
同样是“鸡兔同笼”问题,初次遇到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没有很清晰的解决方法。之后教师借助收集到的图片视频,呈现出假设法解决方案。“假设全是鸡,那么只有16条腿”。图片中将兔全部换成了鸡,发现只有16条腿了,题目中有20条,这剩下的4条是谁的呢?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分析,再假设全是兔又该如何?抬腿法中,根据抬腿规则,画面中呈现出“另类”的鸡和兔。鸡抬1条腿,兔子抬2条(鸡剩1条,兔剩2条腿),那么就还剩下10条腿,笼子里的兔子比鸡就多一条腿,这时腿与头的总数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或鸡兔都抬起2条腿,笼子里就还剩下20-8×2=4条腿,这时鸡是坐在地上,只有兔子有两条腿,所以4÷2=2就是兔子的只数。或只有兔抬起2条腿,解法如何?惟妙惟肖的画面呈现,让学生感觉趣味而生动。由魅力的信息技术呈现,学生逐步掌握了解决方法。再呈现“龟鹤问题”、“大船小船问题”等。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并应用模型于实际生活,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收集有用的图片视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深刻、魅力而有趣。
三、实施趣味数学活动,构建魅力运用课堂
1.动手实验活动,引导深入感悟
四年级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知识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出轴对称对折的动态画面。将一个物体沿着某条线对折,如果对折后的一半物体能够完全重合,则为轴对称图形。在动态画面的引导下,学生展开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分发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自己观察分析,并对折,若对折后图形能完成重合,则为对称图形。在活动中观察对称图形的特点,用尺量图形中重合的点到折线(对称轴)的距离,观察分析是否相等。学生猜想“相等”。之后教师展示出画图软件,用点对点分析法,归纳对称图形的特点,并给出图形的一半,邀请学生画出另一半图形。如此,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动手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与探索实践,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2.课题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在学习“相遇问题”相关知识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相遇的动态过程,激活趣味魅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四、实践数学交流总结,构建魅力互动课堂
1.在线疑难解答,延伸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师生、生生交流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束缚。学生能将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通过微信群、班级主页等形式呈现出来,邀请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点评,在互动交流中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能带给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能通过网络邀请师生在线解答,或网上查阅更多的资料,延伸数学课堂,拓展数学知识视野。
2.课后作业反馈,完善知识网络
教师为了使课前准备更充分,需要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需要深入掌握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学习态度、方法上的困惑。在该要求下,借助信息技术做好课后作业反馈,具有不错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不懂或存在疑惑的部分,请求家长帮助拍下来,发布到教师的微信中,与教师互动,分析哪些方面不理解,还可以让教师给予这方面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大致了解后,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课上再将学生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使教学变得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由此,信息技术构建了魅力的互动课堂。
依托信息技术,能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魅力课堂。需要注意:一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二是要注意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教学关系的协调处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但是不能喧宾夺主。三是以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四是运用技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魅力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