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以扎根中国本土的“三个课堂”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经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将微观与宏观二者结合,基于地域实际和个案分析,探索整体推进“三个课堂”应用的必备条件和运行机制,促进偏远地区发展公平优质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该文着眼“三个课堂”应用全过程,聚焦重点环节和实施细节,总结开展“三个课堂”实践的共性问题并进行归因,探究“三个课堂”助力甘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深入分析天祝藏族自治县“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典型案例,证明在贫
【机 构】
: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以扎根中国本土的“三个课堂”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经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将微观与宏观二者结合,基于地域实际和个案分析,探索整体推进“三个课堂”应用的必备条件和运行机制,促进偏远地区发展公平优质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该文着眼“三个课堂”应用全过程,聚焦重点环节和实施细节,总结开展“三个课堂”实践的共性问题并进行归因,探究“三个课堂”助力甘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深入分析天祝藏族自治县“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典型案例,证明在贫困地区实施“三个课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推动“三个课堂”充分发挥应用效能,促进不发达地区教育提质增效,摆脱贫困代际传递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范式.本文从阐释教师共同体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教师的学习特点、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及构建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关途径,旨在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群体、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接着,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探讨了这个时代下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成要素,并建构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系统模型;最后探讨了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个课堂”作为扎根于中国本土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肩负着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的历史使命.在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的过程中,质量忧思、公平焦虑和创新风险是其必须直面的三大挑战.该文提出:在质量提升上,要持续改进临场感和交互性以解决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在促进公平上,要有整体思维以规避数字鸿沟和数字难民的产生;在应用创新上,要避免买得多用得少和百分之百全覆盖这两个极端,以及由此导致的有变化而无改革和有变化而无改良,并以复杂系统的方法论应对创新中的风险.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整合资源、吸收知识并产生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分为三个维度:网络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发现:首先,科研能力理论模型与观察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要求,三因子模型可作为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测量工具.其次,构建科研能力和科研绩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网络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对科研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是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网络能力.
全国各高校当下盛行的“赛课”活动大有炉火纯青之势.这种脱离课堂、背离学生,由专家评价的教师授课比赛,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这种加工性质的“赛课”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回归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让高校“赛课”回归本科课堂是理性选择,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构科学合理的教评制度、打造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去高校行政化、打击教育腐败、解放教师身心与灵魂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
农村老年教育是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受制于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发展差异,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老年教育.在新时代,推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要的客观要求,是激发农村老年人的主体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积极的老龄观、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新时代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有:一是加强政策推进和保障机制建设,解决农村老年教育整体发展迟滞问题;二是改善管理体制,增强各部
10月26日,“新时代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成协)会长高文兵,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学会(协会)代表,中国成协副会长、监事、常务理事、理事出席会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会议采取现场会议、网络直播与网络通讯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教育信息化治理是信息技术系统与教育治理系统实现融合后的系统形态,其实践过程是教育治理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教育治理系统与信息化系统逐步融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正朝着多元化、统合化、人本化方向发展,对治理体系研究提出新要求.同时,教育信息化治理特别是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统筹不足、效能不够等问题,也迫切要求着我们加强治理体系研究.为此,该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视角对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进行了理论建构,通过分析和总结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的“五主体”、教育治理过程的“四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使得部分应用型院校逐渐陷入办学困境.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政府、社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层面.为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应用型院校办学中的作用,协助应用型院校突破办学困境,还需给予应用型院校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培养的调节、引导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应用型院校办学的途径与现状,为社会资源参与应用型院校办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