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日本和中国骨子里不一样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张宏杰在其著作《简读日本史》中,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和不
  同之处,着重分析了日本历史和文化
  的独特性,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
  解答了关于日本的所有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了一个参照物。
  日本式的“集团主义”
  有人问我,书店里各种版本的日本史已经那么多了,为什么还要凑热闹再写一本《简读日本史》?我的回答是,我关注的重点和大部分作者不太一样。
  对中国和日本都有深入研究的傅高义说,日本国民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团结性强。他说,中国也在强调团结重要,但是实践得远没有日本人好。中国各单位、部门的本位主义太强,缺乏彼此联系和协调。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则认为,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社会”,即陌生人之间彼此信任的程度不高,对家族以外的其他人存在极度不信任。而日本是“高信任度社会”,整个社会信任度高,内耗小。傅高义、福山的说法当然都是一家之言,但是日本社会协调性强,公共秩序好,这确实是绝大多数观察者的共识。
  日本国民性的另一个特点是转弯快。有一个日本朋友说,她发现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对明治维新特别感兴趣,几乎所有人都会和她聊起明治维新。事实上,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日本在世界剧变面前为什么能这么迅速地转身,而且变得这么彻底?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舆论主流是“攘夷”,充斥着各种排外声音,但是当萨摩和长州(萨摩和长州均为日本江户时代的藩属地)被西方人痛打了一次之后,全日本马上清醒过来,迅速转向,彻底改革。明治维新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但仍然顺利完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日本实现了“脱胎换骨”。
  那么,日本人的团结性、协作性,是从哪儿来的?日本人在危机面前为什么转弯转得这样快?通过梳理日本历史,我的看法是:以上这些特质,都与日本人身上的“集团主义”特质有关。日本人总是“抱团”式地生活,如同一群鱼,平时总是井然有序地朝一个方向游。如果你朝水中扔一块石子,它们短暂受惊后,又马上集体转向另一个方向。当然凡事都有两面。这种国民性格特点,一方面导致日本社会协调性强,转向迅速;另一方面,一旦领导层决策错误,也会导致日本人盲从集体,犯下重大错误,正如日本在二战期间经历过的一样。而日本式的“集团主义”是漫长的历史塑造的。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很多地方表面上和中国很像,但是骨子里完全不同。
  日本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对世界的误解之一,就是日本“克隆”了中国文化。没错,从表面上看,中国和日本确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相似的长相、相似的建筑、相似的文字,甚至文化性格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人都注重形象思维和直觉感悟。两国人为人处世都讲究含蓄,说话都习惯于拐弯抹角。两国人都注重集体主义,倾向于压抑个性。但是,在这些相似下,再深入挖掘一层,就会发现中日之间很多根本性的不同。
  第一,中国从周代开始就确立了“同姓不婚”的传统,日本历史上却长期盛行近亲结婚,特别是日本皇室的内部通婚,比如兄妹通婚成为传统。公元645年大化改新之后,虽然日本几乎全方位地学习中国,但是皇室内部通婚这种在中国文化看来绝对“逆天”的风俗却依然未改。
  第二,中国文化中,男女之别甚严。日本人却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长期男女混浴,没有出现过太监,也没有裹过小腳。
  第三,日本的家族制度与中国相当,不同。中国家族文化中血缘意识很强,一般不收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养子。然而日本却盛行收养无血缘关系的养子,甚至自己有亲生儿子也可能把家业交给养子。
  第四,中国人分家时一般诸子均分,也就是每人都有一份,长子和其他孩子的地位没有本质差别。而日本传统家庭实行“长子继承制”,长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地位差别非常大。在农民家庭,长子是主人,其他儿子类同奴仆。传统日本有些地区,只有长子才能结婚,其他儿子根本没有结婚的权利。
  第五,中国的坟墓都远离生人居所,在荒郊野外。而日本城市里存在大量墓地,有些与住宅小区就一墙之隔。中国人一般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靠子孙后代烧纸钱活着。而日本人认为,人死后或成为“神”,或成为“佛”,不必害怕,也不需要烧纸钱。
  第六,对日本人来说,“死是最高艺术”,死亡意味着清洁、超脱、干净,一切罪孽都随着死亡而消失。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奈良有个很小的古刹,叫“暴死寺”,香火很旺,每天都有人来此烧香参拜,祈求自己“暴死”。
  第七,日本战国时代曾经出现广泛的社会自治现象。在自治乡村中,农民们自己处理普通司法案件。有些“惣村”(古代日本农村)甚至还拥有了“立法权”。在自治乡村的基础上,日本也出现了自治城市,自治城市拥有自己的司法权,许多城市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甚至拥有专门维持治安的警察。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第八,日本人不重视家族和亲戚关系,倒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公司”“单位”等集体。在日本人的价值观中,“不给别人添麻烦”差不多是最高准则。
  第九,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长期存莅着“受害者意识”和“仇外情绪”。而日本入骨子里同样自尊且敏感,但是日本国民性中又有一种独特的“强者崇拜”,或者叫“拎得清”:你比我强,把我打败了,我就老老实实向你学习“鸦片战争”在中国是国耻,而迫使日本开国的武力威胁“黑船来航”,却被日本人当成带领日本走入现代文明的“恩惠”。
  日本文化的“核心稳定性”
  中日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国从母系文化到父系文化,从原始时代到农业时代,实现了巨大的文化跨越。很多原始时代形成的文化习俗,后来已经消失或者严重变形了。比如普通中国人很少有人会意识到,祖先的祖字,是由代表生殖器的   “且”字演变而来的。而日本文化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时代、母系社会时代的性文化因素。至今日本还有400座左右生殖器崇拜的神社。
  除了原始的性观念,日本人在原始时代形成的还有“神道教”,这是从万物有灵的萨满教发展起来的原始宗教。日本人集团式的定居生活方式,也是从原始时代就开始的。一般人类社会是进入农业社会后才开始定居,而日本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绳纹时代,也就是采集时代,就开始定居,形成日本独特的“村社文化”的萌芽。
  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再往下剥一层,就是原始时代即绳纹时代的文化精神。
  日本之所以能保留这么多上古文化因素,当然是因为日本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日本平原很少,国土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小规模的山间盆地散布全国,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种地理结构不利于迁徙,导致日本社会小共同体长期稳定,逐渐形成了“集团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日本离亚洲大陆不远不近,既可以避免大陆的兵锋,又可以从容地向大陆学习。由于日本向大陆学习不是通过被征服、被融合的方式,所以原本的文化基座并没有被打碎。比如大化改新中,日本引进了大部分中国制度,但没有引进科举制,也没有引进中国的家族制度。因此日本在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它的历史基盘,也就是集团式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被摧毁。
  我们往往夸大了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事实上,大化改新虽然效果显著,成就辉煌,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历史的个性。大化改新的成功并没有持续太久,一百多年后,日本又滑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从整个日本历史来看,大化改新的全面“中国化”,只是日本历史之旅中的一次短暂脱轨。这背后显示出日本文化发展的一个规律:远离大陆的封闭环境,造成了日本文化核心的稳定性。一旦遇到强有力的外来刺激,日本又会跳跃式地发展,外表发生巨变,不过骨子里的一些东西仍稳定不变。
  中日文化的另一个根本性区别是,中国文明是原生的,长期远比周边文明发达,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而日本文明是受到中国文明的辐射才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中国的先进就一目了然而且辉煌耀目,由于地理上的安全,历史上外来文明给日本带来的一直是巨大的惊喜而不是恐惧。因此从一开始,日本人就形成了强大的
  “崇洋心态”和学习本能。
  日本人眼中独特的“世界观”
  中国人对日本历史的另一个很大的误解,是日本和朝鲜一样,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朝贡国。事实上,在几千年间,日本只有一个时期是中国真正的朝贡国,那就是“倭五王”时期(约为中国南北朝时期),除此之外,在隋唐、五代、两宋、元朝和清朝,日本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朝贡国。朝贡关系的重要标志是宗主国要册封朝贡国的国王。但是在唐朝,日本从来没有像其他朝贡国那样,请求中国皇帝的册封,反而自建年号,自称“天皇”。在中国清朝时期,日本甚至通过“正德新例”,试图把中国纳入日本的朝贡国体系。因此在中国的朝贡圈中,日本和朝鲜、越南、琉球甚至泰国都不一样,不能算是藩属国。
  不但不向中国称臣,日本历史上还长期自认为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神国”,日本人甚至试图建立“日本型华夷秩序”,即以神国日本为中心,来统治世界万国。1610年,德川幕府致中国福建总督转中国皇帝的信中说:日本“德化所及,朝鲜入贡,琉球称臣,安南、交趾、占城、暹罗、吕宋、西洋、柬埔寨等蛮夷之君主酋长,莫不上表输贡”。因此日本历史上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一旦实现统一,就必对外侵略。刚刚开始大化改新,羽翼未丰的日本就试图与大唐一争高下,导致朝鲜半岛上的白江口之战。丰臣秀吉刚刚统一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发动壬辰朝鲜战争(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试图以宁波为首都,统治世界,成为“万皇之皇”。日本明治维新刚刚开始,就兴起了“征韩论”,并在不久后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征服世界梦想的又一次尝试。
  因此,日本文化中一直包含着独特的世界观念和统治世界的意识,这个小国表面上彬彬有礼,骨子里却长期燃烧着征服世界的野心。这是影响日本、东亚甚至世界历史走向的重要因素。
  恐怕没有什么感情比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更加复杂和矛盾的了。提到日本,很多中国人头脑中第一个跳出来的词便是仇恨。然而,“不共戴天”只能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得不与这个国家同处一片天宇之下,不仅如此,还不得不与它“一衣带水”。因此,仅仅仇恨是不够的。当然,了解日本是不容易的。不光中国人对日本不太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也对日本不了解。世界著名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的。”而李光耀说得更為直接:“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独特的国家。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动机。
  摘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史研究”
其他文献
2021年了月23日,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却成为中概股(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历史记忆,对于中概股来说,这一天无疑算得上是一个“黑色星期五”。  这一天,在中概股的教育阵营中,多只龙头股盘前交易就跌超40%。最后,好未来收跌70.76%,高途收跌63.26%,新东方收跌54.22%,超20只教育股跌超20%。教育股的暴跌,来源于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
期刊
纪律是什么?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纪律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纪律立党、纪律兴党、纪律强党。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也天然地成为共产党人的生命!  01党的纪律建设历程回眸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党初期党的纪律建设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0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编辑部与几位思想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秘密举行会议,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上海、郑州、合肥、重庆、南京、武汉等热点城市都出现了房贷业务收紧的状况,部分银行暂停了二手房贷款业务.数据显示,从放款周期来看,6月,72城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50天,较上月再延长2天.其中,46个城市房贷放款周期延长,已超过六成,比如,广州较上月延长14天至98天,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放款周期也基本延至百天以上.
期刊
2021年1月23日,退居万科名誉主席的王石,低调度过七十岁大寿.此时他已卸任董事长四年.身边人不止一次提过庆生,他都板着固执的脸,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我没有这种习惯.”rn2月,在跨越七十岁的17天后,王石接受了专访,他罕见地聊到人到老年,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释然.希腊的德尔菲神庙上就有一句话:认知你自己.“这是最难的.”王石说.rn“王石追求理性化的东西,但他又是一个凡夫俗子”rn王石是与共和国同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成立第三年出生,年近而立迎来改革开放.他的同龄人普遍没受过系统教育,有自卑感,
期刊
近日煤价暴涨成为期货市场最大看点,继8月23日焦煤、焦炭、动力煤罕见集体涨停之后,24日焦煤、焦炭继续高开高走,盘中最高涨幅超10%,虽然都是冲高回落走势,但收盘仍全部大涨。业内人士认为,在全国减碳大背景下,前期大量专家、学者、官员、投资者都纷纷错判形势,以至于眼睁睁看着煤价连连上涨直至目前的暴涨,市场已经连续发出强烈信号并敲响了能源供应警钟。  煤价连续上涨  这轮煤价上涨始于去年4月份,至今年
期刊
一条爆炸性新闻从小镇传出:闻然的媳妇月棉跑啦!rn像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大石子,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rn人们议论纷纷:“才结婚几年,媳妇怎么会突然跑掉?”rn“兴许女人有了外遇,跟别的男人私奔啦?”rn“月棉可不是那种人!她的出走,全怨她丈夫,因为他丈夫是个赌鬼!”知情者连忙为月棉辩解.
期刊
曹云雁早上泡茶馆,蒲镇老街“郑记”茶馆.他留长发,后面扎成鬏髻,身着唐装,40岁的人既新潮又古典.他在老街开了个红木雕刻工作室,门楣上悬一牌子“意鸣居木雕”,他不用雕刻机,纯手工制作,有时也替人治印.
期刊
“宁可读三流大学,不读职业教育…学习不好,长大只能读职校”……在以往人们的认知里,成绩差才选择职业教育。不过,随着职业教育领域一系列大动作推出,社会各界也在不断更新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开宗明义。《职业教育法》施行25年迎来首次大修,修订草案明确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
期刊
单身的梅爸几次向守寡多年的梅的婆婆表白,都被她一个冷眼社死现场。梅作为女儿和儿媳的双重身份很是着急:婆婆太过保守,怎么才能促成此事?  一天她去城里办事,看到一支老年秧歌队正为某企业做宣传演出。梅忽然想起,老爸年轻时也扭过秧歌,当时还领过队。有了!  回到家梅跟爸说,村里想组建个秧歌队,请他帮忙,一顿崇拜式对话令梅爸心花怒放:“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梅爸与几位乡亲商量此事,村里人一辈
期刊
2021年了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指出,要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