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新发展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18例(包含代偿期肝硬化59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科门诊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筛选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分析A群轮状病毒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组腹泻患儿中阳性构成比、检出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析基因型分布。结果1 813例儿童腹泻病例中,319例阳性,占17.6%;1~2岁儿童阳性检出率最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心理痛苦现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广西桂中南地区483例HIV感染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BHSS)、艾滋病压力量表(SS-HI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HIV感染孕产妇心理痛苦(DT≥4)检出率为68.1%,中、
目的在杆状病毒中表达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方法人工合成ZIKV E基因全长序列(1 518 bp),并克隆到pFastBac1载体上,得到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B1-E,转化含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骨架质粒rBacmid-E,转染sf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ac-E。检测病毒滴度,PCR法检测E基因的插入,间接
目的探讨血清miR-122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及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病毒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40例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根据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血清HCVRNA结果,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比较
目的研究HIV/TB双重感染者血清中SOCS3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HIV感染者、48例HIV/TB双重感染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SOCS3、IFN-γ、IL-2、IL-4、IL-6、IL-10、IL-17,IL-2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OCS3和各个细胞因子之间相关性。结果SOCS3在HIV/TB双重感染者的水平明显高于单纯HIV
目的建立小鼠肠道类组织并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甲肝病毒(Marmota Himalayana hepatovirus,MHHAV)增殖研究。方法用高浓度EDTA消化Balb/C小鼠肠道隐窝,在基质胶上培养,并传代冻存肠道类组织,后单层培养接种在96孔板上,感染MHHAV,使用Real-time qPCR检测不同时点病毒浓度,并与多种常规用于培养甲肝病毒的细胞系进行比较病毒增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肠道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4岁以下人群,抗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人工合成主要表面糖蛋白(Recombinant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rMsg)IgG和IgM抗体检出率,探讨Pj在该人群中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的Pj rMsg可溶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随机收集201例北京地区14岁以下人群血清,分析其抗Pj rMs
目的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辅助性CD4+T细胞(CD4+T helper cells, CD4+Th cells)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 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 IA)中的差异。方法该研究入组急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肝脏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及其相关合并症、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HCC)甚至死亡。目前应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为干扰素(IFN),另一类为核苷及核苷类似物(NAs)。本文主要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等方面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