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韩国高等教育自二战以来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点,指出了当前韩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韩国;高等教育;挑战与对策;发展趋势
  
  1.二战以来韩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60多年里,韩国的高等教育成功地推动了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 1945-1960年——自由发展阶段
  建国之初,由于社会动荡、经济混乱,新上台政府无暇顾及教育的发展。恰逢美国占领军急于推行本国自由开放型的教育模式,以此消除日本奴化教育的影响。所以,在50年代,韩国的高等教育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在“放任自由”政策的引导下,民间办学热情极大提高,高等教育特别是私立高等教育获得了大发展。据统计,到1957年,高校数量已经有建国时的19所迅速增至56所,196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85所,在校生超过10万人。
  1.2 60年代——整顿管理阶段
  由于上阶段高等教育过度发展,加之高校缺乏管理经验,韩国的高等教育在60年代出现了质量降低的问题。对此朴正熙政府对高等教育采取了严格控制、治理整顿的措施。主要措施有通过颁布系列方案和法案,整顿高等教育科类、层次与专业结构,控制大学生数量,规范私立高等教育管理等。大学数量曾经一度减少至50所,在校生数只有7万人[1]。通过治理整顿,高等教育盲目发展的态势得到了控制,为70年代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70年代——大发展阶段
  70年代,韩国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大增,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朴正熙政府为实施“贸易立国”策略,对高教采取了扶持与控制相结合的政策,在继续扩大高教规模,适应国家产业机构的调整的同时,改革高教体制,再次调整高教的科类、层次、专业结构。到1980年,韩国的高等教育学生由1970年的20万人增加到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4.7%,基本进入大众化阶段。
  1.4 80年代——持续发展阶段
  80年代,韩国进入产业升级转型期,政府力图实现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为了满足经济转型对高级人才需求,政府加大了对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力度。首先是加大政府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其次,提倡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子女教育投入。第三,将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调整文理科招生比例,扩大理科生招生规模[2]。到1990年,高校达556所,在校1,490,080人。
  1.5 1990年至今——新发展阶段
  90年代,韩国适龄人口减少,青年升学压力减轻,政府再度实施高教改革,开始致力于向全体公民普及高等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社会。先后颁布了《教育税法》、《大学教学自主化方案》等,大力推行自主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办学模式。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发展,并促使韩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向大学自治型过渡。1995年,韩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标志着韩国只用了15年的时间便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韩国高等教育自70年代以来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总体看来,其发展历程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1)以私立院校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系。
  在长期办学中,韩国形成了多主体、多元化的教育办学体制。尤其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纷纷出现。韩国高校有国立、公立、私立三种,分别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人举办,其中私立高校发展尤为迅速,并成主体。1945年,私立高校有10所,占总数的52.6%,1990增至488所(总量522所),占总数的80%[3],2007年虽只有318所,但比重却为83.8%,占到韩国高校规模中的大壁江山。
  按办学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前者包括大学校和学院(含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专门大学、教育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后者包括产业大学、广播函授大学、虚拟大学等。
  按学年制划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2-3年制的专门大学,一类是4年制的大学/学院。2007年各类高校规模已经达到372所,其中专门大学有152所,大学/学院有220所,详见下表1。
  
  (2)私人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高等教育投资体系。
  韩国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投入,其中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国立和公立学校;社会和家庭投入(统称私人投入),主要用于私立学校。由于高等教育机构80%以上属于私立,高等教育对私人投资的依赖程度达到70%以上。据统计2001年韩国私人教育投资占GDP的2.96%,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教育层次的提升,教育经费中政府投入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私人投资比例越来越大,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以私人投资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体系。为了鼓励私人投资高教,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向私立高校拨款用于补贴学生奖学金、教师养老保险金和科学研究。二是减免税收,免除私立学校所得税和财产销售税。三是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法律,鼓励私人办学[4]。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教育先行”的观念。
  从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韩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制订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的同时,都考虑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962年,韩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韩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是:在规模扩展的同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70年代,韩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发展重工业和化工业需要大批技术人才,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致力于发展短期教育,重点建设专门大学和开放大学,为工人提供短期培训。80年代,韩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高等教育也转向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以保证经济的稳步发展。到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国民对教育质量要求提高,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表现为通过网络大学、学分库制度等发展终身教育,促进课程横向联合和追求高校多样化发展。
  
  2.当前韩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国内外形势环境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韩国的高等教育面臨着一系列的挑战。
  2.1 韩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2.1.1 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虽然韩国长期以来一直奉行高等教育密切配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但由于高等教育系统对社会需求的感知和反馈具有相对滞后性,致使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联系存在脱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令人担忧。据统计,2007年,韩国专门大学和大学的毕业生失业率高达13.5%和36.4%。高等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需求脱节的现象还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虽然劳动力市场上本科及本科学历以下的毕业生供过于求,但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却急需研究生学历尤其是博士毕业生。
  2.1.2 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锐减致使高校生源不足
  韩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目前正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据韩国的人口调查报告显示:到2020年,韩国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5岁——21岁)将从2000年的3,275,000降低到2,336,000 [5]。事实也证明从2000年开始,韩国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开始减少,高中毕业生数逐年下滑,2000年韩国高中毕业生数为746,712人,到2007年已减少至571,357人。与此同时,高校新生入学人数由2000年的608,585人下降至2007年的557,951人。因此,学生数量的减少将会给私立高校带来严峻的生源危机和财政挑战。
  2.1.3 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有待提高
  在过去的30年间,韩国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持续高涨令许多高校的生源竞争意识弱化,对教育质量的关注也相应弱化。表现有:第一,近年来韩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的质量正在遭到社会的批评。2002年韩国工业联盟(Federation Of Korea Industries)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育满足工业社会知识和技术要求的程度仅为26%,为此他们平均需要花费2年的时间以每年2.8万亿韩元的代价对招收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再培训 [6]。第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韩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偏低,韩国教授的研究水平也偏低。韩国高校在各种国际排行榜上的名次难如人意,在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亚太大学学术100强排行榜中,韩国仅有8所大学上榜。韩国教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平均数为0.39篇,平均著作数仅为0.18篇。2003年SCI的统计报告中,韩国的论文发表总数排名第13位,被引用数的排名在第34位 [7]。
  2.2 韩国应对高等教育挑战采取的对策
  2.2.1 加大对产业-学界联盟合作力度的支持力度
  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目前正在努力提升高校人材培养目标和工作需求的匹配度,以期为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为社会输送合适的人力资源。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鼓励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开展产学合作、积极配合本地区的区域发展。
  2.2.1.1 “新大学区域创新”工程
  该工程是2004年是韩国教育部加强产联盟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提高地区大学的能力建设,推动地区创新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面向首尔地区以外的大学。政府采用绩效拨款机制将在未来五年里每年投入2.5亿美元,并通过革新项目资助地方大学成为产学合作的典范。
  2.2.1.2 “联通韩国”工程
  2006年,为了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以及技术的转移和商业化,由人力资源开发部,商业、产业和能源部, 国家均衡发展总统委员会联合推出“连通韩国工程”。工程包括四个步骤:①在各种技术资格认证部门和大学之间建立联盟;②在产业和大学之间建立供需联系;③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开发形成“成果转化——商业推广——收益再投资”良性循环;④对成功案例进行经验推广。
  2.2.2 提高大学科研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的研究水平是大学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代表着高等教育产生新知识的能力和提供核心人力资源的能力。为了迅速提高大学的研究水平,在短时间内让韩国的大学登上各大国际排行榜,韩国政府推出了四大计划:
  第一,“21世纪智慧韩国”计划(Brain Korea 21 Project)。
  BK21计划始于1999年,是韩国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革新计划,主旨是提升高等教育的创新性,使之为知识社会产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第一期建设周期7年(1999-2005),以提升研究能力、创建世界一流研究生院为目标,投资1.4万亿韩元(约折合12亿美元)重点扶持研究生院的教研活动。BK21执行的第一阶段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1998到2005年间,韩国的SCI论文发表数量从3,765篇增长到7,281篇,国际排名也由98年的第18名上升至2005年的第12名。目前BK21第一期建设已经完成,正进入以进一步发展和支持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第二个计划周期(2006-2012)。二期建设将重点资助学生海外学习和邀请外国教授讲学,并为研究生提供人员经费。
  第二,学术研究推广计划(Academic Research Promotion Project)。
  该计划旨在培养合格学者、推进各学科领域的均衡发展。教育人力资源部希望通过增加项目预算帮助教授和研究人员提升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学术多样化和学科交融度。2005年的计划预算是2.26万亿韩元,预计以后还会有大幅提升 [8]。
  第三,大学研发基金改进管理计划(Improve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 Development Funds)。
  这是教育人力资源部为了改进大学研发基金的管理、提升大学研究开发的效率而实施的计划。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规范和监控研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提供研究人员经费得到落实。目前正在制定政府各部门的平均基金提供标准以增加研究人员经费的投入。
  第四,“世界一流大学”工程(World Class University Project)。
  2008年6月20日,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为巩固大学科研能力的发展,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决定在未来5年内投资8250亿韩元,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是韩国政府招募国外精英人才,提高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招聘外国优秀人才来韩国高校建立新的學系或专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报告三种形式展开,并将重点资助关系国计民生的新兴技术领域,优先鼓励能持续促进国家、社会与学术发展的基础科学与人文社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资助重点领域如表2所示:
  
  据悉,2009年将有81名国际知名学者,其中包括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2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18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将前来韩国精英大学任教。
  2.2.3 重组大学结构,改善教育环境
  结构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重点支持强势高校,改组已经缺乏社会竞争力的高校,通过一系列强制措施迫使大学改善办学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强化竞争意识。
  (l)重组国立大学管理系统:这个计划将主要依靠引入“大学账号体制”实现。“大学账号体制” 的设想是把国家财政和各种学校支援组织的资源组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指标在所有大学间进行二次分配,每个大学个体在整个体制当中都相当于一个投资账户存在。政府希望通过这个体制的实现探索把国立大学由国立机构转变为行政法人的可能性 [9]。
  (2)大学重组计划:该计划主要通过削减招生计划和大学合并的手段实现。私立大学是该计划的主要目标,国立大学也在该计划之列。为了切实推行大学重组计划,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制约政策。国立大学必须在各种政府财政支持下进行改革,政府将以教师编制数来调控改革的进程; 对于私立大学则采取鼓励和制约兼顾的政策。同时政府还利用通过评估改革进展和成效确定财政补贴额度的手段刺激和迫使高校积极参与改革 [10]。
  2.2.4 建立并完善大学信息公布制度
  2007年5月,韩国召开的国民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大学信息公布制度的特别法案。根据法案规定,这一制度要求高校向国民公布招生入学率、毕业生就业率、全职教师定编率等,以便其了解和比较高校的教育环境和运营水平。通过这个制度,高校不得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否则将失去招生竞争力。
  
  3.韩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3.1 教育政策从集权管理和监督向教育实施主体的自主和自律转移
  200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报告中指出,虽然韩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数量增长显著,但院校类型日趋统一。为此,韩国政府采取新的措施,充分尊重教育的自主性和特殊性,实施高等教育法制化管理,在政策导向上从集权管理和监督向教育实施主体的自主和自律转移,倡导高等院校向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3.2 教育形式从传统向以信息化和技术化为媒介的开放型终身教育体系转移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依靠人力资源和高科技的发展。为了实现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高等教育必然需要向开放化和终身化发展。为此,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以信息化和技术化为媒介的远程教育,实施更为弹性化和专业化的教学体制,为越来越多的国民(尤其是成年人)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台,建立开放型的终身教育体系[11]。
  3.3 教育方法从给予型模式向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和人性转移
  在课堂知识教育之外,韩国政府鼓励大学提供职业教育和现场教育,鼓励学历教育和技能资格教育的融合,要求大学实行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措施强调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同时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韩国政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目标的综合体现[12]。
  3.4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
  韩国政府自98年金融危机后已经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推行一系列革新计划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其重点包括鼓励国际学术交流、在推进公费留学制度的同时推行海外留学自由化政策、在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出国留学向来韩留学的转化、扩大与国际机构的教育协作等。
  3.5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教育和人才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以往那种靠政府为主出资办教育,或者由全日制正规学校独揽教育职能的格局,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要。韩国政府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发展新的办学形式,如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跨国界联合办学等。倡导高校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利用信息和传播新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适应全民终身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3]樊彩萍.韩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滁州学院院报,2007(4):6.
  [2]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4]程爱洁.韩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7][8][9]郭丽.韩国现代高等教育分析与思考[D].扬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6] KMOE&HRD.The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Education Innovation [EB].2005.
  [10] 蒙有华.韩国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6,( 9).
  [11] 刘昌明.论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主体[J].当代韩国,2003,(冬季号).
  [12] 王留拴.中韩高等教育发展戰略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4):73.
  
  作者简介:张金萍(1984—),女,山东日照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在日益加剧,而我国农村水污染法制制度因不健全、不被重视,现造成水污染防治相对缓慢,因此,建立和完善健全的水污
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现如今,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水平出现了巨大的飞跃,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后,档案工作效率也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现实是我国档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也有了较大的完善和提高。作为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一环——企业成本管理,近年来开始渐渐得到企业的重视和研究。企业成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无疑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论述了宗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模式.在借鉴与分析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的
期刊
近年来,集群内纺织企业发展升级的路线很多,有的通过革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有的通过新产品研发打开新市场,有的则通过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来均衡成本,有的通过创新科研提升产
期刊
本文从普遍意义上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特征和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不囿于"宪法基本原则有哪些"的传统研究,并且阐明"宪法基本原则为什么应该是这些"以及宪法各基本原则
期刊
韩风快时尚品牌“韩都衣舍”近日宣布正式签约韩国巨星全智贤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后续代言活动将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