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达人张丽:秸秆制油大赚绿色钞票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秸秆,人们马上便想起狼烟滚滚,呛得人眼睛酸痛又无处躲藏。今年6月,江苏、湖北等地农民因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引发一系列恶性交通事故。由于能见度太低,一些地方甚至连高速公路和江河航道都不得不紧急关闭。如何给令人头痛的秸秆找条出路?一位海归女孩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将其做成“压缩干粮”卖给热电厂发电:还用秸秆制油.变废弃物为绿色能源,短短5年就赚到3000多万元。有关专家说,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哪怕只有20%用来转化成生物油。就可替代5000万吨的柴油!
  小试牛刀尝到“绿色甜头"
  匀称的身材,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很甜很迷人。80后张丽是位性格开朗的合肥女孩,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受其影响,她从小就很热爱大自然,并热衷环保。她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再次利用:比如一件过时的T恤只需几剪刀就能变成一件时尚小衫,一个洗涤用品的塑料瓶简单包装就可以成为一个花盆。废旧的纸盒和布头,缝缝贴贴就变成了精美的手机架,比市场卖的还漂亮。此外,骑自行车上学,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拒绝使用空调,垃圾从不乱扔……小张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以环保达人的要求鞭策自己,已成习惯。
  23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张丽又到法国KDJTRNBV大学学习农业与环境专业。在那个叫REDGFKE的小镇,女孩发现这里简直像是个世外桃源。蓝天白云下,开阔的碧绿斜坡上点缀着座座农合,很多古堡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原貌。健壮的牛群在草地上悠闲咀嚼绿草,草丛中的鲜花五颜六色,空气洁净得像过滤过似的,绝对是一幅梦幻中才能见到的童话般的景色。
  更让女孩感到惊奇的是,当地几乎每一位农场主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一家就种植着七八百亩小麦和玉米等,且管理得井井有条。比如在国内,庄稼收割后很多农民图省事都顺手把秸秆烧掉,这样既污染了空气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法国人却不,他们用打包机把农作物秸秆压缩成一块一块的,拉回去或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或卖给一些工厂加工成环保材料,做成质量很棒的门、电脑桌和婴儿床等。
  “在法国,你绝对看不到胡乱焚烧秸秆的情况。一是这样做很危险,容易引发火灾。二是污染空气,不仅邻里反对,如果有人报警,还会被判罚一大笔钱,严重者甚至坐牢。最关键的是,在农场主眼里,这些秸秆绝不是什么废弃物,而是可以派上很多用场的宝贵原材料!”
  2005年的一天,张丽到一位农场主朋友家去玩,看到她女儿正用麦秸秆编织工艺品,仔细一看是一只装宠物的手提篮。“不仅可以自己用,对外出售一个要卖20多欧元呢,而且供不应求!”女孩很自豪地告诉她。张丽了解到,因法国人都非常喜欢养宠物,所以近年来用农作物秸秆编织出来宠物用品,销路特别好。“与金属和木板制作的相比,它们既轻便又环保,还充满艺术气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后来在那位农场主朋友的介绍下,张丽和里昂市的一个经销商签订协议,由对方提供设计方案,她根据图纸规定的尺寸和款式供货。回到住处,女孩马上联系国内的朋友,请他组织人生产。在安徽阜阳做编织,原料和技术都不是问题。不到两个月时间,5000件用稻草和小麦秸秆编织出来的猫咪筐和狗狗凉帽等,就发了过去。法国老板看后很满意,接着又和张丽签订了3万件的订货合同。
  村民用一公斤不到的秸秆就可编织一件宠物用品,卖出去可以赚50元钱,手快的一天可以做出3个,每月可赚4000多元,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很快就有7个村的2000个农户,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张丽的“员工”。
  有趣的是,一名农民大嫂在电话里这样告诉她:“我们家有3亩地,一亩地每年能产出近500公斤的麦秸。原来都是在地头上直接烧掉,可以说分文不值,现在一亩地的秸秆却可以卖到一两万块钱。这都是您的功劳啊,大伙很感激!”大嫂很淳朴的几句话,却让张丽惊喜异常。本来她学的就是农业与环境专业,有效利用庄稼秸秆,既能减少空气污染又能为农民增加收入,女孩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作为“老板”,其实张丽的收入也非常可观。短短两年时间,女孩还未走出校门,靠做经纪人就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400万元人民币
  一部纪录片“刺激”女孩回国创业
  2007年春天,张丽在学校看了一部法国人在中国河南省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片中先讲述了这里自古以来土地肥沃,又有黄河水的灌溉,堪称“超级粮仓”,所以古时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镜头一转,只见一台大型收割机过后,农民的儿子非常高兴地把一袋袋小麦装上机动三轮车运回家。而留在地里的老大爷,却掏出打火机随手点着了田里的一堆堆麦秸草,可是很快灾难就发生了。
  因为天气干燥,这些麦秸见火就着,转眼间火苗变成一条条火龙向四周快速蔓延。接着,凶猛的火势完全失控,不仅引燃了邻家尚未收割的麦田,而且快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空中浓烟滚滚,地上简直变成了一片火海。等几辆消防车鸣笛赶到时,上百亩麦田早已化为灰烬。见自己闯了大祸,老汉吓得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其实更可怕的还在后面,麦收季节,由于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农民大量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还有人甚至被烧死、烧伤。“雾霾”引发一系列车祸,因为能见度太低,导致一些地方连高速公路和江河航道都不得不紧急关闭。每到收割季节,市民同样深受其害,烟雾呛得人眼睛酸痛,嗓子非常难受,而又无处躲藏。“太可怕了,这些中国农民真野蛮、愚昧!”听着外国学生如此议论自己的同胞,张丽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她了解到,秸秆焚烧问题政府部门几乎每年都下禁令,有时还派出民警和乡干部巡视检查,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农民嫌从田间把秸秆拉到家里太麻烦,也确实没什么用,所以图省事就干脆放把火将其烧掉。张丽认识到,要想让中国农民改掉焚烧秸秆这种积习,关键要有利益驱动才行。这就需要挖掘出这种“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如果庄稼秸秆能换成钞票,相信大家都合不得烧。
  2007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张丽本来可以进一家法国著名食品公司当白领,可女孩却不顾男友劝阻,毅然决定回家乡合肥创业。她发誓,要把令人头疼的秸秆变成值钱的宝贝!   虽然用秸秆可以编织手工艺品,以及通过腐烂发酵培育食用菌等,但用量都十分有限。后来张丽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收集起来统一销售给热电厂。1个装机容量为25MW的机组,年耗生物质秸秆30万吨以上,对方的需求量很大,他们往往是有多少收购多少,而且当天就能结清货款。
  但热电厂也有严格的技术标准,最关键的是要粉碎压缩成块,有点像“压缩干粮”。为此张丽花20万元买来一台秸秆成型设备,不料操作过程中却经常“卡壳”,而且粉尘污染大。后来女孩把机械专家请来搞技术攻关,变“切草”为“锤草”,变“人工运输”为“真空吸附”,完成了粉碎、除尘、沉淀、储存、传运等7个关键部位的技术革新,提升了全自动控制水平。改进后的全自动秸秆成型设备,每台机器的操作工人由原先的9名变为3名,生产效率也由过去的每小时800公斤增加到2吨。
  夏秋季节,靠每家每户农民捆草运草不现实,靠公司到田头收集秸秆成本太高。张丽就琢磨出一种“经纪人贩运秸秆模式”,女孩选聘的经纪人都是家里有拖拉机,在当地又吃得开的人,她配送一台秸秆打包机,在田头捆束秸秆,现场过秤每公斤0.3元,村民几乎不用动手,就能拿到“变废为宝”的收购资金。比方你家种有10亩小麦,秸秆就能卖1500元左右,这相当于增产1500斤粮食,这种“废弃物”谁还舍得烧掉!
  对热电厂来说,秸秆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中等优质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达1%。它在燃烧时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作用。最有趣的是,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灰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钾、镁、磷和钙等,可用作高效农业肥料。此外,用秸秆每发一度电,还能享受0.2元的政府补贴呢!所以热电厂对秸秆青睐有加,只怕原料供应不足。
  这位海归女孩通过经纪人在村里设立秸秆收购处理站,随后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延伸向农村的秸秆收购贩运网络,效果非常好。每到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收割季节,张丽带着公司的200多名员工异常忙碌,30多台全自动秸秆成型设备昼夜不停,职工全拼上去,24小时三班倒。一天的加工量就有1300多吨,短短一周就能出成品近万吨。
  据张丽介绍,这种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生产的“压缩燃料”,除去运输和人工成本等,每吨纯利润150元,虽然毛利率不算高但数量很大,所以公司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2008年,因有效控制了当地的秸秆焚烧和环境污染,根据有关政策,她还获得国家50万元的奖励。
  秸秆制油大赚绿色钞票
  2009年6月,张丽从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山东滨州市一家企业掌握了用棉花秸秆等提取燃油的技术,而且他们生产的这种油因价格远远低于柴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飙升,国内多地加油站陆续出现限购柴油或无油可加的现象,“油荒”闹得大批车主抱怨不断。
  能源短缺让张丽敏锐地意识到,秸秆制油是个很大的商机。我国北方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省,是棉花主要产区,每到入冬时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被农民堆积在路边或作为废弃物点火烧掉,所以,收购原料基本不成问题。于是,张丽马上带人到滨州考察,并通过对方的帮助,采购了一套年产能为1万吨的生物质油热解液化设备。工厂于当年9月在合肥郊区建成并顺利投产。
  在农村堪称“废弃物”的棉花秸秆、木屑、稻壳,竞摇身变成了“生物质油”,这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为探究竟,大批记者闻讯赶来。在生产区,大伙目睹了生物质油的神奇制造过程。成堆的棉花秸秆,被大功率粉碎机“切”成直径约3毫米的颗粒,然后经管道被分别吸到5个原料库内贮存。在原料库和两套高温炉之间,又分别连接着管道。
  “我们通过管道,利用负压将秸秆、木屑、稻壳等颗粒吸到密闭的高温炉内,温度瞬间升到680℃-700℃,颗粒经加热裂解后部分可燃物质迅速气化,形成气体存在炉内。紧接着,气体被导入冷却炉内,温度骤减后气体迅速液化冷凝后,就变成了生物质油。”张丽说,他们生产出来的粗油是一种水分和复杂含氧有机物的混合物,可以替代重油、柴油和煤焦油等,也可以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使用,比如可用作燃油锅炉和工业窑炉燃料。
  这种粗油经过精制加工后,还可以替代0号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伴随出来的副产品是炭粉和综合气,前者是生产活性炭的原料,后者则在生产过程被循环利用,燃烧后用来设备加热提温。
  这种从秸秆里提取的棕黑色生物质油,闻起来有一股稻草灰的味道,不似传统的柴油是透明的淡黄色。别看黑乎乎的,它的优点却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性价比高。张丽说1.5吨生物质油可以代替1吨原油燃烧。虽然热值比原油低一些,但价格比原油便宜得多。比如2010年,她把这种油以每吨2000元的价格卖给中原油田用来烧加热炉,而原油价格却高达5800元/吨。
  张丽说,生物质油的第二大优点就是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原油易挥发属危化品,而生物质油稳定性好,扔根火柴都点不着,必须通过燃烧器雾化燃烧,利于储存、运输,不属于危化品,只需要按普通物品运输,不需要上岗证、押运证。守着它抽烟没问题。”还有一点,生物质油燃烧后含硫量为零,而且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
  凭借价格优势,张丽的“秸秆柴油”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一些供热公司、大型玻璃厂沥青搅拌站、熔块厂、发电厂等,都竞相订购她的产品。而且,这种生物质油含硫量低,能大幅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国家提倡的环保产品。用它替代柴油、重油,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些油砂分离企业,过去在生产过程中都用溶剂油,每吨要8000元,他们改成用生物质油后,使成本一下就减少大半。一位老总同张丽开玩笑说,你这个海归真不简单,竟能一眼看准既能赚大钱又能有效保护环境的“绿色项目”!
  据张丽介绍,每2吨棉花秸秆和小米谷糠等就能生产1吨“柴油”,原料成本大约在1500元左右,如今生物质油的价格已一路涨到2600元。再加上一些副产品的收入,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令女孩发愁的是,现在她这套设备能日产30吨生物质油、18吨炭粉、7200立方米综合气,需要60吨原料。而当地秸秆供应根本不够,需要大量从河南和山东调货,增加点运输成本算不了什么,她就怕“缺粮”。
  有趣的是,随着秸秆应用越来越多,其价格也水涨船高。比如3年前稻壳的价格才450元/吨,现在已涨到每吨780元了,棉花秆几乎身价倍增,农民因为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笑逐颜开。
  如今,张丽的“柴油”已经在上海、合肥、武汉、西安等地推广使用,用户反映非常好。到2012年8月,短短几年,仅靠“秸秆制油”这一个项目,女孩就赚了2000多万元。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朱锡锋听到她的创业项目后非常高兴,他说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产业。有数字显示,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如果20%的秸秆用来转化,就能得到一亿吨的生物油,可替代5000万吨的重油或是柴油。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下一步,为就近取得原料,张丽还计划在郑州和石家庄开两家分公司。女孩坚信,如果自己这种“让秸秆转换绿色能源”的模式,能在全国得到推广,令亿万人头疼的“秸秆焚烧”现象就会成为历史。“到那时,我们的天空会更蓝,生活更美好!”
  (责编:上官华韵)
其他文献
汽车,是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汽车数量猛增,正是由于短期内“井喷式”飞跃,从而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困惑与担忧的社会问题,恼人的车灾已让不同人群都感到非常无奈,如何解决,成了一件大事——车灾就在我们眼前  交通拥堵  2010年北京中秋前的那场堵车,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北京市交通局的电子拥堵路段图几乎全部飘红。“魔鬼大堵车”、“疯狂”等
期刊
网上让人“被结婚”,是否侵犯名誉权?  编辑同志:  日前,我在遇到朋友、同学、同事等时。往往会被莫名其妙地指责:“结婚了,也不告诉一声。是怕请喝酒还是怕我们不随礼啊?”在我的再三追问之下,终于有人告诉我在微博上看到了我的结婚证。我经过查找,的确发现一张“微博结婚证”上有我和一个陌生男士的结婚照,还有彼此的名字及爱的宣言:无论贫穷与富贵、生病或健康。我们都不离不弃。原来这一切都是闺蜜李某与我开的玩
期刊
6岁父母离异,8岁四处流浪,13岁因一场意外双腿被火车轧断,他曾想过自杀。“你是很可怜,可永远有人比你更可怜!”一个流浪汉的话深深刺激了陈州。从此他凭着一副好嗓子,开始了街头卖艺生涯。十多年里。他带着歌声用双手“走”遍中国600多个城市,举行了3000多场个人“演唱会”,赢得人们的尊重,激励了無数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收获了美丽的爱情。2012年8月下旬,無腿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征服三山五岳后,在泰山
期刊
2012年2月13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湖南省农业厅原厅长程海波受贿1961万余元一案作出复核裁定:核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以被告人程海波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判决。  至此,备受关注的程海波受贿案才尘埃落定。让人意外的是,在审理此案的行贿人易国锋时,又同时挖出了他的另一个诈骗案件。原来,原湖南省农业厅厅长程海波在担任湖南
期刊
2011年9月,一个年仅18岁的绍兴女孩赴京参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盛典。在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女孩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十几年来的坎坷与辛酸,此时此刻被巨大的幸福感所融化。她叫曹秋芳,是迄今为止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最小年龄者。  四岁女孩挑重担  已经上高二了,曹秋芳边念书边守着重病的妈妈,母女俩在学校附近,刚住进了由一位好心人无偿提供的两间平房,娘俩相依为命。  每天放学回来,曹秋芳第一
期刊
“是父母一步一步把我推上泳坛巅峰,尤其是母亲,一年365天为我煲汤,陪我在异国他乡训练,挫折时给我安慰……感恩上苍赐给了我一位伟大的母亲。亲爱的妈妈,我的金牌绝对有你的一半!”伦敦奥运会游泳冠军孙杨连获两金后热泪滚滚,心头百感交集……  “严厉"母亲  育出游泳神童  1991年12月1日,孙杨出生在杭州。父亲孙全洪是浙江科技学院的体育老师,母亲杨明则是杭州师范大学的老师,两人年轻时都是排球队员。
期刊
即客一词意指“即刻去做的人”。很多人怀揣梦想努力奋斗,却在长时间奋斗后忘掉了当初的梦想,因此“即客”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敢想敢做,即刻行动,追逐梦想”。中国即客代表余莹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历时4个月,走遍欧、亚、美洲17个国家和地区,围着地球跑了17815公里,就是为了听各种各样的人讲自己的故事。在跨越1年的时间里,百十来个人跟她讲自己的梦想,其中有挪威的公主,有波兰的财政部长,有世界岛屿经济人,有身
期刊
2012年7月31日晚,北京铁路警方接到北京市公安局发出的紧急通报,北京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泽园小区内,一名30岁的自领女子于前一天晚上被人杀害,犯罪嫌疑人张昆鹏正乘T215次列车外逃,请求协助抓捕。当晚22点,张昆鹏在沧州站被天津铁路警方抓获。  随后,警方透露,死者名叫付丽,河南郑州人,是音乐圈内小有名气的女歌手,曾与著名词人方文山合作专辑《云淡风轻》;而犯罪嫌疑人张昆鹏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快递员。
期刊
个只上过两年扫盲班的草根艺人,率领他的“泥腿子”剧团,闯进高雅的上海大世界与中国大戏院的舞台纵横十余年,还培养出一个引人关注的摇滚歌星。60岁时,他谜上写作,62岁到71岁间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共计200多万字。其900多篇博文在新浪论坛上点击总量高达2000多万次,进而引来了百余家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小城的文化名人,这个老人就是合肥市长丰县的农民作家——阎立秀。  谈起自己传奇的人生,他说
期刊
名女士遭遇电信诈骗,在银行柜  台汇出巨款。被骗后,该女士以她在汇款时银行没有向她做出善意的提醒和警示,致使她巨款被骗,银行应承担全部责任等为由,将银行告上了法庭,要求银行全额赔偿她被骗的损失。银行则以该女士到银行正常汇款,银行没有理由拒绝,该女士被骗是因为轻信诈骗犯的谎言所致,银行对此没有任何责任等为由,断然予以拒绝。那么,客户在银行办理汇款时,善意的提醒是银行的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呢?2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