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端市场可“高开低走”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市场正从以低端为主向以中端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变,做中端的能力将成为龙头企业基本的生存能力。
  中国的市场结构一直以低端为主体,这是由中国消费者的整体收入水平决定的。已经实现产业集中的行业龙头企业,其规模也主要是由低端产品支撑的。
  所以,随着中国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多数产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企业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规模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企业的结构必须与市场结构一致,越是大企业,只要以国内为目标市场,越是不可能超越整体市场结构。
  刚刚解决了温饱和小康的消费者,正在走向以中端为主的消费结构。中国的中端市场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中端市场,做中端的能力将成为龙头企业基本的生存能力。但从低端向中端升级,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
  结构升级从中产入手
  中国企业从低端向中端升级,往往经历这样的路径:低端-高端(伪高端)-中端,而不是简单地走“低端-中端”的路径,这是中国中端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
  中国是个典型的M型社会(或者说是心理上的M型社会),其典型特征就是中端消费者的缺失。所以,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面临这样的困境:中国企业占领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跨国品牌的天下。中端市场的缺失,使中国企业的升级面临着无路可走的窘境。
  李宁公司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原来的低端品牌想转型,结果遭遇“中产阶级”陷阱。中产阶级的消费,不是趋高消费,就是趋低消费。中端消费是个“泥泞的中间地带”。
  中端消费者的缺失,既表现为收入的缺失,也表现为心理的缺失。中国企业的升级,必须从认知中国的中产阶级入手,他们才是中端消费的主力。
  尽管调查数据显示有三成中国家庭已跨入中产行列,但很多人感觉自己“被中产”了,说明多数中国人不认同自己属于中产阶级,这与身份认同的心理有关。
  中产既是一种收入划分,更是一种消费心态。见识和消费过高端甚至奢侈品,不以消费高端为喜;有足够的购买力消费附加值较高的中端产品,是中端消费的主流;即使购买物美价廉的低端产品,也不以为耻。因而,中国企业的升级,首先面临的不是收入问题(消费能力问题),而是身份认同问题。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一部分满足基本的生活或生存需要,低端产品多数属于此类消费,附加值低,物美价廉,属于理性消费;另一部分满足社会认同需要,通过消费获得社会认同,属于感性消费,甚至是狂躁型消费。比如:香烟在中国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普通消费者的低端消费,以及大量的高端“面子消费”——社交性消费。
  电视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专家们预测14寸电视应该是主流。但当收入极低的中国消费者跳过14寸、18寸,直接购买21寸电视的时候,专家们才发现预测失误。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常见。当消费者购买属于身份认知性的产品时,往往会跨越一个消费层次。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者,除了部分高收入者外,也包括很多中低收入的消费者。
  满足“身份认同消费”
  身份认同消费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我身份认同。比如:因为我是中产阶级,所以有着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二是社会认同。比如:因为我敢消费高端商品或奢侈品,证明我有钱、有品位、有身份,炫耀性消费就是如此。
  成熟社会的价值消费,通常是第一种身份认同消费。追赶型国家的消费者,个人身份的变化很快,第二种身份认同消费很普遍。所以,中国人在价值消费领域总是表现出一种与收入不相称的消费行为。中国人在国外旅行,人均消费几乎是世界最高的,这并不证明中国人特别有钱。实际上,日本和台湾的旅行者同样曾经表现出这种消费方式,但现在的消费反而更加理性。
  一个有着自我身份认同的人,心理是强大的,消费不容易受环境影响,消费是因为自己需要。一个寻求社会认同的人,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消费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
  如此分析,就能发现中国消费者有三个特点:第一,收入水平整体提高,有着价值消费的能力和意识;第二,自我身份认同不高,自我身份认同低于收入水平,并且有着改变身份认同的愿望和收入能力;第三,价值消费最好能够带来有利的社会身份认同。
  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发现曾经被认为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有着理性的理由:一是低收入消费者购买与收入明显不对应的奢侈品消费(偶尔);二是中产阶级消费的不是中端价值型产品,而是有着高端形象的中端产品。
  有着高端形象的中端产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品牌或产品形象有高端印迹;二是价位属于中端价位。中国企业的升级,必须满足消费者这种由于身份认同带来的价值需求。
  这就意味着从低端向中端的直接升级是很危险的。因为这种升级有两个特点:第一,价格上属于中端;第二,品牌或产品形象属于低端。比如:如果伊利、华龙、白象、双汇等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改造成金伊利、金双汇、金华龙、金白象,即使产品品质真的不错,但由于这些品牌在形象上整体属于低端,这样的升级也很难被中国的消费者接受。
  瞄着月亮打飞机
  打造一个看起来像高端的品牌或产品,然后“高开低走”,稳定在中端价位。这样的产品,形象高(价值型、身份认同)、价位合适(与购买力相对应),这才是中国企业升级的正确做法。这种做法被戏称为“瞄着月亮打飞机”,或者“求乎其上,得乎其中”。
  很多企业升级成功,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比如:
  华龙没有升级为“金华龙”,而是“今麦郎”,最初感受像高端产品,现在已经是中端价位。
  双汇的升级产品不是“金双汇”,而是“王中王”,双汇王中王最初定位于高端,初期销量也不大。但蒙牛的升级产品“特仑苏”,看似高端产品,却位居中端价位。
  雪花啤酒,最初是高端定位,但随着价位下调,销量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单一品牌销量最大的啤酒。
  这种升级方式,能够给刚进入价值型消费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利益,也更利于消费者获得社会认同。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中国消费者从价格型消费转向价值型消费,并不是循序渐进的,在心理上是跨越式的。但受制于消费能力,又无法实现真正的跨越,所以就会树立一个“伪高端”的价值标杆,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诉求与支付能力这对看似矛盾的需求。
  结构升级,不是简单的直线升级,而是“高开低走到中端”,这需要企业极其熟悉中国消费者心理,也需要营销智慧。
  当中国企业采取这种模式进行结构升级时,一直盘踞高端的跨国品牌也在追逐中端市场。阿迪进军二三线城市,耐克卖出“李宁价”,都是在追逐未来中国庞大的中端市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痛敏、背根神经节(DRG)SP和CGRP表达、胃液pH和胃窦粘膜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右侧CCI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11=6)、曲马多1
真实的服务评价是企业了解顾客需求、改进服务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每个顾客都热衷于评价。顾客为何沉默或说谎?如何让顾客愿意说真话?  据我国台湾地区《自由时报》2012年4月28日报道,桃园县政府提供的复康巴士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订车成功率为95%,满意度高达92.5%,服务质量也高达99.43%。面对如此高的评价结果该报提出:“试问,若这项调查准确,为何民意代表们‘炮声隆隆’,莫非那订车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慢性神经痛综合症。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PHN患者应用神经妥乐平(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研
目的:探讨脊髓神经元烟碱受体(neuronal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nAChRs)与异氟烷、七氟烷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给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七氟烷后,用热板法和福尔马林
企业寻觅了许久,也知道不能对消费者“一股脑儿”说得太多,可就是一直下不了定论,到底该用哪个点进行定位的诉求。  6T定位法  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1.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是消费者想要的产品!  2.给消费者,一个能说进心里去的购买理由!  3.找到这个购买理由的最合适方法——定位!  定位就是给消费者一个可以接受我们的理由。这个理由越可靠,企业市场工作就越好做。  我们把看似高深的定位理论进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结扎L5、L6脊神经(SNL)模型制成后第5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组Ⅰ)或乳铁蛋白0.5g/kg(组Ⅱ)、
探讨乳腺癌DCE-MRI定量参数及IVIM参数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或穿刺活检证实淋巴结是否转移的乳腺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腰5神经根(SNL)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雄性SD大鼠
癌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一种复杂而痛苦的症状,我科在三阶梯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对那些治疗不佳的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采用吗啡经皮下埋植药物泵注入蛛网膜下腔内取得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