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
在专为全球青年设计精英交流的国际青年明日之星沙龙展上,
范炜焱带去的“KE”系列创意产品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他们完全不相信这些材料是织出来的,
最后用放大镜,看到“布料”全是一根根细小的真丝单线,
才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
米兰沙龙展策展人Marva Griffin Wilshire女士在现场也惊喜地表示:
“中国的丝绸面料竟然可以如此运用,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让西方赞美的东方技艺
曾经有一段时间,范炜焱在“爱马仕”法国总部工作,因此很幸运能自由进出“爱马仕”打造的博物馆。而这间博物馆的建立,也正是这个百年奢侈品牌对材料、工艺、图形、造型、纹样不遗余力创新的记录和积淀。那些从古到今,流传于世的技艺,一代更比一代优秀的材料,都不停地向范炜焱脑子里灌输着“创新”两个字。回国后,范炜焱毅然投身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早在数年前,他就开始了以缂丝为主导的跨界设计,“在工业机械带来的批量生产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追求个性化消费与独特文化品味的前提下,我希望以苏州‘非遗’技艺为核心,用富有浓厚文化底蕴和品质感的纯手工缂丝为纽带,串连起材质丰富、表现各异的‘苏作’百工,它们是明式家具、苏州玉雕、苏州刺绣、漆艺、苏扇等,并跨界整合,生产出成系列的服装、服饰配件、家居饰品等。”听起来似乎有些理想主义,做起来也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怎么办呢?“爱马仕”对产品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让范炜焱印象深刻,他决定把这套模式也“搬”到苏州来。就像按着方子抓药,范炜焱针对每一种产品,把用料、规格、颜色、步骤等指标都确定,明确制定“产品工艺手册”,这样就算是不同的师傅操作,也能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便于后期批量化的生产。
传统的缂丝,色彩繁复,纹样也比较复杂,但当下人们的审美却早已脱繁就简。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人选择?范炜焱和他的团队想做真正能贴近生活的东西,在保留缂丝技艺精髓的基础上,简化设计。“只有真正走近百姓的生活,古老的技艺才有传承的土壤。”这也是范炜焱一直想要做到的“创新”。
无中生有的挑经显纬
很多人并不了解缂丝的技艺,一般锦缎织造的方式为“通经通纬”,而缂丝则是“通经断纬”,运用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最后的成品呈现犹如雕琢缕刻般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缂织时,师傅会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用毛笔将画样的色彩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10厘米、装有各色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因为穿梭的速度很快,让人看不清,所以关于缂丝还有种说辞叫“无中生有”。
这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技艺,范炜焱想的却是如何解放。为什么说要解放缂丝呢?范炜焱想,古人的技艺已经很高超了,早就因为织造的精密,被皇家看中成为御用。到了今天,大家都穿机织的布料,手工技艺断断续续在发展,想要超越前人是很难的。但难以超越,不代表不可以创新,他看到缂丝机上的经线,又看到师傅手里的梭子,想到有一些很细的材料,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处理后,用缂丝的方式进行织造。但这样的想法跟师傅一说,那些有着几十年工龄的老师傅都连连摇头,说从来没有用过别的材料做缂丝。师傅的畏难并没有影响范炜焱想要试一试的决心,他花了很长时间,天天泡在工厂。不同粗细的各种材料,都请师傅上机尝试,最后,居然成功了。范炜焱和他的团队用研发出来的新型材料,设计、制作了钱夹、笔记本、提包……颜色简单、样式简约,让许多喜欢古老技艺,重视传统文化,但又不喜欢繁琐纹样的人,爱不释手。
然而,范炜焱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他和团队又投入了新的挑战,直接在缂丝机的经线和纬线上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目的是生产出带记忆功能,可以随意变化形态的缂丝面料。在米兰沙龙展上,这款用新型面料制作出的灯,成了全场的亮点之一。
现在,整个苏州做缂丝的不到200人,而真正承袭缂丝的精髓的也就几十人。范炜焱想要带着这么一个微小的群体,解放他们的思想,解放老祖宗的技艺,用现代的思路和工艺去突破、更新。“肯定有难度,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范炜焱说:“如果不创新大家都还在旧石器时代。”
在专为全球青年设计精英交流的国际青年明日之星沙龙展上,
范炜焱带去的“KE”系列创意产品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他们完全不相信这些材料是织出来的,
最后用放大镜,看到“布料”全是一根根细小的真丝单线,
才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
米兰沙龙展策展人Marva Griffin Wilshire女士在现场也惊喜地表示:
“中国的丝绸面料竟然可以如此运用,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让西方赞美的东方技艺
曾经有一段时间,范炜焱在“爱马仕”法国总部工作,因此很幸运能自由进出“爱马仕”打造的博物馆。而这间博物馆的建立,也正是这个百年奢侈品牌对材料、工艺、图形、造型、纹样不遗余力创新的记录和积淀。那些从古到今,流传于世的技艺,一代更比一代优秀的材料,都不停地向范炜焱脑子里灌输着“创新”两个字。回国后,范炜焱毅然投身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早在数年前,他就开始了以缂丝为主导的跨界设计,“在工业机械带来的批量生产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追求个性化消费与独特文化品味的前提下,我希望以苏州‘非遗’技艺为核心,用富有浓厚文化底蕴和品质感的纯手工缂丝为纽带,串连起材质丰富、表现各异的‘苏作’百工,它们是明式家具、苏州玉雕、苏州刺绣、漆艺、苏扇等,并跨界整合,生产出成系列的服装、服饰配件、家居饰品等。”听起来似乎有些理想主义,做起来也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怎么办呢?“爱马仕”对产品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让范炜焱印象深刻,他决定把这套模式也“搬”到苏州来。就像按着方子抓药,范炜焱针对每一种产品,把用料、规格、颜色、步骤等指标都确定,明确制定“产品工艺手册”,这样就算是不同的师傅操作,也能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便于后期批量化的生产。
传统的缂丝,色彩繁复,纹样也比较复杂,但当下人们的审美却早已脱繁就简。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人选择?范炜焱和他的团队想做真正能贴近生活的东西,在保留缂丝技艺精髓的基础上,简化设计。“只有真正走近百姓的生活,古老的技艺才有传承的土壤。”这也是范炜焱一直想要做到的“创新”。
无中生有的挑经显纬
很多人并不了解缂丝的技艺,一般锦缎织造的方式为“通经通纬”,而缂丝则是“通经断纬”,运用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最后的成品呈现犹如雕琢缕刻般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缂织时,师傅会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用毛笔将画样的色彩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10厘米、装有各色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因为穿梭的速度很快,让人看不清,所以关于缂丝还有种说辞叫“无中生有”。
这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技艺,范炜焱想的却是如何解放。为什么说要解放缂丝呢?范炜焱想,古人的技艺已经很高超了,早就因为织造的精密,被皇家看中成为御用。到了今天,大家都穿机织的布料,手工技艺断断续续在发展,想要超越前人是很难的。但难以超越,不代表不可以创新,他看到缂丝机上的经线,又看到师傅手里的梭子,想到有一些很细的材料,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处理后,用缂丝的方式进行织造。但这样的想法跟师傅一说,那些有着几十年工龄的老师傅都连连摇头,说从来没有用过别的材料做缂丝。师傅的畏难并没有影响范炜焱想要试一试的决心,他花了很长时间,天天泡在工厂。不同粗细的各种材料,都请师傅上机尝试,最后,居然成功了。范炜焱和他的团队用研发出来的新型材料,设计、制作了钱夹、笔记本、提包……颜色简单、样式简约,让许多喜欢古老技艺,重视传统文化,但又不喜欢繁琐纹样的人,爱不释手。
然而,范炜焱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他和团队又投入了新的挑战,直接在缂丝机的经线和纬线上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目的是生产出带记忆功能,可以随意变化形态的缂丝面料。在米兰沙龙展上,这款用新型面料制作出的灯,成了全场的亮点之一。
现在,整个苏州做缂丝的不到200人,而真正承袭缂丝的精髓的也就几十人。范炜焱想要带着这么一个微小的群体,解放他们的思想,解放老祖宗的技艺,用现代的思路和工艺去突破、更新。“肯定有难度,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范炜焱说:“如果不创新大家都还在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