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实现高效教学,反而还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有的学生忽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等,这些都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就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3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都是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都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意图”等,但是这些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从而导致教学没有具体的方向,因此在中學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抛开教学内容和一些“形而上学”的教学目标,从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方向为中心,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一定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出一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进行莫怀戚的《家乡日落》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优化。假如说学生是机械专业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进行重点分析即可,不需要对整篇的文章进行详解,让学生在重点详解的过程中感悟家乡美,体会作者的写作和描写方式,然后让学生按照此类描写方式描述自己的家乡美,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假如再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者蕴藏的感情,就会让有没的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教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在单一教学方式下,使得学生产生枯燥心理。针对此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加讨论环节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时及时的讨论所学内容,交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参与度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就高了,学习效果也就自然上去了。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说在《再别康桥》一文中,徐志摩运用了大量的场景描写,突出整个文章的意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对文章反复感情阅读,通过对“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多个景物的朗诵,了解作者通过这些景物创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其他诗歌鉴赏时,能够区别出不同诗歌之间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景物如何创造出不同的意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三、整合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最为直接的一个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多种渠道接受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而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运用,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师在教学时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许多教师都开始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一些图片、视频等都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应用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地依赖网络资源,从而丧失了教学的本质,使得整个教学没有针对性。比如说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从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教师学案的内容,然后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简单的调查,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的调整。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图片,了解二人所生活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进行教学重点的引入,这样就可以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素养是日常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件物品、周围发生的每一个事情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了解中职生的生活和学习,让语文知识能够更好地走进生活。具体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周围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并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结合点,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比如说在进行《南洲六月荔枝丹》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所描述的荔枝这一事物就是我们生活中能够见到的水果,但是该水果由于季节和地域上的不同,学生所见到荔枝的机会不多,针对此类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些荔枝,让学生进行荔枝的观赏,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荔枝,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顺序进行荔枝了解。最后在课程讲述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品尝荔枝,了解荔枝的美味,从而加深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就这样经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实际例子,就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实物观看,学生还能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教育行业不断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改革,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平衡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上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满足教学需求,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3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都是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都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意图”等,但是这些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从而导致教学没有具体的方向,因此在中學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抛开教学内容和一些“形而上学”的教学目标,从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方向为中心,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一定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出一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进行莫怀戚的《家乡日落》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优化。假如说学生是机械专业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进行重点分析即可,不需要对整篇的文章进行详解,让学生在重点详解的过程中感悟家乡美,体会作者的写作和描写方式,然后让学生按照此类描写方式描述自己的家乡美,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假如再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者蕴藏的感情,就会让有没的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教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在单一教学方式下,使得学生产生枯燥心理。针对此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加讨论环节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时及时的讨论所学内容,交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参与度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就高了,学习效果也就自然上去了。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说在《再别康桥》一文中,徐志摩运用了大量的场景描写,突出整个文章的意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对文章反复感情阅读,通过对“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多个景物的朗诵,了解作者通过这些景物创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其他诗歌鉴赏时,能够区别出不同诗歌之间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景物如何创造出不同的意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三、整合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最为直接的一个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多种渠道接受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而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运用,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师在教学时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许多教师都开始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一些图片、视频等都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应用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地依赖网络资源,从而丧失了教学的本质,使得整个教学没有针对性。比如说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从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教师学案的内容,然后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简单的调查,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的调整。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图片,了解二人所生活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进行教学重点的引入,这样就可以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素养是日常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件物品、周围发生的每一个事情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了解中职生的生活和学习,让语文知识能够更好地走进生活。具体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周围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并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结合点,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比如说在进行《南洲六月荔枝丹》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所描述的荔枝这一事物就是我们生活中能够见到的水果,但是该水果由于季节和地域上的不同,学生所见到荔枝的机会不多,针对此类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些荔枝,让学生进行荔枝的观赏,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荔枝,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顺序进行荔枝了解。最后在课程讲述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品尝荔枝,了解荔枝的美味,从而加深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就这样经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实际例子,就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实物观看,学生还能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教育行业不断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改革,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平衡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上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满足教学需求,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