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普通淡水鱼类在水温15℃~30℃最为活跃,当然也是垂钓的最佳时机。谚语“春钓浅、春钓滩”即是说在阳光照射下的浅、滩水区,水温上升较快,可达15℃,再加上浅水区的水生动植物复苏也快,于是成了鱼觅食云集的地方,故春天垂钓宜选在浅、滩水区。对于这一点钓鱼人多有共识,但同是钓浅、钓滩,有的人收获颇丰,有的人却几乎空手而归,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对浅、滩位置的选择,要注意大滩比小滩好,泥滩比石滩、沙滩好,有坑洼的滩比没坑洼的好,有草比没草的好。同时,滩深滩浅要根据季节、水温的变化来选择,水温高钓稍浅的滩,水温低钓深一些的滩。再就是滩头有活水注入的地方比没有活水注入的地方更易聚鱼。还应看水的清浊下竿,如果几十厘米深水色浑浊,就有鱼可钓;反之,如果水清见底,钓浅、钓滩就没有什么希望。
第二,在方向的选择上,要注意北面的滩头往往比南面的好,因为在春季,北面水域照射的阳光较多,鱼在那里活动形成了习惯。同时还应注意“上午钓西,下午钓东”。一来可以防止垂钓时人和渔竿在水中形成倒影,使鱼受惊吓而逃逸;二是春天垂钓,上午西边光照充分,下午东边光照充分,水温相对较高,有利于鱼儿活动和觅食,因而上钩率较高。
第三,在天气的选择上,早春时节,水温很低,不宜钓滩;仲春气温上升,水温也上升,逐渐可以钓滩;晚春水温高了,才是钓滩的最佳时节。清明过后照理是钓滩的最佳时节,但寒潮一来,气温突然下降,钓滩又不行了。
第四,钓具的选择宜竿细、坠轻、漂灵、钩适中。因为水浅,特别是30厘米以下的浅水,漂、坠距离很近,如果漂很长很大,坠也就会很重,下竿时,会发出很大的击水声,容易把鱼吓跑。钩太小了,飞鱼上岸时容易脱钩跑鱼。
第五,起竿时应尽可能一下把鱼拉出窝子,绝不能让其在窝内挣扎,否则,鱼会受惊,很快逃离窝子。在深水区,鱼受惊后过一会儿还有可能回来,但在浅水区,则很难回来。有的人之所以钓上来几条鱼后,便没有了动静,原因就是把鱼弄炸了窝。
据《大河报》
第一,对浅、滩位置的选择,要注意大滩比小滩好,泥滩比石滩、沙滩好,有坑洼的滩比没坑洼的好,有草比没草的好。同时,滩深滩浅要根据季节、水温的变化来选择,水温高钓稍浅的滩,水温低钓深一些的滩。再就是滩头有活水注入的地方比没有活水注入的地方更易聚鱼。还应看水的清浊下竿,如果几十厘米深水色浑浊,就有鱼可钓;反之,如果水清见底,钓浅、钓滩就没有什么希望。
第二,在方向的选择上,要注意北面的滩头往往比南面的好,因为在春季,北面水域照射的阳光较多,鱼在那里活动形成了习惯。同时还应注意“上午钓西,下午钓东”。一来可以防止垂钓时人和渔竿在水中形成倒影,使鱼受惊吓而逃逸;二是春天垂钓,上午西边光照充分,下午东边光照充分,水温相对较高,有利于鱼儿活动和觅食,因而上钩率较高。
第三,在天气的选择上,早春时节,水温很低,不宜钓滩;仲春气温上升,水温也上升,逐渐可以钓滩;晚春水温高了,才是钓滩的最佳时节。清明过后照理是钓滩的最佳时节,但寒潮一来,气温突然下降,钓滩又不行了。
第四,钓具的选择宜竿细、坠轻、漂灵、钩适中。因为水浅,特别是30厘米以下的浅水,漂、坠距离很近,如果漂很长很大,坠也就会很重,下竿时,会发出很大的击水声,容易把鱼吓跑。钩太小了,飞鱼上岸时容易脱钩跑鱼。
第五,起竿时应尽可能一下把鱼拉出窝子,绝不能让其在窝内挣扎,否则,鱼会受惊,很快逃离窝子。在深水区,鱼受惊后过一会儿还有可能回来,但在浅水区,则很难回来。有的人之所以钓上来几条鱼后,便没有了动静,原因就是把鱼弄炸了窝。
据《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