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热爱烹调之人,我的体会是,“烹(即加热,中国人谓之火功,今天也有不加热的烹)”是根本,“调(即调味)”不可或缺。
上古时代,尧日理万机,饮食无时,又不用调料,得了胃疾。多亏铿进献“雉羹”,并以盐和梅作为调味。雉羹即用野鸡肉做的羹,还用咸、酸作调料,结果治愈了尧的胃疾。龙心大悦之下,尧将大彭城(今徐州)封给铿,人称“彭铿”。彭铿身为宫廷营养师,注意食疗,活了80岁,人称彭祖,这就是典籍留名的首任徐州市市长。
调味那么重要,眼下却时不时爆出调料出问题的新闻,让人真招架不住。仔细一想,调料不就是用以调味的原料吗?老担心调料有问题,不用就是了嘛!以料调料,有何不可?
煮鸡汤不用盐
美国金宝汤公司一位研发总监李女士向我咨询,上海人能接受金宝鸡汤吗?我说,“至少像我这样的人不会。”我请她到我家喝鸡汤,土鸡再加1/4个咸鸡,除了葱节、姜块和黄酒,什么调料也没加,结果味道奇好。
其实,愿意自己炖鸡汤的上海人并不少;上海的餐厅老板、大厨,愿意用金宝汤(后来用“史云生”这个品牌)的更是少之又少。用那个鸡汤,还不如直接用味精。
吊汤、制汤,那是中餐厨师的基本功,不会就甭吃这口饭,所以才有“戏子的腔,厨子的汤”一说。
味千拉面我是不会去吃的,每天卖出那么多碗面,汤怎么来得及吊?汤不好,面还有什么吃头?在它没被曝光之前,我不敢说这话,怕它同我打官司。不过,也有真材实料大量制汤的。曾经去鸿瑞兴大酒店的中心厨房看怎么制面汤:比人还高大的木桶,一天要吊两桶半汤。亲眼见工人将焖肉卤、焖蹄卤、牛骨、猪骨、鸡骨、鳝骨、蚌肉、螺肉,还有青鱼鳞(增加胶质)入桶吊汤,每桶所加葱(洗净、连根)以簸箕倒入,所加盐有一钵还多。如此吊出之汤,来烧苏州面,不好吃才怪呐!
红烧肉不放酱油
众人皆知,毛泽东所吃的红烧肉不放酱油。据说老人家年轻时在上海看到“槽坊”做酱油太脏,故不吃。他爱吃的红烧肉以炒糖色上色,并用豆豉烧。其实,豆豉和酱油本系“同门”,都是“豆家门”里的,效果也差不多。也许,“毛氏红烧肉”所用豆豉里还有辣椒,那才合湘人的食性呀!
我烧过不放酱油的红烧肉,那是用酱油鳗来烧:中等大小的海鳗,斩段后浸在酱油里再风干,用以烧红烧肉,不但鲜而且香,同“鳗鲞烤肉”类似,风味似更好。
醉麸蒸虾
烤麸可以发酵做成“醉麸”,鲜得眉毛掉下来,但也咸得要不停喝水,故幼时母亲自制醉麸,是用来过粥、过泡饭的。
我用醉麸来蒸虾:选个头匀称、壳略薄的虾,去头、剥壳、留尾,成“凤尾虾”,洗净码在盘子里,上面放了醉麸及汁,上笼蒸,非常鲜。
同理,也可用霉千张、霉黄豆蒸鱼,不过那是霉香加透鲜的佳肴。
可惜的是,今天市售的醉麸质量太差,醉麸太硬(不酥),卤汁一点也不鲜,不知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金枪鱼当调料
有一次在紫金山大酒店,一位意大利厨师做了一道意大利饭,配一小碟生拌小牛肉,做蘸料的竟然是金枪鱼酱。用金枪鱼酱作为生牛肉的蘸料,确实有点匪夷所思。没想到,这样搭配很好吃。
酱炒牛肉
友人从新加坡为我带来一包咖喱粉,内有一罐椰酱,我想用以烧咖喱牛肉。先用一点点姜片和洋葱末煸锅,香气出来后,下焯过水的牛肉块不停炒。即便咖喱牛肉,也要用酱油,但家里没好酱油,我就用广东“珠江桥”牌的柱候酱(是烧牛腩的好料)代酱油,再加土豆,小火焖酥盛出。另化开一小块黄油,用洋葱末煸锅,下红咖喱粉炒,再加椰酱炒成油咖喱,加入盛出的土豆烧牛肉,小火将油咖喱和土豆、牛肉融为一体后起锅,急中生智的以酱炒牛肉居然成功!
其实,在晒酱过程中,酱缸里会渗出液体,将这液体抽出来,就是酱油。所以凡用酱油烧的,都可代之以酱。
中国的烹饪原理往往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美学上。“和”在古代就是调料的代名词,鼐,大鼎也。所以,在大鼎中调味,就叫“调和鼎鼐”,引申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用调味原理来治国,应该是宰相的职责,犹如今之总理,故“文革”后,有人以“调和鼎鼐”来赞美周总理。
顺便为添加剂说句公平话。添加剂不等于毒药,一点不加,做不了菜,也烤不成面包。依法正确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味精也不是一点不能用,它的主要成分是麸酸钠和谷氨酸钠,是氨基酸,有营养,而且正规厂家也是从粮食中提炼,可以适当用。不要杯弓蛇影,也不要因噎废食。关键是监控,定出国标,照此执行便是。
作者附言:在上期《海派川菜台前幕后》一文中关于香酥鸭一节,周恩来请卓别林吃香酥鸭应是1954年,而不是1945年。在此谨向各位读者致歉,向徐正才大师致歉!
上古时代,尧日理万机,饮食无时,又不用调料,得了胃疾。多亏铿进献“雉羹”,并以盐和梅作为调味。雉羹即用野鸡肉做的羹,还用咸、酸作调料,结果治愈了尧的胃疾。龙心大悦之下,尧将大彭城(今徐州)封给铿,人称“彭铿”。彭铿身为宫廷营养师,注意食疗,活了80岁,人称彭祖,这就是典籍留名的首任徐州市市长。
调味那么重要,眼下却时不时爆出调料出问题的新闻,让人真招架不住。仔细一想,调料不就是用以调味的原料吗?老担心调料有问题,不用就是了嘛!以料调料,有何不可?
煮鸡汤不用盐
美国金宝汤公司一位研发总监李女士向我咨询,上海人能接受金宝鸡汤吗?我说,“至少像我这样的人不会。”我请她到我家喝鸡汤,土鸡再加1/4个咸鸡,除了葱节、姜块和黄酒,什么调料也没加,结果味道奇好。
其实,愿意自己炖鸡汤的上海人并不少;上海的餐厅老板、大厨,愿意用金宝汤(后来用“史云生”这个品牌)的更是少之又少。用那个鸡汤,还不如直接用味精。
吊汤、制汤,那是中餐厨师的基本功,不会就甭吃这口饭,所以才有“戏子的腔,厨子的汤”一说。
味千拉面我是不会去吃的,每天卖出那么多碗面,汤怎么来得及吊?汤不好,面还有什么吃头?在它没被曝光之前,我不敢说这话,怕它同我打官司。不过,也有真材实料大量制汤的。曾经去鸿瑞兴大酒店的中心厨房看怎么制面汤:比人还高大的木桶,一天要吊两桶半汤。亲眼见工人将焖肉卤、焖蹄卤、牛骨、猪骨、鸡骨、鳝骨、蚌肉、螺肉,还有青鱼鳞(增加胶质)入桶吊汤,每桶所加葱(洗净、连根)以簸箕倒入,所加盐有一钵还多。如此吊出之汤,来烧苏州面,不好吃才怪呐!
红烧肉不放酱油
众人皆知,毛泽东所吃的红烧肉不放酱油。据说老人家年轻时在上海看到“槽坊”做酱油太脏,故不吃。他爱吃的红烧肉以炒糖色上色,并用豆豉烧。其实,豆豉和酱油本系“同门”,都是“豆家门”里的,效果也差不多。也许,“毛氏红烧肉”所用豆豉里还有辣椒,那才合湘人的食性呀!
我烧过不放酱油的红烧肉,那是用酱油鳗来烧:中等大小的海鳗,斩段后浸在酱油里再风干,用以烧红烧肉,不但鲜而且香,同“鳗鲞烤肉”类似,风味似更好。
醉麸蒸虾
烤麸可以发酵做成“醉麸”,鲜得眉毛掉下来,但也咸得要不停喝水,故幼时母亲自制醉麸,是用来过粥、过泡饭的。
我用醉麸来蒸虾:选个头匀称、壳略薄的虾,去头、剥壳、留尾,成“凤尾虾”,洗净码在盘子里,上面放了醉麸及汁,上笼蒸,非常鲜。
同理,也可用霉千张、霉黄豆蒸鱼,不过那是霉香加透鲜的佳肴。
可惜的是,今天市售的醉麸质量太差,醉麸太硬(不酥),卤汁一点也不鲜,不知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金枪鱼当调料
有一次在紫金山大酒店,一位意大利厨师做了一道意大利饭,配一小碟生拌小牛肉,做蘸料的竟然是金枪鱼酱。用金枪鱼酱作为生牛肉的蘸料,确实有点匪夷所思。没想到,这样搭配很好吃。
酱炒牛肉
友人从新加坡为我带来一包咖喱粉,内有一罐椰酱,我想用以烧咖喱牛肉。先用一点点姜片和洋葱末煸锅,香气出来后,下焯过水的牛肉块不停炒。即便咖喱牛肉,也要用酱油,但家里没好酱油,我就用广东“珠江桥”牌的柱候酱(是烧牛腩的好料)代酱油,再加土豆,小火焖酥盛出。另化开一小块黄油,用洋葱末煸锅,下红咖喱粉炒,再加椰酱炒成油咖喱,加入盛出的土豆烧牛肉,小火将油咖喱和土豆、牛肉融为一体后起锅,急中生智的以酱炒牛肉居然成功!
其实,在晒酱过程中,酱缸里会渗出液体,将这液体抽出来,就是酱油。所以凡用酱油烧的,都可代之以酱。
中国的烹饪原理往往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美学上。“和”在古代就是调料的代名词,鼐,大鼎也。所以,在大鼎中调味,就叫“调和鼎鼐”,引申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用调味原理来治国,应该是宰相的职责,犹如今之总理,故“文革”后,有人以“调和鼎鼐”来赞美周总理。
顺便为添加剂说句公平话。添加剂不等于毒药,一点不加,做不了菜,也烤不成面包。依法正确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味精也不是一点不能用,它的主要成分是麸酸钠和谷氨酸钠,是氨基酸,有营养,而且正规厂家也是从粮食中提炼,可以适当用。不要杯弓蛇影,也不要因噎废食。关键是监控,定出国标,照此执行便是。
作者附言:在上期《海派川菜台前幕后》一文中关于香酥鸭一节,周恩来请卓别林吃香酥鸭应是1954年,而不是1945年。在此谨向各位读者致歉,向徐正才大师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