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几场秋雨
  河流身軀丰盈
  一路向前
  欢声笑语
  一群白色的鸥鸟
  错错落落盘旋嬉戏
  比翼 比翼
  秋风起
  在飞扬的云下
  来去
  (二)
  春花的余味儿尚在
  枯黄的草尖
  飞红的叶片
  满枝的子实
  盛开的小雏菊
  竖起了秋天斑斓的仪仗
  时间把我们擒在指尖
  揉捻 揉捻
  你成了你的样子
  我成了我的样子
  有谁 守住了春光
  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三)
  不知道云
  从何而来
  为何
  有的红有的黑有的白
  不知道一个故事
  从何说起
  青春泡在梦里
  平凡坠入红尘
  有的浑沌有的湮灭有的花开
  云不改轻盈
  谁还在涂抹
  风穿过我的发丝
  不知道想对我说些什么
  河床上伏着的圆润的卵石
  仿佛在为它们失去的棱角哀歌
  云背后的谁哭了
  重生
  冰雪消融
  春的脚步跫跫
  风急急切切地呼唤
  万物生长
  冰河细碎的裂纹
  好像可以无限延伸
  到永远 到彼岸
  在有涯与无涯之间
  温暖把冰的心荡漾成水波
  在四季轮回里
  草在春风里忘记曾经的枯萎
  树用年轮镌刻流光
  我们的旧时光湮灭在身后
  身后不再有陈旧的痛
  在春风里获得崭新的生
其他文献
一  初冬穿着棉靴的脚步咯吱咯吱走来,踏上塞北大地,草色为之变黄,旷野为之寥寂。落尽叶子的榆树缩紧膀子,兀自立着,使视野开阔。目之所及,鹰隼如影随形,飘来飘去,若有若无。就在这一派秋尽冬藏肃杀之气中,接到赵晏彪先生的信息,邀我去广东东莞观音山参加首届中国文学对话诺贝尔文学论坛会议。赵晏彪先生是我的文学前辈,多有提携关照。他是个有能量有胸怀的人。在进取人身上,能量就是温度,温度是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的
期刊
午饭一过,整个村庄都安静了下来。家家户户的门楞和窗户都是崭新的,红艳艳的春联、窗花,乖巧地守在自己的位置,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吴守贵手中拿着一只大扫把,在门外的走廊上挥舞着。这个走廊在房子的外面,并不长,地上也不脏,可是他扫了很长时间。有时扫着扫着就停了下来,燃起一根烟,猛地吸了一口,然后吐出一圈浓浓的烟雾,在空中久久不散。他的眼光不时地越过村庄,飘向村子的尽头,眼神里期待的光隨着烟雾一起一灭。
期刊
一  从事评论工作日久,一直对小说评论敬而远之。不是因为难,主要原因还是平日工作繁忙,而小说评论又太过于耗时。尤其是面对不熟悉的作家、不熟悉的作品。同时,写好小说评论的基础,首先就是要遇到一部好作品,而现实中又恰好能够遇见的实在是不多。个人私下以为,一篇好的小说,透过开头的只言片语就能看出小说的格局和气象。从文字到要义,大致上应该呈现出一种可以感同身受的生命状态,令人过目不忘、难以释怀。  《神龛
期刊
有位画家创作了一幅长卷山水画,面世后好评如潮,有人问他画中最美的部分是哪里?画家很郑重地说:留白。  初闻我深感愕然。听其下文方解其惑。  留白,其实就是“空白”,是中国画里常见的手法,那看似线条与颜色以外的虚无里,恰恰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深长的韵味,凝聚着作者的一片苦心。  诗文中的留白是意在言外;音乐中的留白是弦外之音;戏曲中的留白是留其要处隐其全;绘画中的留白是虚与实的和谐;书法、摄影、篆
期刊
根河不是香格里拉  它只在大地描绘群山柔柔的线条  再抛洒似带如萦的河川  让愿想流向远方  根河不许侵扰  白桦睁大一只只机警的眼  驯鹿角挑亮昼间的太阳,夜里的星汉值守  更有那洁白的云彩  拭净粒粒灰沙与尘埃  清澈了河川里的丝丝水草  光彩了湛蓝湛蓝的天空  根河并非乌托邦  她田畴片片,村镇座座  每张脸都荡漾安宁和恬淡  鸟与虫的啼鸣  讲述鄂温克的童话  演绎人类与大自然的情怀  根
期刊
故乡的味道说不清,理不明,但却丝丝缕缕萦绕心头。故乡的味道更多时候是对故乡特有美食的回味和依恋。  小时候,故乡的味道是远远看见的炊烟,浓郁的烟火气息里是平凡人家的一日三餐。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总能变换着花样,满足我们甜蜜的期待。  长大后,故乡的味道成为了美好的回忆。弟弟离开故乡多年,每年都要让母亲给他邮寄家乡的酱菜。在家的日子他是不愛吃这些的,离开以后反而怀念。母亲每年都要做一缸黄豆酱,立秋过
期刊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儿女可以寻到一盏诗意的灯。灯光点点,照亮了一段又一段岁月: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波折,我心不渝。屈原点亮的这盏灯光,照亮了千秋万代仁人志士的理想道路,是他们心中的明灯。再比如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深夜醉酒,借灯看剑,依稀间念着的竟也是沙场之时事。辛弃疾挑的这盏灯,是渴望照亮南宋前景的豪情壮志之灯。这灯,明亮至今。
期刊
丰收的日子  秋收了  母亲给辛苦的父亲烫一壶酒  他轻轻地抿了一口  眼睛却闭上了  吐又吐不出  嘴一个劲地说  比苦日子还苦  秋后农家  颗粒拥挤  玉米秸垛成云  牛棚里爱抚咀嚼草料的老牛  屋檐悬挂刚镀亮的弯月  眨动着眉眼  窗前修辞几串  火辣辣的方言  这时你才长长  舒一口气  扒一颗  烤花生  抿一口  家酿的白酒  让彩霞升起  脸颊  扑通往炕上一躺  躺成一个大气的大
期刊
回到大森林规规矩矩  尽管一条额尔古纳河在内心澎湃  却不敢大声喧哗  大森林曾经开蒙我人生的第一课  林涛阵阵仿佛回到从前课堂  起立上课  白桦树是我亭亭玉立的女同学  与落叶松互相拍拍肩膀  道一声你好  写诗時鹰隼是我飞翔的标点符号  沉默寡言的飞雪在岭顶陪我甘心寂寞  每一次回来都是补课  河流给我灵魂注入澄澈  鸟飞弧线给我目光补充凌厉  酝酿三十年一朵雏菊开了  坚守三十年你依然青春
期刊
学校大门口不远处,有一家不大的超市。店主是个胖胖的奶奶,慈眉善目,爱笑,脸上写满了慈祥。每天午休,我们这些从下面村子来镇里上小学的孩子,一窝蜂涌进胖奶奶的超市,叽叽喳喳吵着买吃买喝的。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午餐,就是这样在胖奶奶的超市中解决的。  我的家境很贫穷。父母每天给我的午餐费的最大额度是一元钱,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填饱肚子,我每天的午饭只能选择吃两袋单价五毛钱一包的干脆面。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当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