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残游记》第十五到第十九回涉及到一个老残和白子寿侦破毒月饼案的故事,小说在这个案件的描述、设计、叙事等方面都与西方侦探小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断定老残游记的创作受到了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老残游记;侦探小说;公案小说;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老残游记》创作于晚清时期,它虽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但在第十五回至第二十回中却插入了一个完整的侦探故事,即白子寿与老残侦破月饼毒死贾家人的案件。中国传统公案小说虽然也有关于破案的描写,但是其写作手法与《老残游记》差异较大。同时,1896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四篇侦探小说歇洛克.呵尔吾斯笔记在上海时务报上刊登。之后,侦探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和译介逐渐形成一个高潮。1906年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而《老残游记》又完成于1906年。《老残游记》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白子寿对老残说“这种奇案,岂是寻常差人能办的事?不得已,才请教你这个福尔摩斯呢”。可见,刘鹗也是熟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所以在那样的氛围下,对西方文字感兴趣的刘鹗很有可能受到了当时文坛文风的影响。
一、二者都运用了科学的侦破方法
《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的破案过程绝不做随意的猜测,而是通过细节和证据一步步挖出时间的真相,如《威斯特里亚寓所》这个案件中福尔摩斯推测写信女人的名字,是由“D”推出叫洛蕾丝,因为这个名字在西班牙很普遍;由那只撕的七零八落的白公鸡想到了这可能是混血儿厨师信仰的神物,而这些推测也都出自于福尔摩斯广博的学识。由此可看出在侦探小说中,侦破案件都是源于科学的侦破方法而非鬼神指点,臆断猜测。
《老残游记》中的这个案件,靠的同样是科学侦破方法。先是老残追查毒药的来历,再是暗访当事人,最后设计引嫌犯入网,没有过多的背景、前因后果的描写,而将重点全放在了叙述破案过程。
二、二者叙事方面的共同点
(一)二者都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侦探小说的叙述故事是很独特的,几乎所有的这一类小说都采用这一叙事技巧——倒叙。因为在小说一开始应该先放置一个犯罪案件,来吸引读者并引出侦探,所以这就决定了所有的罪行都已经结束了,即使是在我们打开第一页之前。《老残游记》则先由案发写起,案情繁琐的过程在黄人瑞向老残的介绍中进行交代,这故事一开始便显得神秘莫测,疑云重重。贾家十三口人离奇丧命,既非杀伤,又非服毒,究竟何以致死?若为月饼中的砒霜所毒,为何有人吃过却未曾死?即使月饼中有毒,可未必人人都是同吃的,为何没有毒轻毒重的区别呢?究竟是何人下毒?犯罪原因又是什么呢?故事产生了极强的悬念效果,读者对发案的原因及真凶充满了好奇。案发的悬念之后便是对案件侦破过程的详细描述,然而罪犯与犯罪之谜始终隐藏于幕后,作者并不急于揭示,而是勾起读者与侦探一起破案的强烈愿望,去步步发现疑凶,层层揭去悬念之神秘面纱。最后,罪犯吴二浪子终于落网,他详细交代了自己的作案动机和作案过程,案件的整个过程在补叙中才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地介绍完,悬念之谜最终揭开。倒叙让整个案件在故事中得到重现,而往往故事的重构时提供的不同线索来编织实现的侦探智慧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闪现。这一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产生了一种包含美的距离美,这样一种叙事方法本身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
(二)二者的情节都离奇曲折,起伏跌宕
中国传统的公案情节大多雷同,往往是案发、严刑之下产生冤案,接着出现清官微服私访,最后真凶落网这样程式化的情节。西方的侦探小说,故事情节一般都惊险刺激,跌宕起伏,情节依据证据的逐渐积累而发展,它不断从各方面提出问题吸引读者去寻求答案。小说还设计惊险情节,扣人心弦,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老残游记》中,先是刚弼、白子寿、老残三个人物对案件的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然后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设计了层层波折,制造节外生枝的疑点,引导人们迫不及待地探究真相。追凶的过程也离奇曲折。为何验尸时发现中毒者没有一个受伤的人,骨节不硬,皮肤不发青紫,既非杀伤,又非服毒。中西大医房不懂,而精通西医与化学的神甫也不知,查询毒药之谜的情节链似乎已中断,老残便直接访查齐车村,从魏谦父女口中获得线索,找到知情者王二,他道出了目击吴二浪子下毒的经过,然而故事到此,并未急于结束,惊险之处还在于老残,许亮巧设金钱套引诱疑凶吴二浪子入套,使得人赃并获,凶手最终在无可否认的证据和事实面前服罪。小说有这惊险刺激的色彩,吸引力很强。
通过以上几点的描述可以看出,《老残游记》中探寻情节的写法与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加上那样一个大背景下,大量域外小说流入中国,让我们断定作为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刘鹗,很可能在创作时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从而描写出与传统小说相异的这样一段情节。
参考文献:
[1]刘鹗.老残游记[M].济南:齐鲁书社,1981,(2).
[2]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1,(5).
[3]安遇时.包公案[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1).
[4]洪楩.清平山堂话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9).
关键词:老残游记;侦探小说;公案小说;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老残游记》创作于晚清时期,它虽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但在第十五回至第二十回中却插入了一个完整的侦探故事,即白子寿与老残侦破月饼毒死贾家人的案件。中国传统公案小说虽然也有关于破案的描写,但是其写作手法与《老残游记》差异较大。同时,1896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四篇侦探小说歇洛克.呵尔吾斯笔记在上海时务报上刊登。之后,侦探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和译介逐渐形成一个高潮。1906年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而《老残游记》又完成于1906年。《老残游记》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白子寿对老残说“这种奇案,岂是寻常差人能办的事?不得已,才请教你这个福尔摩斯呢”。可见,刘鹗也是熟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所以在那样的氛围下,对西方文字感兴趣的刘鹗很有可能受到了当时文坛文风的影响。
一、二者都运用了科学的侦破方法
《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的破案过程绝不做随意的猜测,而是通过细节和证据一步步挖出时间的真相,如《威斯特里亚寓所》这个案件中福尔摩斯推测写信女人的名字,是由“D”推出叫洛蕾丝,因为这个名字在西班牙很普遍;由那只撕的七零八落的白公鸡想到了这可能是混血儿厨师信仰的神物,而这些推测也都出自于福尔摩斯广博的学识。由此可看出在侦探小说中,侦破案件都是源于科学的侦破方法而非鬼神指点,臆断猜测。
《老残游记》中的这个案件,靠的同样是科学侦破方法。先是老残追查毒药的来历,再是暗访当事人,最后设计引嫌犯入网,没有过多的背景、前因后果的描写,而将重点全放在了叙述破案过程。
二、二者叙事方面的共同点
(一)二者都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侦探小说的叙述故事是很独特的,几乎所有的这一类小说都采用这一叙事技巧——倒叙。因为在小说一开始应该先放置一个犯罪案件,来吸引读者并引出侦探,所以这就决定了所有的罪行都已经结束了,即使是在我们打开第一页之前。《老残游记》则先由案发写起,案情繁琐的过程在黄人瑞向老残的介绍中进行交代,这故事一开始便显得神秘莫测,疑云重重。贾家十三口人离奇丧命,既非杀伤,又非服毒,究竟何以致死?若为月饼中的砒霜所毒,为何有人吃过却未曾死?即使月饼中有毒,可未必人人都是同吃的,为何没有毒轻毒重的区别呢?究竟是何人下毒?犯罪原因又是什么呢?故事产生了极强的悬念效果,读者对发案的原因及真凶充满了好奇。案发的悬念之后便是对案件侦破过程的详细描述,然而罪犯与犯罪之谜始终隐藏于幕后,作者并不急于揭示,而是勾起读者与侦探一起破案的强烈愿望,去步步发现疑凶,层层揭去悬念之神秘面纱。最后,罪犯吴二浪子终于落网,他详细交代了自己的作案动机和作案过程,案件的整个过程在补叙中才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地介绍完,悬念之谜最终揭开。倒叙让整个案件在故事中得到重现,而往往故事的重构时提供的不同线索来编织实现的侦探智慧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闪现。这一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产生了一种包含美的距离美,这样一种叙事方法本身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
(二)二者的情节都离奇曲折,起伏跌宕
中国传统的公案情节大多雷同,往往是案发、严刑之下产生冤案,接着出现清官微服私访,最后真凶落网这样程式化的情节。西方的侦探小说,故事情节一般都惊险刺激,跌宕起伏,情节依据证据的逐渐积累而发展,它不断从各方面提出问题吸引读者去寻求答案。小说还设计惊险情节,扣人心弦,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老残游记》中,先是刚弼、白子寿、老残三个人物对案件的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然后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设计了层层波折,制造节外生枝的疑点,引导人们迫不及待地探究真相。追凶的过程也离奇曲折。为何验尸时发现中毒者没有一个受伤的人,骨节不硬,皮肤不发青紫,既非杀伤,又非服毒。中西大医房不懂,而精通西医与化学的神甫也不知,查询毒药之谜的情节链似乎已中断,老残便直接访查齐车村,从魏谦父女口中获得线索,找到知情者王二,他道出了目击吴二浪子下毒的经过,然而故事到此,并未急于结束,惊险之处还在于老残,许亮巧设金钱套引诱疑凶吴二浪子入套,使得人赃并获,凶手最终在无可否认的证据和事实面前服罪。小说有这惊险刺激的色彩,吸引力很强。
通过以上几点的描述可以看出,《老残游记》中探寻情节的写法与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加上那样一个大背景下,大量域外小说流入中国,让我们断定作为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刘鹗,很可能在创作时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从而描写出与传统小说相异的这样一段情节。
参考文献:
[1]刘鹗.老残游记[M].济南:齐鲁书社,1981,(2).
[2]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1,(5).
[3]安遇时.包公案[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1).
[4]洪楩.清平山堂话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