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西河古镇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的手工技艺,作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传承和保护的对象。近些年来,在西河古镇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在市场经济中遇到许多困难,民间手工技艺已经难以继续传承下去,有的甚至濒临技艺绝迹、失传的境地。本文从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的现状出发,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访问记录,总结出西河古镇民间手工技艺的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利于民间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有效建议和举措,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关键词】 手工技艺;西河古镇;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68-02
  一、西河古镇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
  西河古镇地处芜湖,据《芜湖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竹、木、铁手艺人增多,手工纺织也很发达。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手工业的发展迅速,镇上竹、木、铁匠铺骤然增多,个体经营户也越来越多,经济发展繁荣。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当前西河古镇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同样遇到了许多困境,传承现状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概括。
  同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同,当地只有民间的普通传承艺人,没有政府认定公布的“代表性传承人”。由于竹、木、铁等手工技艺历史悠久,目前村中仍剩一位篾匠和一位铁匠。现将传承人整体现状分析如下:
  (一)手工艺人多为从小学艺,还有些是家族相传的技能。对于他们所掌握的手工技艺来说,大多数老艺人都是从小开始学习,更是家族世代相传的技能。对他们而言,他们所学习的那项技能,是家族事业的继承,更是自己赚钱养家糊口的手艺。有的手艺相传已经是祖传四代。例如,篾匠许师傅从小随父亲学艺,四代相传,距今已有50多年。剃头匠陶师傅也是从小开始学习这项技能,距今也有50多年。铁匠李师傅也是从小学习这项技能,并且是祖辈五代相传。
  (二)传承人年龄较大,后继传承力量缺乏。在对非遗传承人访谈中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已大于60岁。铁匠师傅今年68岁,剃头匠师傅73岁,篾匠师傅72岁。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迈进古稀。
  大多数艺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收过徒弟的,然而这些徒弟并没有将这项手艺继续传承下去,而是早早就放弃了这項技能,转入其他行业。谈及技艺的传承,铁匠老李一共收过24位徒弟,让他有点难以接受的是,如今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愿意跟着师傅做同样的事。“他们都转行了,有的在卖鞋子,有的在卖服装,更多的出去打工了。”
  (三)每月收入勉强度日。他们靠这项技能去养家糊口,却每日收入很低,很难真正的养活一家人。铁匠师傅李德伦的例子最为典型。因为很少有人愿意继续学习这项技能,打铁是一个靠力气吃饭的活,他的小拇指蜷缩而伸不直,那是因为经常用力握锤的缘故。而打铁时长时间强烈的敲打声对耳膜造成损伤,也让老李的听力比常人明显差了不少。以铁为伴的老李一直没有结婚,成了镇里的五保户。在去年才老来得伴,两个人凑合在一起,勉强度日。篾匠许金煌虽说是从小学习这项技能,但因为成本较高,而收入偏低,基本上难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二、传统手工技艺发展问题诊断
  通过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和访问记录,现将西河古镇传统的手工技艺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传承人认定机制和文化宣传还不完善。通过此次访问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西河古镇有很多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并没有得到政府层面的官方认定、宣传、考核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很多并不知晓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政策,导致当地申请政府认定传承人的人数寥寥无几。对于已申请成为政府认定传承人的部分手工艺人来说,传承人对于他们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对传统手工技艺在当地的宣传、普及和发展并无多大裨益。他们也并不了解政府认定考核人制度的认定、奖惩考核、扶持保护、更迭退出等相关细节。
  (二)政府对手工艺人经费保障水平较低、补助不到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尤其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目前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艺人大多都生活在较为贫穷的乡镇街道,居住条件简陋,很多老建筑面临着长期无人维修的状态,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另一方面,手工艺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除了熟练掌握传统手工技艺之外并其他谋生本领,仅靠手工技艺每年获得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
  从实际调研中发现,政府在对传统手工艺人的财政保障方面政策落实还不够,整体上传统手工艺人生活水平较低,获得的经费保障水平也较低,特殊帮扶政策尚不完善。
  (三)从业艺人大量流失,优秀传统技艺传承后继无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外资大量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由于传统手工技艺行业市场受众较小,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大量从事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年轻人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前往发达地区谋求待遇更好的工作。留在当地的基本都是无法外出的老师傅,依靠着手中仅有的一点技艺艰难度日。
  由于传统手工技艺行业待遇低下,发展后劲儿不足,得不到社会重视,导致已有的大量年轻传承人纷纷改行,尚未进入该行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避而远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传统手工技艺的老师傅逐渐去世,他们手中所掌握的传统手工技艺精华也随之而去,由于并未采取有效的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措施,剩下为数不多的手工技艺也岌岌可危,濒于失传。
  (四)对手工技艺抢救性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很多种类繁多的艰难工作需要一件件的去做。   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人年纪逐渐增大,他们掌握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也在面临着消失的风险。而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民众都未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至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搜集、记录和存储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
  三、保护和传承手工技艺的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传承人认定和文化宣传机制。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传承人的引领和榜样作用,更离不开传承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传承和宣传。
  因此,在政府层面,必须不断完善传承人认定、奖惩考核、扶持保护、更迭退出等机制,充分调动传承人在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牵头引领作用,提高传承人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媒体发动、传统技艺文化馆的建设等工作加大传统手工技艺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二)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财政补助。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财政补贴,免去传承人生存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传承人更有精力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宣传和传承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对古镇古街进行相应的修缮保护,改善传承人的居住生活环境。二是打造传统手工技艺特色品牌,开展传统手工技艺专项宣传教育和文化展示,吸引更多的人对传统手工技艺产生兴趣。三是完善特殊帮扶政策,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提升生活补贴标准,改善生活环境,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
  (三)大力促进传统手工技艺行业转型发展。传统手工技艺行业人才的不断流失,根源在于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不断衰落,从业者无法在该行业获得预期的报酬和收益,自然而然地会离开该行业,从事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作。
  因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关键在于焕发行业的第二春,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方面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手工技艺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充分促进科技和艺术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投入,拓展传统手工技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和需求,不断促进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复兴发展,提升从业者收益和待遇。
  (四)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抢救性挖掘。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一旦去世,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保护一项传统文化的工作艰难繁重,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参与和重视。尤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提升全社会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价值认识,号召发动全社会热爱传统手工技艺的人參与进来,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抢救性挖掘,广泛的搜集、记录、挖掘、存储传统手工技艺资料,让传统手工技艺以另外一种方式传承于世,也是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四、结语
  西河古镇虽是一个很小的村落,但它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手工技艺传承状况的一个缩影。以西河古镇个案为研究,进而窥探整个中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现状。对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进行量化的梳理和评价,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评价体系,更加精确地找准制度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即使只是关注,也是保护非遗,复兴民族文化的努力。希望这些努力最终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进而做到合理开发、共同利用、共同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元贵.“非遗”保护与敬畏传统——安徽芜湖铁画衰落与振兴的文化反思[J].文化艺术研究.2011,(3).
  [2]许倩芸.芜湖传统工艺弋江贡篮的整理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
  [3]丁梦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研究——“芜湖铁画”个案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4.
  [4]芜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芜湖县志(1990-2003)[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5]宋俊华,王开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介绍:董晓景,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和非遗传承。
其他文献
【摘要】 发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朦胧诗”,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经历了时代动乱的青年作家们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对社会上的黑暗产生质疑,提倡追求自我追求幸福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在诗中以丰富饱满的意象、含蓄朦胧的手法将这种质疑与追求表现出来,造就了崭新的“朦胧诗”。“朦胧诗”具有意象含蓄朦胧、语言新奇陌生化、注重对自我的追寻等特点,是时代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关键词】 朦胧诗;意象朦胧
期刊
【摘要】 《平凡的世界》人性美学价值分析研究对更好地欣赏小说,挖掘小说深层次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对《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美学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质朴善良、自强不息以及悲剧故事中的人性美学价值三个方面来对《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美学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美学内容具有丰富性特点,对提高作品艺术展现力具有重要作用等结论,期望通过本次研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
期刊
【摘要】 鲁迅先生是中国的笔斗士,他批判了整个封建腐朽的吃人社会,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解放与文明,他在女性解放道路上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坟》中有多篇杂文谈到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看法与思考,小说集《故事新编》通过改编古代神话及历史故事重塑了一些女性形象,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女性解放的思考,窥探出鲁迅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坟》;《故事新编》;鲁迅;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比較文学理论研究历来困难重重,学科独立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屡屡出现的比较文学危机也让这门学科一直陷入自身焦虑的状态,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的不确定性无疑也成为了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本文试以《比较文学研究入门》为蓝本,从文学与政治历史的关系、比较文学的本土化研究和比较文学学者的自我要求三个方面管窥比较文学的历史与未来,在追溯比较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其日后的发展方向稍作初探。  【关键词】 比
期刊
【摘要】 西汉作为接秦而起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涌现了诸多杰出的女性。皇后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在整个西汉王朝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戚与宦官交织纵横的男权歧视下,她们历尽血雨腥风,与人斗、与天斗、与命运斗,却始终敌不过一句母凭子贵,又有几个能够善始善终呢。但是她们并没有卑躬屈膝,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朝政中占据一席之地,渐渐走近政治的中心。纵观能够在满朝文武中冲破传统的牢笼脱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彭头山文化中彭头山遗址和八十垱遗址的精神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考古发掘中的遗迹遗存,在葬俗、原始宗教崇拜、哲学思维、艺术题材和技术工艺五个方面,探索其各自的特点和相互的联系。  【关键词】 彭头山文化;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56-02  彭头山文化时间久远,
期刊
【摘要】 在日本人与汉诗文交往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各种流传千古的美谈佳话。本文以日本汉诗文作为视点,诠释了汉诗文在日本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 日本;汉诗文;价值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36-04  日本学者加藤彻教授认为,当下正是重新审视汉诗文价值及教养之际。以下是其著述《汉文的素养
期刊
【摘要】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出兵朝鲜,中国将这次战争记载为“万历朝鲜战争”。中朝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朝鲜多次派使进京辩诬,最终解除信任危机,联合抗敌。本文从“万历朝鲜”战争中的“辩诬”为出发点,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理清信任危机的缘由以及朝鲜的应对措施,解读中朝封贡关系。  【关键词】 万历朝鲜战争;辩诬;朝贡关系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承续了龚自珍、王韬、严复等人的民族自我反思精神,在构建现代国民性方面有破有立,代表了他所处时代知识分子的思考高度,对五四启蒙主义运动有较直接的启发。梁启超以国族为本位的新民思想和鲁迅等人的“任个人”启蒙思想有别,是现代思想史上不可忽略的“历史中间物”。  【关键词】 梁启超;新民;个人;历史中间物  【中图分类号】B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北里志》中描述的诸位女妓属性为官妓还是民妓,向来存在争议。其究竟是何属性,是否具有商业性特征,对于完善唐代娼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北里志》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成书时间、平康妓坊的组织管理与经营方式等方面来具体分析,可看出北里妓与官妓群体有很大的不同,已具有市井民妓的特征,其应是从官妓向市井民妓过渡的状态。  【关键词】 晚唐;北里妓;商业性;市井民妓  【中图分类号】K2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