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是学校制定决策的一种重要行为方式,是教师作为学校组织成员之一,将个人思想和情感积极主动投入到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之中,与其他人员一起探索问题、制定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最终方案的全过程。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学校决策的质量,有利于学校决策方案的有效执行,有利于优化学校整体的组织氛围。
然而,根据对某市三所初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当下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基本现状并非十分乐观,具体表现为实际参与学校决策机会很少,实际参与程度较低,与期望参与程度之间具有很大差异。基于此,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逐步改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实困境,最终实现学校整体与教师个体的和谐发展。
一、调查情况
为了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基本现状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判断,从而最终促进现代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发展,本研究于2011年11月针对长春市市区三所普通初级中学的在任教师(不含校级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根据调查目的,参考有关文献,自编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遵循了相关问卷的设计原则,在进行试测后,对问卷进行了多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65份,有效问卷153份。调查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意义、功能及阻碍因素;从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学校决策两个维度展开的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决策事务情况;教师参与决策过程中的权力与责任分担问题和教师参与形式问题。
二、现存问题
1.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期望参与”与“实际参与”间差距较大
如果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分为“期望参与”与“实际参与”两类,那么,关于“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内容的程度”调查结果(图1),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实际程度并不高。从整体而言,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实际水平与期望水平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在“专业权力”范围内,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22.04%,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51.27%;(2)在涉及“教师利益”方面的决策问题,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17.04%,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49.71%;(3)在学校发展方面,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13.70%,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51.56%;(4)在其他方面,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5.62%,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29.34%。显然,以上四方面的较大差距,说明教师“期望参与”与“实际参与”学校决策方面的非一致性,体现了教师作为学校发展主体的话语缺失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在学校决策具体运行过程中,目前仍缺少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有效途径。根据调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此外,校长在实践中对学校决策事务多是基于经验的个人决策,未与教师群体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实践当中也缺少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2.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不同内容间存在非均衡性
根据“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内容的程度”的调查结果(图1),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不同内容间并非呈现了均衡状态。如果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内容划分为专业权力、教师利益、学校发展及其他不同方面,那么,在教师“实际参与”的维度上,“专业权力”的教师参与程度为22.04%,“教师利益”的教师参与程度为17.04%,“学校发展”的教師参与程度为13.70%,“其他”的教师参与程度为5.62%。也就是说,“专业权力”的参与程度高于“教师利益”“学校发展”和“其他”的参与程度。换言之,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不同内容间存在非均衡性。
3.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受教龄、职称等因素影响较大
根据“教龄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的调查结果(图2),各教龄段教师在“期望参与”程度上,存在较小差异。但在“实际参与”程度上,从教0—5年、从教6—10年、从教11—20年和从教21—35年的教师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29%、14.66%、9.58%和8.52%。也就是说,从教0—5年和6—10年的教师实际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程度从总体上高于从教11—20年和21—35年的教师。这说明,仍处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期”和“发展期”的教师在学校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而“成熟期”的教师并未显示出更大影响。
此外,根据“职称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的调查结果(表1、图3),从总体而言,相比“中学2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学1级”职称的教师在学校决策各项事务的范围内,针对专业权力、教师利益、学校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都是较高的。
鉴于职称因素与教龄因素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职称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与“教龄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两项调查结果实质上呈现出了基本一致的状态。这也就能够说明,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实际参与群体,主要集中于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发展期”这一关键阶段的教师。
4.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阻碍因素更多源于教师个体外部
在学校决策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阻碍因素纷繁复杂。但是,根据“阻碍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因素分析”的调查结果(表2),17.7%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民主的参与氛围”,14.0%的教师认为“责任与权力难以分清”,13.8%的教师认为“校长缺乏民主参与意识”,12.7%的教师认为“教师缺乏参与意识”,12.2%的教师认为“缺少制度保障”,12.0%的教师认为“教师缺乏相关的决策能力”,10.9%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值得关注的是,导致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程度较低的位居前三的因素,并不源于教师个体内部,而都是从决策外部环境强调学校组织尚未形成良好的民主参与决策的氛围。这也是很多教师在实际中只能听从上级安排、没有主观意见、唯利是图的主要原因。换言之,若要实现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顺畅,应更多从外部条件对教师进行支持。 此外,根据“学校或社会应采取的保障措施”的调查结果,如表3显示,在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保障措施中,教师更加认同形成“参与的社会氛围”是最重要的方面。这也表明,在现实大环境下,社会缺少这种公众参与的民主化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5.7%的教师认为“物质和精神奖励”是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重要措施。这也折射出教师实际对于外部激励的要求比较少,而更强调环境氛围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一般说来,决策主体的多元化会在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方面呈现出差异。相对于个人决策或领导决策模式,多元化主体的决策模式会影响决策效率,还会增加相应的决策成本。但由于个人认知的局限、社会环境的逐渐复杂,个人能力会在相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下变得越来越小,个人决策已很难适应科学化决策水平。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说,通用的管理理论必须包括确保正确决策的组织原则。我们在倡导参与式决策、决策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参与决策的原则,即决策的效率、质量、权责对等以及时间的过渡。基于此,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改善原则亦应遵循这样的实践路径,有效克服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实困境。
1. 营造民主参与的组织文化
学校内部组织文化是指学校组织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总和。学校内部组织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学校的变革发展,进而影响学校决策。在一个民主、开拓、创新的组织氛围中,组织成员会得到心理归宿,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组织前景、创新组织决策。传统学校组织深受企业管理影响,过分追求“效率”和“控制”,以致于长期以来形成了“集权式”的学校组织文化。在校长负责制的权力结构下,集权式组织文化中的教师缺乏主体地位,学校決策的个人主义和非民主性导致了学校权力的专制和滥用,教师工作士气低落,个人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现,无法形成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不利于学校组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学校这种“集权式”组织文化应向“参与式”或“民主式”组织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也只有学校组织所有成员共同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并以自己独特的活动方式影响组织活动结果,才可使学校组织活动逐渐民主化和科学化,使学校组织文化从“集权式”向“参与式”或“民主式”转变。
2. 构建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相关制度
(1)生成教师参与的激励制度
在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过程中,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开启教师智慧、以发挥其民主作用,使其为实现学校决策目标而积极行动。作为学校管理者,可从如下方面制定相应制度。第一,情感激励制度。学校管理者应该尊重教师作为学校决策的主体地位,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所需。在学校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理解与合作,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决策的热情,发挥教师的潜力。第二,目标激励制度。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目标激励作用,让教师参与制定学校发展目标,使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或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从而做到教师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第三,成就激励制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追求物质需要基础之上的发展需要和成就需要。因此,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达到较好效果后,应及时提供给教师精神或物质奖励,以强化教师的成就动机,使教师以更高热情投入其中。当然,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彼此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2)健全教师参与的监督制度
学校管理中的监督制度,本质上是为了保证学校按照预定轨道运行,达到预期目标的制度安排。从学校教师参与决策的实践活动来看,它是对学校计划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的再实践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变革,以达到学校发展、协调控制的目的。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因此,监督制度是对学校权力和制度规范的约束,是学校民主管理、教师参与决策的重要保障。总体来说,教师参与决策的监督制度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包括监督和控制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监督。目前我国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把办学和治校权力全部交给校长,校长成为权责对应的学校管理主体。而实践表明,目前普遍对学校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很有可能造成权力滥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学校对教师的监督。学校领导应时刻掌握和了解教师对参与决策问题的责任感和能力,把握教师参与决策程度,适时调整教师参与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是说,学校领导应对能够产生较好效能的活动继续坚持,对不能产生好效果的决策活动要进行及时反思和必要调整。
3. 完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有效机制
(1)如何选择教师参与学校决策
教师作为学校决策中参与主体之一,面对学校决策问题是选择部分教师参与还是全体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时应以怎样的方式选择教师,这是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过程中怎样选择参与主体的重要问题。其实,全体教师参与决策在学校管理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在现实中也难以实行。因此,我们在提倡教师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初期,是以选择部分教师参与决策为主,主要应该考虑两方面问题:其一,参与决策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决策问题相关的知识和专长。如果教师对参与决策的问题毫不知情或力所不及,就容易出现新的挫折和当众出丑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自我信心和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其二,不同教师对期望参与的程度不同,有的教师期望参与大量的学校决策,而还有些教师对参与决策拥有很少的兴趣,只想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足够了。正如马克斯?韦伯曾经所说:“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做,那么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值得。”也就是说,教师在学校决策过程中缺少热情,会直接影响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一个理想的参与决策系统应该具有自愿选择参与的特点,将参与决策的机会提供给那些期望参与的人,而不是强迫那些不想参与的教师参与决策。因此,在选择参与决策的教师时应符合两个条件,即决策问题应与教师期望参与程度和教师自身利益有关,教师应该具有与决策问题相关的决策知识和能力。这两个条件也与布瑞杰斯的“认可区模式”相吻合。
(2)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内容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内容是指教师应该参与什么事务和参与哪些内容。本次调查显示,教师实际参与水平在专业权力范围内决策、涉及教师利益问题决策和学校发展决策方面高于其他学校决策方面的参与水平,教师期望参与程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同样如此。这说明教师在选择参与学校决策的具体内容时,应该主要包含三方面因素:第一,专业权力范围内的决策问题。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线人员,对教育教学的掌握更加实际,面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问题时,會有更多建议和想法,有利于决策制定。第二,涉及教师利益的问题决策。与教师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决策,应该由教师参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人都会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人都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教师群体同样如此。第三,学校发展的决策问题。教师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组成部分,教师发展是以组织发展为前提的,组织发展也同样促进教师发展,这两者不可分离。因此,教师作为学校组织成员,应该关注组织的发展决策。
(3)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形式
合理决策程序在组织决策中占有核心地位,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也应是注意确保合理决策程序的执行。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①教职工代表大会。教代会是国家法定的学校会议,也是学校最重要的会议形式。现实中虽然很多学校的教代会失去了其本质意义,但教代会作为法定会议,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教代会的实际效用,例如,提倡学校重大决策问题必须经教代会通过。②听证会。学校决策制定涉及学校发展,会直接影响教师主体价值,为此,在相关学校决策过程中应适当开展有教师参与的听证会。听证会可包含领导对决策问题的陈述和听取教师代表的意见。③公示栏。调查发现,教师对学校很多决策制定没有多大兴趣,仅仅是想知道决策详情。所以,对于学校很多重大决策,应该在正式通过和制定之前,通过相应平台或渠道向教师公示,积极搜集来自各方的反馈信息。这样的决策制定,不仅可以降低决策执行成本,还可以进一步营造学校民主氛围,提高决策质量。④专家咨询会议。可在校内公开选拔教师代表作为决策咨询专家,决策方案制定之前可以通过专家咨询、会诊共同商讨之后,再向全体教师公布。
(4)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程度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程度是指教师在学校各项决策事务中的参与水平。提高教师参与决策程度,是学校实现民主决策的必经之路。调查显示,教师在学校决策事务中期望参与程度有所不同,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基于专业范围内的决策事务、涉及教师利益方面的决策事务、学校发展方面和学校其他方面的决策事务。而且,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也多聚集在提出意见和参与讨论水平。对于教师而言,恰当的参与程度应该取决于四个条件。第一,减少教师的非教学时间。教师的核心职责是教学工作,如果把教师大量的时间和工作精力用在开会、讨论学校决策问题上,这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会使教师对参与决策产生反感,反而降低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第二,参与决策的问题应与教师的专业性有关。教师在相应决策问题方面能够给与更多的专业性建议,是教师除教学工作之外的另一价值体现,可以提高教师的自信和工作热情。第三,参与决策的问题应该与学校发展有关。教师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有着重要联系。第四,参与决策的问题与教师利益相关。当教师知道决策问题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时,他们会投入更多精力和热情,而决策事务与他们切身利益没有关系时,他们便很少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讨论、提出意见。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杜威论民主的教育管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1).
[2]李春玲.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深层次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5).
[3]刘贤.中小学参与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4][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王雪)
然而,根据对某市三所初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当下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基本现状并非十分乐观,具体表现为实际参与学校决策机会很少,实际参与程度较低,与期望参与程度之间具有很大差异。基于此,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逐步改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实困境,最终实现学校整体与教师个体的和谐发展。
一、调查情况
为了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基本现状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判断,从而最终促进现代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发展,本研究于2011年11月针对长春市市区三所普通初级中学的在任教师(不含校级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根据调查目的,参考有关文献,自编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遵循了相关问卷的设计原则,在进行试测后,对问卷进行了多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65份,有效问卷153份。调查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意义、功能及阻碍因素;从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学校决策两个维度展开的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决策事务情况;教师参与决策过程中的权力与责任分担问题和教师参与形式问题。
二、现存问题
1.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期望参与”与“实际参与”间差距较大
如果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分为“期望参与”与“实际参与”两类,那么,关于“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内容的程度”调查结果(图1),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实际程度并不高。从整体而言,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实际水平与期望水平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在“专业权力”范围内,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22.04%,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51.27%;(2)在涉及“教师利益”方面的决策问题,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17.04%,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49.71%;(3)在学校发展方面,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13.70%,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51.56%;(4)在其他方面,教师实际参与程度约为5.62%,而期望参与程度约为29.34%。显然,以上四方面的较大差距,说明教师“期望参与”与“实际参与”学校决策方面的非一致性,体现了教师作为学校发展主体的话语缺失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在学校决策具体运行过程中,目前仍缺少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有效途径。根据调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此外,校长在实践中对学校决策事务多是基于经验的个人决策,未与教师群体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实践当中也缺少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2.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不同内容间存在非均衡性
根据“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内容的程度”的调查结果(图1),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不同内容间并非呈现了均衡状态。如果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内容划分为专业权力、教师利益、学校发展及其他不同方面,那么,在教师“实际参与”的维度上,“专业权力”的教师参与程度为22.04%,“教师利益”的教师参与程度为17.04%,“学校发展”的教師参与程度为13.70%,“其他”的教师参与程度为5.62%。也就是说,“专业权力”的参与程度高于“教师利益”“学校发展”和“其他”的参与程度。换言之,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不同内容间存在非均衡性。
3.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受教龄、职称等因素影响较大
根据“教龄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的调查结果(图2),各教龄段教师在“期望参与”程度上,存在较小差异。但在“实际参与”程度上,从教0—5年、从教6—10年、从教11—20年和从教21—35年的教师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29%、14.66%、9.58%和8.52%。也就是说,从教0—5年和6—10年的教师实际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程度从总体上高于从教11—20年和21—35年的教师。这说明,仍处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期”和“发展期”的教师在学校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而“成熟期”的教师并未显示出更大影响。
此外,根据“职称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的调查结果(表1、图3),从总体而言,相比“中学2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学1级”职称的教师在学校决策各项事务的范围内,针对专业权力、教师利益、学校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都是较高的。
鉴于职称因素与教龄因素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职称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与“教龄因素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影响”两项调查结果实质上呈现出了基本一致的状态。这也就能够说明,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实际参与群体,主要集中于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发展期”这一关键阶段的教师。
4.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阻碍因素更多源于教师个体外部
在学校决策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阻碍因素纷繁复杂。但是,根据“阻碍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因素分析”的调查结果(表2),17.7%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民主的参与氛围”,14.0%的教师认为“责任与权力难以分清”,13.8%的教师认为“校长缺乏民主参与意识”,12.7%的教师认为“教师缺乏参与意识”,12.2%的教师认为“缺少制度保障”,12.0%的教师认为“教师缺乏相关的决策能力”,10.9%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值得关注的是,导致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程度较低的位居前三的因素,并不源于教师个体内部,而都是从决策外部环境强调学校组织尚未形成良好的民主参与决策的氛围。这也是很多教师在实际中只能听从上级安排、没有主观意见、唯利是图的主要原因。换言之,若要实现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顺畅,应更多从外部条件对教师进行支持。 此外,根据“学校或社会应采取的保障措施”的调查结果,如表3显示,在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保障措施中,教师更加认同形成“参与的社会氛围”是最重要的方面。这也表明,在现实大环境下,社会缺少这种公众参与的民主化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5.7%的教师认为“物质和精神奖励”是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重要措施。这也折射出教师实际对于外部激励的要求比较少,而更强调环境氛围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一般说来,决策主体的多元化会在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方面呈现出差异。相对于个人决策或领导决策模式,多元化主体的决策模式会影响决策效率,还会增加相应的决策成本。但由于个人认知的局限、社会环境的逐渐复杂,个人能力会在相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下变得越来越小,个人决策已很难适应科学化决策水平。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说,通用的管理理论必须包括确保正确决策的组织原则。我们在倡导参与式决策、决策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参与决策的原则,即决策的效率、质量、权责对等以及时间的过渡。基于此,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改善原则亦应遵循这样的实践路径,有效克服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实困境。
1. 营造民主参与的组织文化
学校内部组织文化是指学校组织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总和。学校内部组织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学校的变革发展,进而影响学校决策。在一个民主、开拓、创新的组织氛围中,组织成员会得到心理归宿,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组织前景、创新组织决策。传统学校组织深受企业管理影响,过分追求“效率”和“控制”,以致于长期以来形成了“集权式”的学校组织文化。在校长负责制的权力结构下,集权式组织文化中的教师缺乏主体地位,学校決策的个人主义和非民主性导致了学校权力的专制和滥用,教师工作士气低落,个人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现,无法形成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不利于学校组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学校这种“集权式”组织文化应向“参与式”或“民主式”组织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也只有学校组织所有成员共同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并以自己独特的活动方式影响组织活动结果,才可使学校组织活动逐渐民主化和科学化,使学校组织文化从“集权式”向“参与式”或“民主式”转变。
2. 构建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相关制度
(1)生成教师参与的激励制度
在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过程中,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开启教师智慧、以发挥其民主作用,使其为实现学校决策目标而积极行动。作为学校管理者,可从如下方面制定相应制度。第一,情感激励制度。学校管理者应该尊重教师作为学校决策的主体地位,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所需。在学校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理解与合作,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决策的热情,发挥教师的潜力。第二,目标激励制度。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目标激励作用,让教师参与制定学校发展目标,使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或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从而做到教师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第三,成就激励制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追求物质需要基础之上的发展需要和成就需要。因此,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达到较好效果后,应及时提供给教师精神或物质奖励,以强化教师的成就动机,使教师以更高热情投入其中。当然,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彼此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2)健全教师参与的监督制度
学校管理中的监督制度,本质上是为了保证学校按照预定轨道运行,达到预期目标的制度安排。从学校教师参与决策的实践活动来看,它是对学校计划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的再实践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变革,以达到学校发展、协调控制的目的。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因此,监督制度是对学校权力和制度规范的约束,是学校民主管理、教师参与决策的重要保障。总体来说,教师参与决策的监督制度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包括监督和控制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监督。目前我国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把办学和治校权力全部交给校长,校长成为权责对应的学校管理主体。而实践表明,目前普遍对学校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很有可能造成权力滥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学校对教师的监督。学校领导应时刻掌握和了解教师对参与决策问题的责任感和能力,把握教师参与决策程度,适时调整教师参与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是说,学校领导应对能够产生较好效能的活动继续坚持,对不能产生好效果的决策活动要进行及时反思和必要调整。
3. 完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有效机制
(1)如何选择教师参与学校决策
教师作为学校决策中参与主体之一,面对学校决策问题是选择部分教师参与还是全体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时应以怎样的方式选择教师,这是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过程中怎样选择参与主体的重要问题。其实,全体教师参与决策在学校管理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在现实中也难以实行。因此,我们在提倡教师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初期,是以选择部分教师参与决策为主,主要应该考虑两方面问题:其一,参与决策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决策问题相关的知识和专长。如果教师对参与决策的问题毫不知情或力所不及,就容易出现新的挫折和当众出丑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自我信心和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其二,不同教师对期望参与的程度不同,有的教师期望参与大量的学校决策,而还有些教师对参与决策拥有很少的兴趣,只想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足够了。正如马克斯?韦伯曾经所说:“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做,那么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值得。”也就是说,教师在学校决策过程中缺少热情,会直接影响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一个理想的参与决策系统应该具有自愿选择参与的特点,将参与决策的机会提供给那些期望参与的人,而不是强迫那些不想参与的教师参与决策。因此,在选择参与决策的教师时应符合两个条件,即决策问题应与教师期望参与程度和教师自身利益有关,教师应该具有与决策问题相关的决策知识和能力。这两个条件也与布瑞杰斯的“认可区模式”相吻合。
(2)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内容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内容是指教师应该参与什么事务和参与哪些内容。本次调查显示,教师实际参与水平在专业权力范围内决策、涉及教师利益问题决策和学校发展决策方面高于其他学校决策方面的参与水平,教师期望参与程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同样如此。这说明教师在选择参与学校决策的具体内容时,应该主要包含三方面因素:第一,专业权力范围内的决策问题。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线人员,对教育教学的掌握更加实际,面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问题时,會有更多建议和想法,有利于决策制定。第二,涉及教师利益的问题决策。与教师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决策,应该由教师参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人都会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人都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教师群体同样如此。第三,学校发展的决策问题。教师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组成部分,教师发展是以组织发展为前提的,组织发展也同样促进教师发展,这两者不可分离。因此,教师作为学校组织成员,应该关注组织的发展决策。
(3)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形式
合理决策程序在组织决策中占有核心地位,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也应是注意确保合理决策程序的执行。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①教职工代表大会。教代会是国家法定的学校会议,也是学校最重要的会议形式。现实中虽然很多学校的教代会失去了其本质意义,但教代会作为法定会议,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教代会的实际效用,例如,提倡学校重大决策问题必须经教代会通过。②听证会。学校决策制定涉及学校发展,会直接影响教师主体价值,为此,在相关学校决策过程中应适当开展有教师参与的听证会。听证会可包含领导对决策问题的陈述和听取教师代表的意见。③公示栏。调查发现,教师对学校很多决策制定没有多大兴趣,仅仅是想知道决策详情。所以,对于学校很多重大决策,应该在正式通过和制定之前,通过相应平台或渠道向教师公示,积极搜集来自各方的反馈信息。这样的决策制定,不仅可以降低决策执行成本,还可以进一步营造学校民主氛围,提高决策质量。④专家咨询会议。可在校内公开选拔教师代表作为决策咨询专家,决策方案制定之前可以通过专家咨询、会诊共同商讨之后,再向全体教师公布。
(4)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程度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程度是指教师在学校各项决策事务中的参与水平。提高教师参与决策程度,是学校实现民主决策的必经之路。调查显示,教师在学校决策事务中期望参与程度有所不同,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基于专业范围内的决策事务、涉及教师利益方面的决策事务、学校发展方面和学校其他方面的决策事务。而且,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也多聚集在提出意见和参与讨论水平。对于教师而言,恰当的参与程度应该取决于四个条件。第一,减少教师的非教学时间。教师的核心职责是教学工作,如果把教师大量的时间和工作精力用在开会、讨论学校决策问题上,这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会使教师对参与决策产生反感,反而降低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第二,参与决策的问题应与教师的专业性有关。教师在相应决策问题方面能够给与更多的专业性建议,是教师除教学工作之外的另一价值体现,可以提高教师的自信和工作热情。第三,参与决策的问题应该与学校发展有关。教师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有着重要联系。第四,参与决策的问题与教师利益相关。当教师知道决策问题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时,他们会投入更多精力和热情,而决策事务与他们切身利益没有关系时,他们便很少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讨论、提出意见。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杜威论民主的教育管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1).
[2]李春玲.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深层次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5).
[3]刘贤.中小学参与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4][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