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肠道菌群差异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差异。

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8例CSU患者(CSU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8例健康对照(HC组)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鉴定微生物种类,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菌群差异。采用SPSS 2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α多样性方面,CSU组Observed OTU指数161.28 ± 35.47,Chao1指数161.31 ± 35.51,Shannon指数5.15 ± 0.47,Simpson指数0.94 ± 0.03,HC组分别为154.89 ± 54.46、154.92 ± 54.43、4.92 ± 0.88、0.91 ± 0.0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417、0.417、0.952、1.116,均P > 0.05)。在β多样性方面,主成分分析显示,两组的第一主成分解释度为6.66%,第二主成分解释度为4.93%,两组菌群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72)。CSU组、HC组肠道菌群Holdemania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0.04%、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5)。

结论

CSU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其他文献
卫星遥感技术以其在获取信息方面具备的快速、无损、大范围的特点,在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结合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农业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农业资源、监测农作物长势、农作物估产等。在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首要工作是快速收集农作物生长状况,而遥感无疑在农作物信息的快速收集中具有明显优势。高分六号卫星属于我国高分卫星发展项目,空间分辨率可达2米,对地面地物有较好的识别度,本文基于高分六号卫星影像特
根据六经九分法确定腹满病的六经归属。分析其中属于典型的六经病有三证,属于不典型的六经病有五证。对于不典型病证,利用六经九分法,可以先辨为某一合并病,然后再辨具体的方证。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加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络阻浊蕴)的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前列腺炎(络阻浊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纳入标准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虚络阻,浊毒内蕴证。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加味) 40例,对照组(前列解毒胶囊) 40例,疗程为3周,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后观察疗效。对比两组治疗的总疗效、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及卵磷小体数。结果试验组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网络DEA模型对2017年中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能源和环境效率评价,并对中国东部区域、西部区域、中部区域的产业能源效率特点以及各产业效率与整体能源效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整体能源效率较低,东部区域各产业能源效率高于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特别是第三产业能源效率远高于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和整体能源效率相关
针对国家主动健康2030计划,为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影像科应从加强科普宣传、开展早筛早诊行动、加大针对重大慢病的研究、推动基层标准化高质量建设4个方面主动布局和参与,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做出影像工作者的贡献。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一类以新型生物制剂为主的抗IgE疗法能够较为有效和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为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疗法的应用和认识,基于国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本共识,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介绍抗IgE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为皮肤科医务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用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治疗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获批上市并已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三大类7种制剂,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生物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银屑病诊疗及相关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订本指南,从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患者的筛查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
光线性角化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癌前病变,可进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随着中国患病人数逐渐增多,亟须建立合适的诊断及治疗规范。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联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组织光线性角化病相关领域部分专家,在国内外文献数据、国际指南和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诊疗现状,制定中国光线性角化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光线性角化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因素及临床转归、临床表现及分级、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策略和患者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诊断方面包含了皮肤镜、反射式共
目的研究吡咯喹啉醌对小鼠年龄相关皮肤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SPF级喂养,分为3组,每组10只,年轻组用普通饮食喂养8个月,年老组用普通饮食喂养20个月构建小鼠自然衰老模型,吡咯喹啉醌组在每公斤普通饮食饲料中添加吡咯喹啉醌4mg喂养20个月。喂养结束后,取各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HE染色检测皮肤表皮和真皮厚度;Masson染色检测皮肤总胶原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蛋白Ki67表达变化;透射电镜检测皮肤自噬体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Ⅰ、p62表达变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