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freedo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承载着环境教育的历史使命。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要阵地。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来开展环保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现就就此问题在教育理念、课堂环节、乡土地理、教师素质、课外活动五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教育
  作者简介:安宁(1986-),男,河北保定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李晖(1981-),男,河南南阳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桂科能1001k009)、广西师范大学第七届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专项立项项目、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项目(项目编号:201003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6-0133-02
  
  我国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但是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今天,环境问题的突显使得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尖锐,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全面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将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渠道。
  一、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1.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中学各科中,环境教育贯穿于各个不同的学科教育之中。其中地理学科中蕴涵的人—地关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等丰富的环保教育素材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明确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发展观,增强环境道德观和环境责任感,从而有效调节、引导、规范甚至约束其行为,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2]
  2.“新课标”赋予地理教育重大使命
  2003年4月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开篇讲到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在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3]可见《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新时期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赋予地理学科的重要使命。
  二、地理教学中多渠道进行环保教育
  1.明确培养环保意识的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良好的环境教育理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力保障。因此,环境教育应体现在地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中。在2003年4月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部分中提到:“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根据这一要求,地理教学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必须要明确人是自然的产物,而非自然的主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作用于其所处的环境,反过来,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人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立足课堂,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环保内容
  课堂教学是学校环境教育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拓展地理学科的学科优势、深挖地理教材,使环境教育与地理知识的传授达到有机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利于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丰富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更要在此基础上拓展环保教育素材的来源渠道,及时补充环保教育的新理念新动态。时下在舆论宣传领域环保新闻备受重视,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地理的特殊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国际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充分发挥环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敏感性等特点进行环境教育,及时更新环保教育的最新动态,活跃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的积极性。
  3.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切身关注环保
  自己家乡的环境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看得见,体会得深,结合乡情进行环境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或组织学生调研家乡区域内的工业污染现象,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将环境知识升华为环境意识,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
  例如,珠三角地区的学校教学中可以以世界牛仔裤之都——新塘为例。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集中了纺织、牛仔布和染色工厂。新塘每年生产2亿条牛仔裤,几乎是美国牛仔裤年销量的一半。当地的牛仔工业,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至:从棉布到可以穿上身,一条牛仔裤诞生所需要的所有工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些工序里,对水污染“贡献”最大的莫过于染色和洗水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释放数吨的污水,其中混杂了染料、漂白剂和去污剂。每生产一吨纺织产品,会污染200吨水。约有2500种化学物质被使用在不同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过程中。这些物质除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重金属外,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让学生们亲眼看到这些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污染例子能使他们印象深刻。
  4.地理教师紧跟课改步伐,不断“充电”
  地理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加强环保知识的内功修炼。《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从事现代地理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及时掌握地理学科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从而能够把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讲得更生动、更感性。因此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只有这样,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需要,将环境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地理教学之中,在地理教学中努力实现环保意识培养这一重要目标。[5]
  5.拓展校外课堂,充实学生课余时间的环保教育
  学生在校的时间可分为课上与课余,然而课上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课上的环保教育任务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需在学生课余时间内不间断强化环保教育,这才能够使环保意识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
  作为课堂环境教育的创新与补充,课余时间的环保教育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在生态环境主题日(如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世界水日等)时开展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游戏等宣传纪念活动,以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强烈意愿。[2]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社会影响大的刊物,例如中国环境报;观看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如人与自然等。并在此基础上将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关注,这种形式将比简单的课后作业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的积极性,从而也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环保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学地理教学在环保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应该担当起环保教育的重任。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应使环保教育渗透到地理学科教学全部过程中,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环保教育,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春花.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甘肃高师学报,2006,11(2):106-107.
  [2]张小平,张志桃.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58-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师出版社,2003(4).
  [4]周铭译.美媒:中国牛仔裤厂威胁珠江[N].环球时报,2010-04-30.
  [5]肖秀银.环境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J].教育导刊,2003,
  (10):29-30.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摘要:为进一步适应石化、冶金行业对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结合行业背景对培养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模式进行探索。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了面向行业的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行业背景;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正中(1974-),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自动化系,讲师;李鹏飞(1958-),男,河北保定人,重庆科技学院自动化系,教授。(重庆4013
期刊
摘要:首先介绍了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电子基础课程模块化,有机地精编整改为“电路与电子技术”一门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措施,进而阐明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文章不但对课程改革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这三门课程在内容上如何进行精编与浓缩、在知识结构上如何进行衔接、在实验教学上如何进行方式和方法的改革等都分别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课程
期刊
摘要:在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标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从而充分发挥课程设计考核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王健(1976-),男,辽宁旅顺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李珍(1963-),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辽宁沈阳110136) 
期刊
摘要: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结合油气储运专业的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指出课程教学应紧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与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油气储运工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施雯(1983-),女,满族,辽宁本溪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教学背景,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上,遵循还原知识、培养知识、提取能力和灵活控制进度等原则,设计了一次课堂教学方案,以追求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知识还原;知识提取;微机结构  作者简介:赵巧芳(1976-),女,河北邯郸人,华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工程师;李永飞(1978-),男,河北邯郸人,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讲师。(北京101601)  
期刊
摘要:泵与泵站在给水排水实际工程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现从课程设计出发,探讨课程教学从突出工程性等方面进行的几点改革,以提高课程效率,加强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给水排水  作者简介:李霞(1973-),女,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聂丽君(1971-),女,河北武强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广东茂名
期刊
摘要:“煤矿开采学”是煤矿开采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文对“煤矿开采学”这门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煤矿开采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孙文标(1971-),男,河南巩义人,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副教授;杜学胜(1975-),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
期刊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改革为背景,分析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项目课程;回归现象;项目教学  作者简介:徐凯(1975-),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高职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屈孝初(1957-),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院长,教授。(湖南长沙410015)  中图分类号:G642.3
期刊
摘要:“电路”和“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平台基础课程,现分析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现内容交叉、重复、衔接不合理,浪费学时,不能从整个课程体系系统化的角度把握有关内容等问题。对“电路”和“信号与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与改革实践,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试验表明,改革方案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体系;电路;信号与系统
期刊
摘要:以当前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从工程师应具有的能力方面考虑,结合军械工程学院无人机工程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从课内、课外两方面介绍了教学过程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工程师培养;自动控制;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董海瑞(1975-),男,河北邯郸人,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讲师;齐晓慧(1962-),女,辽宁抚顺人,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教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