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是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研究热点.在掌握学情和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基础上,深挖课程思政融合点,稳抓专业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科文化引领课程思政,将德育元素纳入课程标准,进行了生命科学类课程思政的全方位探索,为专业类课程立德树人提供了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昆虫标本是目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资源,但标本在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损.为了使昆虫标本长期保存,设置对照实验,分别用松香保存和水晶滴胶保存两种制作方法开展对照实验,并设定15℃、25℃、35℃ 三种不同温度梯度,同时综合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从而克服标本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弊端.结果表明:采用水晶滴胶制作出的标本可达到最佳效果,且操作的最适温度为35℃.这一实验为昆虫标本的保存提供了更加优化的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络合剂与钛酸丁酯、醋酸锌混合制得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纳米纤维,再经醇解、烘干、高温焙烧等处理制备ZnO/TiO2/C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XRD进行表征分析,利用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研究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2/ZnO比为14:1,煅烧时间为2.5 h,温度为700℃,制备的TiO2/ZnO/C纳米纤维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
将普通气相色谱无存液微量进样器针头截去适当长度,露出一段推拉活拴丝,然后通过电化学方法,直接在这段活拴丝上制备聚苯胺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得集固相微萃取和进样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气相色谱微量进样器.以水中2,4-二氯苯酚为测试物,对顶空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后,对该功能化进样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进样器制备重现性高,热稳定性好,对2,4-二氯苯酚富集能力强,检出限低(1.14 mg/L)且精度好(RSD=6.2%,n=5).
针对三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中不确定示性数如何取值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确切地解决.借用偏联系数的原理和示性系数的本义,提出一种新的取值准则.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新的取值准则的应用,可以推广到三元和三元以上.
近年来,绿色化工已成为新工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化工类实验实训环境向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化工类专业实验实训为例,通过建立5个大模块、13个子模块、34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环节,构建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结合的“基础+测试+生产+培训”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对于工科专业实施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研究N+离子注入黑花生对Oligomeric Proaflth Cyaflidin(OPC)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影响,将不同能量剂量组合的N+离子注入黑花生,种植传代后提取OPC,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不同OPC与不同浓度H2O2结合后的光谱进行测量分析.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结合位点数n在0.1—1.56之间;静态猝灭常数KA在10.59—31.94之间.N+离子注入黑花生对OPC的结合位点数和猝灭常数有显著影响,为离子注入选育黑花生良种提供有益参考.
为了评估甘油经胃管灌肠治疗粪性肠梗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用甘油经胃管灌肠治疗粪性肠梗阻病例数目12例,共16次灌肠治疗.其中11例患者腹胀症状明显改善,伴不同程度排气、排便;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1例患者灌肠治疗后痔核脱出,后给予还纳;所有病人均无肠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因此,甘油经胃管灌肠方法准备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为粪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结合景观文化基因理论,采用特征解构研究方法,对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景观进行分类研究和文化分析.经研究分析得,会馆建筑装饰中蕴含着运河文化、秦晋商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在内的五种文化基因类型及其文化特征.该研究以解构思维特征的“文化基因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为挖掘传统建筑景观蕴含的文化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对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基于6个NMOS管的SRAM存储原理分析,涉及较多半导体器件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课时限制等因素,相关教材很少进行深入分析.在授课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该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意愿.为此提出一种面向6个NMOS管的SRAM存储原理分析方法,旨在有限的基础知识条件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SRAM存储单元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为厘定粮食生产大省山东省在国家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山东省粮食产量、人粮关系的时序演变特征及其内部区域差异,诊断山东省及其内部行政单元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比较山东省和中国人粮关系基础上,在山东省及其内部17个行政单元两个层面对山东省近十年来人粮关系变化状况进行量化研究,构建粮食生产变化模型,计算17地市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人均粮食持续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在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承担重要作用;2)山东省内部人粮关系差异较大,人粮矛盾在地市级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