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的精灵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溪水》是一篇清新动人的美文,作者李汉荣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对溪水的无限喜爱之情,他笔下的溪水就如一个活泼乖巧的少女,充满了灵气。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得语言质朴而传神,使读者感到愉悦而爱不释手。
  李汉荣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和浓郁的人文精神,《溪水》正是其代表文章。作者在《溪水》中极力赞美溪水的自由自在、活泼灵动,并愿化作一汪溪水。“从林子里流过,穿花绕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对溪水的喜爱之情达到顶点。作者在这清澈的溪水中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悟,如他试图给小溪改道,但破坏了美感,使小溪或似在逃命或滞塞不畅;让小溪复走原路,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这不正象征了人生之路吗?一切最好顺其自然,不要随意改变,否则会破坏生命的美感,自然的生命状态才是最美的。
  《溪水》很好地表现了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即诗意的表达和奇特的想象。作品开篇对溪水源头的描写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如写到每一个渗水的地方都是小溪的源头,把每一滴露珠甚至于每一滴泪水都作为小溪的源头,小溪仿佛具有了感情,活起来了,这一段诗意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的境界。李汉荣的作品还长于想象,使景物充满活力、栩栩如生,如对自由灵动的溪水的描写,使我们仿佛就置身于这么一汪可爱的溪水面前,看着溪水俏皮可爱的动作,被她所吸引而不愿离去。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无邪的童心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使得作品更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溪水》唤起了我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怜惜,引领我们随溪水走了一段美的历程。确实是一篇不错的写景抒情散文。
其他文献
年轻的时候,约翰·克里西就立志于文学创作。他勤奋地创作,几乎向全英国所有的出版社和文学報刊投过稿,然而他收获的却只是一个又一个“不拟采用”的退稿单,他先后收到了743张退稿单。笔耕不辍的克里西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继续努力,他坚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他也要每天都带着新梦想上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就这样,“退稿最多的作家”最终成了“最成功的作家”。到1973年75岁的克里西去世时,他一共写了564本
期刊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有时候,一空闲下来,我就会想起,一丝一缕地把心填得满满的。等到要写下来的时候,却发觉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只能再放回到心底。因为太看重。所以,不敢碰,不敢写,生怕写坏了它。生怕写歪了它。  那还是十年前,我刚做老师的时候。一个学生——校刊的主编、校文学社社长,语文好到只要说出他的名字,整个年级都知道的人物——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有一个大题的现代文阅读竟然得了0分。匪夷所思的是,并
期刊
一个东西的外在,一个人的外表有多重要?我们都知道要重视人的内在和外表,要内外兼修,注重仪表,但包装也要适度,重外在不修“内功”,终究是靠不住的。  请看《颜氏家训》中的—则寓言: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
期刊
感 怀(其一) 王 蒙  此生多事亦堪哀,  九命七羊叹妙哉。  误解方愁诚似巧,  夹击复笑妒犹猜。  河东皓月千山静,  案底闲花四海开。  大块文章皆胜景,  逢源蜀道过蓬莱。    作为当代文学史上引人注目、创作丰硕,始终保持活力的重要作家——王蒙的一系列作品反映了前进道路上中国人民所经历的坎坷艰难,作家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一直乐观通达、充满激情。近年推出的《王蒙
期刊
我所承载的,是最为传统,最为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你们堅信,自由,是在一定年龄与前提下所进发出的产物。并且,你们极度奉守“棍棒底下出人才”的箴言。  追忆我的童年,是悲苦与欢乐并存的。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我的欢乐是在有伙伴陪同的前提下才会拥有的,而我也深刻地明白,往往欢乐过后,悲苦就会来临。  譬如,我和他们一起上树捅蜂窝,明摆着没有任何人受到伤害,可你们还是把我打得涕泪交加。直到
期刊
方法指导    作文基本上是写人记事的,一般都或多或少地要写到人。而一些专门写人物的作文又要如何才能写好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同学们都知道,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如鲁迅先生说的:“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下面就
期刊
刀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  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  偶然间,读到这么一首《水调歌头》,也偶然间认识了这么一个人——刘过,当然,仍在偶然间,我翻看历史,发现了如他说的一句: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令人皆错。  或许,也未必是一切都那么不经意,却又似乎是有人蓄意地造作。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错过,还是一种缘分,时隔千百年,当辛弃疾带着南宋的风华走向我们记忆深处的时候,他的的座上客刘过也离逝我们近
期刊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时年四十八岁的龚自珍(定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别了京师北京。在自谦为龚自珍“同县后学”的吴昌绶所编订的《定盒先生年谱》中留下了这样一笔:  “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好奇客,境遂大困。又才高动触时忌;至是闇斋先生年逾七旬,从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乃乞养归。四月二十三日出都,不携眷属兼从,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以行。夷然傲然,不以
期刊
一位诗人写阳光的妙用,说阳光不改变事物,人们却让阳光改变了自身。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阳光世界。在本文中,一位可敬的父亲,一位慈祥的老人,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严冬里,拥抱阳光成了他最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最后他还是被阳光带走了。阳光与父亲,父亲与阳光——这篇纯净如阳光,本色如阳光,温暖如阳光的美文,启迪我们面对司空见惯的阳光,对人生的追求与困惑,生存的美好和苦涩,作更深入的思考。    一
期刊
“议论文”阅读    [妙文览胜]  例文一: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这是蚕的悲剧。当我们说到悲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