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专项计划学生的非认知表现r——基于“负担综合征”的质性研究

来源 :复旦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专项计划学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质疑他们高考成绩较低、大学学业表现不佳等声音.然而,劣势家庭背景、早期教育以及受专项计划倾斜等因素亦使通过政策倾斜得以进入重点大学的专项生产生自我怀疑、不自信、压力大等非认知问题.本文通过访谈3所重点大学的专项生,以“负担综合征”为理论基础对其非认知表现进行解读,该理论描述了一种无法内化个人成就、怀疑自我能力、认为自己“名不副实”的心态.研究发现:专项生把成功录取归因为政策、他人帮助、运气等外部因素,诱发了“负担综合征”;他们了解自己缺乏学业与能力准备,希望通过额外努力来弥补,陷入“负担综合征循环”;他们在与同伴比较的压力下倍感焦灼,通过回避比较来掩饰差距;他们拒绝被当成特殊群体对待,因害怕被发现专项生身份而回避受助.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专项生的独特性,把“负担综合征”作为其显性且特殊的非认知表现,并建议通过加强入学适应辅导、开展团体心理互助、构建正向舆论反馈、积极应对学业失败等途径缓解相应的负面心态.
其他文献
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容易塑造,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希望所在.文章聚焦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以创新性学习作为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进程的必要手段.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实践路径:找支点,彰显自身优势和特色;抓机遇,提高自我效能感;勤反思,实现教、学、研的融合发展.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行为偏差是指高校出于追求教育资源或提高社会声誉等目的,在进行来华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生偏离相应制度或规范的行为,集中表现在入学标准设置过低、考核标准与考试程序过松、日常生活条件待遇过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过宽.高校在政府、市场双重逻辑裹挟下偏离其留学生管理行为的应然逻辑,在留学生管理事务上追求指标政绩,施行顶格管理;陷入制度依赖误区,缺乏创新管理;盲目迎合市场评价,偏离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高校应明确自身的价值与使命,坚守大学精神,理性重塑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用创新、科学的管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着眼于解决全球性危机和难题,确保人类永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场是时代的诉求.它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关于人与宇宙整体统一、自然万物多样差异、人与人和善友爱的致思方式中汲取智慧,从国际观、治理观、发展观、交往观、生态观等五个方面对和合文化进行了守正与创新,携手各国共同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宏伟蓝图.
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蔓延,在阿拉伯世界催生了新的高等教育需求,并且导致阿拉伯国家通过提升人力资源带动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提升软实力拓展地缘政治影响的需求变得空前迫切.在此背景下,尽管疫情给跨国人员交流带来巨大的阻碍,阿拉伯各国并未放慢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而是通过调整留学生政策、促进合作办学与联合科研、改革教育体系等方式,加大力度推动本地教育的对外开放.不过,该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尚面临办学质量难以提升、教育结构失衡加剧、本地保护主义抬头等难题,致使该地区利用疫情契机提升本地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国家认同内容,具体包括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地域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以及历史认同六个维度.文章以低学段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呈现方式、呈现主题和认同维度三方面具体分析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的分布情况,并对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漳浦县乡村治理工作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治理工作机制;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但仍存在乡村治理主体弱化、村民参与政治意识薄弱、乡村产业经济匮乏等问题.为此,要强基固本,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激发活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因地制宜,用新发展理念指引乡村振兴.
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和《林业经济学》课程特征,分析《林业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的内容实现、教学实现、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设计,分别为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中探寻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从综合性全程动态考核制度中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有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实现了《林业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育共治既是教育治理的具体方式,又可视作其本质特征.教育共治是基于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化公共行为,是一个民主协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在当前,教育共治面临着三重挑战,包括教育体制内长期存在的科层制惯性,导致参与者主体意识缺乏;教育利益相关者利益偏好不一致,导致组织效率低下;教育共治主体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参与者分享的权力不均等.教育共治实现的可能路径主要包括:以机制构建作为前提与保障;通过公民教育提升现代公民的公民素养;应加强教育共治中的政府元治理.
传统“茶艺学”课程基于国家高级茶艺师考核模式,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侧重于固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围绕创新型茶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学”为中心,构建科学的三类课堂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学校组织气候的概念缘于美国心理学家勒温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组织气候”.当前,学校组织气候逐渐成为学校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和测量工具.学校组织气候理论经历了在学校研究中引入组织气候视角、关注学生发展的学校组织气候研究和以课堂为中心的学校组织气候研究等发展历程.学校组织气候研究的测量与实践价值在于:能够评估学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加强学校组织气候测量,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深化教育质量监测,实现区域教育公平.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学校组织气候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加强本土化研究:深化学校组织气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