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育真情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两年前,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任煜豪是这个群体中最突出的一位,第一次接触,他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对自己过分自信,常惹事生非。当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吃亏,宽容在他的眼中是懦弱的表现;有时,他违反了行规,我找他谈话,他总是满脸不服气,总是条条有理,总觉得他有点“不听话”。不喜欢哪个老师就不上哪门课。因此,当任煜豪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脸,我想起了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要用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
  终于有一天下午,教室里只剩下我和任煜豪。
  我亲切地询问:“为什么总不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总爱跟我对着干呢?”
  “你为什么总是指责我呢?”任煜豪还是以他一贯的强硬作风回答我。
  听了他的话,我回忆起以前对他的态度,一下子感到,我平时对他的指责太多,或许已伤了他的自尊心。教育家爱默逊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的确,我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也欠妥。我沉默了一下,对他说:“老师以前对你的态度有时是不好,只看到你的不足,常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老师向你道歉。”听了我的话,他脸涨得通红,有点激动地说:“至少我不是个坏孩子。”“那好,我们就来个君子协定,我们互相尊重,你有事我不在同学面前说,咱们私下解决,可你也要做到在同学面前不顶撞我。”
  任煜豪一声不吭,但我依然可以从他的眼中看到“不信任”三个字。真是个个性极强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师生关系是亲密的。老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还是情韵气度,都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只有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神态热情,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我了解到他十分爱看书。我就让他当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能很好、及时地处理一些同学们借书、还书时发生的冲突;他上课发言热烈,有一定口头表达能力,于是每堂课我都不忘让他发言,并给予鼓励,当他得到了他十分渴望得到的小红旗时,我看到他满脸笑容,十分自豪的样子,我也感到欣慰了。平时,我爱帮他整整衣服,理理书包,问寒问暖,谈谈家常,交流想法。一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做事更认真了。想跟我说说话,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天中午,孩子们忙着在草场上追逐打闹,办公室里静静的。“有人打起来了!”班干部们着急的话语打破了这一阵平静。我急忙从来到教室,两个孩子虽然眼中还有泪,可怒气明显已退了很多,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最让我吃惊的是,任煜豪气喘吁吁地坐在他俩中间,看到这一幕真的让自己很失望,难道又是他在挑唆他俩,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俩已经没事了,老师,一点小事。”这话居然是从任煜豪口中说出来的,我呆住了。“老师,你可别表扬我,这是我该做的。”我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的眼神已经改变。原来,他看到两名同学在为一点小事吵架,他好不犹豫地上去进行一番劝说,并帮他俩想了个好办法……不知怎的,我注视了他很久很久,一种崭新的情感在我们之间滋长。我从这个学生身上也有所感悟: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與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任煜豪这样特殊的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任煜豪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通过平时面对面的辅导,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我也将继续为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我的青春与热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当我满怀爱心去对待学生时,我已在爱中获得了爱,那爱甜甜的,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不断被满足,人们更强烈的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给人们提供丰富精神需求的机会,推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文中介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分析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阐述了新时期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伴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获得较大的满足,随之产生了较强的精神文明需求。有些文化馆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要求他们以学生的主体体验为核心,不断探索更加高效和有趣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基于此背景,本文笔者以小学语文为例,结合自身的授课经验,深入探究了在该学科教学中渗透快乐教学理念、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教学改革工作增添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特色的、实用的教学工具,大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更能增强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助力,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思想的有效融合。传统教学模式已被重构,利用思维导图打开大学生的智慧之门至关重要,另外通过教材内容的补充、指导方法的更换、探究流程的简化,地理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更多类型教学问题的解决十分顺利,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摘 要:在中小学的教学日常中,抗挫折教育很有必要。但实际推行中往往沿袭惯用方式“讲道理”,从课堂到课外,借助书本及互联网,成效甚微。从学生视角出发,分析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好的方式是“陪伴”,建立情感共鸣的链接,陪着学生经历、应对挫折,营造成长的安全感,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终身受益的“教育”。  关键词:陪伴;抗挫折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
1992年,我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毕业后踏上富有挑战性的教书育人之路。回望这24年的教育教学成长历程,我从一名非体育专业的“门外汉”成长为宁波市体育名师、小学校长。工作中,我把“认真做事”作为工作信条,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一路前行。  一、认真执着——坚持自己的信念  记得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由于当时学校缺少体育教师,校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导图教学法实施的有效途径。旨在深化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使得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复习的时候能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将各个零碎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形成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运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但直观性好,而且适应性强。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信息量偏大,知识内容偏复杂,所以教师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整理
叉手礼大有文章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随处可见叉手礼。  叉手礼始于西晋,初为佛教礼仪,东汉时期以“叉手”表示尊敬。西晋时期,叉手礼逐步发展为僧俗共用,在隋唐时期成为专用俗礼,并在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广泛流行。  南宋人陈元靓于《事林广记》中载: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提炼和总结而得出的,对我国当今社会形态的一种表述,是一种科学的、体系化的,能够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当代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当前高职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责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充分的愉悦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班主任工作,简单,实在  我们每天都事务纷繁,忙忙碌碌,尤其是班主任更是如此。或许是我长期教高段的缘故,教我学会了“偷懒”,也教会我简简单单当班主任——行为习惯制度化,班级文化齐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定会有所收益。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其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开头,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得接下来的课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教师上课伊始就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