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温度场订正方法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0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GPS探空气象数据对研制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温度场预报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平均偏差方法和回归方法对温度场预报结果进行订正。研究表明:研究出的温度场订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预报效果。
  关键词:温度场;数值天气预报;误差分析;回归分析
  1.引言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结果与实测值之间始终存在误差。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误差逐渐增大、预报准确率逐渐下降。本研究研制了一套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软件,利用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提供的气象资料,输出中国区域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气象要素预报结果。通过利用GPS探空间隔2小时进行实时探测,同步利用研制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进行实时预报,并利用气象要素预报结果与实时探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气象要素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精度检验和误差分析订正,以提高预报效果,提供客观、定量的气象参数。
  2.研究方法
  2.1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
  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由实时气象资料汇集与质量控制、三维变分资料同化处理和WRF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等模块组成,可对实时观探测资料与全球大尺度大气资料进行处理、同化分析,自动生成连续72小时从地面至30km高空、400km半径范围的内5km网格点精度各规定高度城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及相关数值预报产品。
  2.2外场探测方法
  通过观测试验,一方面分析相距不同距离两点之间气象要素的差异,以及同一探测点相邻两个时次之间气象要素差异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实时探测数据与数值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检验数值预报模式对不同高度上气温的预报精度,验证利用实测气象数据进行预报结果修正的算法。
  此次外场观探测试验选取了距离不等的4个站点,其中一站(S1)与二站(S2)相距大约10km,二站与三站(S3)相距约5km,三站与四站(S4)相距约25km。探测的具体时间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各10天。4个站点每天在08时、10时、14时、16时和20时5个时次同时进行探测。探测高度一般都在30公里左右。
  2.3温度场订正方法
  本软件设计了多种统计订正方案,最后对多种订正结果采用综合集成技术进行订正。
  1)平均偏差订正
  通过上述气象要素数值预报精度检验,获得了数值预报模式的系统性误差。通过垂直插值得到各高度层等高面上的温、压、湿的客观定量预报结果,将不同季节的预报结果用相应季节的平均偏差进行订正,即可得到气象要素的订正预报。
  2)回归技术
  依据历史资料建立气象要素数值预报产品与同一时间探测的气象要素之间的多元统计关系,利用多时次的探测结果和对应时次的气象要素数值预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神经网络方法求出具体的函数关系式。
  3.结果分析
  3.1探测结果分析
  3.1.1不同站点同一观测时间的气温差异分析
  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两站相距5km和25km时,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差值随高度的变化。其中秋季差异最小,夏季差异最大,最大可达2℃。
  3.1.2同一站点不同观测时间之间的气温差异分析
  根据探测结果,统计了同一探测点相邻探测时间之间,即08与10时、14时与16时之间和10时与14时、16时与20时之间气温的变化。
  表1~4给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4个观测站点在相邻2小时、4小时间隔观测的温度差的绝对值在1℃以内、1~2℃、2~3℃和超过3℃占总观测次数的比例。由表可见,对同一个站点而言,时间间隔2小时、4小时,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冬季和春季差异更大。
  3.2数值天气预报结果精度分析
  用气象要素预报软件预报时效为12h、24h、36h、48h结果与实时GPS探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给出预报温度与实际观测温度12h、24h、36h、48h的标准差。
  表5、表6、表7、表8分别给出了春夏秋冬各季各预报时效对应的温度随机误差垂直平均值。温度误差标准差除部分站部分时次外,均在1.7℃以下,并且预报时效越短,温度随机误差越小,即12小时的预报效果最佳。
  3.3 数值天气预报温度场订正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气象要素预报订正方法,分别对预报时效为12、24、36和48小时的温度订正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温度场12小时预报结果订正后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均明显减小,表明总体预报订正效果比较好。其中秋季和冬季预报的温度均方根误差减小最大,订正后平均温度均方根误差在2℃以内;春季效果较差,平均均方根误差在4℃以内。
  订正后各气象要素的24小时预报效果有所提高,订正后预报的24小时气温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在3℃以下,尤其秋冬季各层的温度平均均方根误差在2℃以下;与订正后12小时的预报效果对比看,春季气温24小时预报订正的效果更明显。
  订正后各气象要素的36小时预报效果有所提高,订正后预报的36小时气温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在4℃以下,秋冬季各层的温度平均均方根误差在2℃以下;36小时预报订正后的效果与12、24小时的预报订正效果基本相同。
  订正后各气象要素的48小时预报效果有所提高,订正后预报的48小时气温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在4℃以下,秋冬季各层的温度平均均方根误差在2℃以下;48小时预报订正后的效果与12、24和36小时的预报订正效果基本相同,表明本试验提出的订正方法的订正预报效果随着预报时效增大效果更好。
  4.结论
  本研究利用GPS探空气象数据对研制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温度场预报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利用平均偏差方法和回归方法对温度场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得到如下结论:
  1)从实时探测的不同水平距离两个站点看,两站不同层次气温差异不大,大部分在2℃以内。其中,随着两站之间距离的增大,气温差异也加大。秋季差异最小,春季差异最大。对同一站点而言,不同观测时间间隔之间实时气象要素也会发生变化,有11%以上温度差值超过了3℃。
  2)气象要素数值预报软件对温度的预报与实际观测较为一致。从气象要素的误差标准差分析看,模式系统对夏季相对温度的预报效果最好。从不同分辨率的预报结果看,温度预报结果平均偏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随高度的演变曲线基本类似,差别不大。从不同预报时效的预报误差看,温度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误差也随之增大,即12小时预报效果最好,48小时预报效果最差。
  3)利用试验提出的气象要素预报订正方法可以对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并对站点的预报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其中温度订正效果最明显。48小时预报订正后的效果与12、24和36小时的预报订正效果基本相同,表明本试验提出的订正方法其订正效果随着预报时效增大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潘留杰,薛春芳,王建鹏,张宏芳,王丹,胡皓.一个简单的格点温度预报订正方法[J].气象,2017,43(12):1584-1593.
  [2]章大全,陈丽娟.基于DERF2.0的月平均温度概率订正预报[J].大气科学,2016,40(05):1022-1032.
  [3]张旭.综合偏差订正法在内蒙古温度预报中的应用[J].内蒙古气象,2016(01):29-32.
  [4]朱正心,杨秋明,陈焱,黄琳.用T42产品作17城市温度预报及其误差订正[J].气象科学,1994(04):381-385.
  [5]贾旭轩. 基于误差订正、MOS方法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在辽宁冬季温度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
  [6]郭佰匯,陈硕,吴丹,刘丹丹,于芳健,王梦琳.基于各站温差分型的本地温度预报订正方法研究[J].吉林农业,2017(24):98-99.
其他文献
摘要:无人机航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以及高拍摄效率,为此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无人机航测系统在地形测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介绍了无人机航测系统的概念,对无人机航测在公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无人机航测系统在公路带状地形测量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其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人机;航测系统;公路带状地形测量;概念;应用现状  1无人机航测系统概述  公路带状地形测量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道路桥梁行业也在处于快速发展的道路。在道路桥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施工工程就是道路桥梁工程,要保障道路桥梁工程的顺利进行,能够促进道路桥梁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在处理软土地基时,会遇到一些施工问题,将会影响整体的施工周期,降低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
摘要:在此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必须做好内部控制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及转变,并重视人这一因素的核心作用,坚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从而促使单位和员工实现全面、持续性的发展,大大提高政工效益,产生管理合力,推动企事业单位快速发展,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文关怀;提高;政工工作;效益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
期刊
摘要:地铁车站大客流现象对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以及人民出行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客流特征的客流调查与统计指标以及客流时间分布规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进而分析了地铁大客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客流;地铁;应对措施  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其基础设施与经济条件,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所以研究地铁客流特征的客流调查与统计指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十九大后的国内外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重点工程建设既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也要服务民生发展,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对群众生产生活和建设各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形成新的特点,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重点工程建设面临新形势、出现新问题的情况下,必须深入分析不稳定因素产生的
期刊
摘要:交通工程属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消费水平并随之不断上涨,这进一步的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对交通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工程这一项目的建设周期和使用周期都相对较长,因而,施工也就变得复杂且多样化,涉及到多个方面,这就需要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对施工进行
期刊
摘要:所谓的EPC工程总承包是指在客户的委托下,承包整个工程项目的企业根据合同的具体条例,对这个项目中包含的所有过程的承包。这个承包整个项目的企业需要保证人员的安全、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达标,按照规定的时间竣工、合理把握工程造价。经济的不断发展刺激着各行各业的前进速度,现在我国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EPC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承包模式中还是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这篇文章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公路行业在目前也有了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提高极其重要,所以在进行公路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时,应当积极尝试新型的管理方案,为现代公路工程技术的改进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借鉴。本文对当前公路工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工程技术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时的重要性和管理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技术管理;加强管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国内污泥干化技术应用现状,分析现阶段较为常见的集中干化技术,并对其发展方向和优势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污泥干化技术的分析能够有效的减少因对污泥处理不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本文旨在通过对污泥干化技术的相关分析,希望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提升。  关键词:污泥干化;现状;发展方向  1.我国污泥干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递增,地面交通的逐渐饱和,人们开始探索在新的空间获得更加舒适快捷的交通方式,地铁因此应运而生。地铁作为新兴城市轨道交通的代表,其特点为快速、准确、舒适、安全、便利。但由于地铁本身受到轨道、电力的动力、客流等多个因素制约,如何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主要对地铁行车组织的应用和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铁;行车组织;应用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快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