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亲人和故乡立传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节返乡,听三叔讲了一件好玩的事:村里刘家大爷砍了我家田边种的三棵树去当了房梁,三叔与他就树的归属地问题起了争执,刘大爷说树是在他家地里长高的,三叔认为树的幼苗是在我家地里栽下的。争论的结果是,刘大爷承认树砍错了,“哪天浩月回老家要盖房了,我赔他三棵树就是。”
  那三棵树被我父母栽下时,是三十五年前的事,而我离开出生的村子,也超过三十年了。刘大爷砍那三棵树的时候,明知道我作为三棵树的继承人已经绝无可能再回,所以才有底气。但他的做法没有让我生气,他的话反而让我有些感动,因为对于过去的事情他还认。他答应未来某一天,赔我三棵树,这是一种可能性,更是一种承诺,我信。在他的观念里、他的意识里,我仍然属于那个村子,村子里依然还有我的位置,只要我回到那个位置上,树还是会有的。
  每年回乡,上坟是避免不了的一个仪式活动。在对待去世的亲人方面,后代们依然会表达出自己的亲疏远近。那些疼爱、照顾过自己很多的亲人,上坟时会得到更多的纸钱与其他的祭品,“好的都给你”。血缘关系远一些,或者在世时脾气大、人缘不太好的长辈,则会敷衍了事,象征性地送上一点就算了。我的父亲属于每年上坟时,要独占一半纸钱与祭品的人,每个给他上坟的人,平辈兄弟也好,儿女、侄孙也好,都会格外“袒护”他。父亲离世了,但他在乡村与家族里的位置,一直都还在。
  我承认这是乡村令我着迷的一个地方。那里有着属于自己的规律,在沉默而有力地运转着。县城已经很城市化了,受城市文明与科技思潮的冲击很大,但与县城有着十几公里的农村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有让人不喜欢的死板、固执、呆滞,也有让人喜欢的人情、道理、规则。我对乡村又怕又爱,两种感情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又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至今难以理清眉目。《世间的陀螺》这本书的主要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
  我曾经以为故乡是那片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其实不然。更多的時候,人们心里的故乡概念,其实是由身边的几十位上百位亲朋好友组成。你对故乡的爱与焦灼、疼痛与不舍、愤怒与挣扎,很多时候都源自这几十人上百人带给你的影响。你困惑于他们的语言迷局,挣扎于他们的情感网络,没法从自我的角度,清醒地审视与判断,因为你本身也是这旋转着的陀螺的一部分,哪怕独立了,走远了,不自觉间,仍然偶尔会有失重感、晕眩感。我想通过文字来梳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厘清与故乡之间的距离,并尝试在亲人与故乡中间,重建一种我认为可以更持久的联系。
  与故乡在物理层面上的联系,是可以舍弃的,而精神层面上的联系,却是无法割舍的,哪怕有痛苦的成分,也会在某一个阶段化解,转变成一种深沉的情感。从逃离者,到批判者,再到回归者,我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三个身份的转换。无论我在不同时期用怎样的立场与角度看故乡,故乡都始终用一种眼光打量我。电影《杰出公民》里有一句台词,“故乡,是可以把每个人都打回原形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感觉整个人被击中。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近两年来,回乡的冲动已经有了事实上的准备与行动。
  《世间的陀螺》就是这样一本写亲人与故乡的书。我想给亲人与故乡立一个小传,它不尽完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文,力求真实的同时,肯定也会有些许的疼痛感,但我不愿意朋友们不敢读它。读完之后,有关亲人与故乡的话题,我们以后喝酒时便不用聊了,沉默就好。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
其他文献
海拔高过了  说话。那么,沉默  就仿佛穿了一件袈裟  格桑花  坐在牦牛影里,練习着  一群老人的心跳  青稞地行走  每一步,都雪意十足啊。阳光  也有  几分酥油茶的高原反应  歌声消失了 蓝天上  一只老鹰,如夜色,盘旋
期刊
春天在吐芽  類似涂鸦  春天在开花  类似濡染  春天在抽枝  类似勾勒  春天按捺不住  画了一幅山水画
期刊
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后,剧中的父亲苏大强让人爱恨交加、哭笑不得,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父亲这一角色的关注:如何做好父亲?  远在千年前的宋代,就有几位好父亲的典型。与儿子一起成长的苏洵  历史上父子三人一同成才的不多见,宋代的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了三个席位,成绩骄人,这背后父亲苏洵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么,苏洵是如何做好父亲和导师的呢?  文人教子离不开读书,书香世家是这类人的显著特征
期刊
他不是那个带来了什么荣耀的人  但,他带来了我  我帶来了他的未来  他身上始终有酒味  以至于,我总是认为在他心中  该死的酒精高过一切  他像一个种田的知识分子  有许多大道理  他都是一边劳动一边创造出来的  他在最后时刻  紧紧地攥着我的手不放  生怕放走了一个他还不放心的人
期刊
朱自清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是的,南京这座古城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繁华过往,留下了一处处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仲春时节,我来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陵——明孝陵。  怀着激动又好奇的心情,我们依次游览了下马坊、四方城、石象路……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明孝陵的草木。  景区的小道,因为深邃,而人迹罕至,两旁的参天古树遮住了小道上方。走在石子铺成的小道上,仿佛身处奇幻的
期刊
一尾鱼浮出水面,另一尾鱼  浮出脸面  另一尾鱼看起来,更像鱼  是谁在你的脸上,开沟凿渠  引来光阴之水,是谁  把那尾鱼放进去  那尾鱼,也向我游过来  我把它裝在镜子里  就像把鱼放进池塘一样
期刊
2011年,惠若琪在俞觉敏执教的国家队中成为主力,和队友一起拿到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季军。2013年,郎平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2岁的惠若琪担任了中国女排的第15任队长,身披12号球衣。2015年5月28日,2015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在天津落幕。中国女排在决赛中战胜韩国,时隔4年重夺亚锦赛冠军。这是惠若琪第四次参加亚锦赛,第二次夺冠。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女子排球冠军。2018年2月3日,
期刊
每到周庄,我就躲在桥头  等一个多年不见的人  天黑了,那人迟迟不来  只留下一份书笺。风读着  月光读着。鸟读着  事实上,我们之间  隔着一道浅浅的乡愁  我想象:那份书笺  就是伊人掛起的一盏红灯笼  谁来了,就照亮谁
期刊
走在石板街上  有一種拥抱的冲动  小镇人家沿河而居  随口说上几句吴语  就能淋湿江南水乡  无拘无束的瓦当  翘起的房檐  还有那触手可及的红灯笼  游走在烟雨中的酒旗  把你我的距离丈量  这里是乌镇  荡漾在乌篷船的桨声里的乌镇
期刊
两列对开的列车来不及寒暄  就这么走了——  沿着铁轨延伸的方向  背道而驰  我看见那些  即将远行的旅客  还来不及向亲人摆一摆手  列车就闪过窗外的风景  就像岁月里的人生  童年、中年、老年一晃而过  往往一些未了的心事  就这么产生  铁軌知道  靠窗的那排座位  在行驶中无法抑止地颤抖  (编辑 胡建松 邢多多 shige8@126.co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