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给学校的教育带来新的契机,也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焕发课堂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在课的开始,创设合适、有趣的情境,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情趣化,静态情境动态化,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习“镜面对称”时,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童趣的故事——《聪明的小白兔》: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这只狮子可凶猛了,它每天都要吃好几只小动物。一天,一只小白兔在井边喝水,突然它有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很快就跑到狮子那儿,告诉它森林里又来了一只大狮子。那只狮子非常生气,叫小白兔带它去看看,小白兔告诉它新来的狮子就住在井里。大狮子往井里一看,果然有一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大狮子在咧着嘴、呲着牙、瞪着眼睛看着自己呢!大狮子就不顾一切地跳下去……
从小朋友专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样的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的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也感染了学生,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课始,就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为后面的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立体图形拼组”中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猜测—验证—再认识—再验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感受体和面之间的联系,体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究竟要有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确实比较困难。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动手摆一摆,拼一拼,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才能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才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三、实践运用,体验知识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过程,是应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如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当学生体验1000有多大之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这些数。一位学生就出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温州大桥雄伟壮观。它全长17100米,桥搭有50层楼那么高。184根钢索,把宽27米、长400多米的巨大桥身托了起来。桥面上有6条行车道。目前是我国最长的公路桥。这样的设计,是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学生亲近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所发生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自主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学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让他们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心灵深处学习的热情之火。
1.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能主动地和他人合作、交流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在动态生成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精心的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课堂因活动而精彩,课堂因体验而充满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学生活动、体验的一切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在课的开始,创设合适、有趣的情境,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情趣化,静态情境动态化,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习“镜面对称”时,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童趣的故事——《聪明的小白兔》: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这只狮子可凶猛了,它每天都要吃好几只小动物。一天,一只小白兔在井边喝水,突然它有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很快就跑到狮子那儿,告诉它森林里又来了一只大狮子。那只狮子非常生气,叫小白兔带它去看看,小白兔告诉它新来的狮子就住在井里。大狮子往井里一看,果然有一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大狮子在咧着嘴、呲着牙、瞪着眼睛看着自己呢!大狮子就不顾一切地跳下去……
从小朋友专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样的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的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也感染了学生,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课始,就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为后面的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立体图形拼组”中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猜测—验证—再认识—再验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感受体和面之间的联系,体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究竟要有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确实比较困难。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动手摆一摆,拼一拼,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才能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才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三、实践运用,体验知识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过程,是应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如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当学生体验1000有多大之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这些数。一位学生就出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温州大桥雄伟壮观。它全长17100米,桥搭有50层楼那么高。184根钢索,把宽27米、长400多米的巨大桥身托了起来。桥面上有6条行车道。目前是我国最长的公路桥。这样的设计,是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学生亲近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所发生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自主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学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让他们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心灵深处学习的热情之火。
1.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能主动地和他人合作、交流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在动态生成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精心的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课堂因活动而精彩,课堂因体验而充满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学生活动、体验的一切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